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5分)
语文,是思想的舟楫,品格的镜子。诚信立身,仁爱暖心,担当励志。为将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涵养美德,修身立人”主题活动现已启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赏翰墨,识君子之风】
书法赏析
1. 学校在多功能厅举办了“君子品格”书法展。请欣赏以下三幅作品,你认为____(填字母序号)最能体现“仁爱”的宽厚温润,它是____书体。
2. 请将所选作品的内容,用简体楷书,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3. 张鹏同学的作文在“青春·责任”征文中获奖,将刊载于校刊。作为校刊编辑,请你审核以下片段,完成题目。
担当,是时代赠予青年最珍贵的成年礼。它并非高悬于史诗卷首的烫金标题,而是镌刻在每一次选择里的生命注脚。它是逆境中咬紧的牙关,是平凡岗位上的格尽职守,是面对不公时的一声质疑,更是将“小我”的星火汇入“大我”银河的毕生征程。
历史的天空,始终闪耀着担当者的光芒。那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忱,__________,也是无数无名者在晦暗年代里点燃的、足以燎原的微光。他们的身影或许已远,但精神的火炬从未熄灭。
身为新时代的少年,担当并非遥远的使命,就是此刻的修行。它在你专注聆听的课堂里,在你弯腰拾起的纸屑间,在你对规则的遵守、对弱小的善意、对真理的坚持之中。让我们从这唾手可得的日常起步,以身体力行代替冷眼旁观,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用行动写就的青春宣言。
(1)语段中“镌刻”一词中的“镌”字,有些同学常读错。它的正确读音是( )
A. juān B. jùn C. juàn
(2)审核中发现“格尽职守”的“格”字有误,请写出正确的字。
(3)你认为文中加点成语“唾手可得”使用欠妥,下列词语中,替换后最能使文意准确的一项是( )
A. 举手之劳 B. 触手可及 C. 微不足道
(4)根据上下文,横线处需再填入一个人物事例。请仿照画线句进行补写,使前后文意贯通。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为逻辑清晰的句子。
(6)稿件审核通过,请以校刊编辑的身份致电张鹏同学,告知录用喜讯并请他核对文中的个人信息。你会怎么说?
【活动三:诵诗文,养浩然之气】
4. 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
漫步历史长廊,经典诗文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不朽的风骨与智慧。郦道元以“_____,_____”(《三峡》)展现了动静交织、色彩明丽的山水之美;而王维在边塞所见的“____,_____”(《使至塞上》),则是一种苍茫壮阔的别样风光。面对世间的风霜严寒,我们亦能从“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的铮铮诘问中,领悟到君子当如松柏,坚守内在的品性。这份坚守,离不开对家与国的深情,正如李白远渡荆门,回望故土时那“仍怜故乡水,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缱绻柔情,滋养着远行的灵魂。前路漫漫,我们新时代少年更应胸怀“_______,_______”的豪情,将生命融入壮阔的征程,不负韶华,矢志前行。
【活动四:闻校园,践仁爱之行】
5. 为报道“涵养美德,修身立人”主题活动的阶段性成果,校园网发布了一则新闻。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①【本网讯】昨日,我校“日行一善”爱心义卖活动在灯光篮球场成功举行。②活动由学生会策划,各班同学踊跃参与,纷纷捐出书籍、文具、手工艺品等进行义卖。③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同学们慷慨解囊,气氛十分热烈。④据悉,本次活动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资助社区困难家庭。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_______句(填序号)。
(2)请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6. 活动结束后,校团委拟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扬。下面的表扬信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表扬信 全校师生: 在近期成功举办的“日行一善”爱心义卖活动中,我校李明、王芳等十位志愿者同学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优秀品质。 活动筹备期间,他们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场地布置与物资分类;活动过程中,他们始终坚守岗位,或热情介绍物品寓意,或耐心维持现场秩序。他们的辛勤付出确保了活动的顺利与温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团委 2025年9月29日
(1)这封表扬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表扬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二、品味与鉴赏(4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7题。(5分)
7. 请你完成下面的学案。
学习任务单
学习篇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学习过程 任务一:循迹赏景,初读感知 (1)首联“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西湖早春的宏观轮廓,而颔联和颈联则通过“争暖树”、“啄春泥”、“迷人眼”的乱花和“没马蹄”的浅草这些动态细节,共同描绘出一幅______的西湖早春图景。
任务二:咬文嚼字,品味匠心 (2)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几处”和“谁家”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______
任务三:比较辨析,深悟情感 (3)本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与李白《渡荆门送别》尾联“仍怜故乡水”都用一个字直接表达了深情。请指出这两个字,并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心境。______
学习总结 这首诗语言浅易,但炼字精准,结构严谨。诗人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融于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之中,充分展现了其诗歌通俗晓畅、意境盎然的艺术魅力。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③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⑤足荡累颐物⑥,悟衷散赏⑦。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干:连接。②汉:银河。③企:祈求,盼望得到。④春罗:即绿萝。⑤信:的确,确实。⑥荡累:消除忧虑。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⑦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8.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从下面字母中选出两项。
有青山A绝壁B干天C孤峰D入汉
9.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 歇:停歇;休息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欣赏;领悟
C. 鸡鸣不已 已:停止
D. 信足荡累颐物 足:足够
10.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11. 甲乙两文都极力赞美自然山水,但所描绘的景物特征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选项填入表格对应的位置。
A.雄奇险峻,富有生机 B.清幽静谧,色彩明丽
C.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D.千翼竞来,百臂相接
项目甲文 《答谢中书书》 乙文《与施从事书》
总体景物特征 (1)______ (2)______
体现动物活动的句子 (3)______ (4)______
(三)名著阅读(6分)
12.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能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材料二: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到华南山林中作过长途跋涉,在严寒的冬季去游泳,在战场上经受过了饥饿、伤病的考验。
(1)以上两则材料描写的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位核心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给你留下的两点深刻印象。
(2)斯诺在书中写道:“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有一种奇怪的魅力。”请结合你对本书的阅读,谈谈这种“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摘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3.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场景 背影特点 “我”的情感
第②段 (1)______ 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像一张犁辕。 震惊、心痛
第③段 回忆年轻时砸石头 (2)______ 自豪、敬佩
第⑥段 (3)______ 伸着颈,哈着腰,整个人弯成一张弓。 愧疚、流泪
第⑧段 爬树为“我”摘苦柚 像一只塑料袋,瘦得变形,手如烧火棍。 (4)______
14. 结合语境,请任选一句,按要求进行赏析。
(1)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从描写的角度)
(2)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从修辞的角度)
15. 文章第③段回忆父亲年轻时砸石头的背影,第④段又借油画《采石工》来修正记忆。这种写法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16. 文章多次通过细节描写(如“根根骨头清晰可辨”、“手像烧火棍”)刻画父亲。如果要在结尾添加一个“我”与父亲重逢的细节(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来表现复杂情感,你会怎样设计?请描写这一细节并说明原因。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小题。
【材料一】
“短暂课间”实为“黄金时间”
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表现出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明确态度。
②课间是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黄金时间。一方面,孩子们课间走出教室、接触阳光,做适当活动和放松身心,缓解疲劳,不仅有益生长发育,也是紧张课堂之间的“加油站”,有助于恢复注意力和专注力。另一方面,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也是孩子们彼此沟通交流、自我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作息的重要时段。充分运用好这段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创造力。这正是:课间短暂,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北京日报客户端,有删改)
【材料二】
不只是时间的变化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有的地方和学校将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有的试点每天1节体育课,有的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等。每天2小时,不仅在当下的分分秒秒,也在长远的未来。具体到“分钟”的课程表,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切口虽小,意义重大。一张张笑脸,见证了校园一日生活的改变,是对校园微改革的最佳回应。孩子的在校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时间多了,一些时间自然少了。时长分配的变化折射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之变,是由“分数第一”到“健康第一”的“优先序”的变化,是由侧重“智育”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加减法”的变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多措并举拧紧校园“安全阀”
①今年春季新学期启幕,海南中小学启用新课表——课间休息时间从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每天至少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日综合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海南将新规缓冲期设为整个学期。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提高课间活动的“含金量”,海南各校各显神通——
②三亚市第二小学按年级划分不同区域,安排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监督,并安排楼层值日教师展开安全排查,还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安全监管,班主任可以用手机连接教室多媒体设备,远程监控班级情况。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以安全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为学生“动起来”保驾护航;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学师生组建两支志愿者队伍,开展课间动态巡视,及时劝阻不安全行为……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董前程表示,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应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引导,掌握安全知识与方法技能。同时,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安全防护管理,做好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处理方案,科学合理地处理校园运动安全问题。
③“课间回来了”“体育课变多啦”“大课间变长啦”,美好的校园一定是各方携手的结果。延长课间时间促进了家校回归教育本原,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同时给予学校更多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依法理性维护权益。多措并举拧紧校园“安全阀”,方能为孩子们茁壮成长打造更优质的环境。
(《海南日报》,有删改)
17.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B.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C.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以安全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为学生保驾护航,率先拉开了海南省中小学校课间15分钟的序幕。
D. 只有家校社会互相制约、相互监督,拧紧校园“安全阀”,方能为孩子们茁壮成长打造更优质的环境。
18. 课间时间常被忽视,实则非常重要。材料一中作者是如何把课间的重要性讲清楚、说明白的?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9. 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二画线句子的理解。
具体到“分钟”的课程表,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切口虽小,意义重大。
20. 椰海中学学生多、教师少,校园空间和设施有限,课间活动安全风险大。请结合材料三内容,向学校提出两条提高课间活动“含金量”的建议。
三、写作表达(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仁爱的温度,藏于细节:是搀扶的双手,是倾听的耐心,是微笑传递的善意。担当的重量,见于点滴:是弯腰的拾取,是认错的勇气,是本职的尽责。
莫轻看言行之微,这正是品格之始;莫小觑善念之小,这实为改变之源。当无数个“我”选择善良与责任,校园乃至社会的未来,便因这温润而坚定的力量,走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请你根据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可叙述经历,可阐述观点,还可以用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形式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假如学校图书馆里有一本神奇的书。当你触摸书脊,心中默念一种你需要的美德(如诚信、仁爱、担当、勇敢……)时,书页便会自动浮现一个与你当前困境相对应的故事,给予你独特的启示。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想象要合理,故事情节要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隶书
2. 厚德载物
3.【答案】(1)A (2)恪 (3)C
(4)那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勇毅。
(5)修改为:身为新时代的少年,担当并非遥远的使命,而是此刻的修行。
(6)示例:张鹏同学你好!我是校刊编辑。恭喜你的作文在“青春·责任”征文中获奖,将刊载于下一期校刊。请你核对稿件中的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是否有误,若有修改请及时联系我。
4.【答案】 ①. 则素湍绿潭 ②. 回清倒影 ③. 大漠孤烟直 ④. 长河落日圆 ⑤. 岂不罹凝寒 ⑥. 万里送行舟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5.【答案】(1)① (2)我校成功举办“日行一善”爱心义卖活动
6.【答案】(1)称呼“全校师生”应顶格书写
(2)特此提出表扬,望全体同学以他们为榜样。
7.【答案】 ①. 生机勃勃(或“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等) ②. “几处”意思是好几处,表明早莺的数量不是很多;“谁家”是不知谁家的意思,说明新燕的数量也较少。这两个词准确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时节,早莺和新燕刚刚出现、还不普遍的特点,体现出早春的生机与活力,也表达出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③. 白居易诗中的“爱”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李白诗中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水的眷恋(或“喜爱”“留恋”)之情,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意。
【答案】8. AC 9. A
10. (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归巢的鸟儿,成千的翅膀竞相飞来。
11.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12.【答案】(1)核心人物:毛泽东 ①质朴纯真又机智老练;②意志坚定、吃苦耐劳。
(2)①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②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③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④官兵平等、民主团结的革命队伍风气;⑤领导人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领导才能。
【答案】13. ①. 开电瓶车接我 ②. 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 ③. 挑着一担粪去浇地 ④. 心疼、担忧
14. (1)运用外貌描写,通过“脊背突起”“根根骨头”“只裹着一张皮”等细节,生动刻画出父亲消瘦苍老的背影,流露出“我”的心痛与酸楚。
(2)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随时会被风吹落”的塑料袋,形象写出父亲瘦弱轻盈、摇摇欲坠的状态,表达“我”的担忧与心疼。
15. 内容上:通过对比,突出父亲年轻时强壮有力与现在衰老瘦弱的巨大反差,强调岁月艰辛对父亲的摧残。结构上:为下文描写父亲现在的背影做铺垫,使文章脉络清晰,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主题。
16.
细节设计:我会紧紧握住父亲那双皲裂如烧火棍的手,轻轻摩挲着他手背上纵横的皱纹。原因:这个动作既能表现“我”对父亲艰辛付出的心疼与感激,又能通过肢体接触传递无法言说的爱与愧疚;同时,让父亲感受到儿子的关爱与理解,呼应前文对手部的细节描写。
【答案】17. A 18. ①引用论证:引用“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引出对课间重要性的论述,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和说服力。②对比论证:将弹簧长时间绷紧失去弹性与课间让孩子放松相对比,形象说明课间对孩子身心调整的重要性。③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方面指出课间孩子走出教室活动放松,有益生长发育,是课堂“加油站”;另一方面说明充足课间利于孩子培养交际等多种能力,形成良好习惯,多角度全面阐述课间重要性。
19. “分钟”课程表时间的延长并非简单数字增加。看似微小的课间、体育活动等时间调整,背后反映的是育人理念从“分数第一”到“健康第一”的转变,以及教育从侧重“智育”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变化,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20. 示例:①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监管,如借助多媒体设备,让教师能远程监控班级课间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与方法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③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安全防护管理,做好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处理方案,科学合理地处理校园运动安全问题。
21、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