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运动期末专项复习卷(一)考点示例考点1 长度、时间、速度的估测例1 3 月 12 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如图 QM1-1所示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 B.1m C.2m D.4m例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 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B.健康人的脉搏,1m in时间跳动70 次左右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 1m in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l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例3 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QM1-2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4 (2022益阳)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 QM1-3 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3.9 cm B.3.90 cm C.4.90 cm D.3.90例5 图QM1-4中秒表的分度值是 s,秒表读数是 s。考点3 参照物例6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孟郊 B.身后的房屋C.路面 D.路边的花例7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考点 4 运动图像及速度计算例8 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则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4s③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 s④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 s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例9 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了常州市300 m龙舟赛,前150 m的平均速度为3m /s,后 150 m的平均速度为5m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例10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QM1-5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考点5 平均速度的测量例11 如图 QM1-6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 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例12 如图 QM1-7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 AB段的距离: ,测得时间 则AB段的平均速度(2)若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4)小车在 BC段的平均速度vBC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考点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 m/s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C.一支中考涂卡所用2B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 mD.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2 s2.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 QM1-8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站台 B.铁轨C.车厢的窗台 D.路边的树木3.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4.图 QM1-9是利用每秒闪光10 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 A、E两点间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 A、E两点间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 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在 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D.小球在 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5.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10:9,则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 ( )A.5 :3 B.3:5 C.2:5 D.5:26.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下列关于他的运动情况 ( )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 m/s的速度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和②正确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④错误7.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表示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 图像如图 QM1-10 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可知 ( )A.两物体在t=5s 时一定相遇B.甲物体在5s 内通过的路程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二、填空题8.如图 QM1-1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9.误差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4次,测量值分别是1.32 cm、1.53 cm、1.33 cm、1.35 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10.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 为参照物的。(均选填“榆堤”或“船”)11.常益长高铁于 2022 年12 月 26 日全线通车,大大缩短了益阳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对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益阳至长沙若由原来的70 min压缩至30 min,该段线路长约64.2k m,则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该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汽车以33 m/s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12.小雪在一张白纸板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的草地上,为了使小球进洞,小雪进行了以下操作:保持纸板不动,将小球拉进“洞”中。请你写出另一种使小球进入“洞”中的操作: 。两种操作小球的运动结果相同,说明 。13.如图 QM1-12甲所示,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 v-t图像如图乙所示。(1)物体在0~1 s内处于 状态。(2)物体在第2 s时的速度是 m/s。(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 m。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4.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QM1-13(a)所示。(1)由图(a)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为 m/s,乙物体的速度为 m/s。(2)请在图(b)中,画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15.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 A 点由静止下滑,如图 QM1-14所示。他写的实验报告(摘要)如下,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 、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 QM1-14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① ;②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 cm ① 平均速度AC段 80 5.0 16.0AB段 30 3.0BC段 50 ②[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3)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四、计算题16.小东一家驾车去A 地旅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小东注意观察汽车的时间表和里程表,并观察了公路旁的指示牌,记录下几组数据:(1)第一组数据: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 km)示数如图 QM1-15甲所示,请你计算出这辆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第二组数据:在某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东的爸爸开车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考点示例】例1 C [解析]九年级同学的身高约1.7m,小树的高度略大于1.7 m,接近2m。例2 B [解析]较快速度读书,1m in大约能读300个字,故A 不正确;健康人的脉搏1m 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5s ,故 C 不正确;正常骑自行车1m in大约行驶150~300 m,故 D不正确。例3 B [解析]由图可知,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4.5m,所以,总路程 s=4.5m×4=18 m,所用时间 t=0.5s×2=1s,轿车的平均速度: 64.8km/h,最接近 B。例4 B例5 0.1 338.5例6 A [解析]若以孟郊为参照物,马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马是静止的,故A 符合题意;以身后的房屋、路面、路边的花为参照物,马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马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例7 C [解析]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向西运动,说明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例8 D 例9 3.75例10 大于 20 200[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甲=55 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 sq=1100 m,甲车的速度: 在 时,乙车行驶的路程:sz=400 m-200 m=200 m,乙车的速度: 可见,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由图可知,行驶20 s后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20 s,甲车行驶了800 m-400 m=400 m,乙车行驶了 600 m-400 m=200 m,两车相距 △s = 400 m—200m=200 m。例11 4.50 0.9例12 (1)40.0 25 (2)小(3)同一位置 (4)大于(5)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考点过关】1. B 2. C 3. C 4. B 5. B 6. D 7. D8. B 2.45 9. 不可以 1.33 10. 船 榆堤11. 128.4 大于 [解析] 高铁运行的路程 s=64.2km,运行时间t=30 min=0.5 h;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5.7 m/s>33 m/s,所以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汽车以 33m/s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1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3. (1)静止 (2)0.5 (3)214. (1)1.5 0.5(2)如图所示[解析](1)由图可知甲物体在 3 min 内运动270 m,甲物体的速度: 同理乙物体的速度:vz=刻度尺 秒表 ①时间 t/s ②25.0(1)变速 (2)减小 (3)小16. (1)由图甲可知,汽车运动的时间t=12:25-9:25=3h,汽车行驶的路程:s=27582 km-27462 km=120 k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2)由图乙可知,此路段汽车的最大速度v'=100 km/h,入口处到A 地的路程:s'=30km,则车由入口处行驶到 A 地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