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章末复习(四)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光现象章末复习(四)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章末复习(四)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光源。
分析指正:
( )2.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指正: 。
( )3.夜晚,在广场上能看到激光束,说明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指正: 。
( )4.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分析指正:
( )5.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 90°。
分析指正:
( )6.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对比均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 )7.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分析指正: 。
( )8.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分析指正: 。
考点①生活中的光现象
1.如图4-F-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2.“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D.阳光下人的影子
3.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4. 《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于光的 形成。如图4-F-2所示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
5.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滴后形成的七色彩带,这是光的 现象;看电影时,我们从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反射。
6. 如图4-F-3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 像,且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处发生了 而进入水中,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 。
考点②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 如图4-F-4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境,关于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蜡烛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蜡烛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蜡烛 B 在桌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8.“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古人用铜制成的镜子来整理自己的衣着。铜镜中的像是通过光的 形成的,当人远离铜镜时,镜中的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会变 。
9. 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图 4-F-5 所示,“阳燧”是我国光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其作用相当于凹面镜,可以用来点火,俗称古代“打火机”。由此可知“阳燧”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请你列举生活中应用凹面镜的一个例子: 。
10.一束光与水平面成 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度,若入射角增大 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 ,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③光现象作图
11. 如图4-F-6 所示,一束强光照到镜面上,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2. 如图4-F-7 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过A 点,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13. 如图4-F-8 所示,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OA 为折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大致的入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度数。
14.小明将两个大小相同的红、蓝环粘在一起形成“8”字。手拿红环将蓝环竖直放入水中,使蓝环刚好浸没,从水面上方 C点可以观察到红环的“倒影”和蓝环的像并不完全重合,如图4-F-9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
(1)红环最上端A 点在水中的像A'点。
(2)B'点为蓝环最下端 B 点的像,请完成从C点看到B 点的光路。
15. 如图4-F-10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发出的光能经 MN 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
(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S'。
(2)经 MN反射后过A 点的反射光线OA。
(3)OA 照射到水池中的光路图。
考点 光现象实验探究
16. 探究光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如图4-F-11 所示,使一束光从甲介质斜射入乙介质,测量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光束射向 O 点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15.1° 30.7° 48.6° 73.8°
(1)光从甲介质斜射入乙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2)做完第4 次实验后,同学们又使一束光从乙介质中以 73.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质,测得折射角恰好为40°,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
17.同学们利用如图4-F-12 甲所示的器材(纸板 F 可绕 ON 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 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60°时,入射角大小为 ;再将纸板 F 绕ON 向后折,纸板 F 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 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将沿OA 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 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18.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F-13 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19.如图4-F-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 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 B 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 的位置就是棋子 A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 B 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多次改变棋子 A 的位置,并记录棋子 A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易错辨析】
1.×,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3.×,夜晚在广场上看到激光束是由于光在空气中遇到尘埃发生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而光线是为了描述光传播的径迹及方向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它不是真实存在的
4.×,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0°
6.×,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对比均为左右相反,但只有小孔成像中,像与物体上下颠倒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并不会发生改变
8.×,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中考链接】
1. A 2. B 3. D
4.直线传播 暗 大
5.色散 漫
6.直线传播 虚 折射 漫反射
7. C 8. 反射 大
9.会聚 太阳灶
10. 60 140 6 不变
11.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 (1)大于 增大 (2)光路可逆
17.(1)30° 没有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入射角大小 (4)20°
18. (1)位置
(2)未点燃 大小相等
(3)不变 (4)仍然
19. (1)垂直 (2)大小
(3)虚 (4)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