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烟洲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中山市烟洲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烟洲中学高三(上)9月月考
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已知集合 = { |1 ≥ 0}, = { | ≤ 0},则 ∩ =( )
A. [0,1] B. [ 1,0) C. (1,2) D. (0,1]
2.设 ( )是 上的可导函数,甲:“ ( )在区间 上存在极值”,乙:“ 0 ∈ ,使得 ′( 0) = 0”,则( )
A.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甲是乙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4.若命题“ > 0, + ≥ ”是假命题,则 可能是( )
A. 2 B. 3 C. 4 D. 5
( 3) + 5, ≤ 1
4.已知函数 ( ) = 2
, > 1
是( ∞, + ∞)上的减函数,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A. (0,3) B. (0,3] C. (0,2) D. (0,2]
5 7 7.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 ( )满足 ( ) = (4 ),且 ( )在[ 2,2]上单调递增.设 = ( 4 ) = ( 2 ), =
( 13),则( )
A. < < B. < < C. < < D. < <
6.已知函数 ( )在[1, + ∞)上单调递减且对任意 ∈ 满足 ( ) = (2 ),则不等式 (2 3) > ( )的解
集是( )
A. ( ∞, 5 ) ∪ (3, + ∞) B. ( 5 , 3) C. ( ∞, 53 3 3 ) D. (3, + ∞)
2 2
7.设正数 , ,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若随机变量 的期望为 1 2 ,则 +1 + +2最小值为( )
0
1 1
4 2
A. 1 B. 2 C. 4 D. 2
8.已知函数 ( ) = ln( 2 + 2) ,若 ( 1) > ( 2),则( )
A.若 1 > 2,则 1 + 2 2 > 0 B.若 1 > 2,则 1 + 2 2 < 0
C.若 1 > 2,则 1 + 2 4 > 0 D.若 1 > 2,则 1 + 2 4 < 0
第 1页,共 9页
二、多选题:本题共 3小题,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若关于 的不等式在 ∈ (0,1)上恒成立,则该不等式称为单位区间不等式.下列不等式是单位区间不等式的
有( )
A. 2 2 < 0 B. + 1 > 2 C.
2 2 < 0 D. + 2 > 2 2
10.已知函数 ( ) = ( 2 1) 2+ 3是幂函数,对任意 1, 2 ∈ (0, + ∞)
( ) ( )
,且 1 ≠ 2,满足 1 2 1
>
2
0.若 , ∈ ,且 ( ) + ( )的值为负数,则下列结论可能成立的是( )
A. + < 0, = 0 B. + < 0, > 0
C. + < 0, < 0 D. + > 0, > 0
11.定义在(0, + ∞)上的函数 ( )满足下列条件:(1) ( ) = ( ) ( );(2)当 > 1 时, ( ) > 0,则( )
A. (1) = 0 B.当 0 < < 1 时, ( ) < 0
C. ( 2) ≥ 2 ( ) D. ( )在(1, + ∞)上单调递减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2
12.已知 = ( )是奇函数,当 ≥ 0 时, ( ) = 3,则 ( 8)的值是 .
13.已知偶函数 ( )的定义域为 ,且 ( + ) = ( ) + ( ) + 2 ,则 ( )的值域为______.
14.现有一款闯关游戏,共有 4 关,规则如下:在第 关要抛掷骰子 次,每次观察向上面的点数并做记录,
如果这 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2 + ,则算过第 关.假定每次过关互不影响,则直接挑战第 2 关并
过关的概率为______,若直接挑战第 4 关,则过关的概率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某高校为调查学生性别与是否喜欢排球运动的关系,在全校范围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了
男生和女生各 100 名作为样本,经统计,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等高堆积条形图.
(1)根据等高堆积条形图,填写下列 2 × 2 列联表,并依据 = 0.001 的独立性检验,是否可以认为该校学生
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排球运动有关联.
是否喜欢排球运动
性别
是 否
男生
女生
第 2页,共 9页
(2)将样本的频率视为概率,现从全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 40 名学生,设其中喜欢排球运动的学生的人数为 ,
求使得 ( = )取得最大值时的 值.
( 2 ≥ ) 0.050 0.010 0.001
3.841 6.635 10.828
2 = ( )
2
附: ( + )( + )( + )( + ),其中 = + + + .
16.(本小题 15 分)
已知定义在(0, + ∞)上的函数 ( ) = ( + 1)2, ∈ .
(1)若 = 12,判断 ( )的单调性;
(2)若 ( )存在两个零点,求 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 15 分)
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直角梯形, // , ⊥ , = 2 , 为 的中点,如图所示.
(1)证明: //平面 ;
(2)若△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 ⊥平面 , = = 2,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18.(本小题 17 分)
某学校校庆时统计连续 5 天进入学校参加活动的校友数(单位:千人)如下:
第 3页,共 9页
日期 10 月 1 日 10 月 2 日 10 月 3 日 10 月 4 日 10 月 5 日
第 天 1 2 3 4 5
参观人数 2.2 2.6 3.1 5.2 6.9
(1)由上表数据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与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 加以说明(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若
| | > 0.75,则认为 与 的线性相关性很强),并求出 关于 的线性回归方程;
(2)校庆期间学校开放 1 号门、2 号门和 3 号门供校友出入,校友从 1 号门、2 号门和 3 号门进入学校的概
1 1 1 2 1
率分别为2,6,3,且出学校与进学校选择相同门的概率为3,选择与入校不同两门的概率各为6 .假设校友从
1 号门、2 号门、3 号门出入学校互不影响,现有甲乙丙丁 4 名校友于 10 月 1 日回母校参加活动,设 为 4
人中从 2 号门出学校的人数,求 的分布列,期望及方差.

附:参考数据:5 5 2 5 2 =1 = 72, =1 = 55, = 4, =1 = 95.86, 158.6 ≈ 12.59



参考公式:回归直线方程 = + ,其中 = =1 2 2 , = . =1


相关系数 = =1
2

=1 2

=1
2
2
19.(本小题 17 分)
已知函数 ( ) = + 2
2, ( ) = .
(1)设 ( ) = ( ) ( ),若 ( )的导函数 ′( )在(1,4)上单调递减,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若 = 1,证明:当 > 1 时,函数 = ( )图象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总在 = ( )的图象的上方;
(3)若不等式 (2 ) + ( + 2) ( ) + + 1 < 0 对任意 ∈ 恒成立,求 可取的最大整数值.
第 4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13.[0, + ∞)
14. 7 3512 1296
15.(1)由等高堆积条形图知,男生喜欢排球运动的有 100 × 0.3 = 30(人),不喜欢排球运动的有 100 × 0.7 =
70(人);
女生喜欢排球运动的有 100 × 0.6 = 60(人),不喜欢排球运动的有 100 × 0.4 = 40(人),所以 2 × 2 列联表
为:
是否喜欢排球运动
性别 合计
是 否
男生 30 70 100
女生 60 40 100
合计 90 110 200
零假设为 0:性别与是否喜欢排球运动无关,
2 = 200×(30×40 70×60)
2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得 100×100×90×110 ≈ 18.182 > 10.828 = 0.001,
依据 = 0.001 的独立性检验,可以推断 0不成立,即该校学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排球运动有关联.
(2) 90 9 9由(1)知,喜欢排球运动的频率为200 = 20,所以随机变量 ~ (40, 20 ),
第 5页,共 9页
则 ( = ) = 9 9 40 40( 20 ) (1 20 ) (0 ≤ ≤ 40, ∈ ),
9 9 40 1 9 140( 20 ) (1 20 ) ≥ 40 ( 20 ) (1
9 )41
令 20 ,
9 9 40 +1 9 +1 9 39 40( 20 ) (1 20 ) ≥ 40 ( 20 ) (1 20 )
349
解得 20 ≤ ≤
369
20,
因为 ∈ ,所以当 = 18 时, ( = )取得最大值.
16.(1) 1 1若 = 2,则 ( ) =
2 ( + 1)
2,则 ′( ) = ( + 1), ∈ (0, + ∞),
令 ( ) = ′( ) = ( + 1),则 ′( ) = 1,
因为 > 0,所以 ′( ) > 0,即函数 ( )在(0, + ∞)上单调递增,
则 ( ) > (0) = 0,即 ′( ) > 0 在(0, + ∞)上恒成立,
所以 ( )在(0, + ∞)上单调递增.

(2)令 ( ) = 0 ,可得 = ( +1)2,

所以 = 与 = ( +1)2恰有两个交点,

设 ( ) = ( 1)( +1)2,则 ′( ) = ( +1)3 ,
当 > 1 时, ′( ) > 0,当 0 < < 1 时, ′( ) < 0,
∴ ( )在(1, + ∞)上单调递增,(0,1)上单调递减,
∴ ( ) ≥ (1) = 4,
当 → 0 时, ( ) → 1;当 →+∞时, ( ) →+∞,
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4 , 1).
17.(1)证明:取 的中点 ,连接 , ,
因为 是 的中点,所以 // , = 2 ,
又 // , = 2 ,
所以 // , = ,
所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 ,
又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2)解:取 的中点 ,连接 ,
因为△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 ,
第 6页,共 9页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以 为原点, , 所在直线分别为 , 轴,作 //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0,0), (2,1,0), (0,2,0), (1,0, 3), ( 1 , 1, 3 ),2 2
所以 = (1,0, 3), = (2,1,0), = ( 12 , 1,
3 ,
2 )
= + 3 = 0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则


= 2 + = 0
取 = 1,则 = 3, = 2 3,所以 = ( 3, 2 3, 1),
= 2 + = 0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则 ,
= 12 + +
3
2 = 0
取 = 1,则 = 2, = 3,所以 = (1, 2, 3),
所以 cos < , >= 3 4 3+ 3 6| | | | = 2 2×4 = 4 ,
由图知,二面角 为锐角,
故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6.
4
18. (1) 1+2+3+4+5由题意可知, = 5 = 3,
5
则 = =1
5
=
72 5×3×4 = 12
5 2 5 2 5 2 5 2 55 5×32 95.86 5×42 158.6
≈ 0.95,
=1 =1
因为 ≈ 0.95 > 0.75 时线性相关程度高,
所以 与 线性相关性很强,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5 =1 所以 =
5 72 5×3×4
5 = = 1.2, =1 2 5 2 55 5×32

则 = = 4 1.2 × 3 = 0.4,

所以 关于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 1.2 + 0.4;
(2)记“甲从 2 号门出学校”为事件 ,“甲从 1 号门进学校”为事件 ,
“甲从 2 号门进学校”为事件 ,“甲从 3 号门进学校”为事件 ,
1
由题意可得 ( ) = 2, ( ) =
1 1
6, ( ) = 3, ( | ) = ( | ) =
1
6, ( | ) =
2
3,
所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1 2 1 1 12 6 6 × 3 + 3 × 6 = 4,
1
同理乙、丙、丁从 2 号门出学校的概率也为4,
第 7页,共 9页
为 4 1人中从 2 号门出学校的人数,则 ~ (4, 4 ),
( = 0) = ( 3 )4 = 81 ( = 1) = 1( 1 )1( 3 )3 = 108 = 27 ( = 2) = 2( 1 )2( 3 2 54 274 256, 4 4 4 256 64, 4 4 4 ) = 256 = 128, ( =
3) = 3 1 3 3 1 12 3 1 4 14( 4 ) ( 4 ) = 256 = 64, ( = 4) = ( 4 ) = 256,
故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4
81 27 27 3 1
256 64 128 64 256
所以 ( ) = 4 × 1 1 3 34 = 1, ( ) = 4 × 4 × 4 = 4.
19.(1) ( ) = ( ) ( ) = 22 ,
所以 ′( ) = (1 + ) = 1,
令 ( ) = 1, ′( ) = 1 ,
因为 ′( )在(1,4)上单调递减,
所以 ′( ) = 1 ≤ 0 对于 ∈ (1,4)恒成立,
≥ 1可得 对于 ∈ (1,4)恒成立,
令 ( ) = 1 ,则 ∈ (1,4)时, > ( ) ,
易知 ( )在(1,4)上单调递增,所以 ( ) < (4) = 4
1
4,
1 1
所以 ≥ 4 4,即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4 4 , + ∞).
(2)证明:当 = 1 时, ( ) = 1 22 , ′( ) = + 1 ,
设切点为( 0, 0)( 0 > 1),则切线方程为 0 = ′( 0)( 0), = ′( 0)( 0) + 0,
令 ( ) = 1 22 [ ′( 0)( 0) + 0],依题意,只需证明 ( ) ≤ 0 即可.
′( ) = + 1 ′( 0),令 ( ) = + 1 ′( 0), ′( ) =
1
1,
当 > 1 时, ′( ) = 1 1 < 0, ( )在(1, + ∞)上单调递减.即 ′( )在(1, + ∞)上单调递减,
又 ′( 0) = 0 + 1 0 ( 0 + 1 0) = 0,
故当 ∈ ( 0, + ∞)时, ′( ) < 0, ( )单调递减,
当 ∈ (1, 0)时, ′( ) > 0, ( )单调递增,
第 8页,共 9页
∴ ( ) = ( 0) = 0
1 20 2 0 0 = 0,则 ( ) ≤ 0 恒成立,即得证.
(3)不等式 (2 ) + ( + 2) ( ) + + 1 < 0 恒成立,即 2 + ( + 2) + + 1 < 0 恒成立,
设 ( ) = 2 + ( + 2) + + 1, ∈ ,
则 ′( ) = 1 + 2 2 + ( + 2) = ( + 1)(2 + 1),
当 ≥ 0 时, ′( ) > 0 恒成立,故 H( )在( ∞, + ∞)上单调递增,
因为 (0) = 2 + 3 > 0,所以不符合题意;
当 < 0 时,由 ′( ) > 0,得 < ln( 1 ),由 ′( ) < 0,得 > ln(
1
),
所以 ( ) 1 1在( ∞, ln( ))上单调递增,在(ln( ), + ∞)上单调递减,
则 ( ) ≤ (ln( 1 )) = ln(
1
) + (
1 )2 + ( + 2)(
1
) + 1 = ln(
1 1
) .
设 ( ) = ln( 1 1 1 1 1 ) , < 0,则 ′( ) = + 2 = 2 > 0 恒成立,
所以 ( )在( ∞,0)上单调递增,
又 ( 1) = 0 + 1 = 1 > 0 ( 2) = ln 1 1, 2 + 2 < 0,
故 可取的最大整数值为 2.
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