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纠错练习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海水晒盐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D.氧气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下列实验安全图标不需要使用的是(A.护目镜B,热烫C锐器洗手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C.将燃着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刷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一部分液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这位同学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A.等子10mLB.大于10mLC.小于10mLD.无法判断6.化学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0引國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下列物质中,前者纯净物后者混合物的是(A.液氧,洁净的空气B.牛奶,冰水混合物C.汞,水D.澄清石灰水,啤酒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制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保持不变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不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分解产生氧气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A.氧化汞一→汞+氧气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C.铝+氧气一→氧化铝D.碳酸→二氧化碳+水10.下列检验或鉴别物质的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一分别将点燃的木条伸入两个集气瓶中C.鉴别铁和铜—观察颜色D.鉴别双氧水和水—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11.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往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不加。当a、b均完全反应后,测得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的的的质时间时间C时间D时间12.某同学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忄氧气剩余量+氧气剩余量氧气剩余量20%20%20%15%15%15%10%10%10%100时间/秒200时间/秒200时间/秒蜡烛红磷白碳A.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白磷,因为它反应消耗的氧气更加彻底B.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C.根据图像对比可知,三种物质中,白磷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D.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二、实验题(共31分)13.(5分)潜水用的钢瓶中装气体既不是氧气,也不是普通的空气,而是一种特殊的空气一人造空气。人造空气是将普通空气中的氮气除去后,把氧气和氦气按照1:4的比例混合起来制成。这种人造空气中的氢气,极难溶于水,可以防止潜水员从深海处上升体内恢复常压时产生氮气泡造成的“气塞症”。(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取大量氧气和氮气,其原理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本同这种方法是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人造空气”,是利用其中的氧气具有性质。(3)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a.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在“人造空气”中带火星的小木条会复燃c.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制造电光源(4)下列物质在人造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红磷B.木炭C.铁丝D.蜡烛14(7分)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带火过二的小木条固定小术条的细沙(1)仪器①的名称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