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二9月月考
生物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C A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D C
16.(每空1分,共10分)
(1)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瞳孔扩张 心跳加快 支气管收缩 心跳减慢
(2)C
(3) 不同 传出
(4)双重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 内环境 血浆 淋巴液
(2)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③和④
(4)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分)
(5)高于 (2分)
18.(每空2分,共10分)
(1)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细胞的代谢活动、外界环境的变化
(3)①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②不同个体的含量存在差异
(4)糖尿病、高血脂、肾病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 传入 (1分) 迷走神经未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2) 突触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结构①(突触)处存在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
(3)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存在特定的感受器刺激位点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1) a 静息 K+外流 c 动作 Na+内流
(2)通透 内 b(或者答ac段)
(3)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动作电位峰值减小
(4)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2分)2024级高二9月月考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C.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
2.如图为人体的内环境组成示意图, 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①, 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
B.若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则会使③的渗透压上升
C.正常情况下, ③渗入转化成①的量远大于渗入转化成②的量
D.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仅仅是由①②③构成的液体环境
3.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D.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5.下列关于对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B.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在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等
D.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6.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一种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分泌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7.研究发现,当老年人思维活跃时,他们的大脑中有一类蛋白质含量很高,这些蛋白质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的
B.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比神经元数量多
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8.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9.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10.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11.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一个箱子中,箱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上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B.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
C.该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D.撤掉食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消退,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
12.人吸食可卡因后可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等,且易上瘾。研究表明,可卡因能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回收来产生“快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可卡因能延长愉悦感
B.多巴胺通过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入细胞内后促使Na 内流
C.吸食可卡因后变得健谈与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D.可卡因是一种毒品,抑郁症患者不应吸食可卡因来缓解症状
13.夏季被蚊虫叮咬后人们会感觉到痒,并引起“抓挠行为”,其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研究发现痛觉和痒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士兵站岗时蚊虫叮咬感觉到痒,但未引起“抓挠行为”,此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刺激皮肤痛觉感受器,能检测到a、b、c三个细胞发生膜电位变化
C.痛觉感受器兴奋,相关神经元释放Glu,c神经元对Cl-通透性增强
D.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推测神经元c是一种抑制性神经元
14.心肌细胞敏感性增强会导致心跳加快,易引发心律失常。甲和乙是两种新研发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为探究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组细胞给予的刺激强度要相同
B.三组细胞所处外界溶液的离子浓度应与机体内环境的一致
C.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刺激下甲处理组内流的钠离子更多
D.药物甲促进了钠离子内流,药物乙抑制了钾离子外流
15.将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电表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表指针偏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电表指针应指向零,b、c处膜外均为正电位
B.刺激e处,肌肉收缩,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e处兴奋时与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且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局部电流传导到b处时,b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
16.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
(1)图中A是 ,B是 ;A兴奋则① ,⑤ ;B兴奋则④ ,⑥ 。
(2)人在剧烈运动时,此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
A.①瞳孔缩小 B.胆汁分泌增加
C.③支气管扩张 D.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3)A和B在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部位 (填“不同”或“相同”),都是 (填“传出”“传入”或“混合”)神经纤维。
(4)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内脏器官或者组织接受A和B的 (填“双重”或“单一”)支配的特点。
17.图1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2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已知人接触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会增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A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1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图2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填标号)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图2中,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5)如果图2表示脾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A处 (高于/低于)B处。
18.下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化验单可知,该患者有哪些项目异常: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原因是 。(答两点即可)
(4)结合化验单检测结果,初步推断该男子可能患有哪些疾病: 。(答两点即可)
19.针灸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马秋富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低强度电刺激足三里穴位后,PROKR2神经元介导了迷走神经一肾上腺素轴的激活,进而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反射弧中PROKR2神经元属于 神经;图中的效应器是

(2)结构①的名称是 。兴奋在结构①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
。刺激足三里产生的兴奋在结构①处传导的速度比在PROKR2神经元上传导的速度慢,原因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低强度电刺激手三里穴位也能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而电刺激天枢和承筋穴位时则不能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这说明 。
20.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甲中:①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形成原因是 ;
②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形成原因是 。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段。
(3)当降低细胞外溶液的K 浓度时,对膜电位的主要影响是 ;当降低细胞外溶液的Na 浓度时,对膜电位的主要影响是 。
(4)如丙图,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