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牡二中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75 分钟。(根据学年修改考试时间)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 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 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 0℃以下时, 引起作 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 “ 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 白霜”。据此完成 1--2 题。1.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A .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 B .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C .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 D .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2.与黑霜相比, 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流域老虎沟某冰川积累区(39°25'N ,96°33'E),海拔 5040m, 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春夏季节,该区域有山谷风出现。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气象站进 行了为期一年的数据采集。图 1、图 2 分别示意该区域四季风向、风速逐时变化。据此完 成 3--5 题。3.春季风向、风速较稳定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A .6—8 时 B .10—12 时 C .13—15 时 D .18—20 时4.观测发现,该沟谷冬季易发生辐射逆温,其主要原因是( )A .锋面气旋影响 B .下沉气流较强 C .热力对流强盛 D .冰川移动影响5.该地夏季( )A .谷风较强,以东北风为主 B .谷风较弱,以西北风为主C .山风较强,以西南风为主 D .山风较弱,以东南风为主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完成 6--7题。6.此时( ) A .甲地多云转雨 B .乙地狂风暴雨 C .丙地大风严寒 D .丁地晴朗干燥7.当锋面过境时,甲地( ) A .地面辐射增强 B .太阳辐射增加 C .地面吸收增加 D .大气反射增强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下图为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 8--10 题。8.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等温线 a 的值可能为-2℃ B .河流可能有凌汛现象C .湖面风速将减小 D .该地位于南半球9.MN 及其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 .低压槽,向东南移动 B .高压脊,向东南移动C .低压槽,向西北移动 D .高压脊,向西北移动10.有关 A 、B 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 地降水概率大于 B 地 ②A 地即将迎来降温天气③A 地降水概率小于 B 地 ④A 地即将迎来升温天气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高原季风因青藏高原和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而产生,其强弱变化影响着高原及邻近地 区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图示意 2006 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600hPa 高度场距平值(单 位:米),阴影区为青藏高原地形 3000m 以上的区域。据此完成 11--12 题。11.图中 600hPa 高度场距平值分布显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环流的特征是( )①垂直方向下沉气流增强 ②垂直方向上升气流减弱③水平方向气流辐散增强 ④水平方向气流辐合减弱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12.与平均状况相比,甲地 2006 年夏季( )A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B .气温偏高,降水偏多C .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D .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下图为“ 四地气候类型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 13--14 题。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14.下列关于图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③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根据含水状态,可将降雪分为干雪和湿雪两大类。干雪含水少,黏性小;湿雪含水多, 黏性大。2017 年的冬天,我国多地“贫雪” 。“2018 年伊始,天气局势就有了大变化。我国中东部将迎来今冬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假设上述天气预报完全准确。 结合图,完成 15--16题。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15.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求雪失败” 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势力弱,不能抵达 B .暖空气干燥,水汽不足C .亚洲高压势力强但水汽少 D .冷暖空气“约会”失败16.影响古城西安的小朋友能否堆成雪人的关键因素是 ( )A .是否降雪 B .降雪量 C .降雪类型 D .雪后天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 3 小题,共 52 分。)17.(22 分)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 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 北、堪察加半岛东移出海。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 300 百帕高空, 受其影响, 大气处于 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春末夏初,东北冷涡活动频繁,是影响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 统之一。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下图示意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 空 500 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1)指出图示地区高空此时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4 分)(2)推断我国东北地区此时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8 分)(3)高空冷涡常常会带来天空高颜值的“冷涡蓝”。分析“冷涡蓝”可能在图示区域出现的位 置及原因。(6 分)(4)说明东北冷涡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 分)18.(18 分)热带辐合带主要位于低纬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下图中图 a 和图b 示意某年 1 月或 7 月热带辐合带位置和海平面风向.(1)指出图 b 表示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2)说明图a 所示月份甲地气候特征的成因。(6 分)(3)分析图a 所示月份太平洋乙海域台风频发的原因。(8 分)19.(12 分)巢湖地处皖中,襟湖带江,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湖水主要靠地面径流补 给,流域面积为 13486 平方公里。近年来,每到夏季,巢湖湖面可见大量蓝藻,尤其是西 半湖水域藻类物质较为集中。巢湖中生长的蓝藻,其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比 为 11.2,最适温度为 28.8~30.5℃。下图分别示意巢湖流域及流域近 600 年来旱涝灾害发 生频率统计。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6 页 共 7 页(1)从气候角度分析巢湖流域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4 分)(2)说明在自然状态下巢湖能获得长江干流补给的条件。(4 分)(3)巢湖目前蓝藻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西半湖水域容易看到较多藻类,分析其原因。(4 分)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7 页 共 7 页《2025-2026学年度高中地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A B D C D C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A D B C17.(1)低气压中心; 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2)低温、强降水。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近地面出现强对流天气,湿润气流遇冷形成强降水。(3)图示西部地区。台s 地处冷涡西部,雨过天晴; 受偏北风影响,风力强劲,大气能见度高。(4)东北冷涡易造成低温(冻害)、强降水(雪)、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影响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等。18.(1)1月。理由: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全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图b中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1月。(2)7月。成因: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且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较高,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3)7月。原因:太阳直射北半球,乙海域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海域开阔,水汽充足;南北两侧气流汇合(或位于热带辐合带),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和水汽的汇聚。19.(1)夏季风移动至江淮地区,停留时间长,降水多,洪涝成灾;或者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梅雨气候显著;准静止锋活跃时,暴雨频发,洪涝成灾;反之锋面快速北移,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则降水很少(造成“短梅”或“空梅”),干旱致灾。(2)巢湖地势较低,裕溪河口与长江干流水位差较小;当长江下游发生洪水时,长江干流水位高于裕溪河,长江水经裕溪河倒灌进入巢湖。(3)湖泊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水体流动缓慢,利于氮磷在湖区内蓄积;氮磷比值适合,适合蓝藻生长;地处亚热带,夏季气温高,夏季盛行东南风,漂浮在水面上的藻类受风的影响向下风向水域(西半湖)聚集。答案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牡二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