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共86张PPT)
0
1


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考点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人身
财产
公平
诚信
最基础
姓名
社会评价
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
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
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 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 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
标记、人身利益等
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
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
通常是对等的
[归纳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的内容:
(1)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
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
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
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
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
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5)民法典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
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
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
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
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
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4.民法的基本原则
必要性 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②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③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
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具体内容 ①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
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③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
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续表)
具体内容 ④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
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⑤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
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⑥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续表)
[提醒]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
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
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
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
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的
各类法律的总称。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
2.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
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法的公平原则,就是民事主体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法律关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法的自愿原则,就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不能有主次之分。
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
【典例1】 [2024·黑吉辽卷]小王(15岁)的摄影作品《紫光大桥》在甲
杂志公开发表。小王及其父母同意甲杂志社许可第三方使用该作品。经
甲杂志社许可,乙杂志转载了该作品。丙公司未经许可,将该作品作为商
标用于产品外包装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杂志社与丙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②乙杂志转载该
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③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和甲杂志社的
商标权 ④小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甲杂志社和丙公司之间涉及的是著作权纠纷,法律关系的
客体是智力成果,①正确。
乙杂志转载该作品的行为属于法定许可使用,不属于合理使用,②错误。
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丙公司未侵犯甲杂志社的商标权,③错误。
材料中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小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的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④正确。故本题选B。
考向二 民法基本原则
【典例2】 [2023·湖北卷]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
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
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
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
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
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考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有权。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
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因此甲
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①说法正确。
甲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而没有违反民法的诚信原则,②观点不符合题意。
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③说法正确。
甲虽然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但也侵犯了邻居乙的所有权,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因此甲违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方法技巧】
有关民法基本原则试题的解答
熟知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

审读材料、提取信息 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
动进行精准把握
材料信息对应原则 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结合原则判断分析 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
产生何种影响
1.人身权的地位
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
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人身权的类别
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考点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重要性 常见侵权行为 法律责任
生命权 自然人最高的人身 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致死) 侵犯他人生命
权、身体权、
健康权的,应
当承担法律责

身体权 承载生命健康的物 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 完整性(致残) 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 既关系到个人的生 活质量,也关系到 社会的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 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 (致病) (2)姓名权、肖像权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
姓名权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 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 违背公序良俗;②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 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 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得以干涉、盗用、假
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姓名权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
姓名权 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 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 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得以干涉、盗用、假
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姓名权
(续表)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
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 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得以丑化、污损,或
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
的肖像权
(续表)
[提醒]区分盗用和冒用
盗用姓名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扮演姓名者本人;冒用姓名
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
名誉权、 荣誉权 ①内涵: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
的社会评价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
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
人的荣誉
(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
隐私权 ①内涵: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
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
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
私权
③意义: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
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
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续表)
个人信息 ①原因与意义: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保护个人信
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
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
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
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续表)
[归纳提升]区分隐私权和名誉权
区别 隐私权 名誉权
主体 仅自然人享有 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
其他组织也享有
客体 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 公开的私密 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区别 隐私权 名誉权
侵害方式 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 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 个人隐秘事项 侮辱和诽谤
侵害内容 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 虚构的,而是事实 散布、公开的内容是捏
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侵害人主 观目的 可能不具有目的,也可能具有 恶意目的或善意目的 为了毁损、贬低他人名誉
(续表)
3.人身权的要求
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考向一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典例1】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
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生命权、身
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
法律规定登记 ④担保物权是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包括抵押权、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①说
法错误。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均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关规定,②③说法正确。
担保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形式,包括抵押权、质权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
【典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即将参加高考的小白碰到麻烦事:楼
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时;学校未经许可将其侧面照片用于
招生宣传片,同学议论她爱出风头;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
聊天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邻居小学生的行为属于行使不动产权利,是正当的
B.学校未经小白许可使用她的侧面照,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构成侵犯
肖像权
C.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查阅子女手机不构成
侵权
D.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可以选择便捷经济的仲裁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权利与义务。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
时,没有妥善处理相邻关系,该行为是不正当的,A排除;
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侵犯了小白的隐私权,C排除;
父母对子女有监护权,法律规定,监护纠纷不能用仲裁解决,D排除。
考向三 隐私权
【典例3】 [2023·山东卷]某校一个学习小组围绕“政务信息公开和个
人信息保护”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地保障房主管部门拟公示信息
申请人员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户籍所在地、
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申
请住房门牌号。
申请结果信息:申请人员的摇号结果、配租结果。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修订)第十九条:“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
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
开。”
(续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五十一条:“个人信息
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
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
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续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
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答案] ①二者存在一定的冲突。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然而,政务人员在处理和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过程中,泄露公民信息以及信息公开过程中披露或提供超出必要限度的个人信息等现象,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最终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若公开信息不规范将有可能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给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不良影响。
②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一定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也要保护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让信息公开变成隐私信息“裸奔”,给公民造成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③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相关部门要依法取得他人信息并确保信息安全,对公民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要坚持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解析] 考点:建设法治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一步:审
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
主观题,可依据知识指向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对接教材知识思考作答。第
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对涉及公众
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
关应当主动公开→可联系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作答。
关键信息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可联系既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也要保护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让信息公开变成隐私信息“裸奔”作答。关键信息③: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可联系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作业手册
一、选择题
1.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在辛苦攒了几个月的工资
后,小明给自己买了期盼已久的价值8000元的电脑。小明的父亲认为其
尚未成年,要求商店退货,小明和商家都不同意。根据上述材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案存在所有权关系,其客体是价值8000元的电脑 ②小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电脑行为有效 ③小明父亲要求商店退货符合法律规定,商家应当退款 ④小明父亲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对这起消费争议进行仲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该案存在所有权关系,其客体是价值
8000元的电脑,①正确。
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电脑行为有效,②正确。
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父亲要求商店退货不符合法律规定,③不符合题意。
消费者协会是调解机构,不能进行仲裁,④排除。
2.[2025·陕西延安开学考试]刘某华之子刘某康燃放爆竹时不慎将刘
某君炸伤。受伤后刘某君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后因治疗费用赔偿问题
双方发生争执,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如下:被告刘某康、刘某华赔偿原
告刘某君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及财产损失共
计10 725.68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本案属于常见的人格权、身份权纠纷案件 ②法院判决被告以赔偿损
失的方式承担侵权责任 ③刘某康、刘某华承担的是无过错侵权责任 ④
被告发生侵权行为时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刘某华之子刘某康燃放爆竹时不慎将刘某君炸伤,本案属于健康
权纠纷案件,不涉及身份权,①不符合题意。
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康、刘某华赔偿原告刘某君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及财产损失,表明被告以赔偿损失的方式承担侵权责任,并且判决中刘某华也要进行赔偿,所以被告发生侵权行为时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④符合题意。
刘某康、刘某华承担的是过错侵权责任,③不符合题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
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
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
有( )
①政府购买办公用品时与某公司确立的买卖关系受民法调整 ②民事法
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③所有权关系
的客体是物,著作权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行为 ④法人或自然人,
自成立或出生时起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
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就
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政府购买办公用品时与某公司确
立的买卖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受民法调整,①正确。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②正确。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③错误。
法人自成立时起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则取决于法人是否已经合法成立;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需要具备相应的年龄、智力等条件,不是出生就具有的。④错误。
4.2023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重点
学习关于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等内容,深刻把握民事活
动基本原则。以下对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①某公司以李某是女士为由拒绝录用李某——违反公平原则 ②某公司
生产的五仁月饼过度包装——违反了守法原则 ③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
照顾生病的母亲——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④甲因房价上涨自己卖房吃
亏而拒绝履行合同——违反了诚信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某公司以李某是女士为由拒绝录用李某,违反了平等原则和守
法原则,①错误。
某公司生产的五仁月饼过度包装,违反了绿色原则,②错误。
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照顾生病的母亲,未尽子女责任,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③正确。
甲因房价上涨自己卖房吃亏而拒绝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违反了诚信原则,④正确。
5.7岁的小超捡到一只装有票据和现金的皮包,苦苦寻找失主后归还。
虽然小超不知道有悬赏广告,但失主还是决定按照自己发布的悬赏广告
中的承诺向小超支付酬金。小超决定收下,但小超的父母建议不收,他
们认为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定的义务 ②小超无民事行为能力,
接受酬金的行为是无效的 ③小超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本案民事法律关
系的主体 ④失主主动向小超支付酬金是遵守诚信原则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7岁的小超捡到一只皮包,尽力寻找失主后归还。拾金不昧既是
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定的义务,①正确。
小超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实施纯获利的法律行为,因此,他接受酬金的行为有效,②错误。
拾得皮包的行为人是小超,故小超与失主是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错误。
失主还是决定按照自己发布的悬赏广告中的承诺向小超支付酬金,说明失主主动向小超支付酬金是遵守诚信原则的体现,④正确。
6.[2025·北京大兴区模拟]“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 )
第三百四十六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
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
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①让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倒逼企业调控宏观政策变化 ②实现
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③折射出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 ④确保了民事
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政府调控宏观政策,企业没有这个权力,①错误。
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
“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③正确。
绿色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愿原则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且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④错误。
7.[2025·河北邢台期中]某日,路人甲途经某服装店时,该服装店的
玻璃顶(注:缺少日常维护)突然爆裂,将其砸伤,送医后被诊断为颌面
部挫裂伤、右眼下睑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等,经鉴定为九级伤残。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路人甲的生命权受到侵犯 ②路人甲的健康权受到侵犯 ③该案适用无
过错侵权责任 ④服装店需对路人甲承担赔偿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不被非法剥夺、
危害的权利。路人甲经鉴定为九级伤残,表明路人甲的健康权受到侵犯,
而不是生命权受到侵犯,①排除,②正确。
路人甲途经某服装店时,该服装店的玻璃顶(注:缺少日常维护)突然爆裂,将其砸伤。该案适用过错推定侵权责任,服装店需对路人甲承担赔偿责任,③排除,④正确。故本题选D。
8.17岁高中生小陈联系文身店,在胳膊上绘制了满臂的图案,文身店并
未对小陈的身份信息加以核实。过了几天,小陈后悔,决定洗去文身,
然而文上去只要800元,洗去的费用却数倍于此。对一个还未工作的未
成年人来说,这笔费用过于高昂。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侵害了其身体权、健康权 ②
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应对小陈承担赔偿的责任 ③在
本事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高中生小陈胳膊上的文身图案 ④小
陈与文身店的买卖关系已经成立并履行,故这个合同是有效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7岁高中生小陈是未成年人,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
服务,侵害了其身体权、健康权,应对小陈承担赔偿的责任,①②符合
题意。
在本事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身体权、健康权,③说法错误。
高中生小陈17岁,是限制民事行为人,对文身的危害性尚不知晓,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合同是无效的,④说法错误。
9.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
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
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对
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取名 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③自然人的姓氏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 ④当地公安机关没有规范执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①正确。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正确。
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而不是“应当”,且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③错误。
“北燕南飞”这一姓名违背了公序良俗,当地公安机关的行为是正确的,④错误。
10.小花(化名)在某健身房上了3个月私教课后,发现该健身房未经她同
意,把她的训练照片上传到某点评软件的商户相册中。小花说:“当时
我让他们删除照片,他们不仅没有删除,还把我瘦身前后的对比照作为
案例发布。”之后,小花起诉该健身房,要求其在网络平台发布致歉声
明,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4万元。对此,下列理解
正确的是( )
①若健身房有证据证明其拍照征得了小花同意,则不需承担侵权责任
②健身对比照未经许可被用于商业推广,侵犯了小花肖像权 ③小花要
对其请求赔偿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提供证据 ④小花要求
健身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基于其名誉权受到了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即使健身房有证据证明其拍照征得了小花同意,但该健身房未经
她同意,把她的训练照片上传到某点评软件的商户相册中,仍涉嫌侵权,
应承担侵权责任,①错误。
该照片被用于商业推广,且未经小花的许可,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民事主体的肖像权,②正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小花要对其请求赔偿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提供证据,③正确。
小花要求健身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基于其肖像权(而不是其名誉权)受到了侵犯,④错误。
11.当前,各社交平台上的街拍照片、视频已屡见不鲜,在一些城市的
主要商业区,街拍甚至已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时尚博主还是普通路人,
都有可能被摄影师拍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街拍的视频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体上,须征得肖像权人的同意 ②对
街拍的成品进行修改、加工、美化后,就可以发布到社交平台上 ③如
果将街拍的照片放到摄影工作室的橱窗上,则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④未
经肖像权人同意便擅自将街拍的成品发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街拍的视频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体上,须征得肖像权人的同意,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便擅自将街拍的成品发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①
④符合题意。
街拍的作品经修改、加工、美化后,仍须征得肖像权人同意才能发布,②错误;
将街拍照片放到摄影工作室的橱窗上宣传,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③错误。
12.2024年3月,刘某和王某因琐事多次发生冲突,后双方矛盾日益激化,
二人开始捏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捏造不实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
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
C.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D.侵犯他人荣誉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二人捏
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侵犯了对方
的名誉权,A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没有涉及公序良俗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
刘某和王某捏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没有涉及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C不符合题意。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材料强调的是侵犯名誉权,不是侵犯荣誉权,且不是侵犯荣誉权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就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本案情】何克希同志是我国的“开国少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间,郭某、何某、付某通过各自的自媒体账号
制作并发布“中共历史上最恶劣的十大叛徒”视频时,将何克希同志的照
片用于革命叛徒顾顺章的头像。该视频发布以后,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
发,造成恶劣影响。2023年8月,这一问题引起了何克希将军家属的关
注,何克希将军家属向西湖区检察院反映何克希将军肖像、名誉和荣誉
被侵害的情况。
【案件结果】2023年11月30日,西湖区检察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
联网法院受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对郭某、何某、付某
侵害革命英雄何克希同志肖像、名誉和荣誉的行为,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
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郭某、何某、付某的民事侵权责任。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西湖区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
讼的正确性。
[答案]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
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③郭某、何某、付某作为网络自媒体博主,将“开国少将”何克希同志的照片用于革命叛徒的头像,侵害了何克希同志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破坏了尊崇英雄烈士的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人身 ②财产 ③公平 ④诚信 ⑤最基础 ⑥姓名 ⑦社会评价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
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
2.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
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
次之分。
4.民法的自愿原则,就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考向研析
【典例1】B
【典例2】A
考点二
考向研析
【典例1】C
【典例2】B
【典例3】①二者存在一定的冲突。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然而,政务人员在
处理和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过程中,泄露公民信息以及信息公开过程中
披露或提供超出必要限度的个人信息等现象,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存在一
定的安全风险,最终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若公开信息不规
范将有可能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给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不
良影响。
②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一定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也要保护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让信息公开变成隐私信息“裸奔”,给公民造成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③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相关部门要依法取得他人信息并确保信息安全,对公民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要坚持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C 7.D 8.A 9.A 10.C 11.B 12.A
二、非选择题
13.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
权,也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③郭某、何某、付某作为网络自媒
体博主,将“开国少将”何克希同志的照片用于革命叛徒的头像,侵害了
何克希同志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破坏了尊崇英雄烈士的社会风
气和公共道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人身 ②财产 ③公平 ④诚信 ⑤最基础 ⑥姓名
⑦社会评价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纠正: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
2.纠正: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3.纠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次之分。
4.纠正:民法的自愿原则,就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考向研析】
典例1 B [解析] 材料中甲杂志社和丙公司之间涉及的是著作权纠纷,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①正确。乙杂志转载该作品的行为属于法定许可使用,不属于合理使用,②错误。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丙公司未侵犯甲杂志社的商标权,③错误。材料中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小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的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④正确。故本题选B。
典例2 A [解析] 考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有权。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因此甲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①说法正确。 甲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而没有违反民法的诚信原则,②观点不符合题意。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③说法正确。甲虽然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但也侵犯了邻居乙的所有权,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因此甲违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考点二
【考向研析】
典例1 C [解析]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①说法错误。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均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关规定,②③说法正确。担保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形式,包括抵押权、质权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典例2 B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权利与义务。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时,没有妥善处理相邻关系,该行为是不正当的,A排除;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侵犯了小白的隐私权,C排除;父母对子女有监护权,法律规定,监护纠纷不能用仲裁解决,D排除。
典例3 ①二者存在一定的冲突。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然而,政务人员在处理和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过程中,泄露公民信息以及信息公开过程中披露或提供超出必要限度的个人信息等现象,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最终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若公开信息不规范将有可能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给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不良影响。②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一定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也要保护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让信息公开变成隐私信息“裸奔”,给公民造成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③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相关部门要依法取得他人信息并确保信息安全,对公民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要坚持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解析] 考点:建设法治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可依据知识指向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对接教材知识思考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可联系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作答。关键信息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可联系既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也要保护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让信息公开变成隐私信息“裸奔”作答。关键信息③: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可联系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
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
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归纳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
(1)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5)民法典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4.民法的基本原则
必要性  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②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③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具体 内容  ①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③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④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⑤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⑥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提醒]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
纠正:

2.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纠正: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
纠正:

4.民法的公平原则,就是民事主体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纠正:

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
【典例1】 [2024·黑吉辽卷] 小王(15岁)的摄影作品《紫光大桥》在甲杂志公开发表。小王及其父母同意甲杂志社许可第三方使用该作品。经甲杂志社许可,乙杂志转载了该作品。丙公司未经许可,将该作品作为商标用于产品外包装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杂志社与丙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②乙杂志转载该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③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和甲杂志社的商标权
④小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民法基本原则
【典例2】 [2023·湖北卷] 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 )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方法技巧
有关民法基本原则试题的解答
熟知民法 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
审读材料、 提取信息  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进行精准把握
材料信息 对应原则  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结合原则 判断分析  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产生何种影响
考点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人身权的地位
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人身权的类别
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重要性 常见侵权行为 法律责任
生命权  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身体权  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致残)
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
(2)姓名权、肖像权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
姓名权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提醒] 区分盗用和冒用
盗用姓名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扮演姓名者本人;冒用姓名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
(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
名誉权、 荣誉权  ①内涵: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隐私权  ①内涵: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③意义: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个人 信息  ①原因与意义: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法律保护与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归纳提升] 区分隐私权和名誉权
区别 隐私权 名誉权
主体  仅自然人享有  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客体  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公开的私密  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侵害 方式  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秘事项  侮辱和诽谤
侵害 内容  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虚构的,而是事实  散布、公开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侵害人主观目的  可能不具有目的,也可能具有恶意目的或善意目的  为了毁损、贬低他人名誉
3.人身权的要求
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考向一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典例1】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④担保物权是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包括抵押权、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
【典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 即将参加高考的小白碰到麻烦事: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时;学校未经许可将其侧面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同学议论她爱出风头;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邻居小学生的行为属于行使不动产权利,是正当的
B.学校未经小白许可使用她的侧面照,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构成侵犯肖像权
C.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查阅子女手机不构成侵权
D.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可以选择便捷经济的仲裁途径
考向三 隐私权
【典例3】 [2023·山东卷] 某校一个学习小组围绕“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地保障房主管部门拟公示信息   申请人员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申请住房门牌号。   申请结果信息:申请人员的摇号结果、配租结果。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修订)第十九条:“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五十一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1.A [解析]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该案存在所有权关系,其客体是价值8000元的电脑,①正确。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电脑行为有效,②正确。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父亲要求商店退货不符合法律规定,③不符合题意。消费者协会是调解机构,不能进行仲裁,④排除。
2.C [解析] 刘某华之子刘某康燃放爆竹时不慎将刘某君炸伤,本案属于健康权纠纷案件,不涉及身份权,①不符合题意。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康、刘某华赔偿原告刘某君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及财产损失,表明被告以赔偿损失的方式承担侵权责任,并且判决中刘某华也要进行赔偿,所以被告发生侵权行为时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④符合题意。刘某康、刘某华承担的是过错侵权责任,③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政府购买办公用品时与某公司确立的买卖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受民法调整,①正确。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②正确。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③错误。法人自成立时起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则取决于法人是否已经合法成立;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需要具备相应的年龄、智力等条件,不是出生就具有的。④错误。
4.D [解析] 某公司以李某是女士为由拒绝录用李某,违反了平等原则和守法原则,①错误。某公司生产的五仁月饼过度包装,违反了绿色原则,②错误。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照顾生病的母亲,未尽子女责任,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③正确。甲因房价上涨自己卖房吃亏而拒绝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违反了诚信原则,④正确。
5.B [解析] 7岁的小超捡到一只皮包,尽力寻找失主后归还。拾金不昧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定的义务,①正确。小超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实施纯获利的法律行为,因此,他接受酬金的行为有效,②错误。拾得皮包的行为人是小超,故小超与失主是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错误。失主还是决定按照自己发布的悬赏广告中的承诺向小超支付酬金,说明失主主动向小超支付酬金是遵守诚信原则的体现,④正确。
6.C [解析] 政府调控宏观政策,企业没有这个权力,①错误。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③正确。绿色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愿原则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且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④错误。
7.D [解析] 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路人甲经鉴定为九级伤残,表明路人甲的健康权受到侵犯,而不是生命权受到侵犯,①排除,②正确。路人甲途经某服装店时,该服装店的玻璃顶(注:缺少日常维护)突然爆裂,将其砸伤。该案适用过错推定侵权责任,服装店需对路人甲承担赔偿责任,③排除,④正确。故本题选D。
8.A [解析] 17岁高中生小陈是未成年人,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侵害了其身体权、健康权,应对小陈承担赔偿的责任,①②符合题意。在本事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身体权、健康权,③说法错误。高中生小陈17岁,是限制民事行为人,对文身的危害性尚不知晓,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合同是无效的,④说法错误。
9.A [解析]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①正确。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正确。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而不是“应当”,且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③错误。“北燕南飞”这一姓名违背了公序良俗,当地公安机关的行为是正确的,④错误。
10.C [解析] 即使健身房有证据证明其拍照征得了小花同意,但该健身房未经她同意,把她的训练照片上传到某点评软件的商户相册中,仍涉嫌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①错误。该照片被用于商业推广,且未经小花的许可,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民事主体的肖像权,②正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小花要对其请求赔偿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提供证据,③正确。小花要求健身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基于其肖像权(而不是其名誉权)受到了侵犯,④错误。
11.B [解析] 街拍的视频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体上,须征得肖像权人的同意,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便擅自将街拍的成品发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①④符合题意。街拍的作品经修改、加工、美化后,仍须征得肖像权人同意才能发布,②错误;将街拍照片放到摄影工作室的橱窗上宣传,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③错误。
12.A [解析]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二人捏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没有涉及公序良俗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刘某和王某捏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没有涉及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C不符合题意。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材料强调的是侵犯名誉权,不是侵犯荣誉权,且不是侵犯荣誉权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就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3.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③郭某、何某、付某作为网络自媒体博主,将“开国少将”何克希同志的照片用于革命叛徒的头像,侵害了何克希同志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破坏了尊崇英雄烈士的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第30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选择题
1.小明今年年满17岁,已外出打工养活自己。在辛苦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后,小明给自己买了期盼已久的价值8000元的电脑。小明的父亲认为其尚未成年,要求商店退货,小明和商家都不同意。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案存在所有权关系,其客体是价值8000元的电脑 ②小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电脑行为有效 ③小明父亲要求商店退货符合法律规定,商家应当退款 ④小明父亲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对这起消费争议进行仲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5·陕西延安开学考试] 刘某华之子刘某康燃放爆竹时不慎将刘某君炸伤。受伤后刘某君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后因治疗费用赔偿问题双方发生争执,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如下:被告刘某康、刘某华赔偿原告刘某君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及财产损失共计10 725.68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本案属于常见的人格权、身份权纠纷案件 ②法院判决被告以赔偿损失的方式承担侵权责任 ③刘某康、刘某华承担的是无过错侵权责任 ④被告发生侵权行为时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①政府购买办公用品时与某公司确立的买卖关系受民法调整 ②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③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著作权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行为 ④法人或自然人,自成立或出生时起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重点学习关于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等内容,深刻把握民事活动基本原则。以下对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某公司以李某是女士为由拒绝录用李某——违反公平原则 ②某公司生产的五仁月饼过度包装——违反了守法原则 ③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照顾生病的母亲——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④甲因房价上涨自己卖房吃亏而拒绝履行合同——违反了诚信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7岁的小超捡到一只装有票据和现金的皮包,苦苦寻找失主后归还。虽然小超不知道有悬赏广告,但失主还是决定按照自己发布的悬赏广告中的承诺向小超支付酬金。小超决定收下,但小超的父母建议不收,他们认为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定的义务 ②小超无民事行为能力,接受酬金的行为是无效的 ③小超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④失主主动向小超支付酬金是遵守诚信原则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5·北京大兴区模拟] “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 ( )
  第三百四十六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①让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倒逼企业调控宏观政策变化 ②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③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 ④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5·河北邢台期中] 某日,路人甲途经某服装店时,该服装店的玻璃顶(注:缺少日常维护)突然爆裂,将其砸伤,送医后被诊断为颌面部挫裂伤、右眼下睑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等,经鉴定为九级伤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路人甲的生命权受到侵犯 ②路人甲的健康权受到侵犯 ③该案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 ④服装店需对路人甲承担赔偿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7岁高中生小陈联系文身店,在胳膊上绘制了满臂的图案,文身店并未对小陈的身份信息加以核实。过了几天,小陈后悔,决定洗去文身,然而文上去只要800元,洗去的费用却数倍于此。对一个还未工作的未成年人来说,这笔费用过于高昂。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侵害了其身体权、健康权 ②文身服务者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应对小陈承担赔偿的责任 ③在本事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高中生小陈胳膊上的文身图案 ④小陈与文身店的买卖关系已经成立并履行,故这个合同是有效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取名
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③自然人的姓氏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 ④当地公安机关没有规范执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小花(化名)在某健身房上了3个月私教课后,发现该健身房未经她同意,把她的训练照片上传到某点评软件的商户相册中。小花说:“当时我让他们删除照片,他们不仅没有删除,还把我瘦身前后的对比照作为案例发布。”之后,小花起诉该健身房,要求其在网络平台发布致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4万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若健身房有证据证明其拍照征得了小花同意,则不需承担侵权责任 ②健身对比照未经许可被用于商业推广,侵犯了小花肖像权 ③小花要对其请求赔偿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提供证据 ④小花要求健身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基于其名誉权受到了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当前,各社交平台上的街拍照片、视频已屡见不鲜,在一些城市的主要商业区,街拍甚至已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时尚博主还是普通路人,都有可能被摄影师拍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街拍的视频或照片若要刊登在媒体上,须征得肖像权人的同意 ②对街拍的成品进行修改、加工、美化后,就可以发布到社交平台上 ③如果将街拍的照片放到摄影工作室的橱窗上,则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④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便擅自将街拍的成品发布,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年3月,刘某和王某因琐事多次发生冲突,后双方矛盾日益激化,二人开始捏造对方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捏造不实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
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
C.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D.侵犯他人荣誉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本案情】 何克希同志是我国的“开国少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间,郭某、何某、付某通过各自的自媒体账号制作并发布“中共历史上最恶劣的十大叛徒”视频时,将何克希同志的照片用于革命叛徒顾顺章的头像。该视频发布以后,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发,造成恶劣影响。2023年8月,这一问题引起了何克希将军家属的关注,何克希将军家属向西湖区检察院反映何克希将军肖像、名誉和荣誉被侵害的情况。
【案件结果】 2023年11月30日,西湖区检察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对郭某、何某、付某侵害革命英雄何克希同志肖像、名誉和荣誉的行为,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郭某、何某、付某的民事侵权责任。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西湖区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