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自我检测(五)(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自我检测(五)(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自我检测(五)
[训练范围:第三章 总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面是小明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北京市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
B.人体正常体温为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2.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
A.蜡、玻璃、汞 B.食盐、玻璃、石蜡
C.松香、铁、蜡 D.海波、铝、冰
3.如图5-1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可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测量温度前都应用力甩几下
4.在冰壶比赛中(如图5-2所示),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5.如图5-3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 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6. 在 的环境中,把一块( 的冰投入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量均不变
7.下面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
①酒精灯,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8.如图5-4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的沸点为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烧杯里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9.如图5-5所示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
10.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11.冬天,喝一杯热奶茶(如图5-6所示)感觉不错。但当靠近杯口时,眼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2.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5-7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如图5-8所示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冰和雪在我国北方冬季十分常见,其中雪是由水蒸气发生 现象形成的,并伴随有 (选填“吸热”或“放热”)发生。
14.某品牌空调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冷冻室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在冷凝器里液化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冷冻室内的热“搬”至冷冻室外。制冷剂在冷凝器里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5.小付买了一盒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小付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做“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若实验时不小心①被沸水烫伤或②被水蒸气烫伤,则 (选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原因是 。
17.小明分别用如图5-9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碘锤内都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经查阅资料发现: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 碘的沸点为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 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图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实验更能说明碘升华现象,简要说明理由:
18.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某地将出现寒潮天气,并伴有强降温和大风。第二天早上,小亮发现家里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19.(18分)如图5-10甲所示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circ}}C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
(5)由实验可知,晶体在温度达到熔点时,可能处于 (填选项前字母)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
20.(18分)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5-11甲所示。
(1)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 (选填“点燃”或“熄灭”)以确定烧杯的位置。
(2)在水温升高到 后,每隔1m 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3)观察到水沸腾时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 以下后,另一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 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周末自我检测(五)
1. D 2. D 3. A 4. A 5. A 6. D
7. D[解析]加快蒸发的途径有: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升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酒精灯,不使用时盖上灯帽,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这些是通过减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来减缓蒸发的;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是通过减小液体表面积来减缓蒸发的,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来加快蒸发的,③⑤不符合题意。
8. D
9. D[解析]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A错误;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B错误;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是灯丝的升华现象,C错误;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水汽化吸热,D正确。
10. A[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辨析。“霜”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A正确;“霜”的形成需要放热,B错误;“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错误;“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D错误。
11. A[解析]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眼镜变模糊了,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12. B[解析]容器中的海水从周围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水蒸气在塑料罩内壁遇冷形成小水珠,由气态又变为液态,即发生了液化现象。
13.凝华 放热
14.汽化 放热 压缩体积
15.升华 液化
16.升高 ②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17.乙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低于碘的熔点,乙实验中碘不会熔化,只能升华
18.凝华 室内
[解析]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属于凝华现象。
19. (1)C (2)38
(3)非晶体 6
(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ABC
20. (1)点燃
(2)吸热 不变
(3)变大 (4)时间 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