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pīn mìng     guī zé     zhī zhū     là zhú    
shí jìng     zèng sòng     qiáng bì     zhǔn bèi     liú lèi    
二、选择。(每小题2分,14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息(shào) 茎叶(jīng) 歌吟(yíng) 喷香(pèn)
B.禁令(jìn) 掠过(lüè) 压根(yà) 茶几(jī)
C.例子(lì) 挨打(ái) 棕色(zōng) 缤纷(bīng)
D.处罚(chǔ) 晾晒(liàng) 钥匙(yào) 凌乱(lín)
3.(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意 合拢 明朗 装扮
B.安静 平展 漂亮 攻课
C.丰收 枝杆 残菊 草堆
D.可怜 穿带 围裙 消化
4.(2分)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B.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
C.白云生处(出生、诞生)
D.菊残犹有傲霜枝(好像)
5.(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节日里,天安门广场上五彩缤纷的彩带迎风飘扬。
B.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他激动得忐忑不安。
C.秋天,往山野眺望,一片金黄,层林尽染。
D.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十分方便。
6.(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C.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口哨。
D.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7.(2分)下列选项中,有错的一项是(  )
A.当我们的预测与原文不一致时,我们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B.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C.《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
D.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也没关系。
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B.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C.秋天的射阳是个美丽的地方。
D.五颜六色的红旗在随风飘扬。
三、解答题。
9.(6分)句子练习。
(1)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2)□哎呀□爸爸摸了摸口袋□我把钥匙落在车上了□(加标点)
(3)照样子仿写句子。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冬天的雪,带给     ,带给     。
10.(10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文人笔下的秋色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荷尽已无擎雨盖,    ”。秋色也能衬托诗人思乡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    ”。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    的凉爽”。
(2)作者张秋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水泥道上铺满梧桐树的落叶像     ,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3)爸爸经常教育我“    ,无理寸步难行”,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
(4)《所见》中描绘牧童天真神态和孩子似的机智的诗句是:    ,    。
五、课外阅读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分)
11.(1分)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与中国有关的童话是(  )
A.《海的女儿》 B.《卖火柴的小女孩》
C.《皇帝的新装》 D.《夜莺》
12.(1分)《野天鹅》中,妹妹编织(  )救了哥哥。
A.帽子 B.衣服 C.裤子 D.披甲
13.(1分)夏日痴是一种什么花?(  )
A.荷花 B.向日葵 C.雪花莲 D.冰花
14.(1分)《拇指姑娘》中谁救了拇指姑娘?(  )
A.田鼠 B.金龟子 C.燕子 D.花精
15.(1分)《海的女儿》中的小公主用什么换了巫婆的药水?(  )
A.眼睛 B.舌头 C.脚 D.头发
16.(1分)《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老爹最后换到的是(  )
A.一麻袋烂苹果 B.一匹好马
C.一头奶牛
17.(1分)《补衣针》中,织补针在排水沟里遇到的闪亮的东西是什么?(  )
A.绣花针 B.别针
C.金刚钻石 D.瓶子的碎片
18.(1分)《丑小鸭》离开鸭群后,第一个到的地方是哪里?(  )
A.狗窝 B.鸡窝 C.草窝 D.农家小屋
19.(1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点燃第三根火柴时看到的是什么?(  )
A.烤鹅 B.圣诞树 C.外婆 D.奶奶
20.(1分)下列故事不是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是(  )
A.《白雪皇后》 B.《勇敢的锡兵》
C.《睡美人》 D.《打火匣》
六、阅读理解
21.(9分)阅读。
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的跑了出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
王冕提心吊胆的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的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的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可怕,可是王冕对这一切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的读书。
后来,安阳有一个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1)王冕是     代的     和     。
(2)找出下列两个词在文中的正确解释。
①琅琅    
A.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B.响亮的读书声
②诱惑    
A.吸引,招引。
B.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
(3)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面目狰狞的塑像?   
A.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B.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C.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4)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22.(11分)阅读。
   
乌鸦看见一群不愁吃喝的鸽子舒适的住在鸽舍里,便将自己的羽毛全部涂成白色,跑到鸽舍里,与他们一起生活。
乌鸦一直不敢作声,鸽子便以为它也是只鸽子,允许它在一起生活,可是,有一次,它一不留心,发出了一声叫声,鸽子们立刻辨认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将它啄赶出去。
乌鸦在鸽子那里再也吃不到食了,只好又回到它的同类那里,然而它的毛色与以前不同了,乌鸦们不认识它,也不让它与它们一起生活,这样这只乌鸦像想贪得两份食物,最后却一份都没得到。
预测:   
人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最能概括乌鸦行为的词语是    
A.一无所获
B.贪得无厌
C.不愁吃喝
D.无忧无虑
(2)乌鸦向往鸽子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鸽舍的环境很舒适
B.鸽子不愁吃喝
C.人们喜爱鸽子
D.鸽子有洁白的羽毛
(3)请在文中用“ ”画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请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5)请补全短文中预测的内容。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鸽子又赶走乌鸦,是因为乌鸦吃了它们的食物。    
②短文中乌鸦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③乌鸦不能回到同类中,是因为它的叫声变了。    
七、作文。(30分)
23.(30分) 在童话世界里,花草树木会跳舞,鸡鸭鹅会唱歌,甚至砖块石头都会吵架,真是有趣极了!请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求:1.写作之前为自己的习作定一个题目;2.语句通顺,将内容写具体,字数在250字左右;3.书写工整。)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11 12 13 14
答案 B A A B A C C D D C C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D B C
一、填空题。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绒球  pīn mìng  拼命  guī zé  规则  zhī zhū  蜘蛛  là zhú  蜡烛 
shí jìng  石径  zèng sòng  赠送  qiáng bì  墙壁  zhǔn bèi  准备  liú lèi  流泪 
【解答】故答案为:
绒球 拼命 规则 蜘蛛 蜡烛
石径 赠送 墙壁 准备 流泪
二、选择。(每小题2分,14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息(shào) 茎叶(jīng) 歌吟(yíng) 喷香(pèn)
B.禁令(jìn) 掠过(lüè) 压根(yà) 茶几(jī)
C.例子(lì) 挨打(ái) 棕色(zōng) 缤纷(bīng)
D.处罚(chǔ) 晾晒(liàng) 钥匙(yào) 凌乱(lín)
【解答】A.有误,“歌吟”的“吟”应读“yín”。
B.正确。
C.有误,“缤纷”的“缤”应读“bīn”。
D.有误,“凌乱”的“凌”应读“líng”。
故选:B。
3.(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意 合拢 明朗 装扮
B.安静 平展 漂亮 攻课
C.丰收 枝杆 残菊 草堆
D.可怜 穿带 围裙 消化
【解答】A.正确。
B.有误,“攻课”应为“功课”,“功课”指学习的课程和作业。
C.有误,“枝杆”应为“枝干”,“枝干”指树木的枝条和主干。
D.有误,“穿带”应为“穿戴”,“穿戴”指穿衣服、戴帽子等。
故选:A。
4.(2分)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B.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
C.白云生处(出生、诞生)
D.菊残犹有傲霜枝(好像)
【解答】A.正确
B.有误,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错误(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C.有误,白云生处(出生、诞生)——错误(这里的“生”是“出现”的意思)
D.有误,菊残犹有傲霜枝(好像)——错误(这里的“傲”是“傲然挺立”的意思)
故选:A。
5.(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节日里,天安门广场上五彩缤纷的彩带迎风飘扬。
B.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他激动得忐忑不安。
C.秋天,往山野眺望,一片金黄,层林尽染。
D.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十分方便。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用在此处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不一致。
故选:B。
6.(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C.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口哨。
D.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解答】A.没有把物当作人来写,把“雨”比作“钥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C、D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A。
7.(2分)下列选项中,有错的一项是(  )
A.当我们的预测与原文不一致时,我们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B.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C.《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
D.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也没关系。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故选:C。
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B.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C.秋天的射阳是个美丽的地方。
D.五颜六色的红旗在随风飘扬。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在“应该”的后面添加“养成”。
B.有误,“几乎”“全部”语义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C.正确。
D.正确。“五颜六色”和“红旗”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故选:C。
三、解答题。
9.(6分)句子练习。
(1)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没有什么用。 
(2)□哎呀□爸爸摸了摸口袋□我把钥匙落在车上了□(加标点)
(3)照样子仿写句子。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冬天的雪,带给  大地的是一首美妙的诗  ,带给  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乐曲  。
【解答】(1)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有”改为“没有”,去掉“呢”,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了标点符号。“哎呀”这是爸爸突然意识到钥匙丢失时的感叹,用感叹号表达情绪的急切。前后加引号,表示直接引语。“爸爸摸了摸口袋,”这是动作描写,属于叙述部分,用逗号与后文衔接,表明动作未结束。“我把钥匙落在车上了。”这是爸爸说的完整句子,陈述事实,句末用句号。前后加引号,与前文呼应。
(3)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是“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什么,带给小朋友的是什么”,仿写时要注意。
故答案为:
(1)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没有什么用。
(2)“哎呀!”爸爸摸了摸口袋,“我把钥匙落在车上了。”
(3)大地的是一首美妙的诗 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乐曲。
10.(10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文人笔下的秋色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秋色也能衬托诗人思乡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  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 邮来了  的凉爽”。
(2)作者张秋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水泥道上铺满梧桐树的落叶像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3)爸爸经常教育我“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
(4)《所见》中描绘牧童天真神态和孩子似的机智的诗句是: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解答】(1)依次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秋天的雨》。
(2)出自《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指做人做事,必须讲道理。
(4)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故答案为:
(1)霜叶红于二月花 菊残犹有傲霜枝 江上秋风动客情 颜料 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凉爽;
(2)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有理走遍天下;
(4)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五、课外阅读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分)
11.(1分)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与中国有关的童话是(  )
A.《海的女儿》 B.《卖火柴的小女孩》
C.《皇帝的新装》 D.《夜莺》
【解答】A.《海的女儿》主要讲述的是海王国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美人鱼,美人鱼爱上了陆地上英俊的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巫婆告诉美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美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她却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的故事。与中国无关。
B.《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圣诞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与中国无关。
C.《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与中国无关。
D.《夜莺》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不起眼的夜莺的歌声让中国皇帝为之落泪,然而失去了自由的夜莺不能自由的歌唱,于是悄悄地离开了。与中国有关。
故选:D。
12.(1分)《野天鹅》中,妹妹编织(  )救了哥哥。
A.帽子 B.衣服 C.裤子 D.披甲
【解答】《野天鹅》是丹麦作家汉斯 克里斯汀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首次发表于1838年,故事讲述了一场善与恶的斗争。主人公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却战胜了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变成天鹅的11位哥哥。故事中妹妹用荨麻编织披甲救了哥哥。
故选:D。
13.(1分)夏日痴是一种什么花?(  )
A.荷花 B.向日葵 C.雪花莲 D.冰花
【解答】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夏日痴”是安徒生童话中对雪花莲的称呼。雪花莲通常在冬末春初开花,因其在寒冷的冬天就痴想着夏天的到来,所以被丹麦人称为“夏日痴”。它的花朵像雪一样洁白,身上还饰有绿色的条纹。
故选:C。
14.(1分)《拇指姑娘》中谁救了拇指姑娘?(  )
A.田鼠 B.金龟子 C.燕子 D.花精
【解答】《拇指姑娘》主要讲的是有一位老婆婆非常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小孩子,巫婆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她得到了漂亮、善良的拇指姑娘。可有一天,拇指姑娘被一只癞蛤蟆偷走了。从此,她开始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是燕子救了拇指姑娘并把它带到温暖的国度。
故选:C。
15.(1分)《海的女儿》中的小公主用什么换了巫婆的药水?(  )
A.眼睛 B.舌头 C.脚 D.头发
【解答】《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创作的童话,也被译为《人鱼公主》,首次出版于1837年。该作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作家讴歌了小人鱼对爱情、灵魂、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
结合作品内容可知,《海的女儿》中,小公主用舌头换了巫婆的药水。
故选:B。
16.(1分)《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老爹最后换到的是(  )
A.一麻袋烂苹果 B.一匹好马
C.一头奶牛
【解答】在故事《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也称为《老爹换东西》或《交易的智慧》)中,老爹带着一匹好马去市场上交易。他一路上不断用这匹马交换其他物品,每一步看似吃亏,但实际上他是在帮助别人。最终,他换到了一麻袋烂苹果,但回到家后,发现这些烂苹果正是家里需要的肥料。这个故事传达了老爹的善良和智慧,以及看似不利的交换背后隐藏的价值。
故选:A。
17.(1分)《补衣针》中,织补针在排水沟里遇到的闪亮的东西是什么?(  )
A.绣花针 B.别针
C.金刚钻石 D.瓶子的碎片
【解答】《补衣针》中,织补针在排水沟里遇到的闪亮东西是瓶子的碎片。
故选:D。
18.(1分)《丑小鸭》离开鸭群后,第一个到的地方是哪里?(  )
A.狗窝 B.鸡窝 C.草窝 D.农家小屋
【解答】在《丑小鸭》中,丑小鸭因为长得与众不同而被鸭群排挤,于是它选择离开,寻找一个可以接受自己的地方。它最先来到的是一户农夫的家,这里的人们给了它暂时的庇护。
故选:D。
19.(1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点燃第三根火柴时看到的是什么?(  )
A.烤鹅 B.圣诞树 C.外婆 D.奶奶
【解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点燃第三根火柴时看到的是圣诞树。
故选:B。
20.(1分)下列故事不是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是(  )
A.《白雪皇后》 B.《勇敢的锡兵》
C.《睡美人》 D.《打火匣》
【解答】A、B、D出自《安徒生童话》。
C.出自《格林童话》。
故选:C。
六、阅读理解
21.(9分)阅读。
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的跑了出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
王冕提心吊胆的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的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的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可怕,可是王冕对这一切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的读书。
后来,安阳有一个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1)王冕是  元  代的  画家  和  诗人  。
(2)找出下列两个词在文中的正确解释。
①琅琅  B 
A.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B.响亮的读书声
②诱惑  A 
A.吸引,招引。
B.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
(3)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面目狰狞的塑像? C 
A.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B.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C.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4)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可知答案。
(2)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①理解短文中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结合词语的意思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词语意思。“琅琅”在短文中是形容响亮的读书声,故选B;②“诱惑”在短文中指王冕被学堂的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故选A。
(3)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短文描写了王冕在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由于他读书特别认真,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佛殿里供奉着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熟视无睹,所以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故选C。
(4)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短文通过写王冕躲在学堂外听学生读书,把牛弄丢了和王冕晚上在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两件事情,告诉我们只要勤奋努力,苦心练习,就一定会成才的道理。
故答案为:
(1)元 画家 诗人;
(2)①B;②A;
(3)C;
(4)只要勤奋努力,苦心练习,就一定会成才。
22.(11分)阅读。
 贪得无厌的乌鸦 
乌鸦看见一群不愁吃喝的鸽子舒适的住在鸽舍里,便将自己的羽毛全部涂成白色,跑到鸽舍里,与他们一起生活。
乌鸦一直不敢作声,鸽子便以为它也是只鸽子,允许它在一起生活,可是,有一次,它一不留心,发出了一声叫声,鸽子们立刻辨认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将它啄赶出去。
乌鸦在鸽子那里再也吃不到食了,只好又回到它的同类那里,然而它的毛色与以前不同了,乌鸦们不认识它,也不让它与它们一起生活,这样这只乌鸦像想贪得两份食物,最后却一份都没得到。
预测: 乌鸦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自己贪得无厌的行为。 
人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最能概括乌鸦行为的词语是  B 
A.一无所获
B.贪得无厌
C.不愁吃喝
D.无忧无虑
(2)乌鸦向往鸽子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B 
A.鸽舍的环境很舒适
B.鸽子不愁吃喝
C.人们喜爱鸽子
D.鸽子有洁白的羽毛
(3)请在文中用“ ”画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请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5)请补全短文中预测的内容。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鸽子又赶走乌鸦,是因为乌鸦吃了它们的食物。  × 
②短文中乌鸦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 
③乌鸦不能回到同类中,是因为它的叫声变了。  × 
【解答】(1)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A.不能。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结合“这样这只乌鸦像想贪得两份食物,最后却一份都没得到”可知,“一无所获”是乌鸦行为的结果,而非对其行为本身的概括。
B.能。贪得无厌: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阅读文章,结合“人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最后只会一无所获”可知,乌鸦既想在鸽子那里获取食物,又想回到同类中,妄图得到双份好处,体现了贪得无厌的特点,能概括其行为。
C.不能。不愁吃喝:指生活中不用担心食物和饮品的供应,形容生活条件比较优渥,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结合“乌鸦看见一群不愁吃喝的鸽子舒适的住在鸽舍里”可知,这是鸽子的状态,不是乌鸦行为的特点。
D.不能。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阅读文章,结合“便将自己的羽毛全部涂成白色,跑到鸽舍里,与他们一起生活。乌鸦一直不敢作声”可知,文中乌鸦为获取更多而费尽心机,并非无忧无虑。
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中明确提到“乌鸦看见一群不愁吃喝的鸽子舒适的住在鸽舍里,便将自己的羽毛全部涂成白色,跑到鸽舍里,与他们一起生活”,所以乌鸦向往鸽子生活的根本原因是鸽子不愁吃喝,故选B。
(3)考查概括文章主旨。
故事最后直接点明道理:“人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4)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围绕乌鸦贪得无厌,想同时获取鸽子和同类的好处,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展开,“贪得无厌的乌鸦”这个题目能准确概括故事核心内容。
(5)考查扩展写话。
从故事发展和主旨来看,乌鸦经历了贪得无厌却一无所获的过程,很可能会反思,所以预测它“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自己贪得无厌的行为”是合理的。
(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错误。结合“乌鸦一直不敢作声,鸽子便以为它也是只鸽子,允许它在一起生活,可是,有一次,它一不留心,发出了一声叫声,鸽子们立刻辨认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将它啄赶出去”可知,鸽子赶走乌鸦是因为乌鸦发出叫声暴露了自己不是鸽子的真相,不是因为乌鸦吃它们的食物,所以错误。
②正确。阅读文章可知,乌鸦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获,这种做法确实不值得提倡,所以正确。
③错误。结合“然而它的毛色与以前不同了,乌鸦们不认识它,也不让它与它们一起生活”可知,乌鸦不能回到同类中是因为它的毛色变了,不是叫声变了,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
(1)B;
(2)B;
(3)人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4)贪得无厌的乌鸦;
(5)乌鸦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自己贪得无厌的行为。
(6)①×;
②√;
③×。
七、作文。(30分)
23.(30分) 在童话世界里,花草树木会跳舞,鸡鸭鹅会唱歌,甚至砖块石头都会吵架,真是有趣极了!请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求:1.写作之前为自己的习作定一个题目;2.语句通顺,将内容写具体,字数在250字左右;3.书写工整。)
【解答】范文:
文具的奇妙冒险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明的书包里突然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文具们在开大会。
铅笔挺直了身子,首先发言:“我们每天都被小明使用,可他一点也不爱惜我们。看看我,笔芯经常被他弄断。”橡皮也委屈地说:“是啊,他总是用力擦我,把我弄得浑身是伤。”
这时,尺子灵机一动,说:“我们不如离家出走,让小明知道我们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文具们趁着夜色,偷偷地从书包里溜了出来。
他们来到了客厅,这里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突然,一只大蟑螂出现了,张牙舞爪地向他们扑来。文具们吓得四处逃窜。铅笔勇敢地冲上去,用尖锐的笔尖刺向蟑螂,蟑螂疼得哇哇大叫,落荒而逃。
经过这次冒险,文具们有些害怕了,他们开始想念那个虽然不爱惜他们,但却能给他们提供“住所”的书包。于是,他们决定回去。
第二天早上,小明醒来发现文具们都不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他着急的时候,文具们从书包里探出头来。小明又惊又喜,他向文具们保证,以后一定会好好爱惜它们。
从那以后,小明真的变了,文具们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