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二小教育集团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二小教育集团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二小教育集团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9分)
1.(9分)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
放jià     了,小丽zhǔn bèi     去旅游,一路上,她看到大雁pái liè     成guī zé     的队伍向南飞去,路边开满了xiān yàn     的róng qiú     花,yuàn qiáng     外的树叶piāo luò     ,当qīng liáng     的秋风吹动大树的枝叶,地上就pū     上了一块金黄的地毯。
二、每一题都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16分)
2.(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圆圈 羊圈 B.背诵 后背
C.放假 假装 D.答应 回答
3.(2分)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缤纷(bīng) 颜料 B.坪坝(bà) 服妆
C.挑战(tiǎo) 湿润 D.几乎(jǐ) 赠送
4.(2分)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直径)
B.荷尽已无擎雨盖(凋谢)
C.菊残犹有傲霜枝(好像)
D.萧萧梧叶送寒声(枝叶茂盛)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稻草人》是德国作家安徒生写的。
B.“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的是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
C.“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这句话写作者觉得水泥道上的树叶很乱,没有美感。
D.“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说这句话时,老屋很不耐烦。
6.(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桂林的山真秀丽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B.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到了,人们从四通八达来到北京。
B.晓洁同学有些胆小,老师叫她发言的时候,她经常面红耳赤。
C.秋游时,我们班准备包饺子当午餐,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D.妈妈照顾我无微不至,我有时候却还不所话。
8.(2分)“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衣裳的颜色,应重读的是(  )
A.紫的、黄的、白的 B.花孩子们
C.这时 D.冲了出来
9.(2分)“勾”在字典里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在“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中,“勾”的意思应该是(  )
A.招引,引
B.描画,用线条画出形象的边缘
C.结合
D.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0.(11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情:写出对应的诗句。
①意欲捕鸣蝉,    。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
③    ,夜深篱落一灯明。
(2)文中有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你看,它把     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     。     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     的。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3)话中有理:两位同学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李老师教育他们:“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一时强弱在于力,    。’凡事要讲道理,正所谓‘    ,无理寸步难行。’大家要以理服人。”
五、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列试题。(10分)
11.(5分)选择题。
(1)安徒生是     著名童话作家,被世人称为“童话之王”。
A.丹麦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下列作品中,哪一个不是安徒生写的?   
A.《皇帝的新装》
B.《六只天鹅》
C.《拇指姑娘》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3)《拇指姑娘》中,最后是谁救了拇指姑娘?   
A.燕子
B.小鱼
C.田鼠
D.金龟子
(4)《海的女儿》中最后小人鱼变成了     。
A.人
B.鱼
C.泡沫
D.海水
(5)王子是靠     找到灰姑娘的。
A.漂亮的衣服
B.帽子
C.项链
D.水晶鞋
12.(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白雪公主》中的新王后外表美丽,可是她内心自负,不能忍受有人比她长得好看。    
(2)《格林童话》是英国民间故事集。    
(3)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    
(4)在《莴苣姑娘》故事中,王子从塔上跳下去时双耳受伤了。    
(5)新王后最后一次想用毒梳子害死白雪公主。    
六、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21分)
13.(12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墙下的小花苗
①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     墙的阴影里。
②不久,种子变成了一     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③“你为什么哭啊?”一     小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帮你把墙推倒!”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④“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pān)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眼泪,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⑤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头。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⑥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文中括号内。(填序号)
①只 ②面 ③棵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一点儿也不动。    
②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长得     ;后来它靠自己的力量爬上     ;之后小花苗     。
(4)用“_______”在文中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现小花苗心理活动的句子。
(5)(语文要素)请你预测一下:短文末尾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在下面吧!
14.(9分)
上学一路歌
①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②夏天上学,走一路,蹚(tang)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
③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hé)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干净。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④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新趋势 思维导图)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语文要素)画“ ”的句子把     比作     ,很有新鲜感。
(3)下列对第④自然段中画“___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这段路上“我们”都在滑冰,还没滑够,就到了学校。
B.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对滑冰这项活动的喜爱,“我们”心里盼着家和学校距离远些,以便能多一会儿。
C.这句话写出了“我们”上学路上的急切心情。
七、妙笔生花。(30分)
15.(33分)妙笔生花。
在校园里你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有的爱说爱笑,有的酷爱运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热爱阅读……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名同学写一写,要写出他(她)特别的地方,让别人读了就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要在文中出现他(她)的真实姓名哟!不少于25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二小教育集团三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C B C A D A
一、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9分)
1.(9分)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
放jià  假  了,小丽zhǔn bèi  准备  去旅游,一路上,她看到大雁pái liè  排列  成guī zé  规则  的队伍向南飞去,路边开满了xiān yàn  鲜艳  的róng qiú  绒球  花,yuàn qiáng  院墙  外的树叶piāo luò  飘落  ,当qīng liáng  清凉  的秋风吹动大树的枝叶,地上就pū  铺  上了一块金黄的地毯。
【解答】故答案为:
假 准备 排列 规则 鲜艳 绒球 院墙 飘落 清凉 铺
二、每一题都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16分)
2.(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圆圈 羊圈 B.背诵 后背
C.放假 假装 D.答应 回答
【解答】A.读音不同,“圆圈”“羊圈”“圈”是多音字,有“quān”“juàn”“juān”等读音。“圆圈”指圆形的圈,“圈”在这里读“quān”;“羊圈”指养羊的地方,“圈”读“juàn”。二者读音不同。
B.读音相同,“背诵”“后背”“背”是多音字,读“bèi”和“bēi”。“背诵”指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后背”指人体躯干的后部,在这两个词语中“背”都读“bèi”,二者读音相同。
C.读音不同,“放假”“假装”“假”是多音字,读“jiǎ”和“jià”。“放假”指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假”读“jià”;“假装”指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假”读“jiǎ”。二者读音不同。
D.读音不同,“答应”“回答”“答”是多音字,读“dā”和“dá”。“答应”有应声回答、应允、同意等意思,这里“答”读“dā”;“回答”指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答”读“dá”。二者读音不同。
故选:B。
3.(2分)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缤纷(bīng) 颜料 B.坪坝(bà) 服妆
C.挑战(tiǎo) 湿润 D.几乎(jǐ) 赠送
【解答】A.有误,“缤纷”的“缤”应读“bīn”。
B.有误,服装:衣服鞋帽的总称。多指衣服。故“服妆”应为“服装”。
C.正确。
D.有误,几:读“jǐ”时意思有疑问代词。用以询问数目多少;数词。表示二到九的不确定的数;在具体的上下文里,代替某个确定的数目。读“jī”时意思有搁置物件的小桌子;细微的迹象;事情的苗头或预兆;表示接近某种情况,相当于“将近”“差不多”。故“几乎”的“几”应读“jī”。
故选:C。
4.(2分)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直径)
B.荷尽已无擎雨盖(凋谢)
C.菊残犹有傲霜枝(好像)
D.萧萧梧叶送寒声(枝叶茂盛)
【解答】A.远上寒山石径斜: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径:小路;
B.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尽:枯萎,残败凋谢;
C.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犹:仍然;
D.萧萧梧叶送寒声: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萧萧:风声。
故选C。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稻草人》是德国作家安徒生写的。
B.“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的是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
C.“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这句话写作者觉得水泥道上的树叶很乱,没有美感。
D.“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说这句话时,老屋很不耐烦。
【解答】A.不正确。《稻草人》是中国作家叶圣陶写的。
B.正确。
C.不正确。“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这句话写作者觉得水泥道上的树叶是一种;凌乱美。
D.不正确。“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说这句话时,老屋很有耐心,只是怕自己坚持不了。
故选:B。
6.(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桂林的山真秀丽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B.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解答】A.一样。此句将“桂林的山”比作“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一样。此句将“芦苇”比作“绿色的轻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不一样。此句“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夸张的说法,意在强调楼的高耸入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D.一样。此句将“山茶花”比作“千万颗红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到了,人们从四通八达来到北京。
B.晓洁同学有些胆小,老师叫她发言的时候,她经常面红耳赤。
C.秋游时,我们班准备包饺子当午餐,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D.妈妈照顾我无微不至,我有时候却还不所话。
【解答】A.不恰当。四通八达:形容交通非常便利。与语境不相符。
B、C、D恰当。
故选:A。
8.(2分)“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衣裳的颜色,应重读的是(  )
A.紫的、黄的、白的 B.花孩子们
C.这时 D.冲了出来
【解答】这句中重读“冲了出来”,强调花孩子们从泥土里出来时的急切心情。
故选:D。
9.(2分)“勾”在字典里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在“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中,“勾”的意思应该是(  )
A.招引,引
B.描画,用线条画出形象的边缘
C.结合
D.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
【解答】“勾住”就是吸引住的意思。“勾”招引的意思。故选A。
故选:A。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0.(11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情:写出对应的诗句。
①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③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文中有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  。你看,它把  黄色  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  枫树  。  金黄色  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  果树  的。  菊花仙子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3)话中有理:两位同学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李老师教育他们:“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凡事要讲道理,正所谓‘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大家要以理服人。”
【解答】(1)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③“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2)出自《秋天的雨》。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指做人做事,必须讲道理。
故答案为:
(1)①忽然闭口立;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知有儿童挑促织;
(2)颜料 黄色 枫树 金黄色 果树 菊花仙子;
(3)万古胜负在于理 有理走遍天下。
五、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列试题。(10分)
11.(5分)选择题。
(1)安徒生是  A  著名童话作家,被世人称为“童话之王”。
A.丹麦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下列作品中,哪一个不是安徒生写的? B 
A.《皇帝的新装》
B.《六只天鹅》
C.《拇指姑娘》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3)《拇指姑娘》中,最后是谁救了拇指姑娘? A 
A.燕子
B.小鱼
C.田鼠
D.金龟子
(4)《海的女儿》中最后小人鱼变成了  C  。
A.人
B.鱼
C.泡沫
D.海水
(5)王子是靠  D  找到灰姑娘的。
A.漂亮的衣服
B.帽子
C.项链
D.水晶鞋
【解答】(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童话之王”,创作了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众多经典童话。故选:A。
(2)《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均为安徒生的作品;《六只天鹅》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由格林兄弟收集整理。故选:B。
(3)在《拇指姑娘》中,拇指姑娘历经磨难,最后是燕子救了她,带着她飞到了温暖的国度,过上幸福生活。故选:A。
(4)《海的女儿》里,小人鱼为了王子,放弃了自己的鱼尾和声音,最后变成了泡沫。故选:C。
(5)在经典童话《灰姑娘》中,王子是靠着灰姑娘遗落的水晶鞋,最终找到了她。故选:D。故答案为:
(1)A;
(2)B;
(3)A;
(4)C;
(5)D。
12.(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白雪公主》中的新王后外表美丽,可是她内心自负,不能忍受有人比她长得好看。  √ 
(2)《格林童话》是英国民间故事集。  × 
(3)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  √ 
(4)在《莴苣姑娘》故事中,王子从塔上跳下去时双耳受伤了。  × 
(5)新王后最后一次想用毒梳子害死白雪公主。  × 
【解答】(1)(3)正确。
(2)有误,《格林童话》是德国民间故事集。
(4)有误,在《莴苣姑娘》故事中,王子从塔上跳下去时双眼受伤了。
(5)有误,新王后最后一次想用毒苹果害死白雪公主。
故答案为:
(1)√;
(2)×;
(3)√;
(4)×;
(5)×。
六、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21分)
13.(12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墙下的小花苗
①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  ②  墙的阴影里。
②不久,种子变成了一  ③  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③“你为什么哭啊?”一  ①  小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帮你把墙推倒!”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④“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pān)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眼泪,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⑤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头。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⑥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文中括号内。(填序号)
①只 ②面 ③棵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一点儿也不动。  纹丝不动 
②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长得  又瘦又小  ;后来它靠自己的力量爬上  高高的墙头  ;之后小花苗  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
(4)用“_______”在文中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现小花苗心理活动的句子。
(5)(语文要素)请你预测一下:短文末尾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在下面吧!
【解答】(1)考查了量词的正确运用。根据语境,分别填写“一面墙、一棵小花苗、一只小蜜蜂”。
(2)考查了对词语的解。①“一动也不动”指“纹丝不动”。②“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指“勃勃生机”。
(3)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眼泪,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头。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可知答案。
(4)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文中第四自然段表现小花苗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孩子们会说:“瞧,这株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故答案为:
(1)②③①;
(2)①纹丝不动;
②勃勃生机。
(3)又瘦又小 力量 高高的墙头 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4)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5)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4.(9分)
上学一路歌
①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②夏天上学,走一路,蹚(tang)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
③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hé)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干净。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④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新趋势 思维导图)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语文要素)画“ ”的句子把  小溪  比作  大滑梯  ,很有新鲜感。
(3)下列对第④自然段中画“___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因为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这段路上“我们”都在滑冰,还没滑够,就到了学校。
B.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对滑冰这项活动的喜爱,“我们”心里盼着家和学校距离远些,以便能多一会儿。
C.这句话写出了“我们”上学路上的急切心情。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夏天上学,走一路,蹚(tang)一路溪水”“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可知,分别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春天对应的活动是“看野花”;夏天的活动是“蹚溪水”;秋天的活动是“吃野果”;冬天的活动是“滑冰”。
(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结合句子“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可知,是把“小溪”比作“大滑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有新鲜感。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B.正确。
C.错误。结合“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可知,句子体现的是“我们”对滑冰的意犹未尽,不是上学的急切心情,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夏天 秋天 冬天;
看野花 吃野果;
(2)小溪 大滑梯;
(3)C。
七、妙笔生花。(30分)
15.(33分)妙笔生花。
在校园里你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有的爱说爱笑,有的酷爱运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热爱阅读……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名同学写一写,要写出他(她)特别的地方,让别人读了就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要在文中出现他(她)的真实姓名哟!不少于250字。
【解答】范文:
猜猜他是谁
我们班有一位这样的男生,他有一头又黑又直的短发,像刺猬一样,还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最有趣的要数他的嘴巴了,他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一根火柴呢!老师常说他是一个胆小的人,同学们却都说他是一个胆大的人。为什么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先说老师家访那件事儿吧。有一次,老师去他家里家访。他和老师一声招呼也没打,好像不认识似的,怯生生地躲在妈妈的后面不敢看老师一眼。老师对他爸爸妈妈说:“他可真胆小啊!”
可在学校的同学面前,他表现出的却是胆大的一面,就说说另一件事吧。那事发生在一个星期三的中午,他们在吃午饭。突然,有几个女生发现了一只蟑螂,就“啊”地叫了出来。几个男生急忙跑去看了看,也吓得灵魂出窍。他却淡定地走过去,一脚就把蟑螂踩死了。
这就是他,有时胆小,有时胆大。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