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个体…”错误,从原文“努斯鲍姆将其理论框架延伸到非人类动物”看,上述内容指向人类。)
2.A(B项“直接证明动物拥有尊严”错误,例子是为了反驳“因动物不使用概念就不适用于该概念”的观点。C项“是为了
证明动物与人类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应享有相同的权利保障”错。努斯鲍姆的“繁兴”理论强调动物的自然天性与生
存需求应被尊重,但并未主张“动物与人类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或“享有相同的权利保障”,属于过度解读。D项文章
提及反对者的担忧,是为了通过后续论证说明这种担忧“可能适得其反”,而非“动物尊严的优先性”。)
3.①理性能力②个体的繁兴(及其脆弱性)③自主性和固有价值(没处1分,意思对即可)
4.①认知角度,许多动物具有自我意识,能反抗不公平待遇,符合尊严所需的心理要素。②需求角度,“繁兴”论认为,动物
的主观体验与自然需求应被尊重。③关系性角度,无论个体与我们有无道德关系,都应该得到尊重,包括那些处于弱势
地位的他者。(第①②每点1分,第③点2分)
5.①怜悯心是尊重动物尊严的情感基础。题干指出怜悯心使人能感知他人痛苦,而本文指出动物能感受痛苦,怜悯心会
促使人类关注动物处境,尊重其尊严。②尊重动物尊严是怜悯心的延伸。本文认为应该尊重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个
体,包括动物,体现了对生命的怜悯和普遍关怀。③怜悯心与尊严理论互补。题干指出怜悯心强调情感共鸣,而本文尊
严理论强调道德义务,二者结合,互为补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意在象征乡村生活”有误,更重要的是刻画校长的形象。)
7.A(“刻画了‘我’对穿雨靴的坦然心理”有误,从“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可以看出“我”穿雨靴的尴尬心理。)
8.①热爱教育事业。对乡里、城里的开会等教育活动重视;每年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书。②豁达乐观。穿着雨靴进城买书,
城里人的目光,他毫不介意。③温暖亲切。帮青年教师捎回雨靴,带大家吃馄饨。④质朴淳厚。穿着歪斜的老皮鞋、旧
雨靴和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9.①文本一将旧雨靴比作哨兵,守卫校长的梦乡,象征着校长一心守护农村教育的初心;旧雨靴与河风、摇船一起营造出
静谧和谐的氛围,表达了“我”对老校长的敬佩之情。②文本二中百合花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象征了小战士的淳
朴、真诚和高尚:作者借以赞美美好的人性以及纯洁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CEH(“树”作谓语,“吾墓上”“以梓”作状语,句意完整,应在C处断开;“令可以为器”中“令”后省略宾语“之”,句意完
整,在E处断开;“吴东门之上”是“悬”的状语,中间不断开,应在H处断开。句意为: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
长成之后可以做成器具,还要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来观看越国的军队攻入并灭掉吴国。)
11.C(“文中用干支纪年”错误,从原文“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四年,吴伐楚”“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
伐吴”“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等表述来看,这里的“五年”“四年”“六年”“九年”等都是以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己
卯”在这里是用干支来纪日的。)
12.C(“在勾践亲自来吴国请和时,伍子胥就已经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有误。
根据原文可知勾践是派文种来吴国请和的,并且这件事发生在“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时,不是在文种来请
和时。)
13.(1)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他的儿子轸即位,这就是楚昭王。(“卒”“立”“是为”各1分,句意1分)
(2)伍子胥劝谏说:“勾践现在吃饭不吃两个菜肴,吊唁死去的百姓慰问病人,这是想(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啊!”
(“强谏”“重味”“吊”“问疾”各1分)
14.观点:申包胥认为伍子胥的复仇行为太过分了。理由:①伍子胥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曾经侍奉过楚平王。②伍子胥
鞭打死人,违背天理。(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
15.D(“应该选在全年风雨时才合适”错误。尾联说的是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
诗人通过议论表达对政令混乱无益的批评,并不是建议政府发布政令时应选在特定天气。)
16.①相同之处:两诗都通过选取顾不上吃早饭的场景来突出农事活动的紧张。②不同之处:《春日耕者》选取的场景单
一,只选取了顾不上吃早饭的场景来突出农事活动的紧张:《插秧歌》除此之外,还选取农夫一家不等雨停而冒雨插秧
的场景来突出农事活动的紧张。(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6045A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
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动物是否拥有尊严?人类尊严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当一个人被当作“牛马”般驱使时,我们会谴责
这有辱其尊严。然而,当真正的牛或马被纯粹用作工具或被视为物品时,这是否也侵犯了它们的尊严?
动物具备感受能力,因此人类在与动物互动时,应当考虑它们的感受。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名词的“尊严”被定义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那么,什么样的生命体
可以拥有这种身份或地位?康德认为,尊严属于有理性自主能力的人类,动物则缺乏这种理性。尽管康
德反对虐待动物,但是他坚持认为尊严属于有理性者。也有人会说,尊严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建构的
概念,动物不会用这个概念来思考。然而,仅仅因为动物不会使用某个概念,就断言该概念不适用于它
们,这过于草率。例如,动物不使用“利他”概念,但它们仍能表现出利他行为,如狼群中的互助行为;动物
不使用抽象意义上的“痛苦”概念,但它们无疑会感受到痛苦。然而,尊严这一概念也许不同。动物会关
心自身的痛苦和身体完整,也会关心同伴,但它们是否关心自己被尊重或被侮辱?换言之,将尊严适用于
动物,是否要求动物具备某些与尊严相关的复杂认知能力?
许多动物确实显示出这些能力。研究表明,很多动物(如大猩猩)拥有自我意识,能够反抗不公平待
遇,比如对动物园强制施加的表演训练表达抗议。这表明有些动物可能具备构成尊严的心理要素。然
而,如果我们用如此高的认知能力来衡量个体是否具有尊严,会将许多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一起排除在外。
比如,一个先天性严重智力障碍者可能既没有尊严的概念,也无法形成与之相关的心理状态,甚至意识不
到自己是否被侮辱,我们就可以不尊重他,欺辱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尊严不是强势者的奖章,而是弱势者的盾牌。尊严不依赖个体的理性能力或语言能力。玛莎·努斯
鲍姆认为,即使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仍拥有主观体验,能够建立情感联系,参与社会互动,
并拥有在自身潜能范围内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尊重其作为一个个体的繁兴(flourishing),而繁兴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604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