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3.2物质的导电性 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3.2物质的导电性 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3.2物质的导电性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BD B C D D B C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通常情况下,铅笔芯、铁锅和食盐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塑料尺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将电阻板均匀分为9块:竖着3块为并联,共3排串联,总电阻为R。
设每块电阻为r,竖着3块并联:R并=,
3排串联,R串=3×=r
R=R串=r;
由于挖去其中一小块,剩余8块电阻关系:
其中竖着两排是三块并联(每块电阻为r,并联后为),另一排为2块并联(并联后为),再串联一起,
挖去其中一小块后AB间的电阻R',
则R′=++==。
故选:B。
3.解:A.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故A正确;
B.只把A和C接入电路,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阻不变,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故B正确;
C.把A和B接入电路,逆时针旋动滑片,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会使电流变大,故C错误;
D.把B和C接入电路,顺时针旋动滑片可使接入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4.解:A.食盐水溶液的电阻大小可以由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采用了转换法;由于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所以探究导体电阻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改变电极M、N的距离,改变了导体的长度,食盐水的密度和横截面积都没变,所以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食盐水的密度发生变化,但食盐水的横截面积也会变化,所以不可以采用此方法探究导体电阻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5.解:芯片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可判断滑片的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由电路图可知,必须选下方B,上方任意选一个,故C正确。
故选:C。
7.解:家庭电路的照明灯是并联的,教室内的灯也是并联,开亮的灯越多,并联的支路越多,总电阻越小,根据I=知,电流越大;反之,开亮的灯越少,并联的支路越少,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
故答案为:D。
8.解:
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100欧的电阻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10欧,则另一只电阻一定大于总电阻,所以R可能大于10欧,也可能等于10Ω,也可能小于10Ω。
故选:D。
9.解:A、将不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大小不同,灯泡亮度不同,因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由于①实验中灯泡最亮,所以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小,故A错误;
B、如果选用编号为②③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即此时的长度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故是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故B正确;
C、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改变了长度还改变了横截面积,所以不可以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故C错误;
D、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故D错误;
故选:B。
10.解:A、S和A接触,电阻丝MP、PN接入电路,P向右移动时,MPN的长度增大,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小,即灯泡变暗,故A正确;
B、S和B接触,电阻丝BP、PN接入电路,P向右移动时,BPN的总长度不变,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灯泡亮度不变,故B正确;
C、S和C接触,电阻丝CP、PN接入电路,滑片P无论怎样移动,CP、PN的长度均不变,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灯泡亮度不变,故C错误;
D、S和B接触,电阻丝BP、PN接入电路,P向左移动时,BPN的总长度不变,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灯泡亮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11.解:将锡纸条两端分别接在电的正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ab段先冒烟着火(如图乙所示)。已知ab和bc长度相等,则通电时串联在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与bc段相比,ab段的截面积小,故电阻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知,产生的热量多,故先着火,根据欧姆定律U=IR知,其电压大,而根据P=UI知,ab的电功率大。
故选:A。
12.解:已知导体的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由图示可知,沿CD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最短,横截面积最大,因此电阻最小;沿EF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介于AB,CD之间,横截面积介于AB、CD之间,电阻小于RAB大于RCD;沿AB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最长,横截面积最小,电阻最大。
故选:A。
13.解: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导电的,否则无法改变电阻,故A错误;
B、瓷筒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因为陶瓷是绝缘体,故B错误;
C、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不能用铜丝或者铝丝制作,故C正确;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和滑片接触的位置处没有绝缘漆,故D错误。
故选:C。
14.解:
A、当插入1、2,左边两个5Ω的电阻不连入,AB间的电阻为2Ω+2Ω+1Ω=5Ω,故A方法不可行;
B、当插入2、3,中间5Ω、2Ω的电阻不连入,AB间的电阻为5Ω+2Ω+1Ω=8Ω,故B方法可行;
C、当插入4、5,右边的2Ω、1Ω的电阻不连入,AB间的电阻为5Ω+5Ω+2Ω=12Ω,故C方法不可行;
D、当插入3、5,2Ω、1Ω的电阻不连入,AB间的电阻为5Ω+5Ω+2Ω=12Ω,故D方法不可行。
故选:B。
15.解:由题意可知,电阻丝Ra和Rb对长度变化很敏感,当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时,Ra被拉伸,Rb被压缩,若F逐渐减小时,Ra被拉伸长度变小,阻值变小;Rb被压缩程度变小,长度变大,阻值变大。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解:根据U=IR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表示数越大,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越小;
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该选a、d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越小;a、d。
17.解:顺时针旋转旋片时,灯泡变亮,原因是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变小,则应连接接线柱b、c与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
故答案为:b、c。
18.解:(1)热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电阻的大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时,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变大,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因为电路中已经有一个电流表,想知道这个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具体阻值,由欧姆定律可知需要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需要增加一个电压表;
(4)由前面分析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温度升高时,电流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因此电压表应该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即ab两端;定值电阻的作用是保护电路,防止发生短路而烧死电源。
故答案为:(1)半导体;电流表示数;(2)减小;(3)电压表;(4)ab;保护电路。
19.解: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由图可知,变阻器接的A、C两接线柱,当滑片向C端移动时,滑片与A之间的电阻丝长度变短,所以电阻变小。
变阻箱的示数:0×1000Ω+1×100Ω+6×10Ω+2×1Ω=162Ω。
故答案为:长度;变小;162。
20.解:用2B铅笔填涂机读卡,因为2B铅笔中的石墨是导体,电脑可以直接读取机读卡上的答案,若使用了不合格的2B铅笔,由于不合格铅笔芯的导电性变弱,可能导致电脑无法识别。
故答案为:导体;弱。
21.解:丙中电流表与待测物体串联,电流表的电阻为0,若待测物体导电性极佳,电阻极小,约为0,则此时电路总电阻约为0,电源被短路。
物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待测物体为绝缘体,其内部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无法形成电流,故不容易导电。
故答案为:短路;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22.解:笔芯主要是由石墨制成,石墨容易导电,它是导体;
当A、B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变大,其它条件不变,则笔芯的阻值变大;
加热笔芯后小灯泡逐渐变亮,这说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笔芯的电阻变小,则说明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故答案为:导体;变大;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解:(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因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从而使得小灯泡正常发光;
(2)①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用的是0﹣15V量程,分度值为0.5V,示数为12V,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
将彩灯泡串联成短灯带,根据串联电压规律知,串联的个数为n=≈18.3,取19个;
②短灯带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要连成长灯带,必须把各个短灯带并联,才能正常发光,故选:Ⅱ。
(3)实现“一亮一暗”交替闪烁效果,闪泡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戊所示,金属片2常温下与金属片1接触,升温后发生形变并与金属片1断开,此时应该使得电路断开,因而连接ac接线柱,温度降低又恢复原状,电路重新接通。
故答案为:(1)改变电路中电流从而使得小灯泡正常发光;(2)①19;②方案Ⅱ;短灯带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并联使得每个短灯带都能正常发光;(3)ac。
24.解:(1)电流表连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可知0.34A在0.4A左侧第三格,如图所示:

(2)由表中数据可知,编号①②实验的变量是横截面积,可知探究的是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3)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为了防止温度对实验造成干扰,每次都要等材料完全冷却后,再测量电流;
(4)长度、粗细均相同的锰铜合金电阻非常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较大,可能会导致电流表损坏甚至电源短路。
故答案为:(1);(2)导体导电能力是否与材料横截面积有关;(3)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为了避免温度对实验的影响,要控制材料温度相同;(4)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25.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则导体的电阻越大;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横截面积一定时,电阻长度越长,电流越小,说明电阻阻值越大,故可得结论:液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有关;
(2)左右两侧的横截面积不同,在左右两个注射器中分别注入不同温度的同种导电液体,温度也不同,没有控制左右两侧的横截面积一定,故不能得出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3)断开开关,更换左边注射器中的导电液,导体的材料是不同的,横截面积相同,当液柱长度与表中某次长度相同时,比较更换前后电流表A1的示数,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可探究液体的电阻和导体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转换法;液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有关;(2)不正确,没有控制左右两侧的横截面积一定;(3)断开开关,更换左边注射器中的导电液。
26.解:(1)小组同学是想通过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实现调光。
(2)第①步中,为了能直观看出小灯泡的工作是否安全,需要在电灯两端并联电压表,并观察其数值。
(3)第⑥步中实验测得铅笔芯的相关数据,需要增补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电压表和电流表(根据R=求电阻)。
(4)通过测量知道当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小于0.15A时,小灯泡不能发光。从表中数据分析本实验选择HB铅笔芯较合理,理由:因为HB铅笔芯可以使电路的电流小于0.15A,而6B铅笔芯不能。
故答案为:(1)长度;(2)电压表;(3)电流表;(4)选HB,因为HB铅笔芯可以使电路的电流小于0.15A,而6B铅笔芯不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3.2物质的导电性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常见的生活用品中,不属于导体的是(  )
A.铅笔芯 B.铁锅 C.塑料尺 D.食盐水
2.图为某均匀金属薄板,现测得接线柱A、B之间的电阻为R.如果将该电阻板均匀分成9块,并挖去其中一小块,则此时A、B之间的电阻变为(  )
A. B. C. D.
3.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电位器的变阻器。电位器的外形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电位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B.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把A和B接入电路,逆时针旋动滑片可使电流变小
D.把B和C接入电路,顺时针旋动滑片可使接入电阻变小
4.小嘉用长方体水槽、一定浓度的食盐水、2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及电流表等器材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电路连接如上图所示,电极M、N分别固定在水槽左右两侧底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
B.本实验只能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C.要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可以改变电极M、N的距离
D.要探究导体电阻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可以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5.科技强国,2023年8月29日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华为Mate60Pro发布,麒麟9000S芯片是华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 B.半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
6.如图所示,图乙为滑动变阻器结构示意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图甲中电流表示数变小,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是流表示(  )
A.C和D B.A和B C.C和B D.A和D
7.吴兴区各学校进行“亮眼工程”改造:教室里采用亮度自动调节的LED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着的灯越多,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大 B.亮着的灯越少,总电阻越小,总电流越小
C.亮着的灯越多,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 D.亮着的灯越少,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
8.将电阻R1与100欧的电阻并联后,它们的总电阻小于10欧。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R1一定小于10欧 B.R1一定等于10欧
C.R1一定大于10欧 D.R1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四根电阻丝,其材料规格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灯泡亮度
① 锰铜合金 0.5 0.8 亮
② 镍铬合金 0.5 0.8 较亮
③ 镍铬合金 0.5 0.4 较暗
④ 镍铬合金 1.0 0.4 暗
A.四根电阻丝中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大
B.②③实验可以得出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C.将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也可以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D.本实验仅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10.如图所示,A为导线,BM、C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和A接触,P向右移动灯泡变暗
B.S和B接触,P向右移动灯泡亮度不变
C.S和C接触,P向左移动灯泡变亮
D.S和B接触,P向左移动灯泡亮度不变
11.王老师以电池和口香糖锡纸为材料制作取火工具:取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甲所示)。将锡纸条两端分别接在电的正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ab段先冒烟着火(如图乙所示)。已知ab和bc长度相等,则通电时,与bc段相比,ab段的(  )
A.电压较大 B.电流较大
C.产热较少 D.电功率较小
12.有一块长方体铁块,如图所示,分别沿不同方向接入电路,则(  )
A.沿AB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B.沿CD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C.沿EF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D.沿各个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一样大
1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绝缘的
B.瓷筒与线圈之间不能绝缘
C.线圈不能用铜丝或者铝丝制作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所有表面都是绝缘的
14.如图所示是插入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若要使电阻箱AB之间的阻值为8Ω,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插入1、2 B.插入2、3 C.插入4、5 D.插入3、5
15.如图,在弹簧钢外固定有对长度变化很敏感的电阻丝Ra、Rb,当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时,Ra被拉伸,Rb被压缩。若F逐渐减小时,则Ra、Rb阻值的变化是(  )
A.Ra增大,Rb增大 B.Ra减小,Rb减小
C.Ra增大,Rb减小 D.Ra减小,Rb增大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如图为“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a、c、d导体的材料相同,a、b、d导体横截面积相同,a、b、c导体的长度相同,本实验通过电流表示数来指示导体电阻的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     (填“越大”、“越小”或“无关”);选择电阻     来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17.如图为旋转式变阻器的结构图,a、b、c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d为旋钮触片。将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调节灯泡的亮度,当顺时针旋转旋钮触片时,灯泡变亮,则应连接接线柱    (选填“a、b”、“b、c”或“a、c”)。
1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电阻》时发现,有的电阻会随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那么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为此他们在实验室找来如图1所示的热敏电阻进行探究:
(1)热敏电阻由     (选填“导体”、“超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经过讨论,同学们组装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     反映电阻的大小。
(2)点燃酒精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不变,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70
电流I/A 0.13 0.16 0.21 0.27 0.34 0.43 0.55
(3)为了得到这个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具体阻值,实验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
(4)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用这个热敏电阻和一个电压表改装成了一个指针式温度计,设计的电路如图3所示,若要使电压表示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图中     (选填“ab”、“bc”或“ac”)两端接入电压表,定值电阻的作用是     。
19.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的,如图甲所示,当滑片向C端移动时,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如图乙中电阻箱的读数是     Ω。
20.我们在考试时要用到2B铅笔填涂机读卡,电脑可以直接读取机读卡上的答案,是因为2B铅笔中的石墨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若使用了不合格的2B铅笔,可能导致电脑无法识别,是由于不合格铅笔芯的导电性    (填“强”或“弱”)。
21.在研究物质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甲、乙、丙三种电路,若电路连接正常,则丙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实验测得橡皮不容易导电,橡皮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22.用导线、一截2B笔芯、干电池、小灯泡组成如图的电路。电路连好后,导线A端和固定的B端相距小于1cm处,小灯泡发光;慢慢将导线A端远离B端移动,小灯泡逐渐变暗;当小灯泡恰好不亮时,立即停止移动A端;用火柴的外焰加热A、B端之间的笔芯,随笔芯温度升高,小灯泡又逐渐亮起来。笔芯主要是由石墨制成,它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当A、B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笔芯接入电路的阻值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加热笔芯后小灯泡逐渐变亮,说明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兴趣小组开展“彩灯带设计”的项目化活动,包括参数测定、灯带设计、改进优化三个环节;
(1)【参数测定】小组成员购买了一款彩灯泡,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25A;为测定该彩灯泡正常工作所需电压,小组成员按图甲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     。
(2)【灯带设计】小组成员打算先将彩灯泡串联成短灯带(如图丙),再将短灯带连接成长灯带,使长、短灯带均能在220V电压下安全工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
①为确保安全,灯泡的电压不能超过其正常工作的电压,一条短灯带中至少要串联     个彩灯泡。
②将短灯带连接成长灯带时,小组成员设计了Ⅰ、Ⅱ两种连接方案(如图丁),正确的方案是     (选填“I”或“Ⅱ”)。
(3)【改进优化】小组成员欲利用闪泡代替彩灯泡,实现“一亮一暗”交替闪烁效果,闪泡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戊所示,金属片2常温下与金属片1接触,升温后发生形变并与金属片1断开,温度降低又恢复原状:据图分析闪泡接入电路时,应选择a、b、c中的     两个接线柱。
24.为了探究导体导电能力是否与材料等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电压恒定的学生电源、不同规格的金属丝(如表所示)、电流表、开关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① 镍铬合金 1米 1毫米2
② 镍铬合金 1米 2毫米2
③ 镍铁合金 1米 1毫米2
④ 锰铜合金 1米 1毫米2
步骤一:将①号金属丝的A、B端接入电路,使导线的P端与B相连(如图甲);
步骤二: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I1,立刻断开开关;
步骤三:将P分别移至金属丝的C、D点,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2、I3,并立即断开开关;
步骤四:分别用②、③、④号金属丝替换①号金属丝重复上述步骤。
(1)步骤二中,记录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34A,请用箭头标出此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
(2)编号①②实验对比,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中,每次都要等材料完全冷却后,再测量电流。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    ;
(4)查阅资料得知:长度、粗细均相同的锰铜合金电阻非常小。试分析用④号金属丝实验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25.为了探究影响液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液体电阻演示器开展实验。装置中的储存容器内装有同种导电液体,调节可移动电极板可以改变注射器内导电液的长度。
(1)通过实验得到左边注射器中的电流与导电液体长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L/厘米 1 2 3 4 5
I/毫安 10 5 3.3 2.6 2
根据电流表示数判断液体电阻大小,应用了    (填科学方法一种)。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
(2)某同学认为在左右两个注射器中分别注入不同温度的同种导电液体,可以探究液体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若小组同学还想探究液体的电阻和材料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    。
26.某学习小组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制作一个调光灯电路。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小灯泡(2.5V,0.3A)、灯座、开关、导线、长度相同的6B和HB两种型号铅笔芯。设计过程:
①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图电路。
②甲同学提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5V,电流是0.3A,电源电压是3V。考虑到小灯泡的安全,铅笔芯接入的电阻不能太小。
③小组同学通过计算,铅笔芯接入的电阻不能小于1.7Ω。
④乙同学提出:两种铅笔芯选用哪一种的调光效果更佳呢?
⑤小组同学结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认为需要测出两支铅笔芯的电阻,确定出1.7Ω的位置和可以调节的范围。
⑥小组同学根据需要增补了器材测出两种铅笔芯的相关数据并记录在表中。
型号 长度 电阻 标注电阻为1.7Ω的位置
6B 17.5cm 3Ω
HB 17.5cm 10Ω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组同学完成下列问题:(不考虑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1)小组同学是想通过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     实现调光。
(2)第①步中,为了能直观看出小灯泡的工作是否安全,需要在电灯两端并联     。
(3)第⑥步中实验测得铅笔芯的相关数据,需要增补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电压表和     。
(4)通过测量知道当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小于0.15A时,小灯泡不能发光。从表中数据分析本实验选择哪一种铅笔芯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