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秋 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标点+修辞+排序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秋 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标点+修辞+排序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5秋 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 标点 修辞 排序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披着碧绿的衣裳。 B.甩着长长的尾巴。 C.青蛙鼓着大大的眼睛。
2.下列句子表达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天上的云朵变化多端,有时候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候在空中飘来飘去。
B.小红一边跳绳,一边写作业。
C.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处处欢声笑语,美丽极了。
D.白白的云朵像蓬松的棉花糖。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B.“每”的最后一笔是横。
C.黄山有很多奇形怪壮的石头,这句话中没有错别字。
D.“南”是上下结构的字。
4.你还记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吗?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a.赶象上船 b.称石头的重量
c.在船舷上做标记 d.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A.bdac B.cdab C.acdb
二、填空题
5.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我们到那边去找吧( )
(2)去还是不去( )小明拿不定主意( )
(3)我把一件手工作品带到了学校( )
6.读句子,加标点。
明明( )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
什么好消息( )
春节申遗成功了( )多么让人激动啊( )
7.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多么舒服啊( )
(2)我们的校园这么美( )你怎么忍心破坏它呢( )
(3)秋天来了( )树上的叶子都落了( )
8.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外婆家真有趣( )
(2)那么多星星( )你能数得清吗( )
(3)雨停了( )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 )
9.选字填空,再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呀 吗 哪 吧
(1)这幢大楼高得很(  )□
(2)你从什么地方来(  )□
(3)新建的公园很美,你也去看一看(  )□
10.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草叶上的露珠□像天上闪烁的星星□
(2)你看□这花多美呀□
(3)你怎么能和妈妈说谎呢□
1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现在( )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
(2)咱们做好朋友吧( )
(3)雨停了( )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 )
1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野花为我唱歌,青草跟我游戏。( )
(2)远远望去,麦田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大绿毯。( )
13.读句子,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1)“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这里把蒲公英种子上的绒毛比作 ,形象生动,还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读起来亲切、有趣。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说明葡萄藤长得 。
(3)“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概括了三种树的特征,杨树 ,榕树 ,梧桐树叶子的形状好像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我会写比喻句: 。
(4)“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这里的“红领巾”不是指我们平时戴的红领巾,而是指 ,不能用“条”,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5)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①“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②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绷,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三、连线题
14.先连一连,再用“像”写句子。
像小船 像丝带 像手掌 像棉花糖
__________,像_________。
四、判断题
15.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
16.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
17.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
18.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格外引人注目。( )
19.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 “√”,不是的打 “×”。
(1)小河的水像镜子一样平静。( )
(2)他长得像他爸爸。( )
(3)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
20.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 “√”,不是的打 “×”。
(1)小刺猬的刺像一根根针。( )
(2)小獾长得像他爸爸。( )
(3)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
2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 “√”,不是的打 “×”。
(1)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 )
(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
(3)他长得像他爸爸。( )
2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
五、排序题
23.[新思维·逻辑梳理]根据课文《朱德的扁担》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
①朱德同志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②战士们因心疼朱德同志而藏起他的扁担。
③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
④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 )→( )→( )→( )
24.给下面小狗存钱罐的制作过程排序。
( )把剪下来的小狗卡片用双面胶紧紧地粘在空的矿泉水瓶子上。
( )先用彩笔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小狗的轮廓(kuò)。
( )接着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
( )然后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出小狗的形状。
( )最后在瓶子的上方侧面竖着划开一个小口,钱就可以从这个小口放入小狗的肚子里。
25.给下列句子排序。
( )爷爷告诉张衡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
( )晚上,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
( )张衡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 )张衡验证了爷爷的话。
( )奶奶和张衡讨论星星能不能数得清
26.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阳光照射着太阳花。
( )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
( )她仰着脸蛋,好像在跟太阳说话:“太阳,谢谢你把我照得这样漂亮。”
(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
27.给下列句子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敌人把刘胡兰拉到庙门口的广场上。
( )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走到铡刀前。
( )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
( )敌人从她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就把她打得鲜血直流。
28.按事情发展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几句话。
( )敌人当着刘胡兰和乡亲们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
( )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
(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并威胁她,不说就枪毙。
( )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
29.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雨娃娃急忙跑过去,对着秧苗下起雨来。
( )雨娃娃长大了,云妈妈让它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 )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笑着对雨娃娃点头,表示感谢。
( )雨娃娃看到秧苗精神抖擞的样子,也高兴地笑了。
( )它来到田野里,看见土地干旱得裂开了,秧苗耷拉着脑袋。
30.读一读“蛋壳不倒翁”的制作过程,给下面的步骤排一排序。
( )然后,在卡纸上画圆,剪下来,做一顶小帽子,扣在鸡蛋的尖头上,挡住窟窿。
( )首先,用笔在鸡蛋的尖头戳一个小圆洞,把里面的蛋黄和蛋清全部倒在碗里。
( )最后,用画笔精心地把蛋壳装饰一番,可爱的蛋壳不倒翁就做好了。
( )接着,将沙子洗干净,从戳开的小圆洞处灌入沙子,直到蛋壳能够立起不倒为止。
31.请你根据部首查字法的顺序,给下面的口诀排序。
( )查到生字记页码 ( )确定部首有几画
( )检字表里找到字 ( )翻到检字表页码
( )部首目录里面查 ( )再数剩下有几画
32.我会把句子排列成通顺的短文
(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了。
(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
( )上午,天气晴朗。
( )张大爷赶忙把场上的麦子一袋袋装起往屋里运。
( )张大爷把麦子晒在场上。
(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下。
33.我特别喜欢海洋动物,看,这是我的手工制作“鲸鱼”。读读下面的制作过程,你能给它正确排序吗?
( )然后,用纸杯做它的头。
( )首先,剪出鲸鱼的尾巴和喷出的水柱。
( )接下来,在纸杯上画上鲸鱼的眼睛和嘴巴。
( )再把尾巴和水柱粘到纸杯上。
( )最后,我的鲸鱼就做好啦!
34.按顺序排列句子。
( )秋天,苹果熟了,颜色红红的,看着我笑。
( )我们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
( )我和妈妈一起高兴地摘苹果。
( )夏天,花长大了,又谢了,结出了绿色的苹果。
( )春天,它醒了,长出了绿叶,开出了粉红色的花。
六、信息匹配
35.选字填空,再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你从哪儿来( )□
(2)还用飞那么远( )□
(3)你跳出井来看一看( )□
36.下面没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一项是( )
①麦苗在微风中轻轻起舞 ②夜空中小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
③火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④清晨,三只小松鼠就在树上玩捉迷藏
37.把下面制(zhì)作纸飞机的正确步骤(zhòu)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 ) ( ) ( )
①接着把折(zhé)出中心线的纸折出尖头。
②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出一条中心线。
③再把尖头对准(zhǔn)中心线横着对折。
④最后将纸翻(fān)过来沿中线对折出飞机的翅(chì)膀(bǎnɡ)。
⑤然后把尖头对准中心线的纸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小尖角折上来。
38.口语交际训练场
知道吗?用装鸡蛋的纸壳鸡蛋托竟然可以做一条神气的龙。请小朋友根据下面几幅图的提示,把制作龙的步骤排一排(填序号)。
①把剪好的蛋托涂上颜色 ②把涂好颜色的蛋托串起来
③在串好的蛋托上粘眼睛、龙鳞和龙须 ④准备材料、工具
( )→( )→( )→( )
七、句子训练
39.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外婆家
(2)爷爷说你看那七颗星叫北斗七星
(3)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您高兴吗
40.请你补充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欢欢:天上的云朵软软的,白白的。
我:树叶 ( ) ( )
乐乐: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岸边。
我:小狗 跑来跑去( )
园园:我多想留在这里再看看小动物啊!
我: 多想 ( )
41.根据本单元课文,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1)小青蛙 什么 尾巴 的 了 不知 时候 已经 不见
(2)孩子们 离开 蹦着 跳着 妈妈 就
42.连词成句,注意加上标点符号。
(1)一道 天空 彩虹 挂在 美丽的
(2)外婆家 我 去 喜欢 特别
(3)数星星的孩子 这个 长大了 天文学家 成为
43.把下列词语组成句子,并加上标点。
孩子 数星星 一个 在院子里
爷爷 告诉 张衡 知识 天文
44.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
(1)外婆 给 我 留 一份 总要 好吃的
(2)山上 美丽的 许多 有 野花 外婆家 的
45.先连一连,再用“像”写句子。
妈妈的 像鸟窝
爸爸的 像滑梯
弟弟的 像小船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46.照样子,将句子中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句子更形象、生动。
例:小水滴在江河里自由自在地奔跑。(把小水滴当作人来写)
(1)春风吹来,迎春花 。
(2)小鲤鱼在溪水里 。
47.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2)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48.日月潭美得就像童话中的仙境。(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2025秋 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 标点 修辞 排序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D D C
1.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缺少主语。“披着”是动词,做谓语。“碧绿的衣裳”做宾语。可以添加主语“小青蛙”。
B.缺少主语。“甩着”是动词,做谓语。“长长的尾巴”做宾语。可以添加主语“小青蛙”。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表达合理性和逻辑性。
A.这个句子前后逻辑不太恰当。前半句说云朵“变化多端”且用“像弯弯的眉毛”来体现其形态变化,后半句 “有时候在空中飘来飘去”描述的是云朵的动态,没有进一步体现“变化多端”在形态方面的特点,前后衔接不够紧密,表意有些混乱。
B.从实际情况来讲,跳绳是一项需要身体运动的活动,写作业则需要安静专注地坐在桌前进行书写等操作,这两件事没办法同时进行,不符合常理,所以这个句子表达不符合实际情况。
C.“处处欢声笑语”描述的主体应该是人,而前面句子的主语是“花”,这里出现了主语不一致、搭配不当的问题,导致句子表意不清晰、逻辑不通顺,不能说花有欢声笑语。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生字和病句辨析。
A.巨:部首是“匚”,笔画顺序是:横、横折、横、竖折,故第二笔是横折,该项说法错误;
B.每:部首是“母”,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最后一笔是点,该项说法错误;
C.原句有误,奇形怪壮——奇形怪状,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要把“壮”改为“状”,故该项说法错误;
D.南:部首是“十”,上下结构。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句子的排序。
《曹冲称象》一文中讲了曹冲称象的办法,过程一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赶象上船)。第二步: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线(在船舷上做标记)。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第四步: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称石头的重量)。所以排序为:acdb。
故选C。
5.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1)句末的“吧”字是语气助词,通常用来表达一种语气上的强调或者感叹,所以在“吧”的后面加“!”。即:我们到那边去找吧!
(2)“去还是不去”是一句疑问句,所以用“?”。“小明拿不定主意”后面加“。”,表示这句话说完了。即: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
(3)“我把一件手工作品带到了学校”就是一句陈述句,所以在句末加“。”,表示一句话说完了。即:我把一件手工作品带到了学校。
6.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句中,“明明”是称呼,后面需用逗号(,)隔开,体现语气停顿;句子结尾“好消息”所要说的意思说完了,此处应用句号(。)。
第二句中,“什么好消息”,这是疑问句,询问具体内容,结尾使用问号(?)。
第三句中,前半部分“春节申遗成功了”是陈述事实,话没说完,用逗号(,)与后半句的感叹部分衔接;后半句“多么让人激动啊”是强烈的情感表达,用感叹号(!)收尾,突出激动的心情。
7.(1) , !
(2) , ?
(3) , 。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详解】(1)“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后用逗号,起到停顿作用,连接后续的感叹内容;后半句“多么舒服啊”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啊”是典型的感叹词,因此句末用感叹号。
故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多么舒服啊!
(2)“我们的校园这么美”后面使用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你怎么忍心破坏它呢”是一个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来强调不应该破坏校园,语气较强,所以末尾用问号。
故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我们的校园这么美,你怎么忍心破坏它呢?
(3)“秋天来了”交代时间背景,后面用逗号停顿;“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描述秋天的典型景象,整个句子没有感叹、疑问等特殊语气,表述完整的事实,是陈述句 ,因此句末用句号。
故完整的句子应该是: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
8.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1)“外婆家真有趣”这个句子中表达了对外婆家有趣的赞叹之情,带有感叹语气,所以句末用感叹号。
(2)“那么多星星”是句子的前半部分,是描述场景,语义未完整,与后半部分“你能数得清吗”是连贯表述,所以“那么多星星”后面用逗号。“你能数得清吗”是一个疑问句,含疑问词“吗”,所以句末用问号。
(3)“雨停了”是句子的前半部分,是描述场景,语义未完整,所以“雨停了”后面用逗号。“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是一个陈述句,陈述雨停后出现的结果,所以句末用句号。
9.(1)哪 ! (2)呀 ? (3)吧 。
【详解】本题考查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
(1)句子中“大楼高得很”这种让人有直观感受,赞叹大楼的高度。感叹语气助词“哪”,常用来加强赞叹、惊讶等情绪。这句话表达对大楼高度的感叹,故结尾用感叹号(!)。
(2)句子中“你从什么地方来”是典型的提问,需要用疑问语气词“呀”。句子是明确的疑问句,故结尾用问号(?)。
(3)句子中“你也去看一看”是建议对方做某事,用“吧”能体现这种温和的提议语气。句子不是感叹也不是提问,而是陈述一个情况并附带建议,整体是陈述句,故结尾用句号(。)。
10.(1), 。
(2), !
(3)?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1)“草叶上的露珠”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是对露珠的描述,句子陈述一个事实,末尾用句号。
(2)“你看”后用逗号,起到停顿作用,引起对方注意;“这花多美呀”表达了赞叹的语气,末尾用感叹号。
(3)“你怎么能和妈妈说谎呢”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疑问且带有强烈的语气,末尾用问号。
11.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运用。
逗号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叹号表示语气的感叹,问号表示有疑而问,说话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说”后加冒号。先读一读这句子。感知它们的语气,再填写标点符号。
(1)“现在”是句子的状语部分,起到引出后续内容的作用,所以后面用逗号(,)来表示停顿;“该把谁藏起来呢”是一个疑问句,询问“藏谁”这件事,所以句末用问号(?)。
(2)“咱们做好朋友吧”表达的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愿望、提议,带有感叹的语气,所以句末用感叹号(!)。
(3)“雨停了”和“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是两个有先后顺序的分句,前一个分句表述一个情况,后一个分句表述由前一个情况引发的结果,中间用逗号(,)来连接;整个句子是一个陈述语气,把事情表述完整,所以句末用句号(。)。
12. 拟人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情感或语言,使其具有人的特征。句中“野花”本是植物,却被描述为“唱歌”,“青草”也被赋予“游戏”的人类行为,通过模拟人的动作,让自然景物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符合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征。故填“拟人”。
(2)比喻需包含本体(被描述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与喻体的词)。句中本体是“麦田”,喻体是“大绿毯”,通过“像”这个比喻词,将麦田广阔、翠绿的形态与绿毯平整、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现出麦田的视觉特征,符合比喻的修辞手法定义。故填“比喻”。
13. 降落伞 拟人 比喻 葡萄茂密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非常茂盛 高大 粗壮 我们的手掌 比喻 银杏叶儿像小扇 少先队员 从雾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它的天真和稚气。 把风当成孩子,从它的恶作剧行为中“我”感受到它的有趣。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句子理解。
(1)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蒲公英的种子带着长长的绒毛,形状像降落伞。由此可知,“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这句话把蒲公英种子上的绒毛比作降落伞。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比作人,准备“降落伞”并将它送给自己的种子。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中“葡萄茂密的枝叶”是本体,“绿色的凉棚”是喻体,“就像”是喻词,形成了比喻句的修辞手法;“凉棚”的意思是葡萄茂密的枝叶非常茂盛,形成一个全是阴凉的棚子,这说明葡萄藤长得很茂盛。
(3)“杨树高”指的是:杨树高大;“榕树壮”指的是:榕树粗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指的是:梧桐树叶子的形状像我们的手掌。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本体是梧桐树叶,喻体是手掌。把梧桐树叶形象化,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例如: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4)“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因此指的是少先队员。
(5)赏析句子的有趣之处,可以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入手。如:
① 这句话有趣在于把雾想象成一个听话的人,能够把大海藏起来,就像一个人藏东西一样,这种拟人化让自然现象变得有趣.
② 这句话有趣在于把风想象成一个调皮的孩子,它不仅“拿”走手绷擦汗,还“拿”走帽子当玩具,这种拟人化让风的行为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童趣.
14.
柳条随风飘动 长长的丝带
【详解】本题考查图片的分析及写句子。
观察每个事物的形状特点。云朵是蓬松、软软的,和棉花糖的外观、质感有相似性,所以云朵像棉花糖;
鞋子的形状一头尖、整体弯弯的,和小船的外形有相似之处,所以鞋子像小船;
枫叶的形状是掌状的,和手掌的形状契合,所以枫叶像手掌;
柳条是细长、飘柔的,和丝带的形态相近,所以柳条像丝带。
根据连线情况用“像”写比喻句。
示例:白白的云朵像棉花糖;
皮鞋像一只小船;
枫树的叶子像手掌;
随风飘动的柳条像长长的丝带。
15.×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这个句子“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语病是缺少一个主语。我们可以添加一个适当的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修改后的句子可以是:“那片葱葱绿绿的草地,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16.×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找春天》内容的掌握。
本题出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找春天》。课文原文第四自然段是: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故题目句首应补充主语“小草”两字。
17.×
【详解】本题考查了病句辨析。
句中缺少主语,应在“脱掉棉袄”前加上主语。如“我们”“我”“他们”等。此题判断为错误。
18.×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句子缺少主语,谁格外引人注目。可在“格外”前加上“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句子变成: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故本题错误。
19. √ × √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含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如“像”“好像”“仿佛”等),且本体和喻体需是不同类的事物。
(1)句中,本体是“小河的水”,喻体是“镜子”,两者虽都是事物,但属于不同类(水和镜子),且通过“像”连接,突出水“平静”的特点,符合比喻句特征。故该句打“√”。
(2)句中,“他”和“他爸爸”属于同类事物(都是人),“像”仅表示两者外貌相似,不构成比喻。故该句打“×”。
(3)句中,本体是“树叶”,喻体是“蝴蝶”,属于不同类事物,用“像”连接,生动写出树叶飘落的姿态,是比喻句。故该句打“√”。
20.(1)√
(2)×
(3)√
【详解】(1)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句子中把“小刺猬的刺”比作“一根根针”,形象的写出了刺猬的刺的形状,是比喻句。
故判断为正确。
(2)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句子中“小獾长得像他爸爸”,是指外貌上的相似,不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喻,所以不是比喻句。
故判断为错误。
(3)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句子中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船”,生动描写出月亮的形状,是比喻句。
故判断为正确。
21.(1)×
(2)√
(3)×
【详解】(1)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句子中没有本体和喻体,且“好像”表示不确定或推测,并非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所以不是比喻句。故打“×”。
(2)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句子中将“月亮”比作“小船”,“像”是比喻词。所以是比喻句。故打 “√”。
(3)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的辨析。
句子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像”是外貌的客观比较,没有将一物比作另一类事物。所以不是比喻句。故打“×”。
22.√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意思是天空像一个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广阔的草原四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比作“穹庐”(圆顶的帐篷),形象地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广袤。
此项判断为正确。
23. ① ② ④ ③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和句子排序。
朱德同志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①):这是故事的开端,体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
战士们因心疼朱德同志而藏起他的扁担(②):接着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辛苦劳作,出于关心和爱护,偷偷藏起了他的扁担,希望他能休息。
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④):然后朱德同志发现扁担被藏后,没有责怪战士们,而是在扁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坚持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决心。
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③):最后战士们被朱德同志的坚定态度和以身作则的精神所感动,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从此不再藏他的扁担。
故排序为:①→②→④→③。
24. ④ ① ② ③ ⑤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制作小狗存钱罐首先要确定小狗的形状,所以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小狗轮廓是第一步,为后续制作小狗卡片奠定基础。也就是“先用彩笔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小狗的轮廓(kuò)。”
在画出小狗轮廓后,进一步完善小狗的形象,画出其五官等细节,让小狗的形象更加完整。也就是“接着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
在完成小狗轮廓和细节的绘制后,根据画好的线条,使用剪刀将小狗的形状剪下来,得到制作存钱罐所需的小狗卡片。也就是“然后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出小狗的形状。”
有了剪好的小狗卡片和空的矿泉水瓶子,将小狗卡片粘贴在瓶子上,此时小狗存钱罐的外观初步成型。也就是“把剪下来的小狗卡片用双面胶紧紧地粘在空的矿泉水瓶子上。”
完成小狗存钱罐外观制作后,为了实现存钱罐的功能,需要在瓶子上划开一个小口,方便放入钱币。也就是“最后在瓶子的上方侧面竖着划开一个小口,钱就可以从这个小口放入小狗的肚子里。”
正确排序为④①②③⑤。
25. 3 1 5 4 2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数星星的孩子》讲述了古代一个叫张衡的孩子,从小喜欢夜里数星星。他发现星星的位置会变,爷爷告诉他这是因为星星在移动。长大后,张衡坚持观察研究,最终成为著名天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首先,晚上,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是事件的开始(第2句)。
接着,奶奶和张衡讨论星星能不能数得清(第5句),这是对数星星行为的延伸。
然后,爷爷告诉张衡关于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第1句),这是对星星知识的进一步讲解。
之后,张衡验证了爷爷的话(第4句),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和验证。
最后,张衡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第3句),这是整个故事的结局,说明他从小对天文的兴趣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
故正确排序为:31542。
26. ② ③ ④ ①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首先,“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点明时间,是事件发生的起始背景,应排在首位。太阳露出笑脸后,“阳光照射着太阳花”,说明阳光出现。接着,因为阳光照射,“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这是前因导致的结果。最后,“她仰着脸蛋,好像在跟太阳说话:‘太阳,谢谢你把我照得这样漂亮。’”运用拟人手法,对开放的太阳花进行进一步描述。所以正确顺序是②③④①。
27. ③ ④ ① ②
【详解】本题考查按顺序排列句子。
根据课文《刘胡兰》可知刘胡兰因参与革命被捕。敌人对她施以酷刑,企图逼她说出党组织的秘密,但她坚贞不屈,不畏牺牲。在冷酷的寒冬中,敌人用铡刀残忍地将她杀害。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向死神毫无畏惧,英勇地进行抗争。
正确的排序是开头先描述事件的起因“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然后是敌人采取的行动“敌人从她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就把她打得鲜血直流。”,接着是敌人的进一步行动和刘胡兰的反应“敌人把刘胡兰拉到庙门口的广场上。”决定当着百姓的面处决刘胡兰,最后描述她的坚定意志“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走到铡刀前。”。因此为③④①②。
28. 3 1 2 4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即刘胡兰被捕的原因,是整个事件的开端,所以应该排在最前面。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并威胁她,不说就枪毙”:这是刘胡兰被捕后敌人的行为,是事件的发展,在刘胡兰被捕之后发生,所以排在第二位。
“敌人当着刘胡兰和乡亲们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这是敌人在收买和威胁刘胡兰无果后的进一步残忍行径,情节进一步推进,排在第三位。
“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这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刘胡兰最终牺牲,排在最后。
根据上述分析,故排序为:3、1、2、4。
29. 3 1 4 5 2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通过阅读可知,本语段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序,本语段主要写了云妈妈让长大了的雨娃娃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事,主要是按雨娃娃来到哪里并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它的心情又怎样?由此可知,应把“雨娃娃长大了,云妈妈让它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应排在第一;“它来到田野里,看见土地干旱得裂开了,秧苗耷拉着脑袋。”是说明雨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了旱情,故应排在第二;“雨娃娃急忙跑过去,对着秧苗下起雨来”是写的雨娃娃怎么做的?应排在第三;“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笑着对雨娃娃点头,表示感谢。”是写的秧苗喝了水后怎样了,应排在第四;“雨娃娃看到秧苗精神抖擞的样子,也高兴地笑了”是描写的雨娃娃的心情,应排在第五。
故正确的序号是:31452。
30. 3 1 4 2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蛋壳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首先,用笔在鸡蛋的尖头戳一个小圆洞,把里面的蛋黄和蛋清全部倒在碗里”,这是制作不倒翁的起始步骤,只有先把鸡蛋内部的东西倒出来,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所以这一步应该排在最前面。
第二步:“接着,将沙子洗干净,从戳开的小圆洞处灌入沙子,直到蛋壳能够立起不倒为止”,要让蛋壳能够立起来不倒,就需要灌入沙子来调整重心,这一步是在第二步之后,所以排在第二位。
第三步:“然后,在卡纸上画圆,剪下来,做一顶小帽子,扣在鸡蛋的尖头上,挡住窟窿”,在灌入沙子后,需要处理鸡蛋上的窟窿,制作小帽子并扣上,这是紧接着第二步的合理操作,所以排在第三位。
第四步:“最后,用画笔精心地把蛋壳装饰一番,可爱的蛋壳不倒翁就做好了”,当完成前面的步骤,使蛋壳能够立起不倒后,最后进行装饰,整个不倒翁就制作完成了,所以这一步排在最后。
故排序为:3、1、4、2。
31. 6 1 5 3 2 4
【详解】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的顺序。
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不知道读音是什么,根据字的部首使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的读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要先找到字的部首,确定部首的笔画数,打开部首目录,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再翻到检字表页码,数除去部首有几画,在检字表里找到生字及其在正文中的页码。
故句子排序为:6 1 5 3 2 4。
32. 3 4 1 5 2 6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上午,天气晴朗。”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开始的时间以及最初的天气状况,是整个事情发生的背景铺垫,所以应该排在首位,作为短文的开头,让读者先了解初始的情形。
“张大爷把麦子晒在场上。”因为前面提到上午天气晴朗,所以张大爷基于这样好的天气条件,做出了把麦子晒在场上的行为,它承接了上一句描述的天气情况,按照逻辑顺序紧跟在“上午,天气晴朗”之后。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了。”这一句描述天气发生了变化,在张大爷把麦子晒出去之后,天气开始由晴转阴,这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时间上是在晒麦子之后,所以排在第三位。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进一步描述天气变化的情况,天从渐渐变阴发展到傍晚时乌云密布,即将下雨的状态,时间上是顺着前面天气变化往后推移的,逻辑上也是对天气愈发恶劣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放在第四位。
“张大爷赶忙把场上的麦子一袋袋装起往屋里运。”由于看到傍晚天空乌云密布快要下雨了,张大爷为了不让麦子被雨淋湿,采取了赶紧收麦子往屋里运的行动,这是基于前面天气变化产生的相应举动,符合事情发展的因果逻辑,应排在第五位。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下。”此句描述了张大爷收麦子这个行为结束时正好大雨就下起来了,是整个事件的最终结果,为这个小故事画上了句号,所以放在最后。
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3 4 1 5 2 6。
33. 2 1 3 4 5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通读这几个句子可知,语段写的是制作手工“鲸鱼”的过程。首先从题目中识别出制作鲸鱼手工的各个关键步骤。结合关键词可知这些步骤包括:(首先)剪尾巴和水柱、(然后)用纸杯做头、(接下来)画眼睛和嘴巴、(再)粘尾巴和水柱、(最后)完成作品。根据制作鲸鱼手工的逻辑和实际操作流程,确定这些步骤的合理顺序。仔细检查排序后的步骤,确保它们符合实际操作流程,且逻辑上连贯。
故排序应为:2、1、3、4、5。
34. 4 1 5 3 2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秋天,苹果熟了,颜色红红的,看着我笑。”这句话描述了苹果在秋天的状态,即苹果已经成熟并且颜色鲜红。
“我们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这句话是整体描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对象——一棵大苹果树。
“我和妈妈一起高兴地摘苹果。”这句话描述了人物的动作,即摘苹果,且发生在苹果成熟之后。
“夏天,花长大了,又谢了,结出了绿色的苹果。”这句话描述了苹果树在夏天的变化,即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春天,它醒了,长出了绿叶,开出了粉红色的花。”这句话描述了苹果树在春天的状态,即苏醒并开花。
分析完句子可知,先介绍家里有棵树,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最后,我和妈妈在苹果成熟后摘苹果。
故排序为:41532。
35.(1)呀 ?
(2)吗 ?
(3)吧 。
【详解】本题考查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
吗:用于疑问句末尾,确认事实(如“你知道吗?”)。
吧:用于陈述句末尾,表建议、商量(如“我们走吧。”)。
呀:用于疑问句末尾,加强疑问语气(如“你在哪儿呀?”)。
(1)句子“你从哪儿来”,是典型的提问,需要用疑问语气词“呀”,句子是明确的疑问句,故结尾用问号( )。
(2)句子“还用飞那么远”,是反问句,需要语气助词“吗”确认“飞那么远”的必要性。句子是反问句,故结尾用问号( )。
(3)句子“你跳出井来看一看”,是陈述句(表建议),故选“吧”,句尾用句号(。)。
36.③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①麦苗在微风中轻轻起舞——“起舞”是人的动作,这里把麦苗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手法。
②夜空中小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眨着眼睛”是人的行为,这里把星星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手法。
③火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这里只是把太阳比作“大火球”,是一种比喻(打比方),但太阳没有被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感,因此没有使用拟人手法。
④清晨,三只小松鼠就在树上玩捉迷藏——“玩捉迷藏”是人的游戏,这里把小松鼠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手法。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③没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故选③。
37. ② ① ③ ⑤ ④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和综合实践。
图一是一张长方形的白纸进行对折,与“②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出一条中心线。”一致,这是起始步骤。故选②。
图二的白纸上会有一条明显的中心线,纸被进一步折叠以形成一个尖头。与“①接着把折出中心线的纸折出尖头。”一致,这是在中心线形成后,进一步折叠纸以形成尖头。故选①。
图三的白纸的尖头形成后,将其与中心线对齐进行进一步的折叠。与“③再把尖头对准中心线横着对折。”一致。故选③。
图四的白纸尖头对准中心线的纸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与“⑤然后把尖头对准中心线的纸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小尖角折上来。”一致,这一步是在③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更详细的折叠,以完善飞机的形状。故选⑤。
图五对折出飞机的翅膀,飞机成型。与“④最后将纸翻过来沿中线对折出飞机的翅膀。”一致,这是最后一步。故选④。
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⑤、④。
38. ④ ① ② ③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能力和顺序排列能力。
首先,做任何手工制作之前,都需要先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这是基础前提,所以第一步是“④准备材料、工具”。
有了材料和工具后,要先对鸡蛋托这个主要的制作部件进行处理,也就是给剪好的蛋托涂上颜色,让它具备龙的色彩外观,所以第二步是“①把剪好的蛋托涂上颜色”。
当蛋托已经涂好颜色后,为了使其能呈现出龙的形状,需要把这些涂好颜色的蛋托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初步构建出龙的身体形态,这就到了第三步“②把涂好颜色的蛋托串起来”。
最后,为了让龙看起来更加形象逼真、神气十足,需要在已经串好的蛋托上粘上眼睛,使其能“视物”,粘上龙鳞让它更具龙的特征,再粘上龙须等细节部分,所以最后一步是“③在串好的蛋托上粘眼睛、龙鳞和龙须”。
故答案为:④→①→②→③
39.(1), 。
(2):“ , , 。”
(3),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1)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要用逗号,因此“小时候”后用逗号;句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外婆家”该句已经讲述完毕,因此句尾用句号。
(2)“爷爷说”后面引出爷爷说的话,所以“说”后需要加上冒号和前引号。“你看”、“那七颗星”后是短暂的停顿,用逗号。“叫北斗七星”是完整的陈述内容,句末用句号,同时加上后引号,表示引用的话语结束。
(3)“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是一个完整的表述,后面短暂停顿,用逗号。“您高兴吗”是一个疑问句,询问对方是否高兴,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因此“高兴吗”后面用问号。
40. 大大的 , 绿绿的 。 欢快地 。 我 去摘新鲜的苹果啊 !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补写句子及标点符号。
(1)例句“天上的云朵软软的,白白的”,补充的是云的特点“软软的,白白的”,使用了两个AAB式的词语来形容。
对于描述树叶的句子,我们可以从树叶的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类似的AAB式(如“黄黄的、尖尖的”等)描述,陈述句结尾用句号。
示例:树叶尖尖的,嫩嫩的。
(2)例句“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岸边”中,“飞快地”是形容小鸭子游的状态。
补充小狗“跑”的状态时,可用“欢快地”“兴奋地”来修饰 “跑来跑去”,陈述句结尾用句号。
示例:小狗兴奋地跑来跑去。
(3)“我多想留在这里再看看小动物啊!”,例句表达了个人的愿望,句式是“……多想……”,“多想”后面接具体的愿望内容。仿写时先写“什么”,然后“多想”,后面接具体愿望,句末用感叹号,以增强语气。
示例:我多想去北京看看故宫啊!
41.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详解】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1)通过读词语可知,“小青蛙”是句子的主语,“不知什么时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短语,用来描述不确定的时间点。“已经”强调动作的完成,“尾巴”是小青蛙的一个部位,“不见”是事情的结果,“了”是一个助词。按照表达逻辑,连成的句式可以是:时间,谁的什么怎么样了。或谁的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怎么样。这是一个陈述句,陈述了小青蛙尾巴不见的情况,所以句末用句号。如:小青蛙的尾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2)通过读词语可知,“孩子们”是这个句子的主语,“蹦着跳着”是他们离开的方式,“就离开妈妈”描述了动作和对象。按照语言习惯,组成“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这是一个陈述孩子们离开妈妈这一行为的句子,语气平和,句末用句号。即: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42. 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 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天文学家。
【详解】本题考查连词成句和标点符号。
这道题目要求将给定的词语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给定的词语是:一道、天空、彩虹、挂在、美丽的。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从词语来看,“彩虹”是句子的主要描述对象,可以作为主语;“挂在”是一个动词,可以作为谓语;“天空”是彩虹所在的位置,可以作为宾语;而“一道”和“美丽的”则是用来修饰“彩虹”的定语。根据这些词语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末加句号。示例: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
(2)给定的词语是:外婆家、我、去、喜欢、特别。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从词语来看,“我”是句子的主语,“喜欢”是谓语,“去外婆家”是宾语。而“特别”则是用来修饰“喜欢”的程度副词。根据这些词语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末加句号。示例: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
(3)给定的词语是:数星星的孩子、这个、长大了、天文学家、成为。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从词语来看,“数星星的孩子”是句子的主语,“成为”是谓语,“天文学家”是宾语。“长大”是“成为”的条件,而“这个”则是用来修饰“数星星的孩子”的定语。根据这些词语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末加句号。句子。示例:这个数星星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天文学家。
43.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数星星,爷爷告诉张衡天文知识。
【详解】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1、确定主语:句子主要讲述的是“孩子”和“爷爷”。
2、动作顺序:孩子“数星星”,爷爷“告诉”张衡“天文知识”。
3、地点:动作发生在“院子里”。
4、逻辑关系:孩子数星星,爷爷在院子里告诉张衡天文知识。
用逗号连接2个分句,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示例: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数星星,爷爷告诉张衡天文知识。
44.(1)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好吃的。
(2)外婆家的山上有许多美丽的野花。
【详解】本题考查连词成句及标点运用能力。
(1)“外婆”是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总要”表示习惯性的动作频率,修饰谓语;“给我”是介宾结构,引出动作对象;“留”是核心谓语动词;“一份”是数量词,修饰宾语;“好吃的”是宾语,指代具体事物。按 “主语+频率副词+介宾结构+谓语+数量词+宾语”的顺序组成一句话,句子陈述外婆经常做的一件事,所以句末用句号。
故句子为: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好吃的。
(2)“外婆家”是表示所属关系的名词,用来限定“山上”的归属,充当定语;“的”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外婆家”和中心语“山上”,组成“外婆家的山上”这一表示地点的主语部分;“有”是动词,作为句子的谓语,表达存在的意思;“许多”是数量形容词,修饰“野花”,说明野花的数量多;“美丽的”是形容词,充当定语,描绘野花的外观特征;“野花”是名词,作为句子的宾语。将这些词语按“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组成一句话,句子陈述外婆家山上存在的事物,所以句末用句号。
故句子为:外婆家的山上有许多美丽的野花。
45. 天上的云朵 棉花糖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解答此题要根据图片中的鞋子形状进行匹配:
妈妈的高跟鞋高高的,有斜坡,形状像滑梯,故妈妈的鞋像滑梯;
爸爸的皮鞋大大的,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故爸爸的鞋像小船;
弟弟的鞋子小小的,鞋带乱乱的,形状像鸟窝,故弟弟的鞋像鸟窝。
对“妈妈的鞋子像滑梯”“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这三个句子分析可知,都是比喻句,鞋子是本体,“滑梯、小船、鸟窝”是喻体,“像”是比喻词,照样子写出一个比喻句即可。
示例:天上的月亮像圆盘。
46. 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尽情地嬉戏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例句“小水滴在江河里自由自在地奔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奔跑”是人的动作,用在小水滴上,显得它更加活泼、生动。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或特征,让句子更形象、生动,仿写时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迎春花”“小鲤鱼”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某些动作行为。
如:
(1)春风吹来,迎春花欢快地跳舞。
(2)小鲤鱼在溪水里快乐地玩耍。
47. 本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雾当作爱玩捉迷藏的孩子,从雾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天真和稚气。 本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当作孩子来写,从他的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风的调皮。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结合句子可知,有趣的地方是:作者把“雾”当作人来写,它会说话,会把大海藏起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雾弥漫的景象写得活泼又生动。
(2)结合句子可知,有趣的地方是:作者把“风”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动作“拿”“擦”“扔”“滚”,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造成的不好的现象,写得俏皮,增添了几分可爱。
48.她的笑容灿烂无比,美得就像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日月潭美得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采用“…… 美得就像……”的句式,将“日月潭”比作“童话中的仙境”,用“美得就像”连接本体和喻体,生动形象地突出日月潭景色的美丽程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对日月潭的美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仿佛能亲眼看到如仙境般迷人的日月潭。
选择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事物作为本体,可以是自然景物、建筑、人物等。根据本体的特点,找到与之相似且能突出其特点的喻体。按照“…… 美得就像……”的句式,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使句子通顺且表意明确,生动展现本体的美。
示例:长城蜿蜒在群山之巅,美得就像一条盘踞在大地的巨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