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
(注意: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书写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泻气 xiè 荧光 yíng 潜质 qiǎn 深恶痛疾 wù
B.关键jiàn 校对jiào 匿名n ì 振聋发聩 zhèn
C.翘首qiáo 抹杀 mě 诘责 jié 眼花潦乱liáo
D.畸形 jī 仲栽 cái 悄然 qiǎo 锐不可当dǎ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 。
A.一丝不苟 望文生义 菲薄 延伸 B.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浅薄 延伸
C.浅尝辄止 望文生义 浅薄 蔓延 D.一丝不苟 不求甚解 菲薄 蔓延
3.选出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在面临选择时,很多人都会犹豫不决,内心充满恐惧。有时影响我们对事件判断的,不是我们自身实力的强弱,而是我们被内心的恐惧吓倒。因此,只有直面恐惧,克服恐惧,战胜恐惧,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恐惧是个欺软怕硬的“懦夫”,害怕它时,它无比凶悍;想和它对抗时,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A.“恐惧”是名词,“影响”是动词,“无比”是副词,“得”是助词。
B.“面临选择”“欺软怕硬”“害怕它”都是动宾短语。
C.“不是我们自身实力的强弱,而是我们被内心的恐惧吓倒。”这个句子是病句,应把关联词语“不是,而是”改成“不是,就是”。
D. “在面临选择时,很多人都会犹豫不决”一句中,“在面临选择时”充当主语成分。
1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沧海》《己亥杂诗》《次北固山下》都是五言律诗,作者分别是曹操、龚自珍、王湾。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圆的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老人节。
5.下列名著中,表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前要“我”大声喊“父亲”,并在父亲故去后怂恿“我”偷母亲的珠宝,还散播流言说“我”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卖。
B.《红岩》中有个九岁多的孩子,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看起来像个五六岁的孩子,看见他的人都爱摸他可爱的脑袋,叫他“小萝卜头”。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不得已到翠云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6.古诗文默写(7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 ,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6)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1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春山夜月
陆游 于良史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春山夜月》的首联中,写出了诗人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的不舍。
B.《春山夜月》首联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首联统领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春山月夜》写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D.“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这两句从远处转向眼前,以悠扬钟声引出翠微山色,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②,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释】①侔(móu):齐,相等。②民醇:民风淳朴。③卤拙:粗糙笨拙。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若止印三二本/孰若孤 B.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C.余又尝过金陵/及鲁肃过寻阳 D.是大不然/康肃忿然
9.把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
10.用“/”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古 物 至 巧 正 由·民醇 故 也 民 醇 工 不 苟。
11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2分)
对某一技艺或事物的说明介绍,重在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甲】文抓住“ ① ”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乙】文则围绕“ ② ”的特点,来介绍玉臂钗的制作精美。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2、13题(4分)
【材料一】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精神,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今年某视频网站播放的《上元千灯会》将戏曲与流行元素结合,以灯塑景、以戏传情,呈现了一场戏曲盛宴,颇受年轻人喜爱。“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义。
【材料二】
古代典籍如同文明的“时光匣”,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鲜活见证,也深深润养着文化自信。古籍
2
答案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献,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结晶,时代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宝藏,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迈出“数字新步伐”很重要。一方面,数字技术让脆弱的不可再生文物永驻“云端”;另一方面,技术赋能更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长久助力。从文本与影像数据库,到可视化“图谱”,“一键”便能完成海量古籍资料的提取与整合,研究者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后续数据分析中。借助数字化手段,古籍“抢救性保护”才更高效。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筹办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开幕当天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间的巧合象征着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冰雪奇缘。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酷似象征吉祥的摆件“如意”;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2、阅读上述三则材料,选出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
B.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义。
C.只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古籍“抢救性保护”就会更高效。
D.北京冬奥会,“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
1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方式。(答出两点即可)(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14-17题。(10分)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 ——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3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一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己。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呲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 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14.结合选文内容,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按提示完成。(3分)
答案① → 理解 ② → 谅解 ③
15.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6.在选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2分)
(三)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 18-21题(12分)
善良如树
①自从家里的亲人相继搬走之后,那片牧场便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我的梦境里总是出现草原被别人抢走的景象,我一个人孤零零的被抛在荒原,四处是铺天盖地的马头琴声。多次出现这样的梦境之后,便决定回去看看草原,看看牧场里还需要添置什么东西。
②那天下午,我没有通知任何人,一个人开车回草原,准备回去打理一下自己的牧场。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正准备买一些水和吃的,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但电话的那头仿佛和我很熟悉的样子,对方开门见山地说:“哥,我看见你了,我也在小镇,你等我。”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③出来一看,才知道是他。我和他其实不是很熟悉,他是我一个队友的同学,在我们做运动员的那个城市读书。经常过来看我的队友,吃过几次饭。十几年前的某天夜里,我的队友突然哭着冲回宿舍,说他同学车祸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请我们过去帮帮忙。
④后来我们一起去的8个人只有我的血型是符合他同学的,那天我就稀里糊涂地给输了两次血,输第二次的时候,医生知道我是做运动员的,犹豫了一下说,可能会影响我的运动寿命,我那时年轻,身体也壮,没有迟疑。后来,有三四个月我的成绩一直上不去,教练知道我输过血后,就让我回家休假,这次休假中途心也野了,就萌生了退役的想法,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同学。
⑤世事沧桑,想不到居然在这里碰到了他。他好像对我很熟悉的样子,直接坐到我的车上说:“我和你一块走吧。知道你今天回草原,我在这里等你一天了。”快到牧场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今天晚了,明天去你的牧场,去我的学校吃饭,那里有朋友等着。”
⑥果然,在暮色中,我隐约看见有一群人在向这里望着,他忙解释说,都是这里的牧民和学校里的同事。他们都认识你。我们车刚停稳,人群就拥了过来。很热情,叫我蒙古名字的样子莫名的亲切和感动。我很惊讶。草原上的人我是知道的。他们都话少,腼腆。对一个不熟悉的人不会这么主动,他们一般只是远远站着笑,可是今天,我好像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一样。
⑦席间,他一直在忙,我们开始喝酒,几杯下肚,话就多了。等他出去以后,有几个人看着我笑,说:“我们早听说你了你是草原上的英雄。”他们开始讲我运动队里的种种故事,开始讲我的运动成绩,讲我的经历,讲我和朋友间的故事……当然很多故事已经被他们演绎得我自己都不知道了。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每天讲给他们听的。我在这里突然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个牧民样子的人说:“他人很好,他不知道怎么感激你,义务看护你家的牧场,他觉得这是报答你的唯一的途径。”那一刻,一股暖流弥漫了我的心头。
4
⑧原来善良是一棵树,一年年地生长,早已经长成葱茏的大树。
⑨第二天,我早早地走进自己的牧场,虽然牧场还是老样子,但沿着我的牧场有一条清晰的小路让我明白了一切,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他那敦实的身躯,他一定是在无数个白天夜晚像一个忠实的卫士,为了牧场主人,虔诚地看护着。
⑩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奇妙,你可能在人生的某一个十字路口无意中帮助过他,你也不曾奢望得到什么,但你不知道那颗感恩的种子早已经燎原成海,茂密成林。
爱就是无数个感恩的心汇集成的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
18.从全文来看,第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分)
19.选文第 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会它的作用。(3分)
答案爱就是无数个感恩的心汇集成的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
20.选文第④段加点字“稀里糊涂”和“没有迟疑”是否矛盾?为什么 (2分)
那天我就稀里糊涂地给输了两次血,输第二次的时候,医生知道我是做运动员的,犹豫了一下说,可能会影响我的运动寿命,我那时年轻,身体也壮,没有迟疑。
21.文章以“善良如树”为题有哪些妙处 (3分)
四、写作(45分)
2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爱,无处不在。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老师一句有温度的话语,同学间一次真诚的帮助……让我们采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温情,诉说爱的絮语。
请以“爱的絮语”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在我们成长的天空,有阳光,也有风雨,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张开生命的彩翼,追逐人生的梦想,在飞翔中彰显生命的本色,书写生命的华章。
请以“在中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诗歌、戏剧除外)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B
B
A
A
A
(1)谁家新燕啄春泥(2)大漠孤烟直(3)老骥伏枥(4)芳草萋萋鹦鹉洲(5)采菊东篱下(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不唯一)
二、古诗文阅读
D
C
(1)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很快就能完成印刷。(2)后世的风俗虽然奢侈,但工匠用力比不上古人。
古物至巧 / 正由民醇故也 / 民醇 / 工不苟。
①神速(高效、便捷)②至巧(精巧)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2. D
13. ①跨界融合,将传统艺术与多样化艺术形式结合;②借助数字技术,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③在现代事件(如北京冬奥会)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答出两点即可)
(二)
14. ①怀疑 ②心疼(痛惜)③和解(关爱、回报)
15.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为 “我” 处理伤口时的急切与细心,表现出父亲对 “我” 的爱。
16. 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17. ①暴躁但疼爱孩子:因 “我” 被老师说而用扁担打 “我”,但之后又细心为 “我” 处理伤口;②坚强隐忍:自己用烧红的铜钱烫癣,还安慰 “我” 不疼;③年老后依赖孩子:腿不适时接受 “我” 的照顾,甚至在 “我” 背上睡着。
(三)
18. 插叙,补充交代了 “我” 与他过去的渊源(“我” 曾为他输血,且因输血影响运动寿命而退役),为下文他等待 “我”、邀请 “我” 吃饭、看护 “我” 的牧场等情节做铺垫,突出他懂得感恩的品质。
19. 比喻,将 “爱” 比作 “郁郁葱葱的牧场”,生动形象地写出爱由无数感恩的心汇聚而成,富有生机与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爱的赞美。
20. 不矛盾。“稀里糊涂” 指 “我” 当时对输血可能带来的影响认识不深,只是出于帮助朋友的简单想法;“没有迟疑” 体现了 “我” 在得知可能影响运动寿命时,仍坚定地选择帮助他人的善良与果断,二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 “我” 当时的心态。
21. ①运用比喻,将 “善良” 比作 “树”,生动形象地写出善良具有生长性,能逐渐发展、传递;②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围绕 “善良” 展开 “我” 帮助他、他感恩看护牧场的故事;③点明文章主旨,赞美善良与感恩的美好品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四、写作
22.略(根据所选题目,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按照要求完成作文即可,注意立意明确、文体清晰、书写工整,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