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第11课 五四运动【课程标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结构】【要点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2.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4.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5.内容:内容 代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反对定孔教为国教;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文学革命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6.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二、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3.经过:阶段 斗争主力 运动中心 斗争形式前期 5月4日 青年学生 北京 示威游行、罢课后期 6月5日后 工人阶级 上海 罢工、罢市4.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5.性质:(1)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3)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6.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7.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8.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易错易混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同步训练】1.五四运动促使思想界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方向探求改造社会的新出路。知识分子把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思考中国的革命和未来,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武器。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 B.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胜利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2.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到的信息:五四运动爆发后,山东齐河学生冲向街头,高呼爱国口号,散发反帝传单。德县罢课游行学生每人手持小旗,上写“抵制日货”“收回青岛”“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武城学生马杏林血书“良心救国”4字,以示爱国决心。这体现出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各地对五四运动的声援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3.下图是《红色的历程————五四运动》连环画的某页内容,描绘了众多北京学生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的场景。该画面( )A.展现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C.揭示了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D.反映了全国工人运动高涨4.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发起的两次运动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这两次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处于迷茫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A.作用相同 B.领导阶级相同C.诉求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5.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D.它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6.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7.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8.图漫画《工学商打倒曹、陆、章》创作于1919年6月。该漫画表明( )A.科举考生积极备考 B.工人运动此起彼伏C.罢市风潮席卷全国 D.爱国群众联合斗争9.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 )A.辛亥革命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0.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成立于1919年3月,最初宣讲的题目有“赌博之害”“什么是善”“念书的意义”等,后来又增加了“国民的责任”“为什么要爱国”“青岛问题”等。这一变化是由于(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C.呼应外交适应时局发展 D.社会风气发生根本转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然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相关论述(1)依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一观点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