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1.1-1.3自我检测(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1.1-1.3自我检测(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1.1-1.3自我检测(一)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如图1-1 所示,三条线段a、b、c的长度分别为L 、L 、L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
3.小明参加了体质测试,以下四项测试成绩记录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 ( )
A.身高1.70m B.坐位体前屈21.3d m
C.立定跳远25 dm D.1000 m跑步成绩4 min 30 s
4.小金和小杭并排坐在等待发车的“和谐号”列车上。此时,边上有一列“复兴号”列车也在等待发车。过了一会儿,小金说,我们的车开动了。而小杭却说,我们的车没有开动,因为站台柱子没有动。小金判断“和谐号”列车开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小杭 B.“和谐号”列车
C.“复兴号”列车 D.站台柱子
5.同学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则下面对速度公式 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 和时间t无关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
6.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
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4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一物体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用时2.5s
7.图1-2记录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车在3s 内运动的路程为60 m B.图中小车在第2个10 s内的速度为30 m/s
C.由 可知,图中小车运动时v与t 成反比D.图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8.如图1-3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1-4中与之相对应的图像是 ( )
9.如图1-5甲所示,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O点)到达汽修厂(B点),全程中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拖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
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 3 km
C.拖车在OA 段加速运动,在AB段减速运动
D.拖车在OA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 段的平均速度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1:4 B.4:1 C.9:4 D.4:9
二、填空题
11.如图1-6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同一位置拍摄的两张照片,以树为参照物, (选填“甲”或“乙”)车是运动的。
12.如图1-7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 min,15 min= 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3.如图1-8所示为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该限速标志牌的物理意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短为 min。
14.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s,如果他在前6s的平均速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
15.(1)如图1-9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3)测量小球的直径常采用如图1-10(a)所示的方法,则小球的直径为 cm;测量铜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将铜丝紧密地在铅笔上排绕10匝,则铜丝的直径为 cm。
16.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11所示。
(1)请根据运动的图像,写出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
信息2: 。
(2)图中两条s-t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运动的 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和小华是同时从0时刻出发的,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图像。
四、计算题
17. 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北京到苏州的里程为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求:
车次 到站、发车时间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D315 到站时间 一 10:54 14:38 16:22
发车时间 08:22 10:56 14:14 一
(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3)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则该大桥长多少米。
挑战小科学家
自制简易刻度尺
创新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想用一个硬纸条制作一把量程为0~20cm、分度值为5mm的刻度尺。请你借助必要的器材也制作一把同样的刻度尺,将你所利用的器材、制作过程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把小制作的照片贴在虚线框中。
(1)器材: 。
(2)制作过程: °
【过关检测】
1. D
2. A
3. B
4. C[解析]以小杭为参照物,“和谐号”列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A错误;研究物体运动时,不能选择自身作为参照物,B错误;以“复兴号”列车为参照物,“和谐号”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而是运动的,C正确;以站台柱子为参照物,“和谐号”列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D错误。
5. C[解析]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的长短,速度不一定大,故A 错误;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的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 的比值,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故B错误,C正确;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故D 错误。
6. B [解析]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 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5 m/s;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m/s;
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可见,四个选项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7. B
8. B
9. D [解析] 由图像知,全程距离为 s=6 km=6000 m,故B错误;由图像知,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运动时间为 t=0.5h=30 min=1800 s,OA 段的距离是 sαA=3 km=3000 m,所用时间为toA=0.1h=360s,运动速度为 全程OB 的平均速度为 故 A 错误;拖车在 OA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OB 段的平均速度,故D 正确;OA 段和 AB 段的s-t 图像都为一条倾斜直线,所以拖车拉着小汽车在这两个路段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是速度不同,故C错误。
10. C[解析]已知甲、乙的速度之比:
通过的路程之比: 由
所用时间之比:
11. 乙
12. 0.25 静止 运动
[解析] 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13. 80 km/h 36
14. 8.7 8.3
[解析]已知前6s 的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公式 求出前 6 s 跑的路程: ,后6s 跑的路程: ,后6s 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v=
15. (1)B (2)277.5 (3)1.85 0.10
[解析](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2)在秒表的小表盘上,1m 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 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 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4 min 37.5s =277.5s 。(3)由图(a)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小球的左侧对应刻度值为 10.00 cm,右侧对应刻度值为11.85 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d=11.85 cm-10.00 cm=1.85 cm;铅笔上细铜丝排绕了10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 m,线圈长度为1.00 cm,细铜丝直径: 0.10 cm。
16.(1)小明比小华晚5s 出发
他们运动的路程都是 200 m(合理即可)
(2)路程 (3)如图所示
17. (1)由表知 D315 次列车10:56 从济南出发,14:38到达南京,列车的运行时间为14:38—10:56=3 h 42 min。
(2)由表知 D315 次列车 8:22 从北京出发,16:22到达苏州,则列车的运行时间:
t=16:22-8:22=8 h;
北京到苏州的路程s=1225 km,列车的平均速度:
(3)由 得列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v t =30m/s×72s=2160m,
由于 则桥长: 2160m-360m=1800 m。
【挑战小科学家】
(1)标准刻度尺、笔、硬纸条
(2)①用标准刻度尺紧靠纸条,并与纸条一侧保持平行,在纸条对应标准刻度尺零刻度线位置标出刻度线和数字0;②在纸条对应标准刻度尺20cm 刻度线位置,标出刻度线和数字20;③将0刻度线和20 刻度线之间分成40 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对应的部分数字;④在自制刻度尺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 cm(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