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透镜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在如图20-K-1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相交于焦点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C.光通过凹透镜后也可能变成平行光D.光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3.学习了透镜知识后,某同学绘制了如图 20-K-2所示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 如图 20-K-3 所示,烈日下,应避免将未喝完的矿泉水放在汽车挡风玻璃后,否则可能会导致火灾。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 ( )A.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0-K-4所示的光斑,则甲为 透镜,乙为 透镜。6.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 透镜;“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镜的 上。7.如图20-K-5 所示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 A部分相当于 。从A 处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束,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 处。8.如图20-K-6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它的焦距是 cm。9.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20-K-7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10. 请你将如图20-K-8所示的光路图补充完整。综合达标11.图20-K-9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透镜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凹透镜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C.乙、丁 D.甲、乙、丙、丁1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作焦距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13.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 形 的 玻 璃体 如 图20-K-10所示。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成两块凹面镜B.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14. 如图 20-K-11 所示,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 10 cmB.一定等于 10 cmC.一定大于10 cmD.可能小于 10 cm,也可能大于 10 cm15.如图20-K-12 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的位置是一个椭圆,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与周围相比 (选填“较亮”“一样亮”或“较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的是 透镜。16.如图20-K-13所示,两透镜的主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请根据光路图,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素养提升17.[开放探究]某物理学习小 玻璃塑料玻璃水晶组选择如图20-K-14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 和C、D 分别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是用玻璃、塑料或水晶制作而成的。(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 (填字母)。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20-K-15 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2)若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课时作业(二十)1. C 2. C 3. A 4. A5.凹凸 6.凸焦点7. 凸透镜 焦点 8. 会聚 10.09.如图所示10.如图所示11. B 12. A 13. C 14. A15.较暗 凸 凹16.如图所示17. (1)A、C 小 (2)透镜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