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阶段性测验(2.1-2.3)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0分)1.我国云南有一种食肉植物叫茅膏菜,茅膏菜的叶片上有许多触毛,当昆虫碰到叶片,触毛头部会马上分泌黏液,还会向叶片中心弯曲,把昆虫紧紧包住。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生物能生长繁殖 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2.如果在玻片上写一个“生”字如图甲所示,怎样操作使图像变成如图乙()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3.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B. 将物镜③转换成②后,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C. 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D. 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4.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如表中的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 操作 目的A 往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B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调节光线,增加视野亮度C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使视野中物像往右下方移动D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增加视野中的细胞数目A. A B. B C. C D. D5.小明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若对显微镜的结构①进行操作,他的目的是()A. 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B. 调整物像的清晰度C. 改变视野的亮度 D. 将物像置于视野中央6.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A 刮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用冷开水漱口 防止口腔中食物碎屑干扰实验B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盖下 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 在盖玻片四周滴加稀碘液 使碘液浸润标本,观察更清晰A. A B. B C. C D. D7.西湖莼菜羹被列为杭州名菜。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色暗绿,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能结果,内有卵形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莼菜属于()A. 藻类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蕨类8.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类动物的分类依据。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a:体温不恒定 B. b:幼体和成体均用肺呼吸C. c:身体呈流线型 D. d:体内有脊柱9.下列有关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甲是蚯蚓,乙是蝗虫,则可表示为有体节B. 若甲是涡虫,乙是蛔虫,则可表示为有口有肛门C. 若甲是蜗牛,乙是虾,则可表示为有外骨骼D. 若甲是水螅,乙是蛔虫,则可表示为两侧对称10.2019年,宁波市宁海县峡山渔村一位老渔民捕到了一条“飞鱼”,“飞鱼”(如图)长相奇特,胸鳍形似鸟类的翅膀。下列关于“飞鱼”的推理不合理的是( )A. “飞鱼”能飞出水面,由此可推断它的呼吸器官是肺B. “飞鱼”能飞出水面,由此可推断它的胸鳍比较发达C. “飞鱼”经常能飞出水面,由此可推断“飞鱼”可能是为躲避凶猛鱼类的捕食D. “飞鱼”经常能飞出水面,由此可推断“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水域的鱼类11.贯众常生于沟溪边或较阴的洞穴口周围,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之一,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贯众株高1~2 m,无明显主根,但有许多须状根;根状茎直立,粗大;叶轴粗壮;有肾形孢子囊。据此可知贯众属于()A. 被子植物 B. 蕨类 C. 苔藓 D. 藻类1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 有种子 B.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 叶形为针形1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戴盔披甲舞长须”,诗句中提到的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A. 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 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C. 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14.观察下列四种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 都有翅 B. 都适应陆生生活C. 体表均有坚韧的外骨骼 D. 身体分节,不利于运动15.比较图中的四种植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 ②用孢子繁殖,④用种子繁殖C. 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①②不会开花,③④会开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22.0分)16.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1)1665年,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细胞”,说明技术发展与科学发现的关系是 。(2)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然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小文同学在整理有关细胞学说内容时写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认为他整理的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下列关于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合理的有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C.组成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17.图中甲、乙分别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表示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2)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________。(3)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________。(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________中。18.每年6月中下旬是杨梅旺季,在杨梅市场上小科发现每筐杨梅上面都盖着一种植物(如图所示)。(1)该植物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与种子。这类植物属于________,靠________进行繁殖。(2)杨梅清甜可口,营养丰富,杨梅属于________(填“果实”或“种子”)。1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选填“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填“繁殖”“生长”“变异”“遗传”或“应激性”)(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20.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 ,②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 进行观察。21.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注:变形虫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切为两部分,有核的部分能继续存活,无核的部分死亡。如果将有核部分的细胞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死亡。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将无核部分植入同种变形虫的一个细胞核,该部分能正常生活。请据图回答问题。(1)_______在细胞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从上述实例可知,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3)如果将A种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植入B种去核变形虫的细胞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B种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越来越与A种变形虫相似,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一类新的产油微藻——黄丝藻(如图),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明显看到蕴含在藻细胞中的“大油滴”,黄丝藻除了利用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外,还可以通过吸收葡萄糖等“营养液”来“加餐”,其产油效率比单细胞产油微藻可增长10倍以上,可谓是“富得流油”。(1)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2)藻类与蕨类相比,它没有________的分化。(3)与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相比,产油微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条)。23.如图所示的是五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这五种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填字母),另一类是_______(填字母),分类的依据是能否产生_______。(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B肾蕨属于_______。(3)_______(填写植物名称)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它是上述五种植物中和校园内的银杏亲缘关系最近的。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被子”或“裸子”)植物。(4)以上五种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24.温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1)根据弹涂鱼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据图寻找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_______。(可多选)A.生活在水底洞穴中,以藻类为食B.它的鳃腔内能够存储水分维持鳃的呼吸C.水温低于10℃时,可深居穴洞,休眠保暖过冬D.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辅助呼吸25.请结合图中的有关动物回答问题: (1)与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_______,A~F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_。(2)E是哺乳动物,该类动物生殖发育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3)A~F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4)请将图中的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填字母)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0分)26.如图是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________________。(2)如下图,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A转为图B所示情况,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a.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b.转动物镜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d.转动物镜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e.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f.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3)为使圆形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某同学选择了下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组合。在使用同一光圈和反光镜时,该组合的视野亮度最________(填“亮”或“暗”)。(4)制作细胞模型是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的一种方法,如下图是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细胞模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和评价细胞模型作品三个环节。结合学习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作模型前,同学们先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有细胞,但细胞结构不太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原因即可)。(3)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模型。如图是其中一个小组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模型。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正确且完整 结构正确但不完整 结构有错误指标二 模型材料的选择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中结构的功能a.根据指标一,该小组制作的细胞模型的等级被评为“待改进”,具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b.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一种是细纱网。写出你选择的材料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3组 49 113 164 172 2504组 41 93 149 196 2245组 34 79 107 154 182(1)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严格控制与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________(填“阳光充足”“高温干燥”或“阴暗潮湿”)的环境。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说明葫芦藓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受污染的________有关。29.学习了蝗虫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有同学认为其呼吸器官在头部,有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1)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________的清水。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分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试管中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试管中蝗虫的胸腹部浸入水中,露出头部。甲、乙构成一组________实验。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2)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纳蝗虫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可以防止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30.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________,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数据。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1)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2)步骤2的空白处应填写:________。(3)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31.小温在研究大鲵、扬子鳄、海豚、鸵鸟生活习性时,查阅相关资料记录并绘制了其中两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体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但因粗心大意而忘记标注动物名称。请你帮忙分析乙动物可能是以上哪种动物?并解释说明你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某研究机构对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括苍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所示: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灌草丛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1)本次调查能否记录下括苍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________(填“能”或“不能”)。(2)鸟的种类在________(填植被类型)中最少。(3)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请将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转化为柱状图补充在图中。【答案】1. A 2. A 3. C 4. C 5. B 6. D 7. B8. C 9. A 10. A 11. B 12. A 13. D 14. C15. B16. 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科学发现施莱登施旺不正确,病毒等少数生物没有细胞结构ABD17. (1)甲( 2)A 细胞壁( 3)B 细胞膜( 4)C 细胞核18. (1)蕨类孢子( 2)果实19. 应激性 繁殖生长20. 在装片上在目镜上D21. (1)细胞核( 2)细胞必须保持结构完整( 3)细胞核内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遗传物质22. (1)叶绿体( 2)根、茎、叶( 3)油质绿色环保(合理即可)23. (1)ABD CE 种子( 2)A 蕨类( 3)银杉裸子( 4)ADBEC24. (1)它具有鱼类的特征,如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等(2)BD25. (1)脊柱 AF (2)胎生哺乳( 3)DE (4)BCDE26. (1)生理盐水( 2)cbf (3)②③暗(4)不需要绿豆和方纸盒,因为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细胞壁27. (1)cdba (2)染色有问题或调焦不准确或光线过亮( 3)图中出现了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结构有错误( 4)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8. (1)阴暗潮湿排除偶然因素,使结论更可靠( 2)时间29. (1)①等量②对照(2)甲试管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试管中的蝗虫死亡(3)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4)外骨骼 水分散失 分节30. (1)外骨骼分节(2)等量的泡沫塑料片(3)泡沫塑料 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4)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31. 可能是大鲵或扬子鳄;大鲵、扬子鳄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32. (1)不能( 2)针叶林( 3)胎生、哺乳(4)如图所示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七上第二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阶段性测验(2.1-2.3).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