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深圳市坪山区九年级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玉柄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简刻字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4.“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砍伐树木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5.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两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a至b段,溶液pH不断减小
6.为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难题,科学家探寻新能源。肼(N2H4)燃烧产物环境友好,能量可观,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9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有二氧化碳生成
B.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催化剂对H2O2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8.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熟石灰 0.18 0.16 0.14 0.11 0.09
硫酸铜晶体 14.3 20.7 28.5 40 55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9.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
B.
C. D.
10.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液氮、水银、水蒸气都是单质 B.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都是碱
C.甲烷、干冰、氧化铁都是氧化物 D.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是盐
二、非选择题:共4题,3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它连接的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点燃a管中的气体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
(2)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 。
(3)如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在t℃时,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②在t℃时,给50g水中加入3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
③在t℃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低温度到0℃, (填“A”或“B”)析出的固体多。
12.图中A~H全部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A、C、G、H为单质,B、D、E、F是氧化物,B、F、G为黑色固体,C为红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B 。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时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的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为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如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
请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C.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 加剧。
(4)如图为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若利用该反应制取160t甲院,需要提供氢气质量为 t。
14.将27.6克氯酸钾与2克二氧化锰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含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求: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2)制得氧气多少克?
(3)有多少克氯酸钾没有分解?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B
6.D
7.C
8.B
9.D
10.D
11.(1) O2 正 先检验纯度
(2)一水多用(合理即可)
(3) A>B>C 1∶3 A
12.(1)O2;Fe3O4;(2)Fe3O4+4CO3Fe+4CO2;(3)CO2+C2CO
【析】C为单质,且C为红色固体,则C为铜;G为单质,且G为黑色固体,则G为碳;F是氧化物,为黑色固体,能够与C(铜)相互转化,则F为氧化铜;E是氧化物,能够与F(氧化铜)反应,还能够由G(碳)反应生成,则E为一氧化碳;D是氧化物,能够与E(一氧化碳)相互转化,还能够与G(碳)反应生成,则D为二氧化碳;A为单质,能够与D(二氧化碳)相互转化,还能够与G(碳)反应,则A为氧气;B是氧化物,为黑色固体,由A(氧气)生成,还能够与G(碳)反应,还能够与H相互转化,H能够反应生成C(铜),则B为四氧化三铁,H为铁。
13.(1)天然气
(2)C
(3)温室效应
(4) 80
14.(1)解: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10%=20g
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
(2)解:制得氧气的质量=27.6g+2g-20g=9.6g
答:制得氧气9.6g。
(3)解:设制得氧气9.6克,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故没有分解的硫酸钾质量=27.6g-24.5g=3.1g
答:有3.1g氯酸钾没有分解。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