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数学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数学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珠海市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卷
数学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2025的倒数是(   )
A. 2025 B. C. ﹣2025 D. ﹣
2. 在中,负数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4. 代数式与是同类项,则的值为(   )
A B. C. 1 D. 2
5. 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则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也在原点左侧的是(   )
A. B. C. D.
6.已知、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为3,与互为倒数,则的值为(   )
A.1 B.3 C.0 D.无法确定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是单项式
C. 的次数是9 D. 是单项式
8. 若多项式ax2+2x-y2-7与x2-bx-3y2+1的差与x的取值无关,则a-b的值为(   )
A. 1 B. -1 C. 3 D. -3
9.下表是某校七~九年级某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统计表,其中各年级同一兴趣小组每次活动时间相同.
课外小组活动总时间/h 文艺小组活动次数 科技小组活动次数
七年级 12.5 4 3
八年级 10.5 3 3
九年级 7 a b
表格中a、b的值正确的是(   )
A.a=2,b=3 B.a=3,b=2 C.a=3,b=4 D.a=2,b=2
10.一只小虫在数轴上从A点出发,第1次向正方向爬行1个单位后,第2次向负方向爬行2个单位,第3次又向正方向爬行3个单位……按上述规律,它第2023次刚好爬到数轴上的原点处,小虫爬行过程中经过数轴上这个数的次数是(   )
A.99 B.100 C.101 D.102
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1. 2024年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76500万人次,将765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 ___.
12. 已知,则______.
13. 已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5,则的值为_______.
14.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第n个单项式是________.
15.比较大小: (填“”、“”或“”)
16. 当时,代数式的值是2025,那么当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
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80分)
17. 计算:
(1)
(2)
18.(1)
(2)
(3)
(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5)
19. 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2,y的平方等于4,求的值.
20.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用“”、“”或者“”填空: 0, 0, 0;
(2)化简.
21. 已知是多项式的次数,和分别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是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1的数,求的值.
22. 现定义一种新运算:,如.
(1)求;
(2)新定义的运算满足交换律吗?试以和举例说明.
23.商店有一批货物,售价不变,如果成本上涨10%,那么利润率将降低12个百分点,如果成本上涨20%,那么利润率会变为多少?
24.将正方形(如图1)作如下划分:
第次划分:分别连接正方形对边的中点(如图2),得线段和,它们交于点,此时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第次划分:将图左上角正方形再作划分,得图,则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1)若每次都把左上角的正方形一次划分下去,则第次划分后,图中共有______ 个正方形;
(2)继续划分下去,第几次划分后能有个正方形?写出计算过程;
(3)能否将正方形划分成有个正方形的图形?如果能,请算出是第几次划分,如果不能,需说明理由;
(4)如果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通过不断地分割该面积为的正方形,并把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很容易得到一些计算结果,试着探究求出下面表达式的结果吧.
计算.(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25.已知:,c比b大2.
(1)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点A,B,C分别对应实数a,b,c.
①数轴上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求点P对应的数.
②动点M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动点N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点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0,动点M与动点N同时出发,当M运动到D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点M到达出发点A时,两个动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当______时,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t的值).
珠海市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卷
数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2025的倒数是(   )
A. 2025 B. C. ﹣2025 D. ﹣
【答案】D
解:﹣2025的倒数是﹣
故选:D.
2. 在中,负数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 是正数,是负数,是正数,是负数,,综上共有3个负数.
故选:B.
3.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11种情况,其中“型”的6种,“型”的3种,“型”的1种,“型”的1种,
因此选项、B、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再根据“田凹应弃之”可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 代数式与是同类项,则的值为(   )
A B. C. 1 D. 2
【答案】D
解:∵代数式与是同类项,
∴,
解得,
∴.
故选:D.
5. 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则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也在原点左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A、,得出,原点右侧,不符合题意;
B、,可知可正、可负、可等于0,不一定在原点的左侧,不符合题意;
C、,得出,在原点左侧,符合题意;
D、,得出,在原点右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已知、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为3,与互为倒数,则的值为(   )
A.1 B.3 C.0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互为相反数,

与互为倒数,

的绝对值为3,



故选: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是单项式
C. 的次数是9 D. 是单项式
【答案】B
解:整式包括多项式和单项式,故选项A错误;
是单项式,故选项B正确;
的次数是,故选项C错误;
是多项式,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8. 若多项式ax2+2x-y2-7与x2-bx-3y2+1的差与x的取值无关,则a-b的值为(   )
A. 1 B. -1 C. 3 D. -3
【答案】C
解:∵关于x,y的代数式ax2+2x-y2-7-(x2-bx-3y2+1)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
∴a-1=0,2+b=0,
解得:a=1,b=-2,
故a-b=1+2=3.
故选:C.
9.下表是某校七~九年级某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统计表,其中各年级同一兴趣小组每次活动时间相同.
课外小组活动总时间/h 文艺小组活动次数 科技小组活动次数
七年级 12.5 4 3
八年级 10.5 3 3
九年级 7 a b
表格中a、b的值正确的是(   )
A.a=2,b=3 B.a=3,b=2 C.a=3,b=4 D.a=2,b=2
【答案】D
解:由表格可知文艺小组活动每次2小时,科技小组活动每次1.5小时.
设九年级文艺小组活动x次,则科技小组活动次数为次,因为活动次数为整数,所以当时,.
故选:D.
10.一只小虫在数轴上从A点出发,第1次向正方向爬行1个单位后,第2次向负方向爬行2个单位,第3次又向正方向爬行3个单位……按上述规律,它第2023次刚好爬到数轴上的原点处,小虫爬行过程中经过数轴上这个数的次数是(   )
A.99 B.100 C.101 D.102
【答案】C
解:设点A所表示的数为a,
则第1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第2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第3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第4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
∴第2n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故第2022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则第2023次爬行后的点所表示的数为.
∵第2023次刚好爬到数轴上的原点处,
∴,
则,
即点A所表示的数为.
∵,
∴表示的点在A点的右边,与A点相距962个单位长度.
∵第1次爬行后的点在点A的右边1个单位长度处,
第3次爬行后的点在点A的右边2个单位长度处,
第5次爬行后的点在点A的右边3个单位长度处,
……,
∴第次爬行后的点在点A的右边n个单位长度处,且,
即小虫爬行第1923次时,对应点所表示的数为,
∴从第1923次开始(包括第1923次),后面的每次爬行都经过这个数.
∵,
∴小虫爬行过程中经过数轴上这个数的次数是101.
故选:C.
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1. 2024年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76500万人次,将765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 ___.
【答案】
解:76500万.
故答案为:.
12. 已知,则______.
【答案】4
解:∵,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3,得,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上,得,
故答案为:4.
13. 已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5,则的值为_______.
【答案】或##17或
解:∵、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5,
∴,
∴当,;
当,,
故答案为:或.
14.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第n个单项式是________.
【答案】
解:∵,




∴第个单项式为:.
故答案为:.
15.比较大小: (填“”、“”或“”)
【答案】
解:,,,
所以,
故答案为:.
16. 当时,代数式的值是2025,那么当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
【答案】
解:∵当时,代数式的值是2025,
∴,
∴,
∴当时,代数式

故答案为:.
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80分)
17. 计算:
(1)
(2)
【答案】
(1)解:原式

(2)解:原式

18.(1)
(2)
(3)
(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5)
【答案】
解:(1);
(2)

(3)

(4)

(5)

19. 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2,y的平方等于4,求的值.
【答案】
解: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2,y的平方等于4,
即,;
当时,

当时,

20.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用“”、“”或者“”填空: 0, 0, 0;
(2)化简.
【答案】
(1)解:∵从数轴可知:,,
∴,,,
故答案为: ,,;
(2)解:∵从数轴可知:,,
∴,,,
∴.
21. 已知是多项式的次数,和分别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是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1的数,求的值.
【答案】
解:∵是多项式的次数,和分别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
∵是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1的数,
∴,
∴或

22. 现定义一种新运算:,如.
(1)求;
(2)新定义的运算满足交换律吗?试以和举例说明.
【答案】
(1)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

(2)新定义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例如:;

∵,
∴,
则不满足交换律.
23.商店有一批货物,售价不变,如果成本上涨10%,那么利润率将降低12个百分点,如果成本上涨20%,那么利润率会变为多少?
【答案】
解:假设成本为“1”,利润率为,售价,成本上涨,即成本变为“1.1”,利润:
则:.解得:
成本上涨:
利润率,
答:如果成本上涨20%,那么利润率会变为10%
24.将正方形(如图1)作如下划分:
第次划分:分别连接正方形对边的中点(如图2),得线段和,它们交于点,此时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第次划分:将图左上角正方形再作划分,得图,则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1)若每次都把左上角的正方形一次划分下去,则第次划分后,图中共有______ 个正方形;
(2)继续划分下去,第几次划分后能有个正方形?写出计算过程;
(3)能否将正方形划分成有个正方形的图形?如果能,请算出是第几次划分,如果不能,需说明理由;
(4)如果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通过不断地分割该面积为的正方形,并把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很容易得到一些计算结果,试着探究求出下面表达式的结果吧.
计算.(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答案】
(1)解:第一次划分可得个正方形,第二次划分可得个正方形,第三次划分可得个正方形,
第次划分可得个正方形,
第次划分可得正方形:个;
故答案为:;
(2)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
第次划分后能有个正方形;
(3)解:不能,

解得:,
不是整数,不合题意,
不能将正方形划分成有个正方形的图形;
(4)解:由题意,我们也将正方形进行如上相同得分割,
那么第一次分割后,左上角正方形的面积为,剩余图形的面积为,第二次分割后,左上角正方形的面积为,剩余图形的面积为,第三次分割后,左上角正方形的面积为,剩余图形的面积为,
所以第次分割后,左上角正方形的面积为,剩余图形的面积为,

25.已知:,c比b大2.
(1)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点A,B,C分别对应实数a,b,c.
①数轴上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求点P对应的数.
②动点M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动点N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点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0,动点M与动点N同时出发,当M运动到D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点M到达出发点A时,两个动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当______时,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
(1)解:∵,
∴,,
解得:,,
∵c比b大2,
∴;
故答案为:;4;6.
(2)解:①设点P为x,则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是:,
由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可得:

当时,,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综上分析可知,点P表示的数为2或10.
②当动点M向右运动时,即,
动点M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
点M对应实数为,
动点N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
点N对应实数为,
对应实数为6,
,,
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

∴,
∴,
∴,
∴;
当动点M向左运动时,即,
动点M从D出发以4个单位速度向左运动,
点M对应实数为,
,,
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

解得:或;
综上分析可知,或或时,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或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