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0张PPT)18第18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考点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作业手册答案速查【听】答案速查【作】人的意识客观实在物质体系人脑派生物根本属性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唯意志主义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内涵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项目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 态;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 替物质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方法论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依据 从起源看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 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结论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提醒]正确理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内容 的客 观性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 的主 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既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续表))(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现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 要求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提醒]三个“并不意味着”厘清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系 理解 侧重点 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 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 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强调物 质离不 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关系 理解 侧重点 误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载 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 动离不 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续表))(2)规律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明确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①规律≠规律现象。规律现象是规律的表现。②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③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被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项目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 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机器人能够与人对话说明其拥有了意识。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机器人能够与人对话,这是由人来设定的,机器人没有意识。3.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正确反映。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5.人类可以改变条件,创造规律。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6.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彻底消灭自然灾害。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具备,自然灾害就会发生,不能被人类彻底消灭。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典例1】 [2024·黑吉辽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柳树作为现实中的客观事物,给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柳树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同时,因为柳树根系发达,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人们常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①②符合题意。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排除。研究人员通过社会实践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④排除。故本题选A。借题发挥明确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哲学中的体现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典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说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①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误。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具有主观性,但与意识的内容有关,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方法技巧】明确意识的几个易错点(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的哲学范畴。(2)意识作用具有两面性,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3)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不是人脑自发产生的。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4)意识是人所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机器人没有意识。考向三 规律及其客观性【典例3】 [2023·辽宁卷]“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①正确,材料中“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错误,“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认识活动,而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错误,“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能说“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故选A。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识世界 目的性 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选择性 能动创造性 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 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考点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续表))[提醒]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项目 意识的反映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 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区别 表现 如实反映和 歪曲反映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错误意 识阻碍客观事物的 发展 能动的反 映和能动 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项目 意识的反映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 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区别 范围 意识的反映、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 个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续表))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理论 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怎样 做到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续表))怎样 做到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主客观结合——两个结合)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两个反对)((续表))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被动的、无选择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3.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和真理可以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从经验、科学理论、真理出发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考向一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典例1】 [2024·全国甲卷]近年来,远离大海的西北某地转变发展思路,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宜渔盐碱水土资源,解决了水温控制、生物盐碱度适应、蟹苗运输、水体循环利用等技术难题,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环境,发展海产品养殖,实现了“海鲜陆养”。金秋时节,青蟹、海虾等“海鲜”大批量上市。“海鲜陆养”的哲学启示在于( )①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客观规律 ④意识不仅反映客观存在,而且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①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就能把握客观规律,③错误。通过相关研究和技术突破,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可见对客观规律的把握,②正确。该地立足本地实际,转变思路,在思路的指引下,实现了“海鲜陆养”,可见意识的指导作用,④正确。考向二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典例2】 [2024·湖南卷]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漫画显示,一个人出于好心帮别人打伞,却遮住了别人的眼睛,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这启示我们不仅要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做好事时既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①④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故本题选B。考向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典例3】 [2023·全国乙卷]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 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 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这表明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②④正确。①的观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错误;思想观念是主观的,是受制于客观现实的,③错误。借题发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中的体现尊重世界 物质性 坚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握客观条件 尊重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条件把握变化实际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依据客观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推进思想解放把握全面实际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作业手册一、选择题1.[2025·江苏镇江期中]2024年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利用同步辐射光穿透性强、高亮度、高强度和宽能谱等特点,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材料表明( )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意识是客观存在经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D.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解析]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不选。材料反映通过新的设备可以进一步揭示物质微观世界的客观情况,体现出世界的物质性,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能够反映存在,未强调意识怎样产生,C不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不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D错误。2.[2025·陕西渭南模拟]2024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发布主题口号、会徽、吉祥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分别取名“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①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说法错误,①排除。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分别取名“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这体现了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④正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C。3.[2025·四川成都期中]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解析]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这句话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故②排第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了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排第二位。“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了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④排第三。“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③排第四。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4.[2025·山东潍坊期中]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米饭、木耳、面筋、芋头等几乎是师徒四人常吃的菜品。这说明(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②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中描写的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表明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而不是“大脑”,③表述有误。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表述有误。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该词的创作源于娄山关战斗的情况,而不是来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①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②④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完全真实展现客观存在,③错误。6.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表明( )A.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人能够把握节气规律,创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C.对节气的认识对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解析] 材料表明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正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人能把握节气规律,但“创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有误,农业生产发展趋势不是人去创造的,B错误。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才会对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C错误。谷雨节气表明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排除。7.全诊通AI医助能自动记录患者与医生的对话内容,理解临床语义并解析成文本,生成相应的电子病历。它仅需2~3秒就能生成一份符合规范要求的门诊电子病历,10秒即可完成手术记录书写。这说明全诊通AI医助( )①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疾病的本质与规律②能够对医生的意识以及思维过程进行高效模拟③作为新型思维主体,可突破医生思维的局限性④作为医生的智能助理,具有医生不具备的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全诊通AI医助能自动记录患者与医生的对话内容,理解临床语义并解析成文本,生成相应的电子病历,这说明全诊通AI医助能够对医生的意识以及思维过程进行高效模拟,具有医生不具备的能力,②④符合题意。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全诊通AI医助是人类意识的产物,不是意识,①不符合题意。人是思维的主体,全诊通AI医助是人的意识的产物,③不符合题意。8.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失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缺失现象。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①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二者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①表述错误。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大脑的发育,②④符合题意。记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而不是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③表述错误。9.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在此情况下,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以后,“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将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①要正确利用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追求个人发展②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情况去改造和利用规律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④充分认清社会形势就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以后,“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将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这表明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正确利用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追求个人发展,①③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②不选。认清社会形势,有利于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但认清社会形势不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充分条件,④不选。10.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科幻是培育想象力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励创新创造。以人类对自然宇宙的持续追问为向导,科幻蕴含的奇思妙想,有时能给科学研究以启迪。从星际探索到人机对话,过去科幻作品畅想的场景如今许多都已成为现实。材料表明( )①科幻作品源自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②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化的想象创造一个客观的世界 ④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科幻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源自创作者的想象力,①错误。科幻蕴含的奇思妙想,有时能给科学研究以启迪,体现了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②正确。人们通过实践创造一个客观世界,而不是通过合理化的想象,③错误。过去科幻作品畅想的场景如今许多都已成为现实,体现了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④正确。11.用吹气球解释宇宙膨胀、用动画说明双缝干涉实验、在镜子前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把饭后剩下的骨头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在各大视频平台,许多极具趣味性的科普引人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原来科学这么有趣!”这些做法( )①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普及了科学知识 ②从实际出发展现了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 ③用实验验证了人是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的 ④认识和利用了不同事物自身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中极具趣味的科普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体现,①④正确。材料中的科普活动并没有展现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②排除。“改变规律”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③排除。12.[2025·广东揭阳月考]2024年10月12日,大型原创红色话剧《先锋少年》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成功。《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生动展现了在党的引领下,中国少年儿童如何成长为勇敢无畏的先锋力量。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该作品是创作者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③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④创作者可以通过作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也体现了该作品是创作者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故①②符合题意。艺术作品虽然基于现实生活,但并非对社会现实生活简单的真实再现,而是经过了创作者的主观加工和创作,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故③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且创作者不能通过作品改造客观世界,只能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3.[2025·北京朝阳区期中]唐代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有“雪中芭蕉”。在相关评价中,有人认为此类画作简直四季不分,毫无时间观念,纵然画得逼真,也是失真;也有人认为“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离实景、没有如实呈现客观现实的画作缺乏审美价值B.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难有客观标准C.绘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迥然不同D.绘画创作中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解析] 唐代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有“雪中芭蕉”。这说明绘画创作中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D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未必都要如实呈现客观现实,不能以是否如实呈现客观现实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审美价值,A错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具有客观标准的,B错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绘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中蕴含着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C错误。14.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对事物的主观创造,其内容是主观的 ②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这说明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②④正确。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③错误。15.[2025·广东广州期中]2024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健康的土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生产粮食和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同时警告,到2050年,全球90%的土地或将退化,从而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风险,呼吁各会员国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这启示我们(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规律性 ②重视事物的多样性联系给人类造成的影响 ③将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顺应自然,遏制自在事物向人为事物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错误。健康的土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生产粮食和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启示我们要重视事物的多样性联系给人类造成的影响,②入选。针对土地的退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会员国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启示我们要将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③入选。规律是客观的,“遏制自在事物向人为事物转化”说法错误,④不选。16.[2025·江苏徐州期中]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村民变身股东参与分红。近年来,四川各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正确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能否转变思维方式决定事情的成败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④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四川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说明四川省从本省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能否转变思维方式会影响事情的成败,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物质决定意识,④错误。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联络点。20世纪80年代初,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纷纷扛着斧头上山砍树。短短几年间,400多公顷林子不见了,群山成了瘌痢头……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定“要给青山留个帽”,并强调“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自此,下姜村根据实际状况,先是在山里种上茶叶、雷竹、中药材,建造精品果园,接着将村里的布局优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然后通过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打造精品民宿。如今的下姜村,从曾经“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穷山窝,一跃变成如今“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美丽乡村。材料二 由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其本质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突破传统界限,并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种探索和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对于未来产业,我们应持有包容心态,主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并给予其试错机会,给它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和成熟。(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谈谈下姜村的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启示。[答案]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科学思想指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析] 依据原理要求,可以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尊重客观规律角度进行分析。认识世界强调意识的特征,当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改造世界强调意识的指导作用,材料凸显了科学思想的促进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有人认为:“有了包容心态,就有未来产业的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未来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其探索和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持有包容心态,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并给予它们试错的机会,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有利于未来产业的发展。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未来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持有包容心态,更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创造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未来产业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持有包容心态视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解析] 本问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分析观点的合理性,要立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分析观点的片面性,要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角度进行。18.[2025·四川成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荒山秃岭,风寒水缺。1959年,不安于现状的高西沟人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他们开始修建梯田,在荒山种植树木,用林木积水护土,在草场饲养牛羊,积肥育肥,改良土壤。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的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60多年风风雨雨,高西沟村以新的面貌,擦亮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天空。在此后的生态建设实践中,高西沟村人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使全村实现了山青水绿,土地利用由农业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化。近年来,当地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发展小米、山地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高西沟村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答案] ①高西沟村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针对荒山秃岭、风寒水缺的客观实际,高西沟村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②高西沟村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高西沟村通过一系列举措,以新的面貌,擦亮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天空。③高西沟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高西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解析] 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荒山秃岭,风寒水缺;高西沟人修建梯田,在荒山种植树木,用林木积水护土,在草场饲养牛羊,积肥育肥,改良土壤→可联系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尊重自然规律作答。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的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高西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发展小米、山地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答。高西沟村人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使全村实现了山青水绿,土地利用由农业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化,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可联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作答。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体系 ④人脑 ⑤派生物⑥根本属性 ⑦普遍性 ⑧尊重客观规律 ⑨客观规律⑩尊重客观规律 唯意志主义考点一易错澄清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机器人能够与人对话,这是由人来设定的,机器人没有意识。3.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5.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6.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具备,自然灾害就会发生,不能被人类彻底消灭。考向研析【典例1】A【典例2】A【典例3】A考点二易错澄清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从经验、科学理论、真理出发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4.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5.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考向研析【典例1】C【典例2】B【典例3】C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C 6.A 7.C 8.D 9.B 10.C 11.B 12.A13.D 14.C 15.C 16.B二、非选择题17.(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科学思想指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未来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其探索和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持有包容心态,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并给予它们试错的机会,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有利于未来产业的发展。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未来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持有包容心态,更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创造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未来产业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持有包容心态视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18.①高西沟村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针对荒山秃岭、风寒水缺的客观实际,高西沟村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②高西沟村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高西沟村通过一系列举措,以新的面貌,擦亮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天空。③高西沟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高西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体系 ④人脑 ⑤派生物 ⑥根本属性 ⑦普遍性 ⑧尊重客观规律 ⑨客观规律 ⑩尊重客观规律 唯意志主义考点一【易错澄清】1.纠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纠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机器人能够与人对话,这是由人来设定的,机器人没有意识。3.纠正: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4.纠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5.纠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6.纠正: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具备,自然灾害就会发生,不能被人类彻底消灭。【考向研析】典例1 A [解析] 柳树作为现实中的客观事物,给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柳树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同时,因为柳树根系发达,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人们常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①②符合题意。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排除。研究人员通过社会实践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④排除。故本题选A。典例2 A [解析] 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说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①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误。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具有主观性,但与意识的内容有关,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典例3 A [解析]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①正确,材料中“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错误,“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认识活动,而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错误,“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能说“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故选A。考点二【易错澄清】1.纠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纠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3.纠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从经验、科学理论、真理出发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4.纠正: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5.纠正: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考向研析】典例1 C [解析] 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①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就能把握客观规律,③错误。通过相关研究和技术突破,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可见对客观规律的把握,②正确。该地立足本地实际,转变思路,在思路的指引下,实现了“海鲜陆养”,可见意识的指导作用,④正确。典例2 B [解析] 漫画显示,一个人出于好心帮别人打伞,却遮住了别人的眼睛,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这启示我们不仅要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做好事时既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①④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3 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这表明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②④正确。①的观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错误;思想观念是主观的,是受制于客观现实的,③错误。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表达无神论立场。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内涵(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项目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 别 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方法论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依据 从起 源看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生理 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 容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结论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提醒] 正确理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内容的 客观性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 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既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 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现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方法 论要 求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提醒] 三个“并不意味着”厘清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系 理解 侧重点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规律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 明确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①规律≠规律现象。规律现象是规律的表现。②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③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被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项目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纠正: 2.机器人能够与人对话说明其拥有了意识。纠正: 3.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正确反映。纠正: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纠正: 5.人类可以改变条件,创造规律。纠正: 6.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彻底消灭自然灾害。纠正: 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典例1】 [2024·黑吉辽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借题发挥明确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哲学中的体现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 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典例2】 [2024·全国新课标卷] 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方法技巧明确意识的几个易错点(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的哲学范畴。(2)意识作用具有两面性,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3)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不是人脑自发产生的。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4)意识是人所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机器人没有意识。考向三 规律及其客观性【典例3】 [2023·辽宁卷] “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识 世界 目的性 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自觉选择性 能动创造性改造 世界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前提 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提醒] 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项目 意识的 反映 意识的 反作用 意识的能 动作用 主观能 动性区 别 表现 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范围 意识的反映、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联 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理论 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怎样 做到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主客观结合——两个结合)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两个反对)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被动的、无选择的。纠正: 2.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纠正: 3.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和真理可以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纠正: 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纠正: 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纠正: 考向一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典例1】 [2024·全国甲卷] 近年来,远离大海的西北某地转变发展思路,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宜渔盐碱水土资源,解决了水温控制、生物盐碱度适应、蟹苗运输、水体循环利用等技术难题,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环境,发展海产品养殖,实现了“海鲜陆养”。金秋时节,青蟹、海虾等“海鲜”大批量上市。“海鲜陆养”的哲学启示在于 ( )①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客观规律 ④意识不仅反映客观存在,而且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典例2】 [2024·湖南卷] 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典例3】 [2023·全国乙卷] 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 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 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借题发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中的体现尊重世界 物质性 坚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握客观 条件 尊重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条件把握变化 实际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依据客观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推进思想解放把握全面 实际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B [解析]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不选。材料反映通过新的设备可以进一步揭示物质微观世界的客观情况,体现出世界的物质性,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能够反映存在,未强调意识怎样产生,C不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不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D错误。2.C [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说法错误,①排除。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分别取名“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这体现了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④正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C。3.B [解析]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这句话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故②排第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了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排第二位。“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了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④排第三。“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③排第四。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4.A [解析] 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中描写的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表明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而不是“大脑”,③表述有误。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表述有误。5.C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该词的创作源于娄山关战斗的情况,而不是来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①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②④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完全真实展现客观存在,③错误。6.A [解析] 材料表明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正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人能把握节气规律,但“创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有误,农业生产发展趋势不是人去创造的,B错误。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才会对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C错误。谷雨节气表明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排除。7.C [解析] 全诊通AI医助能自动记录患者与医生的对话内容,理解临床语义并解析成文本,生成相应的电子病历,这说明全诊通AI医助能够对医生的意识以及思维过程进行高效模拟,具有医生不具备的能力,②④符合题意。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全诊通AI医助是人类意识的产物,不是意识,①不符合题意。人是思维的主体,全诊通AI医助是人的意识的产物,③不符合题意。8.D [解析]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二者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①表述错误。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大脑的发育,②④符合题意。记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而不是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③表述错误。9.B [解析]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以后,“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将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这表明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正确利用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追求个人发展,①③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②不选。认清社会形势,有利于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但认清社会形势不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充分条件,④不选。10.C [解析] 科幻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源自创作者的想象力,①错误。科幻蕴含的奇思妙想,有时能给科学研究以启迪,体现了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②正确。人们通过实践创造一个客观世界,而不是通过合理化的想象,③错误。过去科幻作品畅想的场景如今许多都已成为现实,体现了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④正确。11.B [解析] 材料中极具趣味的科普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体现,①④正确。材料中的科普活动并没有展现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②排除。“改变规律”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③排除。12.A [解析] 《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也体现了该作品是创作者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故①②符合题意。艺术作品虽然基于现实生活,但并非对社会现实生活简单的真实再现,而是经过了创作者的主观加工和创作,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故③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且创作者不能通过作品改造客观世界,只能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3.D [解析] 唐代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有“雪中芭蕉”。这说明绘画创作中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D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未必都要如实呈现客观现实,不能以是否如实呈现客观现实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审美价值,A错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具有客观标准的,B错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绘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中蕴含着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C错误。14.C [解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这说明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②④正确。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③错误。15.C [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错误。健康的土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生产粮食和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启示我们要重视事物的多样性联系给人类造成的影响,②入选。针对土地的退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会员国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启示我们要将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③入选。规律是客观的,“遏制自在事物向人为事物转化”说法错误,④不选。16.B [解析] 四川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说明四川省从本省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能否转变思维方式会影响事情的成败,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物质决定意识,④错误。17.(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科学思想指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未来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其探索和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持有包容心态,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并给予它们试错的机会,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有利于未来产业的发展。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未来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靠持有包容心态,更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创造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未来产业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持有包容心态视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解析] 第(1)问,依据原理要求,可以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尊重客观规律角度进行分析。认识世界强调意识的特征,当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改造世界强调意识的指导作用,材料凸显了科学思想的促进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第(2)问,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分析观点的合理性,要立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分析观点的片面性,要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角度进行。18.①高西沟村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针对荒山秃岭、风寒水缺的客观实际,高西沟村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②高西沟村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高西沟村通过一系列举措,以新的面貌,擦亮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天空。③高西沟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高西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解析] 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荒山秃岭,风寒水缺;高西沟人修建梯田,在荒山种植树木,用林木积水护土,在草场饲养牛羊,积肥育肥,改良土壤→可联系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尊重自然规律作答。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的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高西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发展小米、山地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答。高西沟村人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使全村实现了山青水绿,土地利用由农业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化,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可联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作答。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2025·江苏镇江期中] 2024年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利用同步辐射光穿透性强、高亮度、高强度和宽能谱等特点,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材料表明 ( )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回答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意识是客观存在经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D.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5·陕西渭南模拟] 2024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发布主题口号、会徽、吉祥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分别取名“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 )①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四川成都期中]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4.[2025·山东潍坊期中] 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米饭、木耳、面筋、芋头等几乎是师徒四人常吃的菜品。这说明 (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②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表明( )A.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人能够把握节气规律,创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C.对节气的认识对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7.全诊通AI医助能自动记录患者与医生的对话内容,理解临床语义并解析成文本,生成相应的电子病历。它仅需2~3秒就能生成一份符合规范要求的门诊电子病历,10秒即可完成手术记录书写。这说明全诊通AI医助 ( )①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疾病的本质与规律②能够对医生的意识以及思维过程进行高效模拟③作为新型思维主体,可突破医生思维的局限性④作为医生的智能助理,具有医生不具备的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失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缺失现象。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 )①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9.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在此情况下,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以后,“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将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正确利用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追求个人发展②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情况去改造和利用规律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④充分认清社会形势就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科幻是培育想象力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励创新创造。以人类对自然宇宙的持续追问为向导,科幻蕴含的奇思妙想,有时能给科学研究以启迪。从星际探索到人机对话,过去科幻作品畅想的场景如今许多都已成为现实。材料表明 ( )①科幻作品源自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②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化的想象创造一个客观的世界 ④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用吹气球解释宇宙膨胀、用动画说明双缝干涉实验、在镜子前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把饭后剩下的骨头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在各大视频平台,许多极具趣味性的科普引人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原来科学这么有趣!”这些做法 ( )①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普及了科学知识 ②从实际出发展现了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 ③用实验验证了人是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的 ④认识和利用了不同事物自身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5·广东揭阳月考] 2024年10月12日,大型原创红色话剧《先锋少年》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成功。《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生动展现了在党的引领下,中国少年儿童如何成长为勇敢无畏的先锋力量。由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该作品是创作者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③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④创作者可以通过作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5·北京朝阳区期中] 唐代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有“雪中芭蕉”。在相关评价中,有人认为此类画作简直四季不分,毫无时间观念,纵然画得逼真,也是失真;也有人认为“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离实景、没有如实呈现客观现实的画作缺乏审美价值B.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难有客观标准C.绘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迥然不同D.绘画创作中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4.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对事物的主观创造,其内容是主观的 ②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2025·广东广州期中] 2024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健康的土地是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生产粮食和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同时警告,到2050年,全球90%的土地或将退化,从而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风险,呼吁各会员国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这启示我们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规律性 ②重视事物的多样性联系给人类造成的影响 ③将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顺应自然,遏制自在事物向人为事物转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2025·江苏徐州期中]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村民变身股东参与分红。近年来,四川各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能否转变思维方式决定事情的成败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④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存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联络点。20世纪80年代初,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纷纷扛着斧头上山砍树。短短几年间,400多公顷林子不见了,群山成了瘌痢头……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定“要给青山留个帽”,并强调“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自此,下姜村根据实际状况,先是在山里种上茶叶、雷竹、中药材,建造精品果园,接着将村里的布局优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然后通过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打造精品民宿。如今的下姜村,从曾经“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穷山窝,一跃变成如今“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美丽乡村。材料二 由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其本质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突破传统界限,并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种探索和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对于未来产业,我们应持有包容心态,主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模式,并给予其试错机会,给它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和成熟。(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谈谈下姜村的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启示。(2)有人认为:“有了包容心态,就有未来产业的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请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说明理由。18.[2025·四川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荒山秃岭,风寒水缺。1959年,不安于现状的高西沟人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他们开始修建梯田,在荒山种植树木,用林木积水护土,在草场饲养牛羊,积肥育肥,改良土壤。从最初的挑战到有序的发展,再到今天的勠力追求生态文明,60多年风风雨雨,高西沟村以新的面貌,擦亮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天空。 在此后的生态建设实践中,高西沟村人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使全村实现了山青水绿,土地利用由农业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化。近年来,当地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发展小米、山地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高西沟村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作业正文.docx 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作业答案.docx 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听课正文.docx 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听课答案.docx 第18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