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练习图说教材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如图所示,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白纸上能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则为该透镜的如图所示为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该透镜是 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如图所示为投影仪,它的光学器件是凸透镜,成 立、 的 像如图所示,眼睛看见的烛焰是烛焰 立、 的 像,它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如图所示为 眼的成像光路图,矫正该视力缺陷需要戴 透镜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1.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为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为发散光线。分析指正: 。(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的眼睛;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看到虚像时并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分析指正:(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需要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分析指正: °( )4.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所有放大的像都是虚像,所有缩小的像都是实像。分析指正: °( )5.矫正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应该戴凹透镜。分析指正: °( )6.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均成缩小的像。分析指正: 。( )7.使用天文望远镜时,眼睛最终观察到的像跟原物体相比较,是倒立的虚像。分析指正: 。考点① 透镜及特殊光线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请在图5-F-1 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如图5-F-2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乙替代凸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5. 如图 5-F-3 所示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 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 mD.该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5-F-4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7. 如图5-F-5所示,用焦距为10.0 cm的凸透镜模拟视力矫正的情况。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可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将光屏向 移动;也可以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蜡烛向 移动;还可以不改变器材的位置,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8.如图5-F-6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外壳的长度为 20cm,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 cm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9.某学习小组用如图5-F-7 甲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时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一个近视眼镜片,若想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考点③ 眼睛和眼镜10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的原理相同。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近视眼应该用 透镜进行矫正。12.正常眼睛观察近距离物体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15 cm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 (选填“近”或“远”)视眼。考点④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3.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5-F-8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3)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相同。14.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操作如下:(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f,当物距uf时,烛焰成 (选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 大小关系决定。(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 5-F-9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工作原理相同。(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 cm/s和2cm /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图说教材】(1)会聚 焦距(2)凹发散(3)倒放大 实(4)正放大 虚 不能(5)近视 凹【易错辨析】1.×,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表现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会聚了,因此,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光线,也可以是发散光线;同理,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光线,也可以是会聚光线2.×,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的眼睛;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这时接收光的人眼认为光沿直线传播而看到虚像,故看到虚像时也有光进入人的眼睛3.×,该实验中首先需要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4.×,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见凸透镜所成的放大的像不都是虚像5.×,矫正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6.×,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像,目镜成放大的像7. 【中考链接】1.凸透镜 会聚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 A 5. C 6. D7.主光轴 左 右 近视8. 倒立 缩小 20 9. 5 远离10. D 11. 照相机 凹12.变小 近13. (1)同一高度(2)缩小 照相机(3)仍能 可逆(4)近视眼14.(2)不能 倒立实像 物距和焦距(3)投影仪 (4)变暗(5)向左 (6)等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