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第一次学情反馈测试题(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30分)1.央视《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大家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D.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几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就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的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3.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们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一旦栽到其它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4.下列叙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草地中的蚂蚁 B.森林里的各种树木 C.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 D.一片沙漠5.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四种生物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请你判断属于生产者的是( )生物体 甲 乙 丙 丁有机农药浓度(ppm) 0.05 7 0.51 68A. 甲 B. 乙 C. 丙 D. 丁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森林生态系统7.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D.甲、乙、丙、丁不可以组成生态系统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和B表示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某些部分,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B.该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②为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碳一氧平衡的关键D.最长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C9.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 黑、雌 B. 褐、雌 C. 白、雄 D. 黑、雄10. 显微镜操作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后,细胞数量和视野亮度变化情况是( )A. 数量变多,亮度变暗 B. 数量变多,亮度变亮C. 数量变少,亮度变暗 D. 数量变少,亮度变亮11. 玻片标本上写着“b”,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A. d B. b C. q D. p12. 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3]叶绿体 B. 7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C. 7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 6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13. 用红墨水对死细胞染色时,整个细胞都呈红色,这是因为( )A. 细胞壁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的功能丧失了 B. 细胞核的遗传功能丧失了C.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丧失了 D. 液泡储存色素的功能丧失了14. 壁虎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断掉,以后还会再长出来,这与细胞分裂关系密切,假设壁虎尾部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其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A. 4n B. 2n C. n D. 2n15. 下图是动物体的构成模型,其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通过1和2形成b,相同的b结合在一起构成cB.d由不同的c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C.上皮细胞与c属于同一结构层次D.皮肤与d属于同一结构层次16.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17.与苔藓植物相比较,蕨类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原因是( )A.用孢子进行繁殖 B.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C.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D.植株矮小,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18.为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装置,将①②③放置在25°C环境中,④放置在5°C环境中,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丁香花的结构中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繁殖后代)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A.花丝和柱头 B.花瓣和花萼 C.花托和花柄 D.雄蕊和雌蕊20.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有的植物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B.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是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C.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无机盐是相同的D.根尖伸长区的细胞比分生区的细胞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1.根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来自胚乳 B.图中的C是由1发育而来C.图中的A是由2发育而来 D.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的是222.“梭梭树”生长于沙丘、荒漠等地,耐旱、耐寒性强,其根系非常发达,主根可以深入地下9米,侧根可以延伸到10米之外,在固沙方面有显著作用。梭梭树的根能不断生长主要依赖的结构是( )A.伸长区和分生区 B.成熟区和根冠C.成熟区和伸长区 D.分生区和根冠23.玉米胚芽油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健康食用油。发育成玉米胚芽的结构是( )A.子房 B.受精卵 C.受精的中央细胞 D.珠被24.樱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蛇咬,捣汁饮,并敷之。”图甲为樱桃花、图乙为樱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图丙为探究樱桃枝条进行蒸腾作用的装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樱桃是两性花,①②③组成雌蕊B.图乙中⑤种子的数量取决于甲图中③的数量C.“捣汁饮”中的汁主要来自图乙中的⑥果皮D.图丙证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5.小鹏在进行“探究草履虫的趋性”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履虫是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的B.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C.两组实验除刺激源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一致D.草履虫能对外界作出反应,会趋向盐水26.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让有机物更好地输送到根部27.以下做法可以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食物放入冰箱冷藏 B.暴雨后排涝C.向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注入空气 D.定期松土28.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A.温度降低,可以减少虫害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C.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累积多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积累少29.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C段(不包括B、C点)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30.李玉同学在晴朗的一天做了以下探究:于早上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及深夜12点各摘取一片同株植物、同样位置、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依次标为甲、乙、丙、丁后,进行脱色处理后再滴加碘液,颜色(蓝色)最深和最浅的依次是( )A. 甲、丙 B. 丙、甲 C. 乙、丁 D. 乙、甲二、非选择题(30分)31.(6分)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草原上影响该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 。(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4)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答出一条即可)。32.(7分)我市某校开心农场种植的太空种子“番茄四号”喜获丰收。菲菲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育苗移栽、除草施肥到采摘收获,不仅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历程,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番茄四号”具有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口感好的特点。菲菲将番茄果肉制成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图甲所示),甜味物质主要储存在番茄果肉细胞的[ ] 中、为了避免影响观察,将a移出视野的方法是向 移动玻片。(2)图乙是叶片结构示意图,1、2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了差异,是由于 _______ 导致的。(3)图丙是番茄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Ⅰ曲线12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温度高,为了降低植物的 ,部分气孔关闭。(4)由图丙可知,番茄幼苗从 点左右开始积累有机物。同学们用合理密植的方法种植,这样是为了提高 曲线所示的生理活动。(5)菲菲想周末与爸爸一起分享收获的番茄,请你列举一项保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理解此诗的意境需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如图甲表示黄豆种子的结构图,图乙表示黄豆种子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图丙表示黄豆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丁表示豆荚图。请据图回答:(1)荚即豆茎,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茎和豆子(图丁中的F)分别由图甲[ ] 和图丙[ ] 发育而成。由图乙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甲中的[ ] 。(2)汁即豆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 ]_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有机物。黄豆的豆荚(如图丁)中有多个F,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了避免出现豆荚内出现空瘪现象,在开花后应采取___________。(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A、B、C、D4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20粒)饱满的黄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表。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A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全部萌发B 潮湿的棉花,置于(4℃) 均不萌发C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均不萌发D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均不萌发①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②肥沃土壤里的幼苗旺盛、高大,而贫瘠土壤里的弱小,这说明了植株的生长需___________,它被植物体吸收的主要部位在下图中的[ ]___________。34.(8分)临合蜜瓜香甜清脆,瓜肉肥厚,深受消费者喜爱。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春末上市(如图)。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甜瓜幼苗,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栽时根部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实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_____。(3)如图是某温室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了物理光学的有关知识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产生了疑问,既然日光出红、蓝、黄等七色光构成,那么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广泛查阅资料,得知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的量最大。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来探究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①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植株,将其套上不透明塑料袋,进行___________24小时。②将红色、蓝紫色、黄色半透明玻璃纸和不透光的黑纸剪成相同形状的小纸片。(注:某种颜色半透明玻璃纸只允许该种颜色单色光透过)③将这四种不同颜色的小纸片,遮住同一叶片的不同部分。④日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将实验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⑤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实验部位颜色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答案及解析A解析:A选项描述自然景观,不涉及生物活动。其他选项均体现生物特征(如鸭、莺燕、落花化作春泥)。B解析:调查时应记录所有观察到的生物,离开的也应记录。其他选项行为破坏生态或遗漏数据。C解析:环境变化导致香味消失,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特性。D解析:生态系统包含生物与环境,D项“一片沙漠”符合定义。A解析:农药浓度随食物链递增,甲浓度最低为生产者。C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地球所有生态区域。B解析:丁为顶级消费者,分解者不属食物链环节,故B错误。B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图中物质循环体现此特性。A解析:克隆生物性状由核基因决定,雌性小鼠细胞核性别为雌。C解析:高倍镜视野范围小,细胞数减少,进光量减少变暗。C解析:显微镜成倒像,“b”旋转180°后为“q”。B解析:线粒体(7)为动植物共有,叶绿体仅植物细胞具备。C解析:死细胞膜失去选择通透性,红墨水进入整个细胞。B解析: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2n。D解析:皮肤为器官,与d系统不属于同一层次,故D错误。D解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蒸腾作用增加湿度,共同改善空气质量。B解析:蕨类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更适应陆地。B解析:对比②(有水)与③(水淹没种子无空气),变量为空气。D解析:雌蕊(子房发育为果实)和雄蕊(花粉)直接参与繁殖。A解析:单性花只有雌或雄蕊;种子无需光照萌发;不同生长期需不同无机盐;根尖伸长因细胞生长。D解析:胚根(图甲3)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A解析:根生长依赖分生区(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B解析:受精卵发育为胚,包括胚芽。B解析:种子数由子房内胚珠数决定,与③(子房)数量无关。D解析:草履虫避盐,趋向清水。A解析:环剥阻筛管,有机物积累于果实。A解析:低温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鲜。B解析:夜间降温减少呼吸消耗,保存有机物。A解析:BC段光合>呼吸,叶绿体释放氧气至线粒体和细胞外。C解析:乙(中午)因高温气孔关闭,丙(傍晚)积累最多,丁(夜间)呼吸消耗最少。二、非选择题答案31题(1)4条;分解者(2)食草昆虫;生态因素(3)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4)如:低碳出行、植树等32题(1)[5]液泡;右下方(2)细胞分化(3)蒸腾作用(4)6;Ⅰ(光合作用)(5)冷藏保鲜33题(1)[4]胚芽;[g]胚珠;[3]胚根(2)[4]子叶;子房内有多个胚珠;人工辅助授粉(3)①种子萌发需水、适宜温度、空气;②无机盐;[a]成熟区34题(1)减少蒸腾作用;保护根毛(2)蒸腾作用(3)AB段光合产氧>呼吸耗氧;BC段呼吸耗氧(4)①暗处理;④水浴加热脱色;⑤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变蓝最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 答案及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