1.2人口与民族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共44张PPT) 地理粤人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人口与民族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共44张PPT) 地理粤人版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单元 屹立世界的中国
人口与民族 第1课时
1.2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人口特点。
运用地图和材料,对比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对经济的印象。
读图分析,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1.2 人口与民族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我国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民族
构成的特点。
2.查找资料,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你
的应对措施。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用于采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方法,为国家完善人口政策、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提供信息支持。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了人口变化的趋势特征。
【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呈现6个特点】
①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
②人口质量: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
③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④年龄构成: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
⑤人口迁徙流动情况: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城乡结构: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⑥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
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14亿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14.12亿。
小资料
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达到5000万人以上,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人的省级行政区域就有11个。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一、人口大国
变化
原因
人口增长迅速
社会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
看图,了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一、人口大国
简要说明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影响。
香港地铁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购物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人口众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简要说明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影响。
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变化
原因
增长持续放缓 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降低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看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原因。
一、人口大国
计划生育政策
基本国策
( 1982年9月)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探究活动
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我国适时调整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从2016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21年,我国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1.简述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原因。
2.说明我国调整生育政策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我国适时调整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历程
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不断优化人口政策。
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新生儿减少,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
思考:计划生育之后,我国为什么要调整生育政策?
材料1: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来源 国家统计局
材料2: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
202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国家统计局)
材料3:如图所示。
结论:人口增长放缓,
人口老龄化严重。
计划生育
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
15-59岁人口
60岁以上人口
22.89%
16.60%
17.95%
66.78%
70.14%
63.36%
10.33%
13.26%
18.70%
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变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
60+
3.10亿
22.0%
国家统计局: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从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
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导致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水平
养老金支出和医疗费用随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老年群体消费偏好转向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传统消费市场动能减弱
劳动要素投入减少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同时储蓄率降低影响资本形成能力
年轻人口比例缩减可能导致社会创新活力下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劳动力供给减少
社会保障压力加重
消费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放缓
创新能力弱化
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并配套支持措施。
三孩生育政策
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
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缓解劳动力短缺、优化生育政策、保障人口安全。
资料:中国人口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性别构成图
性别比失衡
(2)下图为2012-2015年我国0-4岁人口性别比情况图,思考为什么我国的性别比偏高?如何改变现状?
原因
①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
②养儿防老,社会保障体系不完整
③性别鉴定不严格
措施
①大力宣传男女平等
②完善养老制度
③严禁胎儿性别鉴定
性别比失衡
中国夜晚灯光示意图
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02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7 人/ 千米2 ,接近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 人/ 千米2 )的2.5 倍。
二、人口分布
探究活动
读图1-2-4,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黑河
腾冲
人口分布特点:
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东密西疏/东多西少
从沿海向内陆密度逐渐降低
人口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
面积占43%
人口占94%
面积占57%
人口占6%
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山东省:
635人/平方千米
江苏省:
848人/平方千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人/平方千米
西藏自治区:
3人/平方千米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开发
农业
交通
经济
地形
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西部多高原、盆地。
2.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开发
农业
交通
经济
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西部气候较干燥。
2.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开发
农业
交通
经济
东部开发时间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
西部开发时间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2.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东部耕地面积广阔,种植业发达;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地形
气候
开发
农业
交通
经济
2.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总结归纳
影响因素 东部 西部
自然因素 地势( ) 耕地面积( ) 气候( ) 多高原、盆地
气候( )
经济因素 种植业( ) 交通( ) 经济( ) 交通( )
经济( )
开发( )
平坦
广阔
温暖湿润
干燥
发达
发达
闭塞
发展迅速
落后

二、人口分布
探究活动
1.计算青海省和浙江省的人口密度。
2.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在近一个世纪内始终相对稳定的原因。
3.举例说明“胡焕庸线”的其他地理意义和价值。
认识“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黑河—腾冲一线,又称“胡 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 焕庸(1901—1998)于1935年提 出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自“胡焕 庸线”被提出到现在已近一个世 纪,虽然我国人口数量有了较大 增长,但该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始 终相对稳定。“胡焕庸线”说明 了中国自然环境格局对人口分布 格局的影响较为稳定。
790.56
8.20
青海的面积是江苏的几倍?人口是江苏的百分之几?
1.计算青海省和浙江省的人口密度。
青海的面积是江苏的6.7倍,人口是江苏的百分之七。
1.自然条件限制
西部多为高原、荒漠和山地,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例如,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等承载能力有限,过度迁入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加剧。
2.经济与基础设施不足
西部产业以资源型为主,就业机会较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东部差距
较大。若人口短期内激增,可能引发资源争夺或社会问题。
3.生态保护优先
西部是长江、黄河源头及重要生态屏障(如三江源),大规模开发可能破坏
生态平衡,影响全国可持续发展。
2.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在近一个世纪内始终相对稳定的原因。
主要由于西部地区由于以下原因,人口一直分布较少
黑河一腾冲线的意义
体现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千米2以上,人口密度大;以西地区人口密度多在10人/千米2以下,人口密度小。
黑河
腾冲
3.举例说明“胡焕庸线”的其他地理意义和价值。
思考: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但也应考虑到西部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应适量的迁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二、人口分布
人口
世界
人口大国
人口
分布不均
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
人口问题
人口分布
利: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大
弊: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生态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结论:合理的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
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课堂小结
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2.下图能正确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
A.a-c-d-b B.b-c-a-d
C.c-a-b-d D.d-b-a-c
课堂练习
2024年年末我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达到954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2万人,实现了阶段性的“止跌反弹”。读“2015~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5~2024年期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 )
A.2016年 B.2019年
C.2024年 D.2022年
4.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生育意愿的是( )
①发放生育津贴 ②增加育儿假期
③降低养育成本 ④延迟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这是我国人口总量连续第三年减少。读“202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材料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快 D.人口素质低
6.图中省级行政区,死亡率最高的是( )
A.江苏 B.西藏
C.上海 D.宁夏
总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表为2020—2024年我国人口抚养比数据。面对这一人口国情,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弹性延迟退休政策。
7.表中可反映出( )
A.少儿抚养比迅速增长
B.老年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C.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D.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8.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出生率过高 B.人口总数增长过快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9.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增加劳动力数量 ②有利于减轻养老负担
③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