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一● 必备知识1.输入 散失 太阳能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热能2.(1)光合 呼吸 热能 生长、发育和繁殖 分解者 (2)①b ②不属于 上一个 分解者 ③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④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c)+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①粪便量 ②呼吸作用 热能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b【考点易错】(1)× (2)√ (3)× (4)√ (5)× (6)√[解析] (1)一般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养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添加的有机物(如饲料)中的能量之和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典型例题1.B [解析]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即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符合题意。2.C [解析] E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E2属于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错误;E1为净初级生产量,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18×1010)÷(50×1010)×100%=36%,C正确;E3的产生过程是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D错误。考点二● 必备知识1.(1)低 高 热能 (2)10%~20% 呼吸消耗 分解者2.①逐级递减 ②升高 ③递减 ④倒置3.(1)合理配置 (2)最有效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能量的利用率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持续高效【考点易错】(1)× (2)√ (3)× (4)× (5)√ (6)×[解析]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3)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其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食物链。(6)人为操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典型例题1.D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A正确;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故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B正确;第一营养级植物的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取能量,故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C正确;该生态系统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2.C [解析] 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题图中甲是生产者,A是其同化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正确;乙、丙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为B、C,第二营养级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F,则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B+F),C错误;题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后者的数量是可能大于前者的,如昆虫的数量大于树,D正确。3.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的部分示意图,其中b表示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用于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c,所以图中缺少的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b-c,A错误,B正确;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f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d/b,D错误。4.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1、a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1、b2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c1、c2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d1、d2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a1+c1+d1或a2+c2+d2,A正确;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的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1+b1+c1+d1,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d1,所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d1/(a1+b1+c1+d1),C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1表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正确。5.D [解析] 一棵树上有很多植食性昆虫,还有少量鸟类,所以数量金字塔可用图甲表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能量金字塔可用图丙表示,A、C正确;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图中“1”代表第一营养级,B正确;生态金字塔中,对于杂食性动物而言,可以属于不同营养级,进而属于两层甚至多层,D错误。6.D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个体之间,所以无法判断他们获得的能量的大小,A错误;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B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A和B中玉米数量相同,若A能养活10 000人,则A中玉米最少有10 000÷20%=50 000,B中玉米也为50 000,则B中玉米至少能养活人数=50 000×10%×10%=500(人),C错误;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时人所处的营养级较高,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消耗的资源更多,向环境中排放的CO2更多,D正确。经典真题·明考向1.B [解析] 由表可知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的防治率明显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同时,混合套养的藕增产率也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藕增产率,因此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通常是指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虽然生物防治可以优化能量流动方向,但表格中的数据只是反映了防治率和藕增产率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能量传递效率得到了提高,B错误;泥鳅和黄鳝都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可能会在资源获取上产生竞争,因此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这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D正确。2.C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因此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90×105+42×105=132×105 J/(m2·a),A错误;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表格中没有单独显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从生产者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3.5×105 J/(m2·a),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为3×105 J/(m2·a),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10.5×105 J/(m2·a),C正确;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以及未利用的能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3.(1)分解者 不一定 (2)1%~4%(3)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棉花植株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解析] (1)据题意可知,A能将遗体、粪便、碎屑等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返还回无机环境,因此A表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倒置或部分倒置,因此肉食动物1的数量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2)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②表示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表示肉食性动物1的同化量,是②的10%~20%,④表示肉食性动物2的同化量,是③的10%~20%,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针对②,可通过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棉花植株,提高棉花产量;针对⑦,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或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满足棉花生长需要,或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从而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棉花产量。第3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标 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考点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迁移·提能类)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转化和 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 (填字母)。②粪便中的能量(c) (填“属于”或“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 的部分。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④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总结:①摄入量=同化量+ 。其中最高营养级无 (填字母)。考点易错·明辨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2)[2023·河北卷]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养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2021·辽宁卷]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5)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都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6)施肥后,农作物不能直接利用农家肥里的能量。()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与同化量之间的关系(1)真光合作用量=同化量。(2)净光合作用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动物摄入量与同化量之间的关系摄入量=动物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3.某营养级同化量的“2个”“3个”“4个”去路(1)“2个”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注:最高营养级无此项)。(3)“4个”去路(定量定时,即流入某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注:最高营养级无此项)+未利用的能量。1.[2025·广东广州月考]对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进行分析,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指()A.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呼吸作用散失量B.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第二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2.[2024·黑吉辽卷改编]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A.E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B.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C.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D.E3的产生过程不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考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迁移·提能类)1.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1)(2)2.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形状每一阶 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量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① 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生物个体数量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随营养级② 而逐级③特征 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但可能出现“④ ”,如“树→昆虫→鸟”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 ,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就实现了 ,大大提高了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 ,使能量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考点易错·明辨析(1)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2)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3)[2021·北京卷]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4)[2021·浙江6月选考]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5)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倒置情形。()(6)[2022·江苏卷]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相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提醒]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占生物总能量的比值。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1)食物链能量的“最值”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①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20%即1/5、10%即1/10计算)已知 问题 思路求解由D“逆推”A(D净增重M)用“除法” 至少需要 A的量Y =Y最多需要 A的量Y =Y由A“顺推”D(A净增重N)用“乘法” D最多增 重的量Y N(1/5)3=YD至少增重 的量Y N(1/10)3=Y②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2)食物网能量的“最值”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①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②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3)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人为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命题角度一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1.[2024·山东卷]某稳定的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6g/m2和30g/m2,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B.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C.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D.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2024·广东梅州一模]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命题角度二能量流动相关模型3.[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的部分示意图(注: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缺少的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a-bB.用于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c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e+fD.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d/a4.[2024·福建厦门二模]下列关于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错误的是()A.a1+c1+d1、a2+c2+d2均属于相应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摄入量扣除呼吸量后即为同化量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d1/(a1+b1+c1+d1)D.a1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①W1、D1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B1、B2指相应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别为B1+C1+D1、B2+C2+D2;③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命题角度三对生态金字塔的理解5.[2024·广东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为生物界可能出现的4种生态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树→虫→鸟的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可分别用图甲和图丙表示B.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图中“1”代表第一营养级C.图丁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有关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种生物只能属于一层,每一层都不含分解者6.[2024·陕西西安模拟]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1000人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消耗资源更多,向环境中排放的CO2更多经典真题·明考向1.[2024·江苏卷]为了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研究者在藕田套养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的泥鳅、黄鳝,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套养方式 莲藕食根金花虫 防治率/% 藕增产率/%单独套养泥鳅 81.3 8.2单独套养黄鳝 75.7 3.6混合套养 泥鳅和黄鳝 94.2 13.9A.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B.3种套养方式都显著提高了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D.生物防治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2023·山东卷]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 地的植 物残体 初级消 费者 摄入 初级消 费者 同化 初级消 费者呼 吸消耗能量 [105J/ (m2·a)] 90 42 84 13.5 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3.[2022·湖北卷]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 ;肉食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共109张PPT)第31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迁移·提能类)考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迁移·提能类)经典真题·明考向作业手册备用习题答案速查【听】答案速查【作】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2.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迁移·提能类)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传递、转化和______的过程。输入散失太阳能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化学能热能2.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光合呼吸热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2)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___(填字母)。②粪便中的能量 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________的部分。不属于上一个分解者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④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总结:①摄入量同化量 ________。粪便量呼吸作用热能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其中最高营养级无_____(填字母)。【考点易错】(明辨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解析] 一般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2023·河北卷] 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养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 养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添加的有机物(如饲料)中的能量之和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2021·辽宁卷] 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5)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都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解析] 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6)施肥后,农作物不能直接利用农家肥里的能量。( )√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与同化量之间的关系(1)真光合作用量同化量。(2)净光合作用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动物摄入量与同化量之间的关系摄入量动物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3.某营养级同化量的“2个”“3个”“4个”去路(1)“2个”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注:最高营养级无此项)。(3)“4个”去路(定量定时,即流入某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注:最高营养级无此项) 未利用的能量。1.[2025·广东广州月考] 对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进行分析,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指( )A.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呼吸作用散失量B.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第二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即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符合题意。2.[2024·黑吉辽卷改编] 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A. 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B. 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C.占净初级生产量的D. 的产生过程不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解析] 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属于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错误;为净初级生产量, 占净初级生产量的,C正确; 的产生过程是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D错误。√考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迁移·提能类)1.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1)低高热能(2)呼吸消耗分解者2.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 阶含 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 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 个体的数量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 程中具有 ①__________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生 物个体数量在食 物链中随营养级 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随营养级②______而逐级③______特征 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 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逐级递减升高递减倒置(续表)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__________,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合理配置(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就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__。最有效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的利用率(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___________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持续高效【考点易错】(明辨析)(1)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2)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3)[2021·北京卷]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2021·浙江6月选考]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解析]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其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食物链。(5)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倒置情形。( )√(6)[2022·江苏卷] 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人为操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相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提醒]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占生物总能量的比值。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1)食物链能量的“最值” 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最高效率为。设食物链为 ,分情况讨论(如下表):①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即、即 计算)已知 问题 思路求解②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若A的能量为 ,则D获得的能量为 。(2)食物网能量的“最值”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①②(3)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人为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命题角度一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1.[2024·山东卷] 某稳定的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 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和 ,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B.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C.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D.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A正确;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故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B正确;第一营养级植物的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取能量,故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C正确;该生态系统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2.[2024·广东梅州一模]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A. 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 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题图中甲是生产者,A是其同化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正确;乙、丙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为B、C,第二营养级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 ,则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C错误;题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后者的数量是可能大于前者的,如昆虫的数量大于树,D正确。命题角度二 能量流动相关模型3.[2024·辽宁沈阳二模]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的部分示意图(注: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缺少的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B.用于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D.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的部分示意图,其中 表示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用于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所以图中缺少的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A错误,B正确;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 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所以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D错误。4.[2024·福建厦门二模] 下列关于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错误的是( )A.、 均属于相应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摄入量扣除呼吸量后即为同化量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D. 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或 ,A正确;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同化量 摄入量-粪便量,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的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 ,所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C正确;分析图示可知, 表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正确。“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 指相应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题后归纳]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别为 、;③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 ,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命题角度三 对生态金字塔的理解5.[2024·广东深圳模拟] 如图所示为生物界可能出现的4种生态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 虫 鸟的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可分别用图甲和图丙表示B.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图中“1”代表第一营养级C.图丁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有关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种生物只能属于一层,每一层都不含分解者√[解析] 一棵树上有很多植食性昆虫,还有少量鸟类,所以数量金字塔可用图甲表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能量金字塔可用图丙表示,A、C正确;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图中“1”代表第一营养级,B正确;生态金字塔中,对于杂食性动物而言,可以属于不同营养级,进而属于两层甚至多层,D错误。6.[2024·陕西西安模拟]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1000人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消耗资源更多,向环境中排放的 更多√[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个体之间,所以无法判断他们获得的能量的大小,A错误;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B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A和B中玉米数量相同,若A能养活10 000人,则A中玉米最少有 ,B中玉米也为 ,则B中玉米至少能养活人数(人),C错误;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时人所处的营养级较高,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消耗的资源更多,向环境中排放的 更多,D正确。经典真题·明考向1.[2024·江苏卷] 为了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研究者在藕田套养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的泥鳅、黄鳝,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套养方式 莲藕食根金花虫防治率/% 藕增产率/%单独套养泥鳅 81.3 8.2单独套养黄鳝 75.7 3.6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 94.2 13.9A.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B.3种套养方式都显著提高了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D.生物防治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套养方式 莲藕食根金花虫防治率/% 藕增产率/%单独套养泥鳅 81.3 8.2单独套养黄鳝 75.7 3.6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 94.2 13.9[解析] 由表可知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的防治率明显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同时,混合套养的藕增产率也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藕增产率,因此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通常是指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虽然生物防治可以优化能量流动方向,但表格中的数据只是反映了防治率和藕增产率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能量传递效率得到了提高,B错误;泥鳅和黄鳝都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可能会在资源获取上产生竞争,因此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这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D正确。2.[2023·山东卷] 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地的 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 者摄入 初级消费 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90 42 84 13.5 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 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 ,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地的 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 者摄入 初级消费 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90 42 84 13.5 3[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因此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A错误;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表格中没有单独显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从生产者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为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 ,C正确;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以及未利用的能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3.[2022·湖北卷] 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____;肉食动物 1的数量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分解者不一定[解析] 据题意可知,A能将遗体、粪便、碎屑等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返还回无机环境,因此A表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倒置或部分倒置,因此肉食动物1的数量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__。[解析]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②表示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表示肉食性动物1的同化量,是②的 ,④表示肉食性动物2的同化量,是③的 ,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棉花植株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 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 ,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 的需求[解析] 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针对②,可通过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棉花植株,提高棉花产量;针对⑦,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 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或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 ,满足棉花生长需要,或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 的需求,从而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棉花产量。备用习题√1.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⑤中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①⑤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故①⑤之和小于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B错误;提高植食性动物同化量③与植食性动物摄入量②的比值,如提供不同的饲料,可以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④不能表示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②也不能表示植物的同化量,D错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C.大闸蟹排出的尿液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cD.若对该池塘的营养结构进行优化,可提高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2.下图为某养殖池塘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与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A错误;由于大闸蟹的同化量包括植物传递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因此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B错误;图中大闸蟹的同化量为c,大闸蟹排出的尿液中的有机物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即属于c,C正确;若对该池塘的营养结构进行优化,不能提高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提高池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D错误。√3.下图为某一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C×100%D.由图可见,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析题图,D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D=A1+B1+C1+D1,A1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故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正确;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分析题图,G为太阳能,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H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C可以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故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分析题图,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D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故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A×100%,C错误;图中单向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即表示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根据图示信息,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A,在除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未利用能量B以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后,剩余能量D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说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D正确。作业手册(限时:20分钟)题组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2024·河南安阳一模] 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有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土壤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其粪便流入分解者C.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越多,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终被呼吸作用消耗及流入分解者√[解析] 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它们并不直接从土壤有机物中获取能量,而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质等无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A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会随粪便以未消化的有机物形式排出体外,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并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越多,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能量传递效率等,C错误;顶级消费者(也称为最高营养级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最后一环,其同化的能量最终会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二是当顶级消费者死亡后,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2.[2024·湖北武汉一模] 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下列关于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植物呼吸量B.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D.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解析] 总初级生产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剩下的为净初级生产量,则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植物呼吸量,净初级生产量有一部分会被异养生物所利用,则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所以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A、B、D正确;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生产者)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C错误。3.[2025·河北衡水调研]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B.如果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能量就全部流入了第三营养级C.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可能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D.该系统中能量转化形式只能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 中的能量√[解析]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A正确;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输入到次级消费者中的能量一部分被消化吸收即同化量,另一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即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捕食) 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可能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C正确;该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能量可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又可转化为热能和 中的能量,D正确。题组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意义4.[2024·陕西榆林二模]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途径如图所示,已知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A. 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 中的能量C.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 分别表示不同途径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 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量,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A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 中的能量,而 是生产者的呼吸消耗量,B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除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 /,C错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D正确。5.[2024·天津河东区二模]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单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碎屑是指水体中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遗体及其粪便。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利用碎屑中的物质和能量B.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使用C.图中 的值可计算,但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D.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解析] 碎屑中的物质通常是有机物,且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能利用碎屑中的能量,A、B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可知,图中 的值应为 ,但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未知,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C正确;据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两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D错误。6.[2025·广东广州联考] 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单位: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图中和 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全部被分解者利用√[解析]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鱼饲料等人工输入的能量,其中桑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 ,A错误;由题 图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剩余部分即 和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鱼同化的能量 来源有浮游植物、蚕的粪便和鱼饲料等,但没有鱼从不同途径同化能量的数值,因此无法计算鱼与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蚕粪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鱼,没有全部被分解者利用,D错误。7.[2024·山东日照二模] 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中几种不同动物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和生长效率(生产量/同化量)进行研究,相关数据见下表(注:生产量是指呼吸作用消耗后所剩的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态系统中。单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动物种类 摄入量 同化量 生产量蜘蛛(肉食,变温动物) 12.60 11.90 1.90蝗虫(植食,变温动物) 3.71 1.37 0.51田鼠(植食,恒温动物) 7.40 6.70 0.10麻雀(杂食,恒温动物) 4.00 3.60 0.05A.动物的同化效率可能与其食性有关B.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为C.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往往高于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D.适当提高养殖动物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可提高经济效益√[解析] 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性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性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性动物,A正确;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为,B正确;分析题表可知,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一般高于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C错误; 适当提高养殖动物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可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题组三 生态金字塔8.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解析] 各个营养级中的生物可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B错误;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按照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C错误;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个体数量单位、生物量单位和能量单位,故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来绘制,并非生产量,D错误。9.[2024·安徽合肥模拟] 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甲,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代表能量的形式;某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如图乙。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位于能量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图甲中的Ⅳ为分解者,能够利用各营养级传递来的能量C.图乙中B的同化量与A的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为D.图乙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至少消耗√[解析] 位于能量金字塔底部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错误;能量金字塔反映的是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图甲中的Ⅳ为消费者,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没有包含所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C错误;图乙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至少消耗 ,D正确。综合应用练10.[2024·辽宁大连三模] 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自我调节能力或“降低”)。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 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 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解析] 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整个生态系统流向小型鱼虾类的能量比流向食鱼性鱼类的能量多得多,因此能养活的小型鱼虾类的数量或产量也更高,若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降低。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因此被食鱼性鱼类捕食的小型鱼虾类就会减少,小型鱼虾类传递给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也就不在 这一范围。由此可知,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且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若人们对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鱼虾进行了人工饲喂,小型鱼虾类和食鱼性鱼类分别从饲料中获得了和 能量,则第三、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析] 若对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人工饲喂,小型鱼虾类和食鱼性鱼类分别从饲料中获得了和 能量,则第三营养级(小型鱼虾类)与第四营养级(食鱼性鱼类)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3.33腐生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主要由分解者参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还能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如沼气等,部分分解者还可以被人类食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由题图可知,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这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快速核答案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迁移·提能类)必备知识 精梳理1.输入 散失 太阳能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热能 2.(1)光合 呼吸 热能 生长、发育和繁殖 分解者(2) 不属于上一个 分解者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 热能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考点易错·明辨析(1)× (2)√ (3)× (4)√ (5)× (6)√典型例题 提能力1.B 2.C考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迁移·提能类)必备知识 精梳理1.(1)低 高 热能 (2) 呼吸消耗 分解者2.逐级递减 升高 递减 倒置3.(1)合理配置 (2)最有效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能量的利用率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持续高效考点易错·明辨析(1)× (2)√ (3)× (4)× (5)√ (6)×典型例题 提能力命题角度一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1.D 2.C命题角度二 能量流动相关模型3.B 4.B命题角度三 对生态金字塔的理解5.D 6.D经典真题·明考向1.B 2.C 3.(1)分解者 不一定 (2) (3)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棉花植株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的需求题组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D 2.C 3.B题组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意义4.D 5.C 6.B 7.C题组三 生态金字塔8.A 9.D综合应用练10.(1)降低 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 (2) (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33 腐生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课时作业(四十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D [解析] 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它们并不直接从土壤有机物中获取能量,而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质等无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A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会随粪便以未消化的有机物形式排出体外,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并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越多,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能量传递效率等,C错误;顶级消费者(也称为最高营养级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最后一环,其同化的能量最终会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二是当顶级消费者死亡后,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2.C [解析] 总初级生产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剩下的为净初级生产量,则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量,净初级生产量有一部分会被异养生物所利用,则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所以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A、B、D正确;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生产者)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C错误。3.B [解析]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A正确;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输入到次级消费者中的能量一部分被消化吸收即同化量,另一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即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捕食)-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可能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C正确;该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能量可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又可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能量,D正确。4.D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b1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A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b1中的能量,而a1是生产者的呼吸消耗量,B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除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1-粪便量)/(a1+b1+c1+d1)=(a2+b2+c2+d2)/(a1+b1+c1+d1),C错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D正确。5.C [解析] 碎屑中的物质通常是有机物,且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能利用碎屑中的能量,A、B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可知,图中X的值应为554.1+342.2-100.5-217.7=578.1,但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未知,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C正确;据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54.1+342.2=896.3,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0.5,两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0.5/896.3×100%≈11.2%,D错误。6.B [解析]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鱼饲料等人工输入的能量,其中桑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846 795 MJ/hm2,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846 795MJ/hm2,A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剩余部分即E1和E2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鱼同化的能量来源有浮游植物、蚕的粪便和鱼饲料等,但没有鱼从不同途径同化能量的数值,因此无法计算鱼与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蚕粪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鱼,没有全部被分解者利用,D错误。7.C [解析] 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性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性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性动物,A正确;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为12.6-11.9=0.7 (kcal·m-2·a-1),B正确;分析题表可知,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一般高于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C错误; 适当提高养殖动物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可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8.A [解析] 各个营养级中的生物可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B错误;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按照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C错误;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个体数量单位、生物量单位和能量单位,故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来绘制,并非生产量,D错误。9.D [解析] 位于能量金字塔底部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错误;能量金字塔反映的是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图甲中的Ⅳ为消费者,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没有包含所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C错误;图乙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 kg至少消耗A 1.5÷20%÷20%+1.5÷20%÷20%÷20%=225 kg,D正确。10.(1)降低 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2)1.14%(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33 腐生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1)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整个生态系统流向小型鱼虾类的能量比流向食鱼性鱼类的能量多得多,因此能养活的小型鱼虾类的数量或产量也更高,若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降低。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因此被食鱼性鱼类捕食的小型鱼虾类就会减少,小型鱼虾类传递给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也就不在10%~20%这一范围。由此可知,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且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若对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人工饲喂,小型鱼虾类和食鱼性鱼类分别从饲料中获得了20 km-2·a-1和2 km-2·a-1能量,则第三营养级(小型鱼虾类)与第四营养级(食鱼性鱼类)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6÷(295+20)×100%≈1.14%。(3)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主要由分解者参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还能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如沼气等,部分分解者还可以被人类食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由题图可知,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2200÷(2200+14300)×100%≈13.33%,这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课时作业(四十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题组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2024·河南安阳一模] 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有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土壤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其粪便流入分解者C.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越多,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终被呼吸作用消耗及流入分解者2.[2024·湖北武汉一模] 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下列关于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量B.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D.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3.[2025·河北衡水调研]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B.如果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能量就全部流入了第三营养级C.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可能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D.该系统中能量转化形式只能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能量题组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意义4.[2024·陕西榆林二模]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途径如图所示,已知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a、b、c、d分别表示不同途径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1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a1中的能量C.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1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5.[2024·天津河东区二模]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单位:t·km-2·a-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碎屑是指水体中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遗体及其粪便。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利用碎屑中的物质和能量B.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使用C.图中X的值可计算,但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D.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1%6.[2025·广东广州联考] 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单位:MJ/hm2)。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46 795 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图中E1和E2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9 450/469 200)×100%D.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 全部被分解者利用7.[2024·山东日照二模] 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中几种不同动物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和生长效率(生产量/同化量)进行研究,相关数据见下表(注:生产量是指呼吸作用消耗后所剩的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态系统中。单位:kcal·m-2·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动物种类 摄入量 同化量 生产量蜘蛛(肉食,变温动物) 12.60 11.90 1.90蝗虫(植食,变温动物) 3.71 1.37 0.51田鼠(植食,恒温动物) 7.40 6.70 0.10麻雀(杂食,恒温动物) 4.00 3.60 0.05A.动物的同化效率可能与其食性有关B.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为0.7 kcal·m-2·a-1C.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往往高于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D.适当提高养殖动物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可提高经济效益题组三 生态金字塔8.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9.[2024·安徽合肥模拟] 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甲,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某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如图乙。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位于能量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图甲中的Ⅳ为分解者,能够利用各营养级传递来的能量C.图乙中B的同化量与A的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为10%~20%D.图乙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 kg至少消耗A 225 kg综合应用练10.[2024·辽宁大连三模] 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2)若人们对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鱼虾进行了人工饲喂,小型鱼虾类和食鱼性鱼类分别从饲料中获得了20 km-2·a-1和2 km-2·a-1能量,则第三、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 ,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 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5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正文】【听课手册】.docx 05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听课手册】.docx 05-第3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x 49 课时作业(四十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正文】【作业手册】.docx 49 课时作业(四十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作业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