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5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97张PPT)
0
2


2
正确运用判断
考点一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考点二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认识对象
语句
性质
关系
同时
可能
前件
后件

必假
1.判断的概述
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
定,二是否定
②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
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考点一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 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类型 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
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
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提醒]判断的划分依据是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续表)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
言判断
结构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分类 ①根据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②根据判断的量: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③根据质与量结合: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
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续表)
逻辑 规则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
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
无误
④避免误用多重否定
(续表)
[归纳提升]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
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
主谓 失合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
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
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
断定 过量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
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
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
“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
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
当运用特称判断。
(续表)
断定 过量 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
也没有错误。例如,一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
每一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
(续表)
误用 多重 否定 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
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
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
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续表)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
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
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分类:依据“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 关系 对称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
的距离”“相同”“相等”“交叉”

对称性 关系 反对称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小于”“重于”“少
于”“侵略”“剥削”“在……之
上”“在……之下”“在……之
前”等
非对称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佩服”“认识”“尊重”“喜
欢”“赞美”“信任”“志愿”“帮
助”等
(续表)
传递性 关系 传递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长(大、小、多、
少、重、轻)”“小于”“大于”
“在……之前”“在……之后”
“早于”“晚于”等
反传递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母亲”“祖父”“祖
母”“儿子”“孙子”
(续表)
传递性 关系 非传递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赞同”“信任”“朋
友”“同事”“同学”
(续表)
[提醒]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
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1.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2.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3.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复合判断是性质判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是性质判断。
4.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考向一 性质判断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
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
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
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不是必须骑过一切马才算骑马了,只要有骑过马,
就可以说骑马了。必须是没有骑过一切马,才算不骑马”。一个断定了所
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热爱登
山”表达的是对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
合题意。
“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即他必须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
只要他驯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也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
按照题干规则,由“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向二 关系判断
【典例2】 [2025·福建南平开学考试]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杨柳喜欢张华——反对称关系 ②Z国和F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称关系 ③周伟比李芳大,李芳比韩梅梅大——非传递关系 ④周伟比
李芳大两岁,李芳比韩梅梅大两岁——反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杨柳喜欢张华,是非对称关系,①错误。
Z国和F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称关系,②正确。
周伟比李芳大,李芳比韩梅梅大,是传递关系,③错误。
周伟比李芳大两岁,李芳比韩梅梅大两岁,是反传递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
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
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考点二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逻辑结构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
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联
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
以省略
真假值特征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
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
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
判断就是假的(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
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
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续表)
[提醒]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
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归纳提升]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
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
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
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
断,②是关系判断。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构成: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联结项主要有“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3)类型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 象情况可以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
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
以上的情况并存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联结项 “或者……或者……” “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 个是真的或都是真 的,则为真;选言支 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
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
则为假
(续表)
(4)注意问题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能误用。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
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选言支穷尽)
[提醒]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选言判
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
(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
(3)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判断
逻辑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 物情况就必有后一 种事物情况,前一 种情况就是后一种 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 事物情况就一定没 有后一种事物情 况,前一种情况就 是后一种情况的必 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
必将产生某种情
况;没有这种情
况,必不产生该种
情况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判断
联结项 “如果……那 么……”“只要…… 就……”等 “只有…… 才 …… ”“除 非……才……”等 “当且仅当……”

前提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 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续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判断
真假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 真;前件假,后件 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 假;没有前件,就 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
真;前件假,后件
必假
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 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 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 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续表)
[提醒]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
条件关系。
[归纳提升]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且 q p或者 q 要么p,要 么q 如果p,那 么q 只有p,才 q 当且仅当
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1.复合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在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选言判断中,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揭示一两种可能情况即可。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假言判断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考向一 联言判断
【典例1】 [2023·重庆卷]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解析]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
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
判断。该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呈现,不是直言判断,A排除。
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 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 (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该对联没有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
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
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
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这以联
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二 选言判断
【典例2】 [2024·北京卷]“你劳动的样子真美。”某中学开设了植物
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
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
①由“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为假,能推出“李同学
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 ②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
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
真 ③由“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为假,能推出“张
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 ④关于植物栽培课的
学生能否在“劳动最美丽”展示活动中获奖,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
了奖,我都不赞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
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
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
“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因为“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②排除。
“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时,它就为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 为真时,它就为假, ③正确。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故答案选A。
考向三 假言判断
【典例3】 [2024·甘肃卷]某球队拟选派队员参加省运会,初步人选是
小丁和小韩。对于最终人选的确定,甲、乙、丙三位教练意见如下。
甲: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
乙:假如不选小韩,那么选小丁。
丙: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
下列选项中,能同时满足三位教练意见的是( )
A.选小韩不选小丁 B.选小丁不选小韩
C.小丁与小韩都选 D.小丁与小韩都不选

[解析] “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
件一定能否定前件,即选小韩也一定选小丁,A排除。
甲教练的意见: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否定前件,不一定能否定后件,即小韩可选可不选,“选小丁不选小韩”满足甲教练要求。乙教练的意见:假如不选小韩,那么选小丁。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肯定后件,不一定能肯定前件,即小韩可选可不选, “选小丁不选小韩”满足乙教练要求。丙教练的意见: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这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小丁不选小韩” 属于肯定否定式的有效推理式,符合丙教练要求。B正确。
丙教练的意见: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这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小丁与选小韩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C、D排除。故本题选B。
作业手册
一、选择题
1.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任何
判断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任何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就是说,
判断要有明确的断定,断定的真假要看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关于判断
理解正确的是( )
A.语句都表达判断,但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B.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不一定是真判断
C.简单判断一般可分为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两种
D.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不一定是假判断

[解析] 语句不一定都表达判断,A错误。
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B错误。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D错误。
2.《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
为部署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部分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2024年起,各省
(区、市)省级统考对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
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这
一要求( )
①表明音乐类等考试与艺术类招生之间存在属种关系
②依据科学的标准,对艺术类招生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
③依据判断的量,对艺术类专业作出了一个直接的特称判断
④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外延”,是相关招考工作的重要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音乐类考试是小类,包含于
艺术类招生中,两者之间是种属关系,①说法错误。
各省(区、市)省级统考对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这一要求依据科学的标准对艺术类招生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外延”,是相关招考工作的重要遵循,②④符合题意。
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这一要求是对艺术类招生的全称判断,③说法错误。
3.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全新概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
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着力点”。下列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判断表达正确的有( )
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概念”是假言判断 ②“发展新质
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选言判断 ③“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
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直言判断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概念”不假言判断,故①
表述错误。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联言判断,故②表述错误。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性质进行定义,是性质判断,也就是直言判断,故③符合题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表明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关系判断,故④符合题意。
4.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
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
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挑战的最大依靠”。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我深受感动为真,则必须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
坚克难都为真 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这一结论是运用不完
全归纳法得出的 ③“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违反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④“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
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进行推理,后件真,前件未必为
真,①说法错误。
由于并没有列举出所有的行业,因此“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这一结论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②说法正确。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
并没有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③说法错误。
“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从量项来看是全称,从联项来看是肯定,因此其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④说法正确。
5.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在国家区域协调发
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政策支持、文化同脉、发展优势
互补等条件推动下,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川、渝、黔
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的“西三角”经济圈呼之欲出,牵引新时代西部地
区高质量发展。关于川、渝、黔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川、黔、渝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特称肯定判断 ②川、
黔、渝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犯了主谓项搭配不当的错误 ③四
川与重庆是相邻的,“相邻”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④四川面积比贵州大,
贵州面积比重庆大,“……面积比……大”是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川、黔、渝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不是特称肯定判
断,①不选。
川、黔、渝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犯了主谓项搭配不当的错误,应该是“重要地区”,②正确。
四川与重庆是相邻的,“相邻”关系是对称关系,而不是反对称关系,③不选。
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四川面积比贵州大,贵州面积比重庆大,“……面积比……大”是传递关系,④正确。
6.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小张: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小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小周: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一种全
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小王: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以上发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张的发言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不属于判断 ②小李对现代化的理
解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③小周的发言中,中
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超越”关系是反对
称关系 ④小王的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小张的发言虽然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没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
定,不属于判断,①正确。
小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该联言判断也是真的,②错误。
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这里的“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③正确。
小王的发言“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错误。
7.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
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大力推进,并转化为
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依据该论述,得出的判断
及其类型能够正确匹配的是(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判断 ②只要
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只有实
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关系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属于性质判断,①排除。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排除。
“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正确。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属于联言判断,④正确。
8.2024年4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住房限购政
策的通知》,对北京市住房限购政策进行调整。通知提出,本市户籍居
民家庭已在京拥有2套住房的;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
住房的;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
户籍居民家庭或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住房的,可以在五环外
新购买1套商品住房。据此,我们可知( )
①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通知提出的要求是包含联言判断的复合判断 ②
调整后的住房限购政策中所包含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连续5年
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的成年单身人士,已在北京拥有1套住房,可新购
买北京市五环外的1套商品房 ④根据新规,在北京市五环外可新购买1
套商品房,必须为北京市成年单身人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如果有前一种事物的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
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北京市
住建委发布的通知提出的要求是包含选言判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
错误,②正确。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所以由连续5年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的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住房,可以推出能够新购买北京市五环外的1套商品房;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并不能必然推出前件,所以在北京市五环外可新购买1套商品房不必然推出必须为北京市成年单身人士。③正确,④错误。
9.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a)他是一中的学生;(b)他既是一中的学生,也
是二中的学生;(c)他要么是一中学生,要么是二中学生;(d)他以前是
一中的学生,现在是二中的学生。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d判断为假,因为它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②如果a判断
为假,那么b判断及其后一个联言支可真 ③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c的
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 ④如果a判断为真,那么,“他不是非一中学
生”则保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形式逻辑只研究“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
念、判断,同一律、矛盾律并不适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
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d判断不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①排除。
联言支都真,联言判断才真,由于b判断的两个联言支不相容、不能同真,b判断必假,故②不选。
c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有且只有一真,选言支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③正确。
“一中学生”与“非一中学生”是矛盾关系,“他是一中学生”为真,根据换质法演绎推理,“他不是非一中学生”必真,④入选。
10.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
甲: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们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乙:证据分为有罪证据、无罪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
丙:在我国,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才有选举权。
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
①甲为假言判断,因其前后件都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③丙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时,前件就一定真
④丁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提是假的,但是所反
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①
说法错误。
根据证据对案件的指向,分为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所以,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说法错误。
“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如果后件真,那么前件必真,③符合题意。
“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联结项,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符合题意。
11.ChatGPT发布以来,国内一大批科技公司争相发布大模型产品,加速
行业发展。然而,美国芯片管制持续升级。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基础,
寻求大模型算力集成设施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
有政协委员指出“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
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把所引用的这句话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
有( )
①只要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就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
取得先机 ②如果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就必须拥有自
主可控的算力底座 ③如果没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
就不能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 ④只有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
得先机,才能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
赛中取得先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而“只要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
底座,国产大模型就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属于充分条件假言
判断,①错误。
“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正确的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②③符合题意。
“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是“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才能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恰好把必要条件颠倒了,④错误。
12.重温红色经典,重拾革命记忆。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
标。一部优秀的红色影片,或者能够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
或者用生命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或者以英雄事迹鼓舞我们前行。如
《南征北战》《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等无不如此。如果以上
结论是正确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周延的 ②上述三部影片均是反映时代精
神的风向标 ③优秀红色影片可以兼具以上三种优秀品质 ④《青春之歌》
只是诠释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全称肯定判断,其谓
项“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不周延的,①不选。
材料中指出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所以上述三部影片均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②正确。
“一部优秀的红色影片,或者能够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或者用生命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或者以英雄事迹鼓舞我们前行”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因此,优秀红色影片可以兼具以上三种优秀品质,③正确。
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青春之歌》属于优秀红色影片,可以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也可以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等,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某在某店购买知名品牌白酒一箱,饮用后再次在该店购买同品牌
白酒三箱。次日,陈某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经执法人员查实,
该店销售的知名品牌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该店经营者作出行政处罚。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已支付的
货款并予以十倍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第一次购酒,可界定为因
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该店应向其赔偿十倍货款;其第二次购买行为
具有欲从该店违法行为中谋取利益的倾向,其主张不成立,不予支持。
陈某认为:“只要我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该店就应向我
赔偿十倍货款。”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陈某的观点进
行评析。
[答案] 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
商标产品”与“该店赔偿十倍货款”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无前件必无后
件。而陈某认为有前件必有后件,将二者错误地理解为充分条件关系。
②只有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才能准确地
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形成正确的假言判断。
第35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认识对象 ②语句 ③性质 ④关系 ⑤同时 ⑥可能 ⑦前件
⑧后件 ⑨假 ⑩必假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判断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
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2.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
判断。
3.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是性质判断。
4.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考向研析
【典例1】B
【典例2】C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
断才是真的。
3.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
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考向研析
【典例1】D
【典例2】A
【典例3】B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A 7.D 8.C 9.D 10.D 11.C 12.C
二、非选择题
13.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必要条件假言
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
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
产品”与“该店赔偿十倍货款”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无前件必无后件。
而陈某认为有前件必有后件,将二者错误地理解为充分条件关系。②只
有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才能准确地反映
认识对象的情况,形成正确的假言判断。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
●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认识对象 ②语句 ③性质 ④关系 ⑤同时 ⑥可能
⑦前件 ⑧后件 ⑨假 ⑩必假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纠正:判断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2.纠正: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3.纠正: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是性质判断。
4.纠正: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考向研析】
典例1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不是必须骑过一切马才算骑马了,只要有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必须是没有骑过一切马,才算不骑马”。一个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热爱登山”表达的是对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即他必须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只要他驯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也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按照题干规则,由“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典例2 C [解析] 杨柳喜欢张华,是非对称关系,①错误。Z国和F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称关系,②正确。周伟比李芳大,李芳比韩梅梅大,是传递关系,③错误。周伟比李芳大两岁,李芳比韩梅梅大两岁,是反传递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纠正: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纠正: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纠正: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纠正: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纠正: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考向研析】
典例1 D [解析]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该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呈现,不是直言判断,A排除。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该对联没有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这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故本题选D。
典例2 A [解析] “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因为“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②排除。“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时,它就为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时,它就为假,③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故答案选A。
典例3 B [解析] “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一定能否定前件,即选小韩也一定选小丁,A排除。甲教练的意见: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否定前件,不一定能否定后件,即小韩可选可不选,“选小丁不选小韩”满足甲教练要求。乙教练的意见:假如不选小韩,那么选小丁。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肯定后件,不一定能肯定前件,即小韩可选可不选,“选小丁不选小韩”满足乙教练要求。丙教练的意见: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这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小丁不选小韩”属于肯定否定式的有效推理式,符合丙教练要求。B正确。丙教练的意见: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这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小丁与选小韩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C、D排除。故本题选B。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
【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考点一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的概述
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 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②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类型 简单 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类型 复合 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提醒] 判断的划分依据是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结构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分类  ①根据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②根据判断的量: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③根据质与量结合: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逻辑 规则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④避免误用多重否定
[归纳提升] 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
主谓 失合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
断定 过量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一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一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
误用 多重 否定  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分类:依据“关系的性质”
对 称 性 关 系 对 称 关 系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的距离”“相同”“相等”“交叉”等
反 对 称 关 系  “大于”“小于”“重于”“少于”“侵略”“剥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等
非 对 称 关 系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
传 递 性 关 系 传 递 关 系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等
反 传 递 关 系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
非 传 递 关 系  “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
[提醒] 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1.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纠正:

2.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
纠正:

3.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复合判断是性质判断。
纠正:

4.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纠正:

考向一 性质判断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 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 )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考向二 关系判断
【典例2】 [2025·福建南平开学考试]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杨柳喜欢张华——反对称关系 ②Z国和F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称关系 ③周伟比李芳大,李芳比韩梅梅大——非传递关系 ④周伟比李芳大两岁,李芳比韩梅梅大两岁——反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逻辑 结构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联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真假 值特 征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提醒] 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归纳提升]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构成: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联结项主要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3)类型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 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联结 项  “或者……或者……”“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
(4)注意问题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选言支穷尽)
[提醒]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
(3)种类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 件假言判断
逻辑 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联结 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 …… ”“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等
前提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真假 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提醒]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归纳提升]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 且q p或 者q 要么p, 要么q 如果p, 那么q 只有p, 才q 当且仅 当p, 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1.复合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纠正:

2.在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纠正:

3.选言判断中,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揭示一两种可能情况即可。
纠正:

4.假言判断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纠正: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纠正:

考向一 联言判断
【典例1】 [2023·重庆卷]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考向二 选言判断
【典例2】 [2024·北京卷] “你劳动的样子真美。”某中学开设了植物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 )
①由“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为假,能推出“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 ②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 ③由“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为假,能推出“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 ④关于植物栽培课的学生能否在“劳动最美丽”展示活动中获奖,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三 假言判断
【典例3】 [2024·甘肃卷] 某球队拟选派队员参加省运会,初步人选是小丁和小韩。对于最终人选的确定,甲、乙、丙三位教练意见如下。
甲: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
乙:假如不选小韩,那么选小丁。
丙:要么选小丁,要么选小韩。
下列选项中,能同时满足三位教练意见的是 ( )
A.选小韩不选小丁 B.选小丁不选小韩
C.小丁与小韩都选 D.小丁与小韩都不选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
1.C [解析] 语句不一定都表达判断,A错误。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B错误。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D错误。
2.C [解析]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音乐类考试是小类,包含于艺术类招生中,两者之间是种属关系,①说法错误。各省(区、市)省级统考对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这一要求依据科学的标准对艺术类招生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外延”,是相关招考工作的重要遵循,②④符合题意。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这一要求是对艺术类招生的全称判断,③说法错误。
3.D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概念”不假言判断,故①表述错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联言判断,故②表述错误。“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性质进行定义,是性质判断,也就是直言判断,故③符合题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表明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关系判断,故④符合题意。
4.C [解析] “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进行推理,后件真,前件未必为真,①说法错误。由于并没有列举出所有的行业,因此“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这一结论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②说法正确。“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③说法错误。“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从量项来看是全称,从联项来看是肯定,因此其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④说法正确。
5.C [解析] 川、黔、渝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不是特称肯定判断,①不选。川、黔、渝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犯了主谓项搭配不当的错误,应该是“重要地区”,②正确。四川与重庆是相邻的,“相邻”关系是对称关系,而不是反对称关系,③不选。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四川面积比贵州大,贵州面积比重庆大,“……面积比……大”是传递关系,④正确。
6.A [解析] 小张的发言虽然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没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不属于判断,①正确。小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该联言判断也是真的,②错误。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这里的“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③正确。小王的发言“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错误。
7.D [解析] 关系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属于性质判断,①排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排除。“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正确。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属于联言判断,④正确。
8.C [解析]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如果有前一种事物的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通知提出的要求是包含选言判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错误,②正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所以由连续5年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的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住房,可以推出能够新购买北京市五环外的1套商品房;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并不能必然推出前件,所以在北京市五环外可新购买1套商品房不必然推出必须为北京市成年单身人士。③正确,④错误。
9.D [解析] 形式逻辑只研究“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判断,同一律、矛盾律并不适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d判断不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①排除。联言支都真,联言判断才真,由于b判断的两个联言支不相容、不能同真,b判断必假,故②不选。c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有且只有一真,选言支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③正确。“一中学生”与“非一中学生”是矛盾关系,“他是一中学生”为真,根据换质法演绎推理,“他不是非一中学生”必真,④入选。
10.D [解析] 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提是假的,但是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①说法错误。根据证据对案件的指向,分为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所以,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说法错误。“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如果后件真,那么前件必真,③符合题意。“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联结项,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符合题意。
11.C [解析] “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而“只要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就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错误。“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正确的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②③符合题意。“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是“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才能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恰好把必要条件颠倒了,④错误。
12.C [解析] “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全称肯定判断,其谓项“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不周延的,①不选。材料中指出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所以上述三部影片均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②正确。“一部优秀的红色影片,或者能够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或者用生命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或者以英雄事迹鼓舞我们前行”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因此,优秀红色影片可以兼具以上三种优秀品质,③正确。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青春之歌》属于优秀红色影片,可以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也可以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等,④不选。
13.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与“该店赔偿十倍货款”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无前件必无后件。而陈某认为有前件必有后件,将二者错误地理解为充分条件关系。②只有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形成正确的假言判断。课时2 正确运用判断
一、选择题
1.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任何判断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任何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就是说,判断要有明确的断定,断定的真假要看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关于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 )
A.语句都表达判断,但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B.如果一个判断的判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不一定是真判断
C.简单判断一般可分为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两种
D.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不一定是假判断
2.《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为部署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部分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2024年起,各省(区、市)省级统考对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这一要求 ( )
①表明音乐类等考试与艺术类招生之间存在属种关系
②依据科学的标准,对艺术类招生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 ③依据判断的量,对艺术类专业作出了一个直接的特称判断 ④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外延”,是相关招考工作的重要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全新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下列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判断表达正确的有 ( )
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概念”是假言判断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选言判断 ③“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直言判断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若我深受感动为真,则必须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都为真 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这一结论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
③“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违反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④“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政策支持、文化同脉、发展优势互补等条件推动下,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川、渝、黔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的“西三角”经济圈呼之欲出,牵引新时代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关于川、渝、黔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川、黔、渝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特称肯定判断 ②川、黔、渝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犯了主谓项搭配不当的错误 ③四川与重庆是相邻的,“相邻”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④四川面积比贵州大,贵州面积比重庆大,“……面积比……大”是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小张: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小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小周: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小王: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以上发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小张的发言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不属于判断 ②小李对现代化的理解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③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④小王的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大力推进,并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依据该论述,得出的判断及其类型能够正确匹配的是 (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判断 ②只要实现了民主,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4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对北京市住房限购政策进行调整。通知提出,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已在京拥有2套住房的;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住房的;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或成年单身人士,已在京拥有1套住房的,可以在五环外新购买1套商品住房。据此,我们可知 ( )
①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通知提出的要求是包含联言判断的复合判断 ②调整后的住房限购政策中所包含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连续5年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的成年单身人士,已在北京拥有1套住房,可新购买北京市五环外的1套商品房 ④根据新规,在北京市五环外可新购买1套商品房,必须为北京市成年单身人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a)他是一中的学生;(b)他既是一中的学生,也是二中的学生;(c)他要么是一中学生,要么是二中学生;(d)他以前是一中的学生,现在是二中的学生。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d判断为假,因为它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②如果a判断为假,那么b判断及其后一个联言支可真 ③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c的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 ④如果a判断为真,那么,“他不是非一中学生”则保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 )
甲: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们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乙:证据分为有罪证据、无罪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
丙:在我国,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才有选举权。
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
①甲为假言判断,因其前后件都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③丙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时,前件就一定真
④丁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ChatGPT发布以来,国内一大批科技公司争相发布大模型产品,加速行业发展。然而,美国芯片管制持续升级。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基础,寻求大模型算力集成设施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把所引用的这句话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有 ( )
①只要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就能够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 ②如果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就必须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 ③如果没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就不能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 ④只有国产大模型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先机,才能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重温红色经典,重拾革命记忆。任何电影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一部优秀的红色影片,或者能够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奋斗与辉煌,或者用生命诠释崇高的理想信念,或者以英雄事迹鼓舞我们前行。如《南征北战》《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等无不如此。如果以上结论是正确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周延的 ②上述三部影片均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 ③优秀红色影片可以兼具以上三种优秀品质 ④《青春之歌》只是诠释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某在某店购买知名品牌白酒一箱,饮用后再次在该店购买同品牌白酒三箱。次日,陈某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经执法人员查实,该店销售的知名品牌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店经营者作出行政处罚。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货款并予以十倍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第一次购酒,可界定为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该店应向其赔偿十倍货款;其第二次购买行为具有欲从该店违法行为中谋取利益的倾向,其主张不成立,不予支持。
陈某认为:“只要我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该店就应向我赔偿十倍货款。”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陈某的观点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