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语文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语文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 学年河南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小水滴滔滔正在黄河河南段旅行,请你以志愿者小豫的身份,为其助力。(9 分)
游豫记(一)
我是黄河的一滴水,出潼关,入河南,在三门峡的①(旷 犷)野间撒欢儿,
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鱼跃鸟鸣。突然,一声②(喧 暄)响,我被抛向空中,
又被急流裹挟而下。哦,原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调水调沙呢,黄河安澜,可少不
了它每年定期开展的调水调沙功劳。
1.滔滔在写旅行笔记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
(1) 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依次工整书写①、②。(2 分)
(2)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存在“成分赘余”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 分)
游豫记(二)
在黄河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指着一组治水工具展品说:“这些工具从简陋
的木耒到精制的铁锸,样式迭代里藏着先民的智慧——他们不是盲目尝试,而是
在一次次与水患的抗争中,________(A. 融会贯通 B. 博采众长),把观察到
的水流规律、地形特点都整合进工具改良里,才慢慢找到治水的门道。”
(3)请结合语境及第二单元词语学习要求,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详细分析选择
理由。(5 分)
2.滔滔到郑州时,给你发来一则求助信息,请根据地图给出回复。注意路线合理、
表述准确、语言得体,80 字左右。(5 分)
小豫,你好!我来到郑州,经由提水泵站进入了贾鲁河,听到人们说着规划中
的“郑州港”,讨论着河南“通江达海”的新机遇。我也想去看看长江,然后顺
道去东海,欣赏日出。你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3.河南之旅即将结束,滔滔想写一段文字告别河南的朋友,请运用积累的古诗文,
帮其完成。(8 分)
我会记得在嵩山脚下漫步,林间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欧阳
修《醉翁亭记》)的生机景致,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清香;夜宿洛阳客栈时,望
着窗外的月色与霜华,忽然想起“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杜甫《月夜
忆舍弟》),连乡愁都变得清晰;白天和你们在黄河边聊起未来,你们说再难的
路也得往前走,就像“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说的那样,总有前路可盼;临走前路过一处古亭,你们说这场景像极了“⑦
__________,⑧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心境——
虽要分别,但彼此牵挂的心意不会远。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4-7 题。(共 17 分)
我出差了
①妻子出差了,储刚从妻子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时,已经接近晚饭时间了。
储刚翻了一下微信,妻子没有给他发消息。储刚有点郁闷。他和妻子最近五个月
几乎没说过话。妻子出不出差无所谓,只是晚上又要一个人吃饭,这让储刚有点
不习惯。
②储刚突然想起上大学时,他时常和同学跑到校园外吃饭。有一次,他和一个
同学跑到一个小吃铺,两个菜,几瓶啤酒,一人一碗面条,一边吃一边天南海北
地聊。直聊到店里没有一个人,聊到老板娘赶他们离开,还意犹未尽的样子。储
刚怀念起那时光来了。
③储刚决定再找个人好好聊聊。
④调出微信好友名单,他发现有很多人自己居然都不认识,当初怎么加的好友,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也没有一点印象。他把好友名单翻了两遍,也没找到一个想聊天的人,又打开手
机通讯录,不认识的也是一大堆,同样没找到想聊天的人。储刚更加郁闷了。
⑤储刚烦闷地在屋里踱了两圈,作出一个决定,随机找人聊天。他调出微信好
友名单,闭着眼睛乱点,于是点到一个人。单位同事。
⑥储刚摇摇头,没和他联系。他期待的是能像上大学时那样,两个人找个小吃
铺,大排档也行,边吃边聊,无话不谈。和同事显然不行,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越是同事越不能说。
⑦储刚只好重新找人。这次找到的是顾林。因为单位的一个项目,他曾经有一
段时间和顾林联系较多,也曾一起喝过多次酒。项目完成后就没了联系,好几年
了。他拨通顾林的微信电话,没人接。再拨,还是没人接。
⑧储刚决定重新找个人,这时,顾林的消息来了:“在开会,不便接电话,有
事请留言。”储刚盯着那消息看了一会儿,知道顾林比以前又圆滑了一些。顾林
分明是拿不准自己突然找他的目的,或者是担心自己求他办事,所以才说了上面
的话。这是一句可进可退的话,他可以根据留言决定是否和储刚联系。储刚没说
一个字,只回了一个抱拳的表情。
⑨接下来找到的是王传金。他们曾经是邻居。王传金租了间门面卖服装,虽然
算不上太好,但经济状况比起储刚这种靠工资吃饭的人还是很不错的。因为门面
离他们的小区很近,储刚时常从那里经过,也没少从王传金那里买衣服。那时候,
两人见面时总会聊几句,家长里短的,都很轻松。后来,王传金从其他地方买了
房子,生意也换了地方。起初两人还时不时电话问候一下,后来就只有逢年过节
时发一条问候短信,再后来连这种群发的短信也没有了。
⑩储刚拨通王传金的电话:“最近生意还好吧?”
“好啥呀,你不知道现在生意多难做,我连房租都快交不上了。”王传金说, “前几天进货没钱,还是找人借的呢。”
借钱?储刚一愣,虽然多年没联系了,但王传金的消息还是知道一些,听说 他生意不错,现在的门面都是自己买的呢。但储刚随即明白了,分明是王传金怕 他借钱,这是提前拿话堵他的嘴呢。
“有事吗?”王传金问。
“没事。”储刚说完挂了电话。
储刚直接往小吃街走去。路上碰上谁就是谁吧,他想。
不知不觉就到了薛江的楼下。储刚和薛江并不熟悉,只是两人的单位都在一 座大楼上,时常能碰面。碰上了也只是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并没有进一步的交 流。储刚并不想请薛江吃饭,但他下意识地一抬头,却发现薛江家的窗户开着,
薛江就在家里。这是缘分呢,储刚这样想着,拨通了薛江的电话:“我想请你吃
个饭。”
“有事吗?”薛江的声音中明显有警惕的味道。 “没事,就是想和你聊一聊。”储刚说。
“有啥事你尽管说。”薛江说。
“真没事,只是想和你喝两杯。”储刚说。
“实在抱歉,我出差了。回头再说。”薛江说。
储刚又看了一眼薛江的窗户,决定一个人去吃饭。
这时,储刚的微信上收到一条消息:“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喝两杯。”是一
个关系一般又久未联系的熟人发来的。
“有啥事你尽管说。”储刚回复。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没事,就是喝个闲酒。”
闲酒?储刚撇撇嘴,回了一句:“我出差了。”
( 选自徐全庆 《珠海特区报》2024—9—2,有删改)
4.本文⑦— 段写储刚三次打电话找朋友小聚,在看似重复的情节中有多处变化,
请简要概括这些变化。(4 分)
5.小说对储刚妻子和大学同学着墨不多,但二者起的作用不小,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4 分)
6.下面两处环境描写,哪一处更适合添加至小说第 段?请你做出选择,并结合 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 分)
A.深秋的黄昏,路灯亮起。街道饭店林立,各色招牌的灯光交相辉映。川香
火锅、烧烤卤肉、啤酒小菜……中国人热爱接地气的美食,它们也需要朋友们推
杯换盏、热情招呼着吃才有滋味。窗外冷、店内热,饭店窗口因客人渐多而氤
氲起朦胧的雾气,人们的欢闹声愈加热烈。
B.秋风渐起,街上路人裹紧厚厚衣服,如刀枪不入的壳。他们从储刚面前匆
匆而过,面目模糊,转眼间就不知所踪了。美食街尽头是一间食客不多的小吃店。
店内,单人单桌的食客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视频,似乎也有滋有味。
我选择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有同学认为,小说结尾储刚的转变有点突兀,若改为接受对方的邀请会更自然,
也更能突出主旨。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8-10 题。(共 11 分)
断续之美
①在自然界中,看上去彼此独立而疏离的两棵树,它们的根须却可能在黑暗中紧
密交织,传递着只有泥土知道的密语。其实,不光是树,很多事物都是表面“疏
远”,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写文章也是如此。作者往往善于捕捉那些表面上不相及、实际却联系紧密的
事物,在创作过程中将看似断裂的线索通过隐秘的符号相互映照,让每个碎片都
在系统中找到对应关系。这种看似中断实则内在连贯的组织手法被称作“断续”,
其精髓可概括为“形散神聚,气韵生动”,既体现了形式上的停顿转折,又强调
了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③文章的“断”,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故意中断某一事件、景物、情怀的叙写
或抒发,引入另一个似乎并无直接关联的情节或景象。这样,文章就出现了若干
“疏离”部分,表面上看,给人以“断”“散”的感觉。
④文章的“续”,则在全文的篇章布局中扮演更为微妙且关键的角色。它揭示
了那些表面“散落”的片段之间,实则存在一种更为精巧、更为深刻的呼应或关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联。这些片段就像是那些根系在土壤之下交织的树木,看似“各自为政”,实则
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⑤文章的“断续之美”,在于看似东鳞西爪,实则血脉相通。如欧阳修的《醉
翁亭记》,时而写山水,时而写人情,看似不连续,却始终有一根金线串联其间,
这根金线即作者的主观感受——“乐”。文章的起承转合,皆统摄于此。描写山
水,是抒发内心的愉悦;写游人络绎不绝,是表现人情的欢乐;写酿泉为酒、野
餐作乐,是表达宴饮的快乐;写鸟鸣林间,是展示自然之乐,更是为了彰显太守
自得其乐的境界。整篇文章围绕着“乐”展开,犹如“珠玉穿于金线之上,万般
光芒汇聚于一镜之中”,有了聚焦点,笔触就从容自如,越发流露出生机。
⑥断续之法,贵在神妙。断,绝非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而是如鸟儿收羽暂歇,
蓄势待发;如书法中的回锋收笔,似断实连。续,是对“断”的巧妙回应,它不
仅要求作者能够自然地承接前文,更要能够在“续”中拓展文章的深度与广度。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突然插入“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看似
打断对园景的描写,实则延续了童趣与神秘感;《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后插
入贾府宴饮,以乐景反衬哀情,断在场景,续在情绪。二者都通过对看似断裂处
不露声色的“接骨”,让文字从“在场”到“缺席”再到“在场”,生长出超越
文本的意义。
⑦断续艺术的美学价值,指向文学的本质——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作者与读
者之间双向的智力激荡。断续艺术体现了作者对读者智慧和阅读主体性的信任与
尊重。信得过读者,才敢留白,才敢跳跃,才敢在似乎该连接处突然断开。作者
在文章中突然切碎时间线,隐去关键线索,不是在制造阅读障碍,而是为读者凿
开一扇通向无限可能的窗。从读者角度看,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联
想与思考,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智力碰撞与情感共鸣。这种互动,不仅让
读者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更让文学作品在读者的参与下,展现出更为多元
与深刻的内涵。
(摘编自张笑冰《断续之美》,有删改)
8. 请借助段首句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在下图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通过现象引出断续手法→①______→强调断续之法贵在神妙→②______
9. “断续之美”是抽象的,在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将其写得具
体可感的?请简要分析。
10.请运用文中有关“断续”的论述,对下面《散步》的节选部分进行赏析。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
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
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共 11 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①练②
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
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
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
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⑤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
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至若予
者,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
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鹅溪:即鹅溪绢,是一种绢帛。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
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
政绩考核第一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 (2)宠辱偕忘 偕:__________
12.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 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结合甲文原文的第 3-4 段,作者对洞庭的不同写法,说说这类笔墨对文章要
传递的核心有何作用?(3 分)
14.甲、乙两文作者借岳阳楼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二)请结合《行路难(其一)》和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5 题。 (共 4 分)

艾青
我们都是走在路上的人
我们都在追赶着时间
这个时代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走的崎岖不平的路
我们选定了要走这条路
这是唯一通向天国的路
我们都是神话里的人
我们都是创造奇迹的人
路在我们前进中伸延
引导的是不灭的火焰
15.阅读《行路难(其一)》和艾青的《路》,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路”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四、整本书阅读(共 5 分)
16.同学们在读书交流中,发现名著中有很多“闹”的情节,“闹”不仅彰
显人物形象,更能深刻折射小说人物所处时代的特征,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主题。
请你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情节,分析“闹”对表现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
的作用。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周进大闹贡院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五、作文(50 分)
1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严肃认真的老师,也曾是活泼好
奇的学生;温柔体贴的妈妈,也可能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坚强能干的爸爸,也可
能有脆弱孤独的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同学,也可能自有其过人之处……每个人都
有多重身份、多重责任,有他们的性情爱好、喜怒哀乐,会变化,会成长。关注
他人,用心体察,人与人之间就可能多一份理解、包容、尊重和欣赏。
(1)请以“我看到了你(他/她)的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600 字左右;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
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 字左右;④
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2025-2026 学年河南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 (1)① 旷;② 喧
(2)修改意见:删除“每年定期开展的调水调沙”,修改为“黄河安澜,
可少不了它的功劳”;或保留核心动作,简化为“黄河安澜,可少不了
它调水调沙的功劳”。
(3)选 A. 融会贯通。
理由:“融会贯通”侧重将分散的知识、经验、规律等综合整合并透彻
理解,语境中先民是把“水流规律、地形特点”等不同方面的认知,整
合到“工具改良”这一具体实践中,核心是“对已有认知的整合与运用”;
“博采众长”侧重广泛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而文中并未提及先民“吸
收他人/其他地区的治水方法”,仅强调对自身观察到的规律、特点的
整合,因此“融会贯通”更贴合语境。
2.示例:滔滔,你从贾鲁河出发,顺流而下,经沙颍河进入江淮运河,
再沿淮河运河到长江,一路东流,入东海看日出。
3.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③露从今夜白 ④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⑦但愿人长久 ⑧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①联系对象身份不同:从曾因项目合作联系较多的同事顾林,到曾
经的邻居王传金,再到单位大楼里仅有点头之交的薛江。
②朋友回应方式不同:顾林以开会为由不接电话,事后回复可进可退;
王传金怕储刚借钱,提前拿话堵他;薛江直接拒绝,称自己出差。
③储刚心理变化不同:联系顾林时,储刚对其不接电话有所不满;联
系王传金,储刚对他的戒备感到无奈;联系薛江遭拒后,储刚决定独
自吃饭,内心更加失落。
5.①妻子的作用:妻子出差且不与储刚交流,引发储刚的郁闷情绪,
促使他产生找朋友聊天的想法,推动情节发展,侧面反映出储刚家庭
情感交流的缺失。
②大学同学的作用:通过回忆与大学同学在小吃铺畅快聊天的场景,
与当下储刚难以找到人聊天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现代社会人
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冷漠。
6.我选择 B,因为 B 选项描绘的秋风中路人匆匆、面目模糊的景象,
营造出一种冷漠、疏离的氛围,与储刚多次找人聊天被拒后的孤独、
失落心境相契合。而小吃店内单人单桌、各自刷手机的场景,进一步
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的现状,这与小说的主题相符。A 选项描
绘的是饭店热闹、欢腾的场景,与储刚此时的心境和小说的整体氛围
不符。
7.不认同。小说结尾储刚的转变并不突兀。从情节发展来看,储刚经
历多次被拒,内心从期待逐渐转为失望、戒备,所以当别人邀请他时,
他以“我出差了”回应,这是他之前经历的一种情绪延续。从主题上看,
这一转变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和关系
的冷漠。储刚之前遭遇朋友们的戒备,让他也对他人的邀请产生怀疑,
这种转变能强化小说主题。若改为接受邀请,虽然看似更自然,但无
法突出这种社会现象对人的影响,主题表现会显得单薄。
8.①阐释“断”与“续”的内涵 ②论述断续艺术的美学价值
9.作者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指出文章时而写山水,时而写
人情,看似不连续,但始终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乐”为金线串联。描写
山水、游人、宴饮、鸟鸣等不同内容都围绕“乐”展开,生动具体地展
现了“断续之美”看似东鳞西爪,实则血脉相通的特点,将抽象的“断
续之美”变得具体可感
10.在这段文字中,叙述一家人准备去散步,这是一条线索;中间插
入对春天来得迟以及一些老人去世等内容,看似中断了散步的叙述,
此为“断”。但实际上,插入的内容与下文对初春田野充满生命景象的
描写相呼应,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延续了一家人散步时对生
命的感悟这一情感脉络,此为“续”。这种“断续”手法使文章在内容上
更具层次感,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刻。
11. (1)景:日光。(2) 偕:一起、一并。
1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13. ①一阴一睛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突出迁客骚
人“以物喜,以已悲”;
②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③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形成对比,突出“先忧后乐”的政
治抱负
14. 甲文作者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
抱负,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乙文作者袁中道则通过描写自己游岳阳楼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年事已
高、功业无成的苦闷,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同情。同时,他也将自
己与滕子京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参考译文:
【乙】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
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
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
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
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
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
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
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
的呢?至于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
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
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是真的值得哭啊,真的值得哭啊!
15.《行路难》中,李白借“路”感慨仕途艰险,但生活仍充满希望。艾
青在《路》一诗中借“路”表达了自己在奋进之路上必将创造奇迹的信
心。
16.选择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人物形象:在《水浒传》“武松大闹飞云浦”情节里,武松被张都监等
人设计陷害,发配途中,在飞云浦这个雨天的场景中,面对蒋门神派
来的杀手,他毫无惧色。雨幕模糊了视线,却没阻碍武松的行动,他
凭借自身的勇猛和机智,在雨中与杀手们展开搏斗,将他们一一斩杀。
雨天的环境,更衬托出武松的英勇无畏、果敢决绝,即便身处绝境、
面对强敌,也能凭借自身实力杀出一条血路,把他的英雄气概展现得
淋漓尽致。
主题表达:这一情节发生在武松被官府和恶势力联手迫害的背景下,
雨天的压抑氛围,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而武松在雨中的反
抗,是对这种黑暗社会秩序的挑战,体现了《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对
恶势力的不屈抗争,也反映出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凸显了小说
“官逼民反”的主题。
17.参照 2025 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