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知梳理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更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2.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为 10 cm)、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物体)、光屏、光具座。
(2)实验装置:如图 5-3-1所示,在光具座上放置发光体、凸透镜、光屏时,发光体和光屏放在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发光体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 ,目的是使发光体的像成在光屏的 。
(3)进行实验
①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处,把发光体放在较远处,使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u>2f=2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发光体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同时测出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把发光体向透镜移近,使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u=2f=2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发光体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和大小,测出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把发光体继续向透镜移近,使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10 cm④把发光体继续向透镜移近,使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u=f=10cm),移动光屏,光屏上不成像;眼睛通过透镜也看不到虚像。
⑤把发光体继续向透镜移近,使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u(4)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物距u/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 cm
虚实 大小 正倒
1
2
3
4
5
3.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与像的位置 像距v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2f
uu
[归纳总结](1) 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 像,在一倍焦距以内成 像,即一倍焦距分虚实。
(2) 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 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 的像。
(3)实像必异侧 ,虚像必同侧 。(均选填“倒立”或“正立”)
(4) u>v, 像是 的; u(5)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距变 ,像变 ;物体远离透镜,像距变 ,像变 。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 ;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 。即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4.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1)在做实验时,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发光体的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原因有:①发光体、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 ;②发光体的位置在透镜的 以内;③发光体的位置在透镜的 上。
(2)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发光体的像的性质是否变化 像是否完整 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光屏上像的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 些。
(3)在实验过程中,向下调节发光体,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怎样变化 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怎样进行调节
像将会向 移动。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的方法有:①将光屏向 移动;②将发光体向 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同时向 调节。
应用示例
类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1 (2023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5-3-2甲所示,用平行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3)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
(4)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 ,再调节光屏位置。
[规律总结](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①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③物距稍大于一倍焦距,像距较大,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到达该位置。
(2)运用作图法可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图5-3-3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处)
类型二 根据物、像位置关系判断成像
例2 (2023 齐齐哈尔)用如图5-3-4 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 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常利用 u=v=2f测凸透镜的焦距。
类型三 巧用不等式分析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例3 如图5-3-5 所示,蜡烛距凸透镜 20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8cm B.12 cm
C.15 cm D.25 cm
[方法指导]巧用不等式分析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结
第 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知梳理】
2. (2)相同 中央
3.[归纳总结](1)一倍焦距处 实 虚
(2)二倍焦距处 缩小 放大
(3)倒立 正立
(4)缩小 放大
(5)大大 小 小 小 大
4.(1)①同一高度 ②一倍焦距
③焦点
(2)暗
(3)上上 上 下
【应用示例】
例1 (1)12.5(12.3~12.7 均可)
(2)同一高度
(3)缩小 照相机
(4)大
例2 D 例3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