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考点一● 必备知识1.(1)个体数 (2)数量2.(1)较小 较大 (2)①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 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 随机 适中 总面积 五点 等距 方形地块 狭长地块 全部计数 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②大 强 ③趋光性【考点易错】(1)× (2)× (3)√ (4)× (5)× (6)√ (7)×[解析] (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就越大;种群密度也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不能在目标个体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5)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不适合进行标记,调查其数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7)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即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小。【长句拓展】(1)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操作方便(合理即可)(2)普氏原羚个体数量少(种群小);航拍移动灵活,对普氏原羚惊扰小;普氏原羚个头较大便于航拍● 典型例题1.B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利用的是生物的趋光性,对于趋暗、趋湿、避高温的动物不能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水体中的单细胞生物逐个计数困难,因此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B正确;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应计数样方内和位于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C错误;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不能精确反映现实,D错误。2.A [解析] 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x+b,当y=0时,x=-b/a,此时x值即为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考点二● 必备知识比例 增长型 雌雄个体【考点易错】(1)× (2)√ (3)√ (4)× (5)√[解析] (1)并不是所有稳定的动物种群性别比例都是1∶1,如蜜蜂种群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时,雄性个体远少于雌性个体。(4)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决定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受年龄结构影响,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长句拓展】(1)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2)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降低● 典型例题1.C [解析] bc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ad时间段内,c点之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仍小于1,cd时间段内鲤鱼种群的数量继续减少,B错误;cd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鲤鱼种群的数量继续减少,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图中P点和Q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两点的出生率不一定相同,死亡率也不一定相同,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2.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区域槭叶铁线莲的幼龄级和老龄级的个体数明显少于中龄级的个体数,其年龄结构接近稳定型,A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由于A、B两个区域的面积未知,所以由题图呈现的信息不能确定B区域槭叶铁线莲的种群密度较A区域的高,B错误;A区域幼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少,但有繁殖能力的中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非常多,其种群的出生率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较高,C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密度,能够预测其种群密度变化趋势,D正确。经典真题·明考向1.B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 Ⅰ 龄期)的个体多,老年(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由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表中信息显示:捕获群体中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错误。2.D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题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数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调查期间,其他年份灰松鼠出生情况也未知,故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0~1年个体死亡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故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3.D [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通过对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度,A正确;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不需要对动物进行捕捉和标记,因此对其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以调查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以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D错误。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标 要求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考点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迁移·提能类)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2)研究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条件:调查分布范围 、个体 的种群。(2)估算法①样方法②标记重捕法③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 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种群密度。④抽样检测: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考点易错·明辨析(1)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2)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未来的种群数量也一定较大。()(3)[2023·海南卷]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4)[2023·北京卷]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5)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6)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7)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长句拓展·练思维[选择性必修2P6“生物科技进展”](1)调查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时常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2)调查普氏原羚的种群密度,科学家可利用航拍等技术进行逐个计数,其原因有:。利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1.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注:人为选择种群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在种群密度较小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小。2.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N只,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n只,其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N=。1.[2025·河北衡水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趋暗、趋湿、避高温的动物,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其种群密度B.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水体中某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C.若只计数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则种群密度估算值将偏小D.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都是比较精准的现实反映2.[2024·福建福州一模]去除取样法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运用该方法时,每次捕获的动物不放回环境,随着连续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将每次捕获数量作为y,先前捕捉积累数量作为x,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x+b,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a/b只B.适用于调查个体小、不易标记的动物种群C.不宜在种群的繁殖期或迁徙期开展调查D.在调查期间无须将种群中所有个体捕尽考点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迁移·提能类)特征 定义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出生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迁入率、 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年龄 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包括 、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种群中 数目的比例考点易错·明辨析(1)[2022·河北卷]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2)[2021·福建卷]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4)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5)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注:“+”“-”分别表示增加、减少;“→”“”分别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长句拓展·练思维(1)[2022·全国甲卷]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 。1.[2025·湖南益阳一模]下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B.ad时间段内,c点鲤鱼种群的数量最少C.cd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图中P点和Q点,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2.[2024·河南安阳一模]槭叶铁线莲常生于低山陡壁或土坡上,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其花朵大而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某同学在A、B两个区域调查了不同龄级的槭叶铁线莲植株数,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区域槭叶铁线莲的年龄结构接近增长型B.B区域槭叶铁线莲的种群密度较A区域的高C.A区域幼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少,说明种群的出生率低D.可根据槭叶铁线莲种群的年龄结构预测其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与种群年龄结构相关的图形分析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曲线 图柱形 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种群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经典真题·明考向1.[2024·浙江6月选考]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生长期 体长 (cm) 尾数 雌性 雄性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Ⅰ龄 ≤30.0 656 633 96.5 8 1.2Ⅱ龄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Ⅳ龄 ≥55.1 4 0 0.0 4 1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2.[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3.[2023·新课标全国卷]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共79张PPT)第28讲种群及其动态第1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迁移·提能类)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迁移·提能类)经典真题·明考向作业手册备用习题答案速查【听】答案速查【作】课标要求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迁移·提能类)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就是种群密度。(2)研究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______,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个体数数量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条件:调查分布范围______、个体______的种群。较小较大(2)估算法①样方法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随机适中总面积五点等距方形地块狭长地块全部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②标记重捕法大强③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______________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种群密度。趋光性④抽样检测: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考点易错】(明辨析)(1)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未来的种群数量也一定较大。(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就越大;种群密度也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2023·海南卷]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4)[2023·北京卷] 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不能在目标个体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5)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解析] 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不适合进行标记,调查其数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6)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7)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解析]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即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小。【长句拓展】(练思维)[选择性必修 “生物科技进展”](1)调查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时常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操作方便(合理即可)(2)调查普氏原羚的种群密度,科学家可利用航拍等技术进行逐个计数,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氏原羚个体数量少(种群小);航拍移动灵活,对普氏原羚惊扰小;普氏原羚个头较大便于航拍利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1.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注:人为选择种群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在种群密度较小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小。2.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只,第一次捕获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只,其中有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1.[2025·河北衡水模拟]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趋暗、趋湿、避高温的动物,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其种群密度B.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水体中某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C.若只计数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则种群密度估算值将偏小D.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都是比较精准的现实反映√[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利用的是生物的趋光性,对于趋暗、趋湿、避高温的动物不能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水体中的单细胞生物逐个计数困难,因此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B正确;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应计数样方内和位于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C错误;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不能精确反映现实,D错误。2.[2024·福建福州一模] 去除取样法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运用该方法时,每次捕获的动物不放回环境,随着连续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将每次捕获数量作为,先前捕捉积累数量作为 ,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 只B.适用于调查个体小、不易标记的动物种群C.不宜在种群的繁殖期或迁徙期开展调查D.在调查期间无须将种群中所有个体捕尽√[解析] 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时,,此时 值即为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迁移·提能类)特征 定义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______(包括________、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种群中__________数目的比例比例增长型雌雄个体【考点易错】(明辨析)(1)[2022·河北卷] 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数量达到 值。( )×[解析] 并不是所有稳定的动物种群性别比例都是 ,如蜜蜂种群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时,雄性个体远少于雌性个体。(2)[2021·福建卷] 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4)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解析] 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决定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受年龄结构影响,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5)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注:“ ”“ ”分别表示增加、减少;“ ”“ ”分别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长句拓展】(练思维)(1)[2022·全国甲卷] 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降低1.[2025·湖南益阳一模] 下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B.时间段内, 点鲤鱼种群的数量最少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图中点和 点,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解析] 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时间段内, 点之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仍小于1, 时间段内鲤鱼种群的数量继续减少,B错误; 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鲤鱼种群的数量继续减少,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图中点和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两点的出生率不一定相同,死亡率也不一定相同,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2.[2024·河南安阳一模] 槭叶铁线莲常生于低山陡壁或土坡上,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其花朵大而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某同学在A、B两个区域调查了不同龄级的槭叶铁线莲植株数,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区域槭叶铁线莲的年龄结构接近增长型B.B区域槭叶铁线莲的种群密度较A区域的高C.A区域幼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少,说明种群的出生率低D.可根据槭叶铁线莲种群的年龄结构预测其种群密度变化趋势√[解析] 由题图可知,A区域槭叶铁线莲的幼龄级和老龄级的个体数明显少于中龄级的个体数,其年龄结构接近稳定型,A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由于A、B两个区域的面积未知,所以由题图呈现的信息不能确定B区域槭叶铁线莲的种群密度较A区域的高,B错误;A区域幼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少,但有繁殖能力的中龄级槭叶铁线莲数量非常多,其种群的出生率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较高,C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密度,能够预测其种群密度变化趋势,D正确。与种群年龄结构相关的图形分析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题后归纳](2)曲线图和柱形图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曲线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柱形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种群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经典真题·明考向1.[2024·浙江6月选考] 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生长 期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尾数Ⅰ 龄 656 633 96.5 8 1.2Ⅱ 龄 512 327 63.9 116 22.7Ⅲ 龄 6 2 33.3 4 66.7Ⅳ 龄 4 0 0.0 4 1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 Ⅰ 龄期)的个体多,老年(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由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表中信息显示:捕获群体中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 ,D错误。2.[2023·山东卷] 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题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数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调查期间,其他年份灰松鼠出生情况也未知,故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 年个体死亡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故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3.[2023· 新课标全国卷]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通过对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度,A正确;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不需要对动物进行捕捉和标记,因此对其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以调查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以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D错误。备用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解析]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跳蝻活动能力较弱,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的面积,D错误。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2. 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解析]该物种群体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虽然年龄结构异常,但仍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根据年龄结构分析,该种群个体中最大周龄约10周龄,生命周期短,且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明显多于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推测该种群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B正确,C错误;该种群不论雌雄都是处于成年期的个体较多,若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则诱杀的主要是成年期个体,成年期个体较少,D错误。作业手册(限时:20分钟)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C.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体鲫鱼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解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体鲫鱼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概念,C正确。√2.[2024·安徽合肥三模]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估算法。下列有关估算法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分析大熊猫的粪便来自多少个体可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C.分辨长臂猿的啼叫声音可以实现低干扰的种群数量监测D.调查东北豹等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往往采用标记重捕法√[解析] 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植物,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青蛙活动范围不大,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先区分粪便来自哪种动物,再分析这种动物的粪便来自多少个个体,就可以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调查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可用该方法,B正确;长臂猿个体的声音特征可长期保持稳定,可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监测种群数量,这种检测方法对长臂猿的干扰较小,C正确;在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豹等猛兽(危险性较大)可在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来确定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3.[2024·广东汕头一模] 华南马尾杉是一种中型附生蕨类植物,常附生于阴凉的石壁或树干上,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列为近危级。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华南马尾杉种群数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设置固定面积的样方 B.在保护区内随机取样C.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 D.采标本回实验室统计[解析] 华南马尾杉是近危级植物,种群数量较少,可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来调查其种群数量,C符合题意。√4.[2025·河北承德月考]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检测、濒危动物保护、渔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调查农田某种杂草种群密度时,调查前应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B.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某些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C.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或粪便 检测法调查猛禽、猛兽和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密度D.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并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但不能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5.[2024·江苏南京一模] 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是( )A.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率B.尽可能保证人口年龄结构的合理性C.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D.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解析] 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会使出生率升高,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D符合题意。√6.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丁B.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甲与乙可以依次表示迁入率与迁出率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只影响甲,所以甲只表示出生率,丙为性别比例,丁既影响甲也影响乙,所以乙只表示死亡率,丁为年龄结构,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丁,A正确,C错误;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7.[2025·广东佛山月考] 圆口铜鱼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淡水鱼。研究人员在某地调查圆口铜鱼时,捕获雄鱼100尾,雌鱼106尾,年龄范围为龄,并以龄为主。研究发现,圆口铜鱼性成熟个体比例与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圆口铜鱼的种群密度B.该地区圆口铜鱼的性别比例接近C.该地区圆口铜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雌鱼开始性成熟的年龄更晚,完成性成熟所需的时间更短√[解析] 圆口铜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圆口铜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该地区圆口铜鱼的性别比例为,接近 ,B正确;捕获的圆口铜鱼的年龄范围为 龄,并以龄为主,即不是以幼龄个体为主,说明该地区圆口铜鱼的年龄结构不为增长型,C错误;据图可知,当圆口铜鱼的年龄为2龄时,雄鱼开始性成熟,雌鱼于3龄时开始性成熟,雌鱼、雄鱼均于6龄完成性成熟,D正确。8.[2024·浙江杭州模拟] 2023年浙江省组织开展了 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6577万人相比,增加50万人。具体数据如下表,下面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项目 占比 与2022年比性别构 成 男性 /女性 /年龄构 成自然增 长状况 出生率死亡率A.该调查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2023年浙江省人口增加了50万,自然增长率约为C.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约为 ,该比例会影响出生率D.从上表分析,2023年浙江省的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解析] 为了确保数据可靠,调查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A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B错误;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约为 ,该比例会影响出生率,C正确;由题意可知,2023年浙江省的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但与2022年相比,常住人口仍增加50万人,这说明2023年浙江省的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正确。9.[2024·河北衡水模拟] 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一般为 ,但环境因子可能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样地营养优越,、 样地营养不良)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高B. 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D.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参考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 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 ,据柱形图可知,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即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强,A正确; 样地斑子麻黄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在 样地中幼年个体的性别比例偏离并不严重,因此无法得出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C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综合应用练10.[2024·北京门头沟区一模] 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是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的山区。研究者于 年对北京地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研究者通过植株最长枝条的年龄数据对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龄级划分,结果如下图。以往的研究显示濒危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请根据下图判不符合,槭叶铁线莲幼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之和明显多于老龄级[解析]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与中年个体数之和比老年个体数少,而图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明显表现为幼年个体数与中年个体数之和比老年个体数多,因此不符合衰退型的特征。断,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是否符合衰退型的特征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个体数量变化动态 来描述槭叶铁线莲种群的相邻龄级间的数量动态变化。 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和分别为第 与第龄级种群个体数,表示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若计算结果大于0,则表明该种群在和 龄级间呈现______的动态变化。由下表结果可知,槭叶铁线莲种群在、 龄级间呈现______的动态变化。增长衰退槭叶铁线莲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变化指数[解析] 由题意可知,如果计算结果大于0,表明该种群第 龄级种群个体数大于第龄级种群个体数,说明该种群在和 龄级间呈现增长的动态变化;由表可知,、 ,说明槭叶铁线莲种群在、 龄级间呈现衰退的动态变化。(4)请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及所学知识,分析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因素:幼龄个体数量的缺乏,周围其他植物与槭叶铁线莲的种间竞争非生物因素:气候变化,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解析] 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有幼龄个体数量的缺乏,周围其他植物与槭叶铁线莲的种间竞争等,非生物因素有气候变化,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快速核答案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迁移·提能类)必备知识 精梳理1.(1)个体数 (2)数量 2.(1)较小 较大 (2)①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 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 随机 适中 总面积 五点 等距 方形地块 狭长地块 全部计数 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②大 强 ③趋光性考点易错·明辨析(1)× (2)× (3)√ (4)× (5)× (6)√ (7)×长句拓展·练思维(1)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操作方便(合理即可) (2)普氏原羚个体数量少(种群小);航拍移动灵活,对普氏原羚惊扰小;普氏原羚个头较大便于航拍典型例题 提能力1.B 2.A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迁移·提能类)必备知识 精梳理比例 增长型 雌雄个体考点易错·明辨析(1)× (2)√ (3)√ (4)× (5)√长句拓展·练思维(1)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2)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典型例题 提能力1.C 2.D经典真题·明考向1.B 2.D 3.D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C 2.D 3.C 4.D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5.D 6.C 7.C 8.B 9.C综合应用练10.(1)样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不符合,槭叶铁线莲幼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之和明显多于老龄级(3)增长 衰退(4)生物因素:幼龄个体数量的缺乏,周围其他植物与槭叶铁线莲的种间竞争非生物因素:气候变化,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课时作业(四十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C [解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体鲫鱼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概念,C正确。2.D [解析] 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植物,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青蛙活动范围不大,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先区分粪便来自哪种动物,再分析这种动物的粪便来自多少个个体,就可以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调查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可用该方法,B正确;长臂猿个体的声音特征可长期保持稳定,可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监测种群数量,这种检测方法对长臂猿的干扰较小,C正确;在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 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豹等猛兽(危险性较大)可在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来确定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3.C [解析] 华南马尾杉是近危级植物,种群数量较少,可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来调查其种群数量,C符合题意。4.D [解析]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但不能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5.D [解析] 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会使出生率升高,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D符合题意。6.C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只影响甲,所以甲只表示出生率,丙为性别比例,丁既影响甲也影响乙,所以乙只表示死亡率,丁为年龄结构,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丁,A正确,C错误;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7.C [解析] 圆口铜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圆口铜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该地区圆口铜鱼的性别比例为100∶106,接近1∶1,B正确;捕获的圆口铜鱼的年龄范围为2~7龄,并以4~6龄为主,即不是以幼龄个体为主,说明该地区圆口铜鱼的年龄结构不为增长型,C错误;据图可知,当圆口铜鱼的年龄为2龄时,雄鱼开始性成熟,雌鱼于3龄时开始性成熟,雌鱼、雄鱼均于6龄完成性成熟,D正确。8.B [解析] 为了确保数据可靠,调查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A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580%-0.666%=-0.086%,B错误;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约为109.2,该比例会影响出生率,C正确;由题意可知,2023年浙江省的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但与2022年相比,常住人口仍增加50万人,这说明2023年浙江省的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正确。9.C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据柱形图可知,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即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强,A正确;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在S1样地中幼年个体的性别比例偏离并不严重,因此无法得出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C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10.(1)样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不符合,槭叶铁线莲幼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之和明显多于老龄级(3)增长 衰退(4)生物因素:幼龄个体数量的缺乏,周围其他植物与槭叶铁线莲的种间竞争非生物因素:气候变化,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与中年个体数之和比老年个体数少,而图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明显表现为幼年个体数与中年个体数之和比老年个体数多,因此不符合衰退型的特征。(3)由题意可知,如果Vn计算结果大于0,表明该种群第n龄级种群个体数大于第n+1龄级种群个体数,说明该种群在n和n+1龄级间呈现增长的动态变化;由表可知,V1<0、V6<0,说明槭叶铁线莲种群在1~2、6~7龄级间呈现衰退的动态变化。(4)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有幼龄个体数量的缺乏,周围其他植物与槭叶铁线莲的种间竞争等,非生物因素有气候变化,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课时作业(四十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C.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体鲫鱼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2.[2024·安徽合肥三模]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估算法。下列有关估算法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分析大熊猫的粪便来自多少个体可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C.分辨长臂猿的啼叫声音可以实现低干扰的种群数量监测D.调查东北豹等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往往采用标记重捕法3.[2024·广东汕头一模] 华南马尾杉是一种中型附生蕨类植物,常附生于阴凉的石壁或树干上,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列为近危级。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华南马尾杉种群数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设置固定面积的样方B.在保护区内随机取样C.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D.采标本回实验室统计4.[2025·河北承德月考]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检测、濒危动物保护、渔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农田某种杂草种群密度时,调查前应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B.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某些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C.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或粪便DNA检测法调查猛禽、猛兽和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密度D.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并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5.[2024·江苏南京一模] 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是 ( )A.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率B.尽可能保证人口年龄结构的合理性C.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D.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6.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丁B.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甲与乙可以依次表示迁入率与迁出率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7.[2025·广东佛山月考] 圆口铜鱼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淡水鱼。研究人员在某地调查圆口铜鱼时,捕获雄鱼100尾,雌鱼106尾,年龄范围为2~7龄,并以4~6龄为主。研究发现,圆口铜鱼性成熟个体比例与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圆口铜鱼的种群密度B.该地区圆口铜鱼的性别比例接近1∶1C.该地区圆口铜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雌鱼开始性成熟的年龄更晚,完成性成熟所需的时间更短8.[2024·浙江杭州模拟] 2023年浙江省组织开展了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6577万人相比,增加50万人。具体数据如下表,下面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项目 占比 与2022年比性别构成 男性 52.2% /女性 47.8% /年龄构成 0-15岁 13.4% -0.4%16-59岁 65.1% -0.9%>60岁 21.5% +1.3%自然增长状况 出生率 0.580% -0.048%死亡率 0.666% +0.042%A.该调查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2023年浙江省人口增加了50万,自然增长率约为0.086%C.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约为109.2,该比例会影响出生率D.从上表分析,2023年浙江省的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9.[2024·河北衡水模拟] 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一般为1∶1,但环境因子可能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营养优越,S3、S4样地营养不良)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高B.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D.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参考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综合应用练10.[2024·北京门头沟区一模] 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是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的山区。研究者于2020~2021年对北京地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 (2)研究者通过植株最长枝条的年龄数据对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龄级划分,结果如下图。以往的研究显示濒危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请根据下图判断,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是否符合衰退型的特征并阐明理由 。 (3)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个体数量变化动态(Vn)来描述槭叶铁线莲种群的相邻龄级间的数量动态变化。Vn可通过公式“Vn=×100%”计算得出,其中,Sn和Sn+1分别为第n与第n+1龄级种群个体数,max(Sn,Sn+1)表示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若Vn计算结果大于0,则表明该种群在n和n+1龄级间呈现 的动态变化。由下表结果可知,槭叶铁线莲种群在1~2、6~7龄级间呈现 的动态变化。 槭叶铁线莲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变化指数V1 V2 V3 V4 V5-32.7% 8.2% 26.7% 19.7% 39.6%V6 V7 V8 V9-13.5% 70.3% 72.8% 33.3%(4)请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及所学知识,分析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 第28讲 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文】【听课手册】.docx 01 第28讲 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案】【听课手册】.docx 01-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pptx 45 课时作业(四十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文】【作业手册】.docx 45 课时作业(四十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案】【作业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