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中国古代诗文中多有经历挫折磨难后的名句,或乐观豁达,或淡泊宁静。(1)如果我们也身处逆境,遇到困难,不妨看看李白被“赐金放还”后仍坚信“______,______”,对未来充满乐观自信(《行路难》其一);刘禹锡被贬谪二十三年,归来以后写出“______,______”,在困境中赞赏新生的力量和希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虽仕途不顺,中秋夜思念亲人,仍能发出“______,______”,饱含美好祝愿的感慨(《水调歌头》)。(2)如果我们心情低沉,郁闷不乐,就吟诵欧阳修笔下的“______,______”,感受滁州山间春夏生机与清爽带来的喜悦安静(《醉翁亭记》);跟张岱去看一场“______,______”的大雪,于浑然一体的天地间寻得内心的安宁淡泊(《湖心亭看雪》)。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甲】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fēi,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乙】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yuán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北方》(节选)(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颓yuán( ) 瓦fēi( ) 荒冢( )(2)下列对两首诗营造氛围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诗均以景物描写为核心,借具体荒凉之景奠定悲哀基调。B. 甲诗用“你的……”句式构成排比,反复追忆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强化思念之情。C. 乙诗“披上了土色的忧郁”运用拟人,将抽象的“忧郁”赋予景物,具象化情感。D. 两首诗都大量使用夸张手法,夸大景象的荒凉程度,增强诗歌的感染力。(3)聂华苓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结合《艾青诗选》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诗歌特点 核心内涵 对应诗歌篇目 具体诗句、意象雄浑的力量 源于对民族苦难的体察与对光明、希望的坚定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气势 ① 我要跑到那世界的尽头,我要把太阳拥抱在我的怀里。直截了当的语言 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直击情感核心与现实痛点,无需迂回。 ② 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强烈鲜明的意象 以具体、生动的具象,承载深沉情感与时代主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4)甲乙两个片段都刻画描绘了荒凉悲哀的景象,各有什么目的?3. 蒙城中学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逐梦新时代”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启动前,校团委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两条标语。请从中选择一条作为主题标语,并从表达效果和立意的角度简述理由。[甲]以自强为光 照亮时代逐梦路[乙]自强铸魂立潮头 青春逐梦启新程(2)活动中,学校开展“自强先锋面对面”访谈活动,邀请了创业失败三次仍坚持创新的青年企业家张哥哥参与。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小记者:张哥哥,听您讲述三次创业受挫却持续突破的经历,我们备受鼓舞。①_______?张哥哥:是对行业的热爱和“不服输就有机会”的信念推动着我。每次跌倒,我都把它当成靠近成功的垫脚石。小记者:张哥哥,您的分享让我们对自强有了全新认识!最后,②_______?张哥哥:希望同学们把自强刻进骨子里,在新时代的学习浪潮中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做推动时代发展的自强先锋。(3)同学们“自强新青年”多媒体展区(部分展项如下)沉浸体验。请仿照示例在展区弹幕区写下一句话,向自强新青年致敬。郑钦文:从世界排名630位的网球小将起步,历经无数次高强度训练与艰难赛事,终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斩获女单金牌。庞众望:出身贫寒,父亲患病;母亲残疾,他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勤奋苦读,高分考入清华,后获直博资格,还捐出科研奖金做公益。王兴兴: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读书时偏科严重,但凭借对机械工程的热爱,一路探索,造出XDog四足机器人,后创立宇树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示例: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一道打破行业壁垒的自强星光;(4)一位同学在观看完“自强新青年”人物事迹后,写下了一段感想,其中有两处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他们的故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强不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甲】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精神,因此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乙】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二、阅读(55分)[一](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喊一声娘王计兵①父亲过世之后,我们决定带偏瘫的母亲离开故乡。让母亲跟随我们去城里生活,也是费了周章的。母亲执拗地要用余生的时光守着老家的三间瓦房,任凭我们磨破了嘴皮,她就是不愿离开。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长江,我们说到离开故乡要经过长江、长江大桥时,母亲突然松了口,表示愿意和我们走。就这样,长江冲破了母亲固守故乡的“情感堤坝”。列车一路向东南,经过长江时,母亲却睡着了。②母亲在昆山和我们一起生活了九个月。这九个月,成了母亲老年时期我陪伴她最长的一段时间。每次,我用轮椅推着母亲出门散步,不管遇到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母亲都会大声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有三个儿子,这是最小的一个。”言语之中充满了骄傲,仿佛只有她的孩子才是天下最孝顺的孩子。③大多时候,母亲是不愿意下楼的,不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麻烦。她坚持一个人留在家里,除了坐在阳台看外面吴淞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就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和自己打牌。母亲打牌,有时把牌分成两份,有时分成三份、四份,最多的时候分成五份。每一场牌局,母亲都会按自己的意志决定谁输谁赢。母亲把一些看不见的人从她的心里喊出来,和她一起围坐在沙发上打牌。④母亲一生识字不多。她在昆山生活的9个月中,我获得过一次诗歌奖。当我从外地拿回奖杯后,金灿灿的奖杯被母亲拿在手里端详了一晚上。我忍不住告诉母亲,奖杯不值钱,不是金子做的,只是镀了一层铜。母亲立刻用一种我非常陌生的、锥子一样的眼神盯着我,足足盯了几十秒,才对我说:“这是一份荣誉,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荣誉。”⑤我和母亲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坐在母亲的床头,为母亲读一首诗。九个月里,我其实只给母亲反复读过一首诗,就是《娘》。每当我读到“我喊一声娘”和“再喊一声娘”时,就会在“娘”字前面停顿一下,然后加重语气,把“娘”单独喊出来。这时母亲就会回应我一声“哎”。我喊的声音响,母亲回应的声音就响;我喊的声音低,母亲回应我的声音就低。就这样喊着回应着,娘俩就笑了起来。⑥九个月过得很快。实际上,按照原先兄弟轮流为母亲养老的约定,母亲在我家生活六个月,就该被二哥接走。由于我们“耍赖”,才把母亲多留了三个月。母亲该离开了。起程的时候,母亲突然和我提起了长江。我低估了长江在她心中的分量,也忽略了火车发车的时间。当火车经过长江时,天已经黑了,但我还是赶紧告诉母亲,这就是长江。母亲靠着火车车窗,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全神贯注的凝视着窗外,两手遮住眼睛两边的光线,张着嘴,像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实际窗外的江面上,只能看见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的灯光。可母亲依然看得那么专注,那么如醉如痴,直到火车开出了很远很远。⑦我计划着,下次一定带母亲去长江边走走,好好看看长江。可是回到故乡之后,母亲摔了一跤,本就半身不遂的她,彻底瘫痪了,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不久,她便离开了人世,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遗憾。⑧有一次,我和爱人聊起母亲,聊起母亲最后在我家生活的九个月。我说:“娘糊涂了,九个月都没发现,其实我每次给她朗诵的是同一首诗。”我爱人突然说:“娘比你清醒,我相信娘都会背诵那首诗了,之所以每次装作没听过,是为了让你开心,为了让你多喊一声‘娘’。”娘岁月把一部长篇连续剧浓缩成一首诗把一首诗浓缩成标题把标题浓缩成一个字把一个字浓缩成一根针我喊一声娘就心疼一下。再喊一声娘我想动用丝线缝补千疮百孔的过往我一声一声地喊娘就像娘用针把灯花挑了一下又挑了一下。然后天就亮了。⑨母亲叫包成珍,出生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去世于二零二零年十月九日。(选自《新华日报》2025年4月17日)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长江”为线索贯穿情节,从母亲因“长江”同意离开故乡,到离别时专注凝望长江,再到“我”未实现带母亲看长江的遗憾,“长江”不仅推动情节发展,更承载着母亲的情感与“我”的愧疚。B. 文中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第④段母亲端详奖杯,“我”说不值钱时,“母亲立刻用一种我非常陌生的、锥子一样的眼神盯着我,足足盯了几十秒,才对我说”,既刻画了母亲的形象,又传递出母亲对荣誉的珍视。C. 文章第⑤段“我”为母亲读诗时的互动画面,写出了母子情深其乐融融。D. 文中写母亲“和自己打牌”时,“按自己的意志决定谁输谁赢”,这一内容仅表现了母亲独自在家的孤独无聊,以及她不愿给子女增添麻烦的体谅,未体现其他情感。5. 文章以母亲的名字、出生与去世日期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7. 文章第⑧段完整地呈现了《娘》这一首诗歌,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8. 文章以“喊一声娘”为题,有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16分)材料一:初中学生对师生沟通的需求调查2025年5月,某教育研究院针对本市初中学生展开了“师生沟通现状与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0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沟通方式上(多选项),高达82%的学生期望老师在沟通时能平视自己,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不是以权威者姿态说教;7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______,不轻易打断,哪怕观点不成熟;68%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沟通中能______,而不是枯燥生硬,从而让交流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另外,在沟通时机上(单选项),55%的学生倾向于课后交流,觉得课堂时间紧张,不利于深入沟通;30%的学生认为课堂互动时沟通也不错,能及时解决学习疑惑;15%的学生偏好专门预约时间与老师一对一交流。“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特级教师张庆如是说。(来源:教育研究院官网,2025年6月10日)材料二:良好师生沟通的意义与案例良好的师生沟通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心理层面看,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从学习效果上,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为在良好沟通下,学生更愿意主动提问、探索知识。例如,在某中学的初三(5)班,班主任李老师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他了解到班上一位内向的学生小王对物理有浓厚兴趣,但因害怕出错不敢主动发言。李老师在课后主动找小王聊天,耐心倾听他对物理问题的看法,不断给予肯定与鼓励。慢慢地,小王变得自信起来,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物理成绩也从班级中等水平提升到了前列。(来源:《教育探索》杂志,2025年第3期)材料三:阻碍师生沟通的因素分析在师生沟通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一方面,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强调教师权威,习惯单向输出,忽视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导致学生对沟通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也是影响沟通的因素之一。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渴望独立,若教师没有把握好沟通的度,过度干涉学生,容易引发学生反感。此外,沟通方式的选择也很关键,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偏好的沟通方式,比如用严肃的书面语与喜欢轻松口语交流的学生沟通,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来源:教育学术网 2025年7月15日)9.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部分初中学生希望老师在沟通时尊重自己,认真倾听自己不成熟的想法。B. 良好的师生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都有积极促进作用,能提升学生成绩。C. 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课后交流,觉得课堂时间紧张,不利于沟通。D. 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老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也可以进行沟通。10.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这句话放在材料几比较合适,理由是什么?11. 阅读材料一,根据提示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初中生沟通需求 希望老师能做到 而不是82%的学生 平视自己,给予尊重 以权威者姿态说教75%的学生 ① 轻易打断68%的学生 ② 枯燥生硬12. 有人认为“只要教师有沟通的意愿,就能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三](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李白《行路难·其二》)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求”与“安求其能千里也”的“求”意思不同。B. “不以物喜”的“以”与“醒能述以文者”的“以”意思相同。C. “是进亦忧”的“是”与“斯是陋室”的是意思不同。D. “谁人更扫黄金台”的“更”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更”意思相同。14. 文学作品的写作各具特色:《岳阳楼记》末段以______的表达方式为主,阐明人生理想;《行路难·其二》则凭借______写作手法的巧妙,让情感抒发更具历史厚重感。二者皆为古典诗文中的经典范例。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16. 范仲淹与李白都是在遭遇挫折后写下的作品,甲文体现的范仲淹的人生态度与乙诗体现的李白的人生情怀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三、写作(55分)17.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穆旦《我看》诗句中,“看见”是与世界温柔对话的方式——看见自然的灵动,也看见生命的深意。这份“看见”,或许是一次风景的邂逅,带给你的心动和沉思;也可能是浏览书本时,从文字间看见历史波澜、诗人赤诚;或许是徜徉知识海洋时,于字里行间看见全新的自己……要求:(1)请以“我看见______”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1.【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⑦. 野芳发而幽香 ⑧. 佳木秀而繁阴 ⑨.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⑩. 上下一白2.【答案】(1) ①. 垣 ②. 扉 ③. zhǒng (2)D(3)①《向太阳》;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4)甲文:通过描绘与大堰河相关的荒凉景物,追忆保姆大堰河的苦难一生,抒发对她深切的思念与哀悼之情;乙文:以荒漠原野的荒凉景象,展现北方大地的苦难与忧郁,表达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察与悲悯情怀。3.【答案】(1)示例一:选甲。“以自强为光”运用比喻,将“自强”比作“光”,生动形象;“照亮时代逐梦路”点明自强对逐梦的作用,立意明确,语言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示例二:选乙。上下句对仗工整,“自强铸魂”与“青春逐梦”、“立潮头”与“启新程”结构对应,节奏感强;既突出自强的核心地位,又彰显青年与时代的关联,立意高远。(2) ①. 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多次受挫后仍坚持下去呢 ②. 您对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践行自强精神有什么希望或寄语吗(3)示例一:每一次挥拍奔跑,都是一束冲破困境的自强光芒。示例二:每一次挑灯苦读,都是一盏照亮逆境的自强明灯。示例三:每一次科研探索,都是一道点亮梦想的自强曙光。(4)【甲】句:将“因此”改为“所以”(或删去“正是因为”);【乙】句:“传承和发扬”改为“发扬和传承”【答案】4. D 5. ①补充交代母亲的基本信息,让母亲形象更具体真实;②以具体的生卒日期收束,暗含对母亲一生的铭记与缅怀;③平淡的表述中蕴含深沉的思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情感厚度。6.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凝视”“用手遮光线”“张嘴”等动作,加上“像童真孩子”神态,写出母亲看长江时的专注与向往,也显露出老人的纯粹,暗含“我”对母亲的疼惜。7. ①诗歌以“浓缩”的手法,将岁月、过往凝聚于题目“娘”这一字,体现母亲在“我”生命中的核心地位;②“针”与“丝线”的意象,既呼应母亲可能的生活经历,又将“喊娘”的心疼与缝补过往具象化,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③“挑灯花”的细节,暗含母亲如灯光般照亮“我”的人生,“天就亮了”传递出母亲给予“我”的温暖与力量,情感深沉真挚。8. ①作为文章线索或者主要事件,串联起“我”为母亲读诗时喊“娘”、母子互动等核心情节;②点明文章核心情感,集中体现“我”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以及母子间的深厚情谊;③标题简洁质朴,直抒胸臆,能引发读者对亲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答案】9. C 10. 放在材料二合适。陶行知的话强调教育是心灵的沟通,需发自内心才能打动心灵,与材料二“良好师生沟通能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习,案例中李老师以耐心倾听与鼓励打动学生”的内容相契合,可作为理论支撑强化材料二观点。11. ①耐心倾听(或认真倾听);②幽默有趣(或温和亲切)12. 这一观点片面或者是错误的。实现良好师生沟通,教师的沟通意愿是基础,但还需满足多个条件:从教师角度,要放下权威姿态,尊重学生,采用学生接受的沟通方式(如课后交流、轻松口语等),把握沟通尺度;从学生角度,需克服叛逆心理,主动表达;此外,还需选准沟通时机。仅靠教师的沟通意愿,无法消除所有阻碍,故该观点不成立。(结合自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3. B 14. ①. 议论 ②. 用典15. (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就为君主担忧。(2)人生道路像青天一样广阔,唯独我却不能出去(实现抱负)。16. 范仲淹: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虽遇挫折仍心怀天下;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借韩信、贾生等典故表达对得到赏识的渴望,同时“行路难,归去来”暗含对权贵的不屑,情感中带着失意与不甘。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