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主要有四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三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四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本课上承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下启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文本学习,分析工业革命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思想条件。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4.历史解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和“学思之窗”,增强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5.家国情怀:感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持之以恒的斗争精神和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漫画:由于奥巴马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他被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 2.图文:2008年10月21日,《泰晤士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马克思的大幅照片,配文的大标题为《HEISBAGK》。文章最后写道“难道这正是马克思所描写的时代最终到来了吗?” 为什么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与马克思有关呢?马克思所描写的时代是什么? 观察漫画及图文说明,提取有效信。 通过呈现讽刺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漫画,引出马克思与其所描写的共产主义时代。
讲授新课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 PPT呈现图片与史料: 材料1: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第1段,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 学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材料2: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里就觉得难过。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及第一目第1、2段,分析工业革命的弊端? 学生:欧洲各地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工人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 PPT呈现图片与史料: 材料3:8岁女孩萨拉是高沃煤矿通风口的值班工人:“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我喜欢唱歌,但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矿坑里。”——《全球通史》 材料4: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学生补充:工人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大机器的采用,也把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破旧,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成了贫穷、疾病和犯罪之地。 教师小结:工厂的工作时间很长,工作条件肮脏而危险。纺织工厂中没有通风设施,以致工人肺部吸人不少细小尘埃。机器上没有保护栏,这对童工尤为危险;这些童工通常是受雇清扫转动机器下面或机器周围的空间的,因为小孩被认为比大人灵敏。工厂的情况同样完全适用于矿山,1841年英国矿山中雇佣5万名童工和青工。童工用于在地下轨道或矿井中拖煤。最年幼者被派去管理控制矿井通风的门,往往连续工作12小时之久。由于工作时间过长,他们往往在上班时打疲睡,结果就会危及所有劳工的安全。妇女(有时是孕妇)被雇佣拖煤和承担其它繁重的井下劳动。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一)呼唤与重生 PPT呈现图片:结合教材第一目第3段,指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的原因?其相继失败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A: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学生B: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二)憧憬与空想 过渡: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工人阶级的行动失败了;工业化出现的社会问题同样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设计了模范社会的原则并付诸实验,但他们从未考虑如何取代现存社会制度。我们来看一下改革家的蓝图设计, PPT呈现材料:请结合教材第一目第4段,思考傅立叶和欧文等思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的原因何在? 材料5:1824年,53岁的英国企业家欧文带领他的4个儿子和一些门徒,花巨款购买了美国印第安州3万亩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工具共有、按劳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然而4年后,由于重重矛盾,公社最终瓦解,欧文也欠下了巨额债务。1829年,欧文返回英国。 ——摘自:张保拴,王建生《欧文的人生理想与实践》 材料6: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考虑过革命或阶级斗争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被付诸实践。而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才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学生: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虽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和实践都无法真正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补充:空想性: 实现公平的力量——依靠资产阶级 实现公平的方式——和平的方式 合理性:抨击资本主义私有制 提出建立理想社会的目标 政治:追求自由和民主,成为核心政治主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实践与科学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PPT呈现理论来源示意图与实践图片,揭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植于理论与实践。 (二)洞察世界的秘密 材料1: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持什么态度? 学生A:肯定资本主义文明的作用 材料2: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生产力)已经受到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阻碍。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2:马克思认为当前社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B:生产力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阻碍。 材料3: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问题3: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什么主张? 学生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材料4: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4:马克思主张用什么方式改变现存社会制度? 学生D:暴力革命 材料5: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5:马克思认为,代替现存社会制度的将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学生E: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改造社会的力量是无产阶级,方式是暴力革命。 小结:马克思用了20年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即《资本论》。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 思考:1.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国际工人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学生:出现了联合的趋势,特别是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国际工人运动的规模也明显扩大。 2.结合教材第三目第1段,说说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的成立有何意义? 学生: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人新阶段。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PPT呈现历史概念与普法战争形势图: 公社最早是指中古欧洲自治城镇的组织,其特色是市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包括财产权、行政权等。彼此之间互相协助帮忙。各地区的公社情形不同,有些地区如意大利北部,其自治的力量甚强。中古时代的公社并未形成民主的政治,一般是形成有钱公民主导的寡头政治。后来至近代,此名词也用于各种其他由人民集合而成的组织等。 思考: 1.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及其性质? 2.说说三幅图之间关系? 学生A: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要求实行世俗的“全面教育”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学生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激化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巴黎人民奇异建立巴黎公社,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然而,由于策略失误,没有统一的政党组织等原因遭到敌对势力扼杀,最终失败。 材料: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思考:最能体现马克思观点的是巴黎公社哪点措施? 学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小结:这堵墙的肃穆、悲壮……来源于哪里呢?就来源于这堵墙上浸染着的鲜血和祭奠着的英灵。那段低低的灰砖墙,见证了人类历史的一页在此结束,无产阶级革命的悲歌从这儿响起。这段灰墙,便是“公社社员墙”。 看图并结合教材解读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并补充,教师小结。 学生通过“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图”指出发生的地理位置。 学生深度阅读史料,圈划关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及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文本,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解释历史和感悟历史。 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的补充,揭示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 历史地图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理清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的时序性。 提供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初衷。
课堂小结 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仅是革命的学说,而且是为了人的自由与解放、为了人的幸福的学说;他所提出的伟大设想,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有着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堂小结概括本课主要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板书 工业化后的欧洲:繁荣与贫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到科学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理论到实践
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补充材料结合课标处理教材,重点放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与《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上。教学时注重情境的设置,注重能力培养、方法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实现有效教学。
11 /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