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 质量 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20 kg的是( )A.一个鸡蛋 B.一本物理书C.一辆自行车 D.一辆汽车2.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kg的棉花比1 kg的铁块质量小B.铁块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变小了C.将一根铝棒从赤道带到北极,由于位置变了,其质量也变了D.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3.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应放在标尺的最大刻度线处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C.被测物体的质量总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D.称粉状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将其直接放在托盘中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B.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C.使横梁静止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 ;(2)一粒米的质量约为25 ;(3)一只老母鸡的质量约为1.5 ;(4)一节客运列车的质量约为10 。6.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 工作台面上,将 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如图25-K-1所示是测量过程中的某一场景,接下来的操作是:取下10g砝码, ,直至天平平衡,读出物体的质量。7.小红同学要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测量方法如图25-K-2所示,则由图可以看出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1) 。(2) 。(3) 。综合达标8.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使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游码没移至零刻度线处,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B.使用磨损的砝码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D.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9.丽丽同学在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指针向右偏,于是她向左盘放入质量为0.5g的石子,天平就平衡了。如图25-K-3所示,在测量过程中,鸡蛋放入左盘,再向右盘放入砝码,调节游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鸡蛋的实际质量是( )A.61.5g B.60.5g C.61 g D.60g10.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将被称量的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 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2g ,则物体的质量为 ( )A.104g B.112g C.108g D.110g11.某同学在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后,在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10g 和5g 的砝码各一个,再将游码移至标尺0.5g处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14.8g B.15.2gC.15.3g D.15.5g12.(教材变式题)用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仔细称量B.先称出 2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一枚大头针的质量C.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次称量,再求平均值D.把一枚大头针放在一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13.在教材安排的“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1)实验方案要求:先估测物体质量,再进行实测。这样做的好处是 。(2)测量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原因是 。(3)对同一物体的质量要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4)如果你和小周同学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合作完成该实验,当小周同学进行实验操作时,你应该 。14.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1)小刚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B.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杯;C.计算盐水的质量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E.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2)在称量烧杯的质量时,向右盘中加砝码的顺序应是 (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围素养提升15.[科学思维]某同学用称量为 50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为5g 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77.8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77.8g B.72.2gC.78g D.77.6g1. C 2. D 3. B 4. D5. (1)g (2) mg (3) kg (4)t6.水平 游码添加5g 的砝码,再移动游码7.(1)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2)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3)用手直接拿砝码8. D 9. C 10. C 11. C 12. B13.(1)避免被测物体的质量超出天平的称量(2)防止砝码和游码被腐蚀(3)减小误差(4)观察现象、记录数据14. (1)EBDAC (2)先大后小15.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