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______,她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_______》《呼兰河传》等,其创作深受鲁迅先生的扶持与影响。
(2)鲁迅先生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白话小说是《_______》,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鲁迅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小说集有《呐喊》《_____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_____》,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4)萧红在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琐事,这类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回忆人物言行举止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属于______散文,其特点是真实性与______性的统一。
(5)鲁迅先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发起人之一,他的一生致力于用文字唤醒民众,被誉为“_______”,这是中国人民对他的最高褒奖。
2.解释词语
(1)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揩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阖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疙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遭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弄堂(nòng)调羹(gēng)咳嗽(sòu)校对(jiào)
B.揩油(kǎi)阖眼(hé)疙瘩(gē)轻捷(jié)
C.虔诚(qián)踌躇(chóu)解剖(pōu)紊乱(wěn)
D.遭殃(yāng)深恶痛绝(è)草率(shuài)忧郁(y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朗 抽屉 保姆 不以为然
B.烟卷 避免 展读 深恶痛绝
C.疲倦 藤椅 吩咐 言不由中
D.叮咛 校样 咳嗽 捷然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的行为深恶痛绝,却仍认真展读每一封来信。
B.面对他人的误解,鲁迅先生从不计较,总是以明朗的心态面对生活。
C.大家都劝鲁迅先生注意休息,他却不以为然,继续忘我地工作。
D.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平易近人,与传闻中“冷酷无情”的形象截然不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便宜的,是绿听子的;一种贵的,是白听子的前门烟。
B.他说:“我再吃几个吗?”许先生笑着说,“可以呀,没吃饱再吃点。”
C.鲁迅先生的书桌上摆着德文字典、日文字典、还有果戈理的《死魂灵》。
D.我们去过鲁迅先生的家,见过他的卧室、书房、客厅……等地方。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多面性格,打破了人们对伟人的刻板印象。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出自其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细节描写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B.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C.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
D.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通过描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表现了他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性格。
B.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品质。
C.文中多次写到鲁迅先生夜间工作的场景,突出了他热爱休息、注重养生的特点。
D.“天晴啦,太阳出来啦”一语双关,暗含了对光明社会的向往。
(8)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B.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C.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
D.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二、内容理解与赏析
1.基础理解题
(1)课文围绕鲁迅先生回忆了哪些主要的生活琐事?请至少列举出六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课文的诸多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萧红在文中多次描写鲁迅先生的“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结尾部分描写鲁迅先生夜间工作的场景,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便宜的自己用,一种贵的招待客人,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句赏析题
(1)赏析“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这句话中“私货”一词的妙处及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鲁迅先生不断地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中“竟”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会意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探究题
(1)课文以纪实的笔法叙述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这样写对展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既是‘战士’,也是‘常人’”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萧红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仍坚持忘我工作,这一内容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那个黑暗压抑的时代,鲁迅先生的“明朗笑声”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拓展题
1.拓展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支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听烟放在鲁迅先生书桌的抽屉里。有客人来鲁迅先生就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来照样放在抽屉里。
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在二楼上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星期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
初看似乎对的,穿着中国裤子,头发剃得很短。当吃饭时,他还让别人酒,也给我倒一盅,态度很活泼,不大像个商人;等吃完了饭,又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这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大放心。
下一次是在楼下客厅后的方桌上吃晚饭,那天很晴,一阵阵地刮着热风,虽然黄昏了,客厅后还不昏黑。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上有一碗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他说蒙古人什么样,苗人什么样,从西藏经过时,那西藏女人见了男人追她,她就如何如何。
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全读过,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并且海婴叫他X先生,我一听那X字就明白他是谁了。X先生常常回去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
有一天晚上X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鲁迅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X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校样,1935年冬,1936年的春天,鲁迅先生不断地校着,几十万字的校样,要看三遍,而印刷所送校样来总是十页八页的,并不是统统一道地送来,所以鲁迅先生不断地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
“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
有时客人来了,鲁迅先生一边说着笑话,一边放下了笔。有的时候鲁迅先生也说:“就剩几个字了……请坐一坐……”
1935年冬天许先生说:
“周先生的身体是不如从前了。”
(1)选文中提到的“X先生”是谁?鲁迅先生为什么说他是“贩卖精神上的”“私货”的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详细描写了鲁迅先生校订《海上述林》、翻译《死魂灵》等工作场景,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句话,与你学过的课文内容有何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鲁迅先生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身体状况,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按了按,停了一会又说:“这天闷热,看样子大半要下雨了。”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红裙子而后穿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乙】
记得有一次,我穿着一件崭新的蓝布衫去看望鲁迅先生,他正躺在藤椅上休息。看到我来了,他坐起身,接过我手里的书,翻了翻,然后指着我的衣服说:“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不适合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穿。你看,街上那些年轻的姑娘,都穿得鲜艳些,显得有生气。”
我笑着说:“这衣服耐脏,而且穿着舒服。”
鲁迅先生摇摇头说:“舒服是重要,但好看也很重要啊。女孩子嘛,就应该穿得活泼一点,不然就显得太沉闷了。”他顿了顿,又说:“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你觉得好就行。”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文学创作聊到日常生活,鲁迅先生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他的语速不快,但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临走的时候,他送了我一本他翻译的《死魂灵》,还在扉页上签了名。
(1)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鲁迅先生对他人衣着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鲁迅先生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中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段文字,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平易近人”这一特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萧红;生死场
(2)周树人;狂人日记
(3)彷徨;朝花夕拾
(4)回忆性;文学
(5)民族魂
2.解释词语
(1)轻捷:轻快敏捷。
(2)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贬义。
(4)踌躇:犹豫不决。
(5)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6)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7)阖眼:闭眼。
(8)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9)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也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10)遭殃:遭受灾殃。
3.选择题
(1)C解析:A项“弄堂”的“弄”应读lòng;B项“揩油”的“揩”应读kāi;D项“深恶痛绝”的“恶”应读wù。
(2)C解析:C项“言不由中”应为“言不由衷”;“捷然不同”应为“截然不同”。
(3)C解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
(4)A解析:B项“许先生笑着说”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C项“日文字典”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其一。
(5)D解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自嘲》,收录于《且介亭杂文集》,表述本身正确,但本题无错误选项,原解析有误,实际D项表述正确,此题正确答案应为无错误项,若按原题设置,可能为命题误差。
(6)C解析:C项是概括性叙述,未运用细节描写;A、B、D项均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展现人物特点。
(7)C解析: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夜间工作的场景,突出的是他忘我工作、珍惜时间的特点,而非“热爱休息、注重养生”。
(8)D解析:D项是议论,其他三项均为记叙。
二、内容理解与赏析
1.基础理解题
(1)①笑声明朗,听到可笑的话会笑得咳嗽;②走路轻捷,动作果断;③备两种纸烟,便宜的自用,贵的招待客人;④与家人和朋友聚餐,和客人谈论书籍;⑤关心晚辈的衣着搭配,给出具体建议;⑥午后长时间陪客人,深夜才开始工作;⑦生病期间仍坚持校订稿件、翻译作品;⑧亲自为青年包书,做事认真仔细;⑨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展现家庭生活;⑩把阅读当作休息,珍惜时间。(答出任意六件即可)
(2)①乐观开朗:笑声明朗,听到趣事会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②敏捷果断:走路轻捷,“抓”“扣”“伸”等动作一气呵成;③待人热情:午后长时间陪客人,耐心倾听;④关爱青年: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练习题(续)
三、综合拓展题
1. 拓展阅读题
(1)结合文本及你对鲁迅的了解,分析文中“X先生”指的是谁,并说明“贩卖精神上的私货”这一表述的含义 。
(2)从“鲁迅先生那时身体不大好,正在发烧,可他还是照样工作,……几十万字的校样,他都要亲自看三遍”这段文字,能看出鲁迅先生哪些品质?
(3)选段中鲁迅先生带病工作的内容,与课文中哪些情节相呼应?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
(4)对比选段与课文,概括鲁迅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形象特点,并说明这种对比的表达效果 。
(5)选段多次提及鲁迅先生的身体状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比较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有一回,我到鲁迅先生家里去,看见他正在看校样,我就站在他身边,看着他校稿。他从上往下看了一眼我的衣服,说:“你这件衣服的颜色太素了,又瘦,不太适合你。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应该穿得鲜艳一点,宽松一点,显得有朝气 。”
【材料二】
一次,我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教鲁迅先生,他接过我手里的书,翻了翻,然后抬起头看着我说:“你的文字很有灵气,但有些句子过于晦涩,读者读起来会吃力。写作要像说话一样自然,把想表达的意思清晰地传递给读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不适合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穿 。”我解释说自己觉得深色耐脏,他摇摇头,说:“耐脏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和气质 。”
(1)从两则材料中,能看出鲁迅先生对晚辈在哪些方面的关心?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3)比较两则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语言,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4)结合材料及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这句话的理解 。
3. 实践应用题
(1)模仿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刻画你身边一位人物的形象,要求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
(2)课文中鲁迅先生对待时间的态度令人敬佩,请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悟,谈谈你对“时间管理”的看法 。
(3)学校准备开展“走近鲁迅”主题班会,若由你负责设计班会流程中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请结合课文内容,各撰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
(4)有人说“鲁迅精神在今天已经过时了”,请结合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当下社会现实,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反驳这一观点 。
(5)课文通过诸多生活琐事,塑造了立体丰满的鲁迅形象。请你以“我眼中的鲁迅”为主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抒情文字,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练习题答案(续)
三、综合拓展题
1. 拓展阅读题
(1)“X先生”指瞿秋白 。当时反动当局压制进步思想,瞿秋白传播的革命理论与进步文化被视为“禁品”,鲁迅用“贩卖精神上的私货”这一幽默且隐晦的表述,既规避了反动势力的审查,又肯定了瞿秋白传播进步思想的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支持与认同 。
(2)①敬业执着:即便发烧生病,仍坚持处理几十万字校样,且亲自看三遍,不敷衍、不推诿;②认真严谨:对校样严格把关,不允许出现疏漏,体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负责;③无私奉献: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旧将工作放在首位,一心为文化事业付出,毫无怨言 。
(3)与课文中“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鲁迅先生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等情节相呼应 。作用:通过前后情节的呼应,让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形象更加连贯、立体,突出他始终将工作置于个人健康之上的奉献精神,深化文章主题 。
(4)工作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畏艰辛,是为文化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者;生活中:简约质朴,自己抽便宜纸烟,却用贵烟招待客人,待人热情周到,是亲切随和的普通人 。表达效果:通过工作与生活形象的对比,打破了人们对鲁迅“高高在上、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既凸显了他的伟大,又展现了他的平凡,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5)①增强真实感:提及身体状况,让鲁迅的形象脱离“神化”,展现出他作为普通人会生病、会疲惫的一面,更贴近生活;②突出精神品质:以身体的虚弱反衬他工作的艰辛,更能凸显其不顾自身、坚守事业的奉献精神,增强感染力;③为后文铺垫:暗示鲁迅的健康状况已不容乐观,为他后续的逝世埋下伏笔,让读者更能理解他“抓紧时间工作”的原因 。
2. 比较阅读题
(1)关心方面:一是生活穿搭,关注晚辈的衣着是否符合年龄与气质;二是写作指导,针对晚辈文章的问题给出具体建议 。性格特点:体现出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细心体贴、真诚热忱的性格,他不摆长辈架子,切实关心晚辈的生活与成长 。
(2)①语言描写:材料一中“你这件衣服的颜色太素了……显得有朝气”,材料二中“你的文字很有灵气……这才是最重要的”等,通过直接引用鲁迅的话语,展现他对晚辈的关心与指导;②动作描写:材料一“从上往下看了一眼我的衣服”,材料二“接过我手里的书,翻了翻”“抬起头看着我”,生动刻画了鲁迅与晚辈交流时的状态;③神态描写:材料二“他摇摇头”,简单的神态细节,体现出鲁迅对晚辈穿搭选择的不赞同,却又温和表达的态度 。
(3)相同点:语言都亲切自然,贴近生活,没有生硬的说教,均体现出对晚辈的真诚关怀 。不同点:材料一中语言更侧重于生活层面,针对衣着给出具体、细致的建议,语气直接且温和;材料二中语言兼顾写作指导与生活建议,先指出写作问题并给出方法,再提及衣着,语气更委婉,且在表达观点后尊重晚辈的选择 。
(4)鲁迅先生虽在文学与思想领域成就卓越,但在与晚辈相处时,毫无名人的疏离感 。他会留意晚辈的衣着是否合适,从年龄、气质角度给出贴心建议;在指导晚辈写作时,不居高临下,而是以平等的姿态指出问题、分享经验 。他关心的不仅是晚辈的学业与成长,还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材料中对衣着的关注,课文中用贵烟招待客人、耐心回复青年来信等 。他像一位普通的长辈,用真诚与细心对待晚辈,用温和的方式给予帮助,因此说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