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二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二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伊宁市第28中学2025-2026七年级第一学年语文阶段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出卷人: 审卷人:
积累运用
1.请用正楷将下列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分)
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 ( )
A.粗犷(guǎng) 应和(huò) 黄晕(yùn) 一髻白花( jì )
B.眨眼(zhǎ) 看(kān)护 着(zhuó)落 秋风萧瑟(sè)
C.窠(kuō)巢 静谧(mì ) 澄清(chéng) 终年贮(zhù)蓄
D.碣(jié)石 高邈(miǎo) 济南( jì ) 披蓑(suō)戴笠
3.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瞭亮 抖擞 静默 淅淅沥沥
B. 化妆 吝啬 绿萍 迫不急待
C. 烘托 草垛 干涩 繁花嫩叶
D. 慈善 捷毛 澄清 争先恐后
4.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
A.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 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以上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段中“用红笔添改讲义”的人是_______。(2分)
(2)结合语段内容,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7.名句默写(10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水涨起来了, 。
(2)红的像火, , 。(朱自清《春》)
(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漫步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不变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思乡的泪水。
(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
8.下面对这首曲作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题目为“秋思”,可理解为游子于秋季的思绪。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幽静安适冲淡了孤寂的忧愁、抚慰了游子之心。
C.全曲未出现“秋”字,却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渲染了深秋的环境与氛围。
D.这首小令在景物上着墨较多,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充分写景是为了烘托
主体。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用“/”标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两处)(2分)
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
(3)太丘舍去 ( ) (4)元方入门不顾 (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甲文从“内集”二字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和睦,“讲论文义”体现文学氛围浓厚。
B. 乙文抓住友人的神态与动作描写,“惭”与“下车引之”,表现出友人知错能改的品行,充分展现了本文言简意赅,用词准确的特点。
C. 甲文中兄女“未若”二字的回答,表明她对兄长的比喻不认同,体现她的高傲。
D. 乙文结尾处写“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元方刚正不阿的肯定。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1分)
【甲】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选自老舍《一些印象》)
12.甲乙两文都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13.甲、乙两文中的水各具特色,请分别概括其特点。(3分)
14.说说下面句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6分)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请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选文,完成任务。(13分)
夏日笔记
裴爱民
①雨后天晴,潮湿的土地,青翠的庄稼,油亮的树叶,葱茏的野草,还有这新鲜的空气。远看,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干净澄清,有一块向日葵地开放出大朵大朵金黄色的花,雀鸟在浓绿的树荫中鸣叫。
②土豆秧长得多么茂盛啊,开着白色的紫色的花朵。女人们戴着花头巾,提着化肥,猫着腰走在土豆垄沟里,一把一把撒化肥。她们咯咯地笑,大声说着话。
③我来割草,割了一捆又一捆。羊儿在圈里,啃着干草咩咩地叫。干活累了,坐在树荫下,身旁是大棵大棵茂盛的宽叶独行菜,在我肩头开放出密密麻麻雪一样的小花。还有一株苜蓿夹杂其中,绿色的柔软的小叶片,一朵朵紫色的小花散发出脉脉清香。一回头,粉红色的红柳已在恣意盛开,映着那碧蓝的天!
④身旁还有一株粗壮的杨树,叶片肥大而油绿。树下是一大片暗绿的清凉的阴影,脚下杂草丛生。有一棵盐生草,硕大如磨盘,灰绿的叶子,它在这里尽其本能地生长着。
⑤这沟沿上的草,毫无顾忌地生长,冰草葱绿而稠密的细长叶子覆盖了水沟,染绿了流水。还不够,又摇摇摆摆地蹿出了纤纤花穗!甘草笨拙的叶子也是那么茂盛。这让我怎么告诉你,这片野外荒滩曾经的荒凉?你看那小苦豆子鲜红的花也挤在冰草缝里。
⑥这沟沿上的草生机勃勃的,走在这层层草上,还要用手时时挡开那绿得笑哈哈的白杨枝条。占着这流水的便宜,草们茁壮成长着。狗牙花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冰草刚露芽你们就开始婉转地眨媚眼,现在这冰草都尺把高了,你们还一个劲儿地开。哎呀,沙旋覆花已急不可待了,一洼洼,一坡坡,全打苞儿了。赶明儿,又是怎样地映黄这野滩荒地!那时候,又让我怎么描写你?
⑦你看!这一埂子花!油菜开花了,大豆开花了,还有这白的蓝的胡麻花!一埂子全是花!下面这被绿草包围着的水浇着这些花和这大片的大麦。这水,让好多年前那个童年的荒滩变成了这个样子。
⑧这平滩好硬,就是用脚使劲跳几下,也跳不出几个坑窝儿。可是,这水就这样缓缓流过,把这片僵硬的平滩冲得柔软万缕。我手轻轻地一捞,一把软软的泥浆就滴滴答答地淌。
⑨让我从哪儿走?这一片全是圆圆的喇叭花,白的,粉的,像从天上落下了一片小星星!这花瓣是那么娇嫩,这花蕊里肯定还有几只小小的黑昆虫在吃花蜜!你说,我忍心从这里走过去吗?我今日踏碎一些野花,明日又会开出很多,可我实在无法把它们只当做是一些野花。
⑩马兰开花了,嫩嫩的,极晶莹的紫色。我们小的时候,总喜欢采下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盛夏的田野,花朵尽情开放,这片曾经的荒滩也五彩缤纷。远处的树枝上传来杜鹃一声声的鸣叫……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6月10日 08 版,有删节)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描绘色彩丰富多样,如浓绿、油绿、暗绿……可见作者观察景物细致入微。
B.本文描绘景物多感官结合,如视觉、听觉、嗅觉,展现生动画面,引人入胜。
C.作者将庄稼地与童年的荒滩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艰难困苦。
D.雀鸟鸣,牛羊叫,女人们撒着化肥咯咯地笑,作者借此表现了夏日农村的生机。
16.仿照示例,完成朗读设计。(4分)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朗读设计】“偷偷地”轻读,读出小草的顽皮可爱;“钻”重读,读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劲头;“嫩嫩的,绿绿的”语调上扬,节奏轻快,读出作者看到鲜绿春草的喜爱之情。
语句:一回头,粉红色的红柳已在恣意盛开,映着那碧蓝的天!(请你从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角度进行朗读设计)
【朗读设计】
17.第⑥段作者把狗牙花直呼为“你们”,请你体会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3分)
18.阅读下面语句,想象作者描绘的情景,说说你对其意蕴的理解。(4分)
盛夏的田野,花朵尽情开放,这片曾经的荒滩也五彩缤纷。远处的树枝上传来杜鹃一声声的鸣叫……
作文(50分)
刚走进新校园的你,是否曾因这些情景而感到温暖?也许是课堂上老师投来的鼓励目光,也许是迷路时学长热情的指引;或许是跑操后同学递来的一瓶水;又或是图书馆门口动听的琴声,操场上的励志标语,教学楼内红色的荣誉墙……请你以《校园里的温暖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经历体验。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