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19张PPT) 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19张PPT) 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亲爱的同学,你受邀为黄州承天寺设计一款“三境”文创书签,作为旅游推介官的你会如何进行设计呢?
今天,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打开我们的思路。
承天寺旅游推荐官
言境:读顺语句
意境 理清文意
心境 把握情感
听读课文,读准字句,读顺文章,能大致梳理文章内容。
言境 读顺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意境 理清文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将要
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虚相实映相成生趣
静动中中有有动静
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竹柏之影参差错杂,“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大概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思考:“闲人”一词包含了几层含义,蕴含着作者怎样情感?
心境 把握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有闲情雅致的人
怀民,你看这月色甚美,你我可真是意趣相投呀!
快哉快哉,庭院漫步未尝不,不是一大乐事!
情感: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亲爱的推荐官,恭喜你完成了承天寺“三境”书签的设计,请你设计一篇 50 字左右的宣传文案。文案体现出《记承天寺夜游》的意境美、情感美以及承天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借鉴文中优美的语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贬谪的凄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