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涟源市2025年下学期高三部分学校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说园(五)(节选)
余既阐造园动观静观之说,意有未尽,续畅论之。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有动必有
静,有静必有动,然而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
出不穷,所谓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若静坐亭中,行云流水,鸟飞花落,皆动也。舟游
人行,而山石树木,则又静止者。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故以静观动,
以动观静,则景出。“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景与人同。”事物之变,概乎其中。若园
林无水、无云无影、无声、无朝晖、无夕阳,则无以言天趣,虚者,实所倚也。
静之物,动亦存焉。坐对石峰,透漏具备,而皴法之明快,线条之飞俊。虽静犹动。
水面似静,涟漪自动。画面似静,动态自现。静之物若无生意,即无动态。故动观静观,
实造园产生效果之最关键处,明乎此,则景观之理得初解矣。
质感存真,色感呈伪,园林得真趣,质感居首,建筑之佳者,亦有斯理,真则存神,
假则失之。园林失真,有如布景。书画失真,则同印刷。故画栋雕梁,徒眩眼目。竹篱茅
舍,引人遐思。《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评稻香村之
作伪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
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那及先处(指潇湘馆)有自
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
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非相宜。”所谓“人力造作”,所
谓“穿凿”者,伪也。所谓“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者,真也。借小说以说园,可抵
一篇造园论也。
郭熙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自来模山范水,未有孤立言之者。其得山水
之理,会心乎此,则左右逢源。要之此二语,表面观之似水石相对,实则水必赖石以变。
无石则水无形、无态,放浅水露矾,深水列岛。广东肇庆七星岩,岩奇而水美,矶濑隐现
波面,而水洞幽深,水湾曲折,水之变化无穷,若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故两者决不
能分割而论,分则悖自然之理,亦失真矣。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
绍之园,其池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提岸
皆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提岸以左右之。石清得阴
柔之妙,石顽得阳刚之健,浑朴之石,其状在拙:奇突之峰,其态在变,而丑石在诸品中
尤为难得,以其更富于个性,丑中寓美也。石固有刚柔美丑之别,而水亦有奔放宛转之致,高三9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2.D
3.①.水境柔和(其境柔和)②.景致平直(其景平直)③.阴柔之妙(阴柔之美)
4.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力刻意造作;
②与周边环境协调,符合自然之理:
③富有自然意趣,不做穿凿之举。
5①诗中“空山”“松间”“石上”等自然意象与“浣女”“渔舟”人类活动和谐共存,
体现人与自然统一,呼应《说园》“天然图画”之理;
②诗中“明月松间照”(静)与“竹喧”“莲动”(动)相衬,《说园》提出“静寓动中,
动由静出”,皆重动静结合:
③诗中“空山”为虚,“清泉”“明月”为实,《说园》言“虚者,实所倚也”,均体现虚
实相依:
④审美追求:两者都崇尚自然真趣,反对刻意伪饰。
【解析】
【导语】《说园》节选呈现陈从周先生对园林美学的深刻见解。文章以“动静相生”为
脉络,借亭台观云等意象,展现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追求。文中以《红
楼梦》稻香村为例,批判“人力造作”,强调“存真”要顺应自然。作者认为造园艺术融合
多学科特质,并提出“古今结合”观,彰显传统美学现代生命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
A.“强调静观是园林审美的主要方式”错误。原文首段明确提出“动静二字,本相对而
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并强调“动观静观,实造园产生效
果之最关键处”,可见作者认为“动观”与“静观”同等重要,是园林审美的两大核心方式,
而非“强调静观是主要方式”。
C.“表明古今园林需在统一风格下融合中外技法”错误。原文“造园是综合性科学、艺
术”强调的是造园需融合多元素,而非“统一风格下融合中外技法”。
D.“证明观察自然是创作的唯一途径”错误。宋人青绿山水的例子是为说明艺术创作应
源于对自然的观察,而非“唯一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观点分析与评价能力。
D.“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当代园林抄袭成风的问题”错误。“古今结合”的倡议,根本
目的应是传承园林文化精髓、赋予传统园林现代生命力,而非简单解决“抄袭成风”的问题,
评价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
①文章第五段提到“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这句话直接说明了苏南园林中
池岸多曲的设计使得园林的整体环境显得柔和。因此,第一处横线处应填写“水境柔和(其
境柔和)”,以概括苏南园林池岸多曲所带来的环境特点。
②文章第五段提到“宁绍之园,其池多方,其景平直”,这句话直接说明了宁绍园林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