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2025-2026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语文2025-2026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2025-2026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科目
考试时量120分钟,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①毛泽东立于北国风雪中挥毫泼墨,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个人报负融入历史长河;余光中则用一枚小小的邮票,让海峡两岸的乡愁在方寸之间涨成澎湃的海潮;艾青化身为鸟,即便喉咙嘶哑也要为土地唱出倔强的歌;②通过林徽因以轻灵笔触勾勒四月天的暖,让爱如花开般自然绽放。当我们跟随柯岩穿越千山万水呼唤周总理,终于懂得何谓“人民的总理人民爱”的永恒回响。
③这些诗篇让我们领悟,真正的诗意栖居,④是毛泽东的壮怀天下,是余光中的家国牵念,是艾青的土地之恋,是林徽因的温暖守望,更是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愐怀。它们共同构筑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以诗为舟,载着千年文脉,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1.以上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报负 澎湃(bài) 倔强(juè) 勾勒(lè)
B.绽放 栖(qī)居 愐怀(miǎn) 载(zài)着
C.抱负 澎湃(pài) 倔强(juè) 勾勒(lè)
D.绽放 栖(qī)居 缅怀(miǎn) 载(zài)着
2. 下列对文段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
A.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加上“的豪情”
B.第②句介词掩盖主语,应将“通过”删除。
C.第③句中逗号应改为冒号。
D.第④句中所有逗号应改为分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2分)
A.站在河边,望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紧握船桨,加快了划桨的速度,以对抗那明显增强的水流。
B.他为了准备明年的重要考试,最近半年几乎切断了所有社交,每日在书房里心无旁骛地攻读至深夜。
C.王老师常带学生欣赏古典音乐,这种附庸风雅的举动,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艺术修养,值得全校师生效仿。
D.他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他胜任此项工作的基础。
4.古诗文默写(6分)
人生如月,总在盈亏中轮回,当我们深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便懂得遗憾本是生命的常态。然而不必沉湎——且看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光的长河永远向前,旧事物的沉寂旁,正奔涌着新事物的生机。既悟此理,自当整装启程,坚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纵使前路波涛险峻,胸中已扬起破浪的云帆,直指光明彼岸。
5.【综合性学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向上。班级将开展以“青春筑梦,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阅读下面关于庞众望的新闻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新闻材料】
河北寒门学子庞众望在父亲患病、母亲瘫痪的艰难困境中,一边悉心照顾家人,一边刻苦求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自强不息精神。
据悉,庞众望的家庭极度贫困,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高中阶段,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奋力拼搏。进入大学后,他继续依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学业,其励志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有机会采访庞众望,请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古代传统故事名称。(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拟举办“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讲座,准备邀请王老师担任主讲。以下是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正文部分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我班将于2025年9月25日下午举办“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讲座,特邀您担任主讲。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25年9月20日
错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①里送行舟,一别心知②两地秋。
日晚江③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④。
【注释】①丹阳郭:丹阳,地名;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②心知:犹知心,指好友。③江:长江。④悠悠:辽阔无际,遥远。
6.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B.首句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在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是由水路乘船。
C.“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秋天。“两地秋”是指两地秋色不同,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D.“寒鸦飞尽水悠悠”,是诗人望中之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秋日黄昏,寒鸦点点,本就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寒鸦“飞尽”,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空虚。
7.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用词精妙,请试做赏析。(提示:拆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喜雨亭记
[北宋]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鸟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优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②”。“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③”,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④甲。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⑥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相得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有删改)
【注】①忭(biàn):欢喜,欢乐。②禾:水稻。③荐饥:连年饥荒。④滋炽:更加猖獗。⑤二三子:你们诸位。⑥游:悠闲自在。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岁之春”中的“是”与“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是”意思相同。
B.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弥月不雨”中的“雨”是动词,意思是“下雨”。
C.“吾亭适成”中的“适”与成语“适逢其会”中的“适”意思不同。
D.“其”在文言文中可加强祈使、推测或反问语气。“其又可忘耶”中的“其”表示推测语气。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B.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C.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D.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为何将这座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请结合文章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相关报道
(一)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王计兵把自己在送外卖期间创作的诗歌《赶时间的人》发布在短视频账号上,受到网友盛赞。他以一个“外卖诗人”的视角观察着城市打工者朴素的奋斗理想,城市与乡村、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羁绊,以及普通人的诗与远方。
“把秒针和分针铺在路上/像黑白有致的琴键/谁又能说曲高和必寡/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分针秒针、红绿灯,呼呼风声,地名与站点……对“速度”的展示,以及围绕于此的譬喻、象征,构成王计兵诗歌重要的修辞手法,从中能洞见外卖员们的工作状态和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的丰盈的内心图景。
(来源:光明日报《努力奋斗和相互关爱将组成美丽的春天一一网络文艺作品中“外卖小哥”形象观察》)
(二)
正如影片(《逆行人生》)所传达的,是对外卖员这一群体的重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当然,生活并不止于电影,还有那一个个真实的外卖小哥们。他们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日晒雨淋,他们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每一单外卖的背后,都是一份艰辛的付出。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收到外卖时,别忘了对送餐的小哥道一声“谢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给予他们评价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够让他们在忙碌而艰辛的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来源:搜狐网《<逆行人生>:外卖员与生活的真实偏差,网友调侃曝光真相》)
(三)
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本市已在天通苑、三里屯等20多个社区成立“骑手友好社区”。这些社区通过协商外卖骑手通行机制、划定专用停车区、设置小区地图等措施,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问题。
(来源:北京发布《解决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北京落地20多个“骑手友好社区”》)
【材料三】相关办法、政策等
(一)
《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就提出要求: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和送餐经营者应当完善网约配送员工作报酬规则,制定合理的单笔配送报酬和工作量考核要求,明确工作报酬发放时间、方式,并按时足额发放。网约配送员在法定节假日、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送餐的,鼓励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送餐经营者提高单笔配送报酬或者适当给予补贴;与网约配送员确立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二)
《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向外卖送餐员分派并发单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线工作时长,对于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材料一显示,广东省网约配送员中,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的比例最高,说明大多数骑手工作强度极大。
B. 材料二中,王计兵的诗歌展现了外卖员对速度的追求,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C. 材料二提到,成立“骑手友好社区”是为了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D. 材料三强调,平台应当向外卖员支付法定节假日、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额外补贴,这属于强制性规定。
1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材料一可知,近八成广东省网约配送员每周工作7天,说明他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B. 材料二中《逆行人生》影片的播出,彻底改变了社会对外卖员的偏见和工作环境。
C. 材料三提出,平台应合理管控骑手在线工作时长,连续送单超4小时应强制停止派单。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正在从文化、政策、社区等多个层面关注和改善外卖员的工作与生活状况。
14.综合三则材料,请谈谈社会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以更好地保障外卖配送员的权益与尊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些些意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 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
老高回复: “没有,正忙着呢。 ”
“您和老妈还好吗? ”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 “好,都好。你呢? 好吗? ”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 今天儿子咋回事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 “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
“当然是现在啦。 ”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
“十二点。 ”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 “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 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 “等等。 ”老高对老婆桂芬说: “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
桂芬说: “那赶紧打给他呀。 ”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
桂芬大吃一惊: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你咋知道是骗子? 你打儿子电话啊! ”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 “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 “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 “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 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 ‘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 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 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
桂芬叹息: “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 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难怪你儿子不亲你。 ”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 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 上次你父亲打电话说家里窗户一下雨就漏水,你处理了吗? ”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 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 ”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 ”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小说开头写老高“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为下文他无暇顾及家庭、与儿子关系疏远埋下伏笔,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 老高通过微信聊天中“儿子”反常的热情和耐心,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可能是骗子,这一情节设计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C. 桂芬对老高的指责,如“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直接揭示了老高自身在家庭亲情维系上的缺失,推动了情节发展。
D. 小说结尾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这泪水既包含对父亲的愧疚,也包含对自己忽视亲情的悔恨,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E. 小说通过“微信诈骗”这一核心事件,完整地展现了老高从发现问题、验证猜测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终解决了所有家庭矛盾。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4 分)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运用了“留白”的结尾方式,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阅读文章和下列材料,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 谈谈你对“亲子之间疏于沟通是一种无声的悲剧”这一观点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8分)
18.【分析鉴赏】以下对相关诗集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代表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这首诗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的笔名。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选入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的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D.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光明”和“土地”,代表作《火把》《鱼化石》。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沉寂二十年后,他的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北方》《黎明的通知》等。
19.【分析探究】根据平时对艾青诗歌的阅读,完成下表。(6分)
读书方法 艺术特色 例句 阅读思考与收获
方法一∶注意诗歌表现形式 【特色一】散文化自由化的诗情律动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爱我如爱地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表现形式∶呼告、铺排、长短错落、自由,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方法二品味诗歌语言 【特色二】有“(1) ” (2 分) 的特点(结合画线句分析)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诗歌语言色调鲜明,线条清晰,营造出阔大、凄美的氛围。
方法三∶把握诗歌意象 【特色三】擅长借助意象来表达主题,具有独特的意象美 《黎明》(节选) 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双臂——/因为你/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理解意象“黎明”的含义∶ (2) (2 分)
方法四∶体味诗歌情感 【特色四】具有优郁的情绪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四次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体味诗人在此诗句中的情感(2分)
三、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爱是一种情感,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能量,爱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给亲人做一次美味的早餐,是爱,会让亲人感到幸福;给朋友送一张鼓励的卡片,是爱,会让朋友感到关心;给陌生人一个温暖的微笑,是爱,会让陌生人感到美好......然而,现实中,一些同学心里对亲有爱,却不会表达爱,让所爱的亲人朋友感受不到爱,得不到爱的力量。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生活中对亲人或朋友表达爱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这些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②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2025-2026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科目
考试时量120分钟,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①毛泽东立于北国风雪中挥毫泼墨,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个人报负融入历史长河;余光中则用一枚小小的邮票,让海峡两岸的乡愁在方寸之间涨成澎湃的海潮;艾青化身为鸟,即便喉咙嘶哑也要为土地唱出倔强的歌;②通过林徽因以轻灵笔触勾勒四月天的暖,让爱如花开般自然绽放。当我们跟随柯岩穿越千山万水呼唤周总理,终于懂得何谓“人民的总理人民爱”的永恒回响。
③这些诗篇让我们领悟,真正的诗意栖居,④是毛泽东的壮怀天下,是余光中的家国牵念,是艾青的土地之恋,是林徽因的温暖守望,更是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愐怀。它们共同构筑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以诗为舟,载着千年文脉,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1.以上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报负 澎湃(bài) 倔强(juè) 勾勒(lè)
B.绽放 栖(qī)居 愐怀(miǎn) 载(zài)着
C.抱负 澎湃(pài) 倔强(juè) 勾勒(lè)
D.绽放 栖(qī)居 缅怀(miǎn) 载(zài)着
【解析D】抱负 澎湃(pài)倔强(jué)缅怀(miǎn)
2. 下列对文段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
A.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加上“的豪情”
B.第②句介词掩盖主语,应将“通过”删除。
C.第③句中逗号应改为冒号。
D.第④句中所有逗号应改为分号。
【解析D】分号常用于分隔结构复杂或内部已包含逗号的并列项。而④句中,“是……是……是……是……更是……”引导的五个分句,每个分句结构都非常简短、工整,内部没有其他逗号,因此使用逗号即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2分)
A.站在河边,望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紧握船桨,加快了划桨的速度,以对抗那明显增强的水流。
B.他为了准备明年的重要考试,最近半年几乎切断了所有社交,每日在书房里心无旁骛地攻读至深夜。
C.王老师常带学生欣赏古典音乐,这种附庸风雅的举动,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艺术修养,值得全校师生效仿。
D.他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他胜任此项工作的基础。
【解析B】A“川流不息”比喻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用它来描述河水本身,属于望文生义。;C “附庸风雅”指某些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而刻意模仿、追随与文化、艺术相关的风雅之事,但自身其实缺乏真正的修养和品味。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此处误用为褒义词 ;D “相得益彰”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优点和长处。而表达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关系,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能力基础。这是“相辅相成”的含义。
4.古诗文默写(6分)
人生如月,总在盈亏中轮回,当我们深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便懂得遗憾本是生命的常态。然而不必沉湎——且看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光的长河永远向前,旧事物的沉寂旁,正奔涌着新事物的生机。既悟此理,自当整装启程,坚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纵使前路波涛险峻,胸中已扬起破浪的云帆,直指光明彼岸。
【答案】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综合性学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向上。班级将开展以“青春筑梦,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阅读下面关于庞众望的新闻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新闻材料】
河北寒门学子庞众望在父亲患病、母亲瘫痪的艰难困境中,一边悉心照顾家人,一边刻苦求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自强不息精神。
据悉,庞众望的家庭极度贫困,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高中阶段,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奋力拼搏。进入大学后,他继续依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学业,其励志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寒门学子庞众望,自强不息入清华
(2)假如你有机会采访庞众望,请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您在困境中是如何保持积极心态的?②您认为自强不息精神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3)请写出两个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古代传统故事名称。(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悬梁刺股 ②凿壁偷光 / 断齑画粥/ 闻鸡起舞/ 囊萤映雪
(4)班级拟举办“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讲座,准备邀请王老师担任主讲。以下是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正文部分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我班将于2025年9月25日下午举办“自强不息,青春有为”主题讲座,特邀您担任主讲。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25年9月20日
错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错误一:未写明具体时间,应补充“下午3点”等具体时间;错误二:“请您务必准时参加”语气生硬,应改为“诚挚期待您的光临”或“敬请拨冗出席”。(指出错误1分+改正1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些些意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①里送行舟,一别心知②两地秋。
日晚江③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④。
【注释】①丹阳郭:丹阳,地名;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②心知:犹知心,指好友。③江:长江。④悠悠:辽阔无际,遥远。
6.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B.首句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在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是由水路乘船。
C.“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秋天。“两地秋”是指两地秋色不同,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D.“寒鸦飞尽水悠悠”,是诗人望中之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秋日黄昏,寒鸦点点,本就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寒鸦“飞尽”,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空虚。
【解析C】“两地秋”并非是指两地秋色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下,人已分隔两地。
7.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用词精妙,请试做赏析。(提示:拆字)(4分)
【答案示例】“秋”为秋季,点名时令,烘托悲凉氛围;纵观全句,“心”上有“秋”意为“愁”,运用双关手法,将萧瑟秋景与离别之愁融为一体,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抒发了与友人分别后天各一方的孤寂与绵长思念,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喜雨亭记
[北宋]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鸟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优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②”。“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③”,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④甲。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⑥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相得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有删改)
【注】①忭(biàn):欢喜,欢乐。②禾:水稻。③荐饥:连年饥荒。④滋炽:更加猖獗。⑤二三子:你们诸位。⑥游:悠闲自在。
【点睛】参考译文: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岁之春”中的“是”与“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是”意思相同。
B.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弥月不雨”中的“雨”是动词,意思是“下雨”。
C.“吾亭适成”中的“适”与成语“适逢其会”中的“适”意思不同。
D.“其”在文言文中可加强祈使、推测或反问语气。“其又可忘耶”中的“其”表示推测语气。
【解析B】A.“是岁之春”意为:这年春天。是:这。“斯是陋室”意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是:表判断。故两个“是”字的意思不一样; C.“吾亭适成”意为: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适:恰好;“适逢其会”意为:恰好碰上那个时机、机会。适:恰好。故两个“适”字意思一致; D.“其又可忘耶”意为: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其: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故选B。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B.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C.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D.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解析C】句意为: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翻译】那么我和你们诸位,即使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游乐,难道能够做得到吗?(重点字词:则,那么。虽,即使。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11.苏轼为何将这座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请结合文章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5分)
【答案示例】①纪念雨水的珍贵:雨水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带来了丰收的希望。②记录亭子建成的特殊时刻:亭子建成与雨水到来形成巧合,具有纪念意义。③表达对自然恩赐的感激:雨水被视为上天的恩赐,苏轼通过命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些些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相关报道
(一)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王计兵把自己在送外卖期间创作的诗歌《赶时间的人》发布在短视频账号上,受到网友盛赞。他以一个“外卖诗人”的视角观察着城市打工者朴素的奋斗理想,城市与乡村、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羁绊,以及普通人的诗与远方。
“把秒针和分针铺在路上/像黑白有致的琴键/谁又能说曲高和必寡/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分针秒针、红绿灯,呼呼风声,地名与站点……对“速度”的展示,以及围绕于此的譬喻、象征,构成王计兵诗歌重要的修辞手法,从中能洞见外卖员们的工作状态和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的丰盈的内心图景。
(来源:光明日报《努力奋斗和相互关爱将组成美丽的春天一一网络文艺作品中“外卖小哥”形象观察》)
(二)
正如影片(《逆行人生》)所传达的,是对外卖员这一群体的重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当然,生活并不止于电影,还有那一个个真实的外卖小哥们。他们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日晒雨淋,他们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每一单外卖的背后,都是一份艰辛的付出。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收到外卖时,别忘了对送餐的小哥道一声“谢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给予他们评价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够让他们在忙碌而艰辛的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来源:搜狐网《<逆行人生>:外卖员与生活的真实偏差,网友调侃曝光真相》)
(三)
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本市已在天通苑、三里屯等20多个社区成立“骑手友好社区”。这些社区通过协商外卖骑手通行机制、划定专用停车区、设置小区地图等措施,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问题。
(来源:北京发布《解决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北京落地20多个“骑手友好社区”》)
【材料三】相关办法、政策等
(一)
《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就提出要求: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和送餐经营者应当完善网约配送员工作报酬规则,制定合理的单笔配送报酬和工作量考核要求,明确工作报酬发放时间、方式,并按时足额发放。网约配送员在法定节假日、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送餐的,鼓励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送餐经营者提高单笔配送报酬或者适当给予补贴;与网约配送员确立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二)
《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向外卖送餐员分派并发单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线工作时长,对于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材料一显示,广东省网约配送员中,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的比例最高,说明大多数骑手工作强度极大。
B. 材料二中,王计兵的诗歌展现了外卖员对速度的追求,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C. 材料二提到,成立“骑手友好社区”是为了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D. 材料三强调,平台应当向外卖员支付法定节假日、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额外补贴,这属于强制性规定。
【解析C】A项错误,材料一图表显示,工作时长在“8-12小时”的比例最高(68.74%),而非“>12小时”。
B项错误,材料二中明确提到王计兵的诗歌“能洞见外卖员们……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的丰盈的内心图景”,说明他们是有深入思考的。
C项正确,材料二(三)中明确说明“骑手友好社区”通过多项措施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问题。
D项错误,材料三(一)中用的是“鼓励……提高单笔配送报酬或者适当给予补贴”,属于鼓励性而非强制性规定。
1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材料一可知,近八成广东省网约配送员每周工作7天,说明他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B. 材料二中《逆行人生》影片的播出,彻底改变了社会对外卖员的偏见和工作环境。
C. 材料三提出,平台应合理管控骑手在线工作时长,连续送单超4小时应强制停止派单。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正在从文化、政策、社区等多个层面关注和改善外卖员的工作与生活状况。
【解析D】A项错误,材料一图表中“7天”比例为15.86%,远未达到“近八成”,属于数据误读。
B项错误,材料二(二)中提到影片“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但并未说“彻底改变”,属于过度推断。
C项错误,材料三(二)中规定“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并非“强制停止派单”,属于表述不准确。
D项正确,材料二中有诗歌文化、影片关怀、友好社区等措施,材料三有政策保障,综合体现了社会多层面对外卖员的关注与改善。
14.综合三则材料,请谈谈社会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以更好地保障外卖配送员的权益与尊严。(4分)
【答案示例】①文化认同与人文关怀:鼓励通过文艺作品(如诗歌、电影)展现骑手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引导公众理解与尊重这一职业。在日常生活中,倡导消费者以感谢、包容的态度对待骑手,营造关爱氛围。(对应材料二) ;②社区支持与设施完善:推广“骑手友好社区”模式,通过机制协商、划定专用区、设置便利设施等方式,系统性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实际问题。(对应材料二(三));③政策保障与制度规范:推动落实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在报酬支付、考核机制、特殊情形补贴、工作时长管控等方面的责任。例如科学设定派单机制、实施连续工作4小时疲劳提示等,防止过度劳动。(对应材料三);④平台自律与数据赋能:平台应利用数据技术优化派单路线与负荷,合理设定订单饱和度,降低劳动强度,并通过系统化方式保障骑手休息权与报酬权。(对应材料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 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
老高回复: “没有,正忙着呢。 ”
“您和老妈还好吗? ”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 “好,都好。你呢? 好吗? ”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 今天儿子咋回事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 “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
“当然是现在啦。 ”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
“十二点。 ”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 “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 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 “等等。 ”老高对老婆桂芬说: “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
桂芬说: “那赶紧打给他呀。 ”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
桂芬大吃一惊: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你咋知道是骗子? 你打儿子电话啊! ”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 “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 “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 “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 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 ‘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 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 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
桂芬叹息: “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 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难怪你儿子不亲你。 ”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 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 上次你父亲打电话说家里窗户一下雨就漏水,你处理了吗? ”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 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 ”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 ”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小说开头写老高“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为下文他无暇顾及家庭、与儿子关系疏远埋下伏笔,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 老高通过微信聊天中“儿子”反常的热情和耐心,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可能是骗子,这一情节设计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C. 桂芬对老高的指责,如“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直接揭示了老高自身在家庭亲情维系上的缺失,推动了情节发展。
D. 小说结尾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这泪水既包含对父亲的愧疚,也包含对自己忽视亲情的悔恨,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E. 小说通过“微信诈骗”这一核心事件,完整地展现了老高从发现问题、验证猜测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终解决了所有家庭矛盾。
【解析A E】 A项错误在于“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属于过度解读。小说开头写老高工作烦忙,主要是为了表现他的生活状态,并为后文他与儿子关系疏远、以及自身同样忽视父亲做铺垫,其基调是现实而略带反思的,并未刻意营造“紧张压抑”的气氛。
E项错误在于“最终解决了所有家庭矛盾”这一表述。小说结尾是开放性的,老高只是迈出了看望父亲、试图改善关系的第一步,父子之间、祖孙之间长期的隔阂与矛盾并未在文中被“解决”,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和回味。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文章主旨不符。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4 分)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答案】环境描写。(1分) 写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暴雨的恶劣天气( 1 分), 烘托了老高深刻反思之后内心的自责(难过) 与悔恨 ( 1 分) ,为后文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做下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1 分) 。
示例二表面上写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暴雨,实际上写老高深刻反思之后内心的凌乱与悔恨,为后文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运用了“留白”的结尾方式,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阅读文章和下列材料,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 谈谈你对“亲子之间疏于沟通是一种无声的悲剧”这一观点的理解。 (6分)
【答案】结尾妙处(2 分) :
①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文章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②“老高冒雨来看望父亲,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很明显是在妻子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的表现,是“微信诈骗”事件的后续影响,深化了文章“亲子之间多沟通,多相互关心”的主题。
看法(4 分) :
①“亲子之间疏于沟通” ,可能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疏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②“亲子之间疏于沟通” ,可能加重社区工作负担,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和不和谐因素。
(四)名著阅读(共8分)
18.【分析鉴赏】以下对相关诗集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代表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这首诗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的笔名。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选入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的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D.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光明”和“土地”,代表作《火把》《鱼化石》。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沉寂二十年后,他的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北方》《黎明的通知》等。
【解析D】《鱼化石》创作时间为1978年。
19.【分析探究】根据平时对艾青诗歌的阅读,完成下表。(6分)
读书方法 艺术特色 例句 阅读思考与收获
方法一∶注意诗歌表现形式 【特色一】散文化自由化的诗情律动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爱我如爱地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表现形式∶呼告、铺排、长短错落、自由,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方法二品味诗歌语言 【特色二】有“(1) ” (2 分) 的特点(结合画线句分析)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诗歌语言色调鲜明,线条清晰,营造出阔大、凄美的氛围。
方法三∶把握诗歌意象 【特色三】擅长借助意象来表达主题,具有独特的意象美 《黎明》(节选) 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双臂——/因为你/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理解意象“黎明”的含义∶ (2) (2 分)
方法四∶体味诗歌情感 【特色四】具有优郁的情绪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四次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体味诗人在此诗句中的情感(2分)
【答案示例】①色彩 ②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 ③“雪”与“寒冷”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三、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爱是一种情感,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能量,爱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给亲人做一次美味的早餐,是爱,会让亲人感到幸福;给朋友送一张鼓励的卡片,是爱,会让朋友感到关心;给陌生人一个温暖的微笑,是爱,会让陌生人感到美好......然而,现实中,一些同学心里对亲有爱,却不会表达爱,让所爱的亲人朋友感受不到爱,得不到爱的力量。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生活中对亲人或朋友表达爱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这些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②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