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五中学、第八中学联合考试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五中学、第八中学联合考试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绥滨县第五中学、第八中学九月质量联合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1-8 课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 要塞(sài) 溃退(kuì)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B. 悄然(qiāo) 凛冽(lǐn) 畸形(jī) 教诲(huì)
C. 诘责(jié) 滞留(zhì) 佃农(diàn) 炽热(zhì)
D. 镌刻(juān) 窒息(zhì) 匿名(nì) 绯红(fě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 分)( )
A. 泻气 浩瀚 遗嘱 娴熟 眼花潦乱
B. 泄气 劳碌 崎岖 慰勉 正襟危坐
C. 燥热 蒙昧 闲熟 崎岖 深恶痛疾
D. 愚钝 侏儒 躁热 简陋 筋疲力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 分)( )
A. 他在辩论场上的发言势如破竹,有力地反驳了对方观点。
B. 妈妈不辞辛劳,日复一日为家庭操持,从不抱怨。
C. 他表面上一本正经,私下里却总做些调皮捣蛋的事。
D.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听众喜爱。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 分)( )
A. 通过参与《国行公祭》的学习活动,我们明白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B. 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C.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
D. 能否熟练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
填空与默写(8 分)
(1)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背景、结语五部分,其核心特点是______、时效性、准确性。(2 分)
(2)《藤野先生》中,作者回忆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______、______、了解女人裹脚四件事,展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的品质。(2 分)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1 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 分)
(5)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1 分)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1 分)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 分)( )
A. 《消息二则》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胜利,语言准确简练,充满胜利豪情。
B.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展现了跳水运动员吕伟夺冠的瞬间。
C. 《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为线索,刻画了母亲勤劳坚韧、支持革命的伟大形象。
D.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详细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重点列举了获奖者的贡献。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课内新闻阅读(16分)
阅读《一着惊海天》选段,完成 7-10 题。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 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 时 08 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 “V” 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 “V” 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阻拦索的位置,则是 “V” 字的底尖。
选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文中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 分)
选段如何体现新闻的 “准确性” 特点?请举例说明。(4 分)
结尾对 “V” 字的描写有什么含义?(4 分)
(二)课内散文阅读(18分)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 11-14 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选段中 “他们疑惑” 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 “他们” 怎样的心态?(4 分)
为什么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4 分)
选段中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指的是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 分)
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 分)
(三)课外拓展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 15-16 题。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着未来。每年的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精神丰碑。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如今,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传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为了警示世人,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共同守护。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这篇评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分)
16结合《国行公祭》一课,谈谈铭记历史对当代青少年的意义。(4 分)
三、口语交际(10分)
17.班级准备开展 “致敬身边榜样” 主题活动,需采访学校的退休老教师李老师(曾获 “市优秀教师” 称号,从教 40 年)。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两个采访问题,要求紧扣 “榜样精神”,问题具体得体。(4 分)
采访结束后,你需要在班级分享采访心得。请拟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讲述稿,要求突出采访收获,语言简洁流畅。(6 分)
四、写作(40分)
18.请以 “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 “母亲”“责任”“历史” 等);(2)结合课内所学(如《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 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 2 页 共 2 页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答案:A(4 分)
解析:B 项 “悄然” 的 “悄” 应读 “qiǎo”;C 项 “炽热” 的 “炽” 应读 “chì”;D 项 “绯红” 的 “绯” 应读 “fēi”。
答案:B(4 分)
解析:A 项 “泻气” 应为 “泄气”,“眼花潦乱” 应为 “眼花缭乱”;C 项 “闲熟” 应为 “娴熟”;D 项 “躁热” 应为 “燥热”。
答案:B(4 分)
解析:A 项 “势如破竹” 用于形容发言力度不当;C 项 “一本正经” 与 “调皮捣蛋” 矛盾;D 项 “跌宕起伏” 不能形容歌曲情节。
答案:B(4 分)
解析:A 项缺少主语,删去 “通过” 或 “参与”;C 项语序不当,改为 “及时发现并认真克服”;D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 “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 。
答案:(8 分,每空 1 分)
(1)标题 导语 主体 真实性
(2)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3)大漠孤烟直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不见曦月
(6)山随平野尽
解析:(1)(2)为课内新闻与散文核心知识点,需准确识记;(3)-(6)为课内必背古诗文,注意 “曦”“啄” 等易错字。
答案:D(4 分)
解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重点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及贡献,并未详细介绍诺贝尔奖的由来。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课内新闻阅读(16分)
答案: 描写了海风呼啸、海浪澎湃的环境(1 分),交代了舰载机着舰的恶劣条件(1 分),烘托了紧张的气氛(1 分),反衬出我国海军官兵不畏艰难的精神(1 分)。
解析:从环境本身、对事件的作用、氛围及精神体现四个角度分析。
答案: 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将舰载机着舰的声音比作千骑奔腾,气势比作席卷万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2 分)。
解析:先明确修辞,再结合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 示例 1:准确使用时间词,如 “9 时 08 分”,精确记录舰载机着舰的瞬间(2 分),体现新闻的准确性(2 分)。
示例 2:使用具体数据,如 “滑行数十米”,客观描述舰载机停稳的过程(2 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2 分)。
解析:结合文中表时间、数据的词语,紧扣 “准确性” 特点分析。
答案: “V” 字既指阻拦索构成的形状(2 分),又象征着舰载机着舰任务的胜利完成(2 分)。
解析:从表层形状和深层象征义两方面解读。
(二)课内散文阅读(18分)
答案: 原因是 “我” 作为弱国学生,分数却在六十分以上(2 分);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2 分)。
解析:结合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一句分析原因和心态。
答案: 因为 “我” 是中国人,听到日本学生为枪毙中国人而欢呼(2 分),感受到了民族尊严被践踏的痛苦,所以觉得刺耳(2 分)。
解析:从 “我” 的身份和情感体验角度分析。
答案: 变化指 “我” 决定弃医从文(2 分)。原因:①课堂上观看时事片子时,看到中国人被枪毙,其他中国人却麻木欢呼(2 分);②“我” 认识到医学只能救治身体,无法唤醒麻木的灵魂,想要通过文学唤醒国人(2 分)。
解析:结合课文主旨,从直接触发事件和深层思考两方面分析。
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2 分),将日本学生的欢呼与 “我” 的刺耳感受对比(1 分),突出了 “我” 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国人麻木的痛心(1 分)。
解析:明确表现手法后,结合内容分析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三)课外拓展阅读(8分)
答案: 我们要铭记历史,从苦难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4 分)。
解析:寻找评论中总结性的观点句,结合标题提炼中心论点。
答案: ①铭记历史能让青少年了解先辈奋斗历程,传承民族精神(2 分);②警示青少年珍惜和平,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2 分)。
解析:结合《国行公祭》中铭记历史的意义进行阐述。
三、口语交际(10分)
(1)答案示例:
①李老师,在 40 年的教学生涯中,您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2 分)
②您觉得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2 分)
解析:问题需紧扣 “榜样精神”,结合采访对象身份,语言得体具体。
(2)答案示例:
采访李老师后,我深刻体会到榜样是坚守与奉献。她用四十年诠释师者仁心,这种精神激励我在学习中勇毅前行。(6 分)
解析:突出 “收获”,结合 “榜样精神”,语言简洁流畅,符合讲述场景。
四、写作(40分)
18.评分标准
一等(36-40 分): 补题恰当,中心明确;结合课内所学,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 500 字。
二等(30-35 分): 补题合适,中心较明确;有课内内容关联,情感真实;结构较完整,语言通顺;不少于 500 字。
三等(24-29 分): 补题基本合适,中心不够明确;课内关联薄弱,情感平淡;结构基本完整,语言较通顺;字数接近 500 字。
四等(23 分以下): 补题不当,中心不明确;无课内关联,情感虚假;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数不足 400 字。
写作思路提示
可补充 “藤野先生的教诲”,结合课文中先生添改讲义的细节,写某次遇到困难时读懂了先生的严谨与关爱;或补充 “母亲的坚韧”,联系《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劳作的场景,写某次经历后读懂了母亲的付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