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家的意味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家的意味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

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一般建起“庙”以便经常祭祀;平民百姓是没有“庙”的,往往在屋廊下摆“豕”(猪)祭拜,这就是”家“,后来引申为”住所“等义。
说文
解字
=
“宀”
+
豕(shǐ)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4.1 家的意味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与功能,认识到“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2.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3.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4.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5.责任意识: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优良家风的作用(价值)。
自主学习一(5min)
认真阅读课本26-29页内容,思考:
要求:
1.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3. 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家庭的含义(内涵)?
2.家的意义有哪些?☆
3.优良家风的作用(价值)
请欣赏视频:吴子安《我想有个家》
议一议:
结合课本生活观察的说法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
生活观察
“我”眼中的家
是地域
是住所
是一群人
是吃饭的地方
“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1
“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2
“ 回家吃饭喽!”
3
“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4
家是……
5
家是生命的居所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笔记1.家庭的含义?P27
冯小刚、徐帆和养女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
法定程序结婚组成家庭
②因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养父母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
家庭——继子女、继父母
生育
▲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相关链接 P27
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
婚姻关系
收养关系
家不只是房子,还有什么......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才是家。
探究与分享: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人们渴望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情感。
2.★家的重要性(家的意义):P27-29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阅读并思考:你读过这些古代故事吗,请你介绍下这些经典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承担着哪项功能?
百里负米
孔子的学生子路,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他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亲尝汤药
汉文帝在母亲身患重病之时,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并亲自为母亲煎药汤,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才给母亲喝。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亲尝汤药
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汉文帝总是先亲口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为了给继母治病,解开衣服,躺在冰上。冰自动融化,两条鲤鱼自己跳出。继母食用鲤鱼以后,病体痊愈。
扇枕温衾
东汉的黄香9岁失去母亲,侍奉父亲极其孝顺。酷暑为父亲扇凉枕席,严冬为父亲温暖被褥。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辛勤劳动的父亲能够睡得安稳。
我爱
我家
“多陪陪我”
故事分享会
欧阳修出身于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但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小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赛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此许照顾。
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时,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郑氏年轻时在娘家受过几年教育,加上自己酷爱读书,颇有些学识,教儿子识字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她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家里太穷,郑氏买不起纸笔,有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芦苇),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获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欧阳修聪明伶俐,很快便学会了识字,并认识了很多字,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到十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家长担负者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大家还知道哪些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很大的故事呢?
岳母刺字
孟母三迁
探究与分享: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阅读并思考: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们的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影响中华儿女一生,并成为学习的典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他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1919年12月2日
致思顺书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1927年1月27日
致孩子们书
我在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探究分享
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与同学分享。
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与同学分享。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家风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以仁为本,以孝为先,奠定了中华民族家风思想的基础。
孔子与“仁爱”家风
家的重要性是什么?(家的意义)
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
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
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515国际家庭日由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就如同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则社会健康,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反之,当大多数细胞生病时,国家就会随之动荡。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家庭的健康与幸福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2.家的意义(重要性):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议学小结
新华社北京2021年3月2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探究与分享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百善孝为先
1、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风,家规、家训呢?
2、你家有哪些家规、家训呢?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司马光教子有方】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
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刘备《三国志·蜀志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王永彬《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
习近平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3.★优良家风的作用:P28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总书记说:“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4.1家的意味
课堂总结
1.家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的意义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心灵的港湾
②家是第一所学校,是修身之所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1、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白人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成地质科学家,坚守新疆60年。李忆祖用一生反哺养育他的祖国,可谓一个大写的中国人!他的家庭是( )
A.由婚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B.由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C.由继子女与继父母组成的新的家庭
D.随父亲或母亲再婚确立的家庭关系
B
2、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港湾。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下列对家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
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只是我们居住的一所房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家中有亲情,家里有亲人
3、小李和小张是这样理解“家”的意义的,你觉得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只需关注小家庭,不必考虑其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还要关心国家和社会
4、习近平在给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中写道:“家教的严格,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您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样的好家风我辈将世代相传。”我们从中感悟到( )
A.平等的家庭氛围
B.父母的辛勤付出
C.亲近的父子关系
D.良好的家风家教
D
与题意无关
与题意无关
与题意无关
01.知识点讲解
本课练习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家王小波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 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 年轻时总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工作才是第一位。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我 们才明白,没有什么比家人、比亲情更重要。这世上,再没有人可以像他们那样, 对我们毫无保留地给予,不求回馈地付出。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家的理解。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01.知识点讲解
本课练习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 ”。千家万户都好, 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 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4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