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故乡是炊烟系住的童年,是稻浪铺展的诗篇,是青石巷回响的足音,是远山温柔的眉眼。学校拟开展“根脉所系,山海相逢”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赏书法之美】1. 学校准备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上联已给出,请你找出与其字体相同的下联,你选择______(选项),它是______(书体名)。阿2. 请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下联内容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米字格内。【活动二:品文章之趣】3.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我们纵使踏遍千山万水,看尽人间繁华,心底最深处______(A朝思暮想 B朝三暮四)的,却永远是故乡那一抹平凡的炊烟。游子总在异乡的窗前翘首,他的目光早已穿越山海,吻遍了故乡的每一道褶皱。故乡是一盏不灭的暖灯,带来穿透黑夜的温暖指引;______,______;故乡是一坛深埋的老酒,带来岁月沉淀的醇厚力量。思乡之情从未声嘶力竭,却总在夜深人静时______(A震耳欲聋 B振聋发聩),每一声由zhōng的叹息都沉入土地,每一寸山河都流淌着永恒的眷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翘( )首 由zhōng(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①______②______(3)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______,______。(4)请为以下新闻内容拟写标题。2025年5月31日,“海口杯”端午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在海口世纪海角商业街举行,赛事正式鸣锣开赛。近40支龙舟队伍在海甸溪上演“巅峰对决”,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水上竞逐视觉盛宴。【活动三:诵诗文之情】4. 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漫步于古典诗歌的殿堂,我们可欣赏东皋“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的山野秋景和“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的田园风光;可观赏钱塘湖“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的初春美景;可随李白乘舟东下,看那“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的磅礴气势;亦能体味崔颢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浓浓的思乡之情(《黄鹤楼》);和郦道元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渔夫悲惨生活。(《三峡》)【活动四:游山水之乐】5. 华海中学将于2025年10月15日上午8:00到文昌铜鼓岭开展“游山水之乐,赏故乡之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1)张华同学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拟写了一则通知,其中有三处不恰当,请你找出并修改。通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甲】通过开展“游山水之乐,赏故乡之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家乡山水文化的魅力。【乙】校德育处决定于10月15日上午8:00开展研学活动,请各班同学积极参加。 2025年9月25日 华海中学德育处①这则通知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②这则通知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③这则通知有一处内容不完整,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2)假如你是校报刊小记者,你将去采访家乡的“年度最美教师”李老师,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二、品味与鉴赏(35 分)(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感情。7. 请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8. 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sù) B. 绝 (yán)C. 所睹(dǔ) D. 洒(sǎ)然9.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2)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3)群山之相环__________(4)旷野之无穷__________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11. 两篇文章都写了山,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三)名著阅读(6分)1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人物资料卡。人物资料卡名著 作者 人物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A.《 》 ____ B.____ C.____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D.____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E.《 》 ____ 吴承恩 孙悟空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拖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善。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F.____(2)请你从以上两部名著中选择一部谈谈你的阅读感悟。(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①我十六岁考入师范,十八岁师范毕业后,开始成为一名教师。②那时我年龄小,个子小,仅仅一米六二,体重只有四十四公斤,站在讲台上,总是故作镇定地看着孩子们。孩子们称呼其他老师为“先生”,称呼我的时候,却特别加上了一个“小”字:小先生。③在这之后的十五年里,我用掉了不下百本的备课笔记薄,那些卷了角的、磨了边的,牛皮纸的备课笔记薄里刻下了一个个故事。比如那只撞进教室的麻雀……④写字课上,一只愣头愣脑的麻雀忽然撞进了教室,像睡眼惺忪的学生走错了教室。本来很安静的孩子们,心一下子都像那麻雀一样乱飞了。这只慌张的麻雀,唧唧唧地叫着,一会儿飞到教室前面,一会儿又飞到教室后面。学生们的头一会儿向前倾,一会儿向后仰。只有一个学生悄悄地打开了窗户。⑤可这只麻雀似乎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好意,它还在唧唧唧地叫,又有点心虚了,它乱飞了好一阵子,学生们的心也乱飞了好一阵子。终于,这只麻雀飞出去了,从那敞开的窗户中。⑥但孩子们已无法安静下来了,好在传来了下课的钟声。我如释重负,学生们都冲出了教室。教室屋顶上的麻雀很多,哪一只是刚才走错教室的麻雀?谁也不会在意这一点了,趁着下课的空隙,学生们大多盘起一条腿“架鸡”,只有刚才那位开窗户的学生坐在窗前。他是一个拐腿的孩子,下了课他总是默默地坐着。有时候出来走,他也只是贴着墙脚走,不知是他不喜欢看其他的同学“架鸡”,还是生怕那些同学会撞翻他。他走得很缓慢,像一个疼痛的词。他是我们班来得最早的人,本来教室的钥匙给了班长,后来我还是把教室钥匙给了他,他就到教室更早了。我曾试图和他交谈,我总说起张海迪或者海伦,可他总是羞赧地微笑着,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⑦还是他自己在作文里说出了他的秘密。记得那次作文题目是写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很多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是名人,唯有这个孩子没有写任何名人的名字,而只是写了一句“骑自行车的人”。⑧后来在下午的活动课上,我和我们班的学生就用一根扁担横绑在车后架上,帮他学骑车。看着长了“翅膀”的自行车,他一开始还有点羞赧,躲到了我身后,一时不知所措,眼里却似乎闪着光芒。孩子们推着他,他终于小心翼翼地攀上了车。我和一个学生一人扶着一边扁担,一次,两次,一开始我们全程扶着,慢慢地,我们轻轻放手,跟在摇摇晃晃的车后面跑着。他学得很勤奋,涨红着脸,努力降服总是左右摇摆的自行车。⑨终于他学会了骑车,我看过他骑车的样子,他骄傲地抬着头,目视前方,像那只冲出教室的麻雀,不,他更像一只怒飞的雄鹰!⑩这个故事,那只麻雀,那个少年,就像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指纹,刻在我的备课笔记薄上,那是小先生我珍藏的唱片啊,只要一触摸这些指纹唱片,我就能想起我和孩子们一起长大的回忆。(作者庞余亮,有改动)13. 请阅读文本,完成以下表格。与男孩有关事情 “我”对他的情感男孩开窗放走麻雀 认同他的行为,为他的善良而欣慰男孩独坐不说话 ①____________男孩学会骑车 ②____________14.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可这只麻雀似乎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好意,它还在唧唧唧地叫,又有点心虚了,它乱飞了好一阵子,学生们的心也乱飞了好一阵子。(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2)终于他学会了骑车,我看过他骑车的样子,他骄傲地抬着头,目视前方,像那只冲出教室的麻雀,不,他更像一只想飞的雄鹰!(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15. 小语同学读了助读材料后,认为文中的“我”虽被称为“小先生”,但实为“大先生”。你认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我”的形象特点。助读材料:在中国,“先生”二字是一种尊称,是对父兄长者和教师的称呼。“大先生”更是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只有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才称为“大先生”。(顾明远《教师要做大先生》)16. 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三、思辨与探究(10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材料一:精神内耗,是一种在心理层面反复纠缠、自我质疑的状态。处于这一状态的个体,常被过度思考、自我否定以及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所困扰。这种心理困境并非个例,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较为凸显。研究数据显示,约35%的中学生,因学业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出现过持续两周以上的精神内耗症状。心理学专家指出,精神内耗的本质,是“用想象中的问题消耗现实中的精力”。其根源复杂多样,完美主义倾向使他们对自身要求严苛,稍有瑕疵便自我苛责;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他们在面对未知时如履薄冰;过度的自我批判,更如一把利刃,不断刺痛自己的内心。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不少中学生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材料二:某市对5所中学20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现象 检 出 率反复纠结小事 73%每日情绪波动超3次 58%人际关系敏感 32.5%遇到负面情绪时主动寻求帮助 31%受访者认为“情绪管理”应纳入校本课程 91%材料三:①心理学家陶勒恒揭示,诸多来访学生描述“大脑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此乃典型的精神内耗表现。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学生往往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敏锐感知他人情绪,也常常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因此陷入自我拉扯。②应对精神内耗,需从认知与行动双管齐下。认知层面,要清晰分辨“可控”与“不可控”之事,避免在无力改变的事情上徒耗精力,应聚焦于可改变领域,像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而非空想成绩好坏。行动上,“五分钟行动法”是打破焦虑循环的有效利器,从最容易着手的任务起步,用切实行动取代反复纠结。③此外,运动、正念冥想等方式也是调节情绪的良方。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三次有氧运动,能让抑郁症状缓解40%。通过规律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正念冥想则助力学生专注当下,摆脱杂乱思绪侵扰,助力他们走出精神内耗的泥沼。材料四:①在脑科学的研究范畴内,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是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关键脑区,它们对我们的情绪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②前额叶皮层作为理性决策中心,宛如大脑的“指挥官”,负责规划、思考以及做出理性判断。不过,它的发育成熟时间较晚,大约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完备。杏仁核则是情绪反应的“先锋官”,是情绪反应中心。在青春期,杏仁核会格外活跃,这使得青少年对情绪的感知更为敏锐,情绪波动也更为明显。比如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激动等强烈情绪反应。③而深呼吸这一行为有着独特的作用。当我们深呼吸时,前额叶皮层供血会增加15%。这一变化能够激活前额叶皮层,使其更好地发挥理性调节功能,进而调节杏仁核过度活跃引发的强烈情绪反应,帮助我们在情绪的浪潮中找到平衡,以更理性、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17. 选出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完美主义倾向、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过度的自我批判往往会导致不少中学生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B. 运动、正念冥想等方式可以助力学生走出精神内耗。C. 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关键脑区,初中学生前额叶皮层发育完全,理性控制能力相对较强。D. 当我们深呼吸时,前额叶皮层供血会增加,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反应。18. 读材料二中的图表,综合各项内容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比如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激动等强烈情绪反应。20. 初二男生小文成绩优异,但总担心被超越。最近因数学考试比同桌低2分,连续三天失眠……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分析小文的心理特征,且说说如何帮助他走出精神内耗。四、写作与表达(50分)请任选一题作文。21. 按要求作文打开窗,欣赏美丽景色;打开书,遨游知识海洋;打开记忆,浮现点滴往事……我们不断地打开学习与生活之门,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或故事,可以论述观点和看法,还可以用书信、发言稿、演讲辞等形式交流认识和感悟。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涉及真实人名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22. 按要求作文“假如有一天你打开了时空大门,可以任意穿越到过去和未来……此刻的你,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参考答案【答案】1. ①. D ②. 隶书2. 乡音无改鬓毛衰3.【答案】(1) ①. qiáo ②. 衷(2) ①. A ②. A(3) ①. 故乡是一首悠扬的歌谣 ②. 带来心灵深处的宁静慰藉(4)“海口杯”端午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4.【答案】 ①. 山山唯落晖 ②. 牧人驱犊返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 山随平野尽 ⑤.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 巴东三峡巫峡长 ⑧. 猿鸣三声泪沾裳5.【答案】(1) ①. 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②. 词语搭配不当,删掉“通过”或“使”。 ③. 没有具体的地点,应该在“上午8:00”后面加上地点“文昌铜鼓岭”。(2)示例:李老师您好,大家都称您为“最美教师”,在您心里,“教师的美”最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平时是怎么践行的?李老师您好,您从事教师行业这么多年,有没有哪一个学生或某件教学小事,让您觉得“选择当老师”这个决定特别值得?【答案】6. ①. 比喻远行之人 ②. 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漂泊无定的愁绪7.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抒发了诗人孤寂的心境,意境雄浑,壮阔深邃。【答案】8. B 9. ①. 如果不是 ②. 急流 ③. 环绕 ④. 无边10.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2)于是心胸(顿觉)洒脱而清醒,更想要长时间停留而忘记回去。11.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山的连绵、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山的高峻、高大雄伟;乙文“以见夫群山之相环”写出山的连绵、环绕、众多。12.【答案】(1) ①. 红星照耀中国 ②. 埃德加 斯诺 ③. 周恩来 ④. 温和、亲切 ⑤. 西游记 ⑥. 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2)示例一: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伟大精神。书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场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希望,深深感染了我。这让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示例二:读《西游记》,我感悟到了坚持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各路妖魔鬼怪的阻挠,始终没有放弃西天取经的目标。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态可掬、沙僧的忠厚老实以及唐僧的坚定信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在取经路上相互帮助、彼此包容,最终取得真经。这让我明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并且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答案】13. ①. 对他行为不解,为他感到心疼,担心 ②. 为他获得勇气和自信而高兴14. (1)第一个“乱飞”写出了麻雀撞进教室急于逃出去的慌张;第二个“乱飞”是拟物的手法,指学生上课的心思已经不再集中。作者在此重复用“乱飞”一词,把麻雀飞进教室里吸引学生注意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2)本句连用两个比喻,先把“目视前方”“骄傲地抬着头”的少年比作“那只冲出教室的麻雀”,再比作“一只怒飞的雄鹰”,写出了原本自卑的男孩终于通过努力实现自己骑自行车的梦想的骄傲姿态,也表现了作为老师的“我”为男孩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心情。15. 认同,①富有爱心:注意到拐脚男孩不爱走动后,“我”时刻关注他,开导他,帮助他学骑车,让自卑的孩子重拾信心。②善于记录:“我”保留多年备课笔记簿里记录着的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③乐于观察:从麻雀撞进教室,“我”就注意到了那个开窗男孩默默的善意,开始关注和发现这个学生的不一样。④富有耐心:男孩与“我”交谈时沉默,“我”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关注他。⑤善于教导:当“我”了解到男孩的愿望时,“我”能调动班里的学生一起帮助他学骑车,既是帮助男孩播种信心,也是教育全班同学乐于助人。16.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主题。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时光的珍视和怀念之情。【答案】17. C 18. 中学生精神内耗现象严重19. 不能删掉。“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说明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出现焦虑、激动等强烈情绪反应是一种可能性,但并非绝对。如果删掉“可能”,句子就变成了肯定语气,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0. (1)特征体现:存在精神内耗(反复纠结考试分数)、过度关注他人评价。(2)①干预方法引导其建立“成长记录本”,每天记录三个进步。通过记录自身进步,将关注点从“他人成绩不可控”转向“自我成长可控”,超越昨天的自己比盯着别人更重要。②五分钟行动挑战,用五分钟完成一件小事(如整理书桌),体验行动对缓解焦虑的作用,依据“五分钟行动法”理论。③运动正念冥想深呼吸放松身心,在情绪的浪潮中找到平衡,以更理性、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21、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