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省实越秀2025学年上高二生物周五晚练(一)2025.9.19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B.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2.下列稳态失调疾病与相应主要病因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CO3﹣/ H2CO3、HPO42﹣/ 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pH起调节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细胞呼吸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4.下图为某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04天的训练过程中随平均夜营高度的变化,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已知海拔越高,空气中氧气越稀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B.随海拔升高,红细胞有氧呼吸加强C.在夜营海拔高度为1500m时,人体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D.人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海拔高度有适应性变化5.人在严重感冒时经常要“输液”,即静脉注射,可以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的药物,快速达到组织,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在“输液”之前,一般都要做“皮试”,即皮下注射,以预防人体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皮试”和“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淋巴 B.血浆、组织液 C.组织液、血浆 D.组织液、淋巴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7.右图为膝跳反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在3处施加适宜刺激会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无法完成8.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刺激部分 反应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位可能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9.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有无意识排尿,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10.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B.PC.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恐惧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学习、记忆与语言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都是由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控制的11.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B.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C.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D.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12.如图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B.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13.传统的测谎仪通过检测特定情况下人的“外在”生理活动的变化(如呼吸、心跳、皮肤电阻等)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紧张恐惧等),来判断是否撒谎。其准确率一般达到80%左右。关于测谎仪工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外在生理反应一般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是不随意的B.测量结果有偏差可能是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并非完全自主的C.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只交感神经活动起作用D.开发直接“追踪”神经细胞活动的测谎手段能提高准确度14.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抗体B.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1三体综合征C.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神经胶质细胞15.小鼠摄入樱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会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小鼠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会出现呕吐现象,多次摄入后会产生味觉回避反应(对樱桃味糖精溶液产生厌恶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属于条件反射C.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二、非选择题(每题16分,共32分)16.(16分)Ⅰ.结合如右图所示的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运动员在跑或跳跃中依靠[ ]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对投球的角度和力度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 。(2)运动员能快速、灵敏地进行比赛还与遍布全身的神经密切相关,该结构是由[ ] 和髓鞘组成的 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 (填图中数字)。(3)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⑥]____、[⑦] 和[⑧]____ 。17.(16分)吸入花粉会打喷嚏还是咳嗽?咳嗽和打喷嚏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过敏的主要症状。一项小鼠研究显示,鼻腔中的“打喷嚏神经元”会将打喷嚏信号传递到大脑,而其他一些神经元则发送咳嗽的信息,相关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接触过敏原后过敏性鼻炎患者会打喷嚏。自然状态下打喷嚏的过程属于 反射,完成打喷嚏的结构基础是 ,图1中 是完成打喷嚏反射的传入神经。(2)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物质(BAM8-22,NFPP和CQ)处理小鼠,结果如下图2所示,说明 物质能显著刺激小鼠打喷嚏。已知这些化合物会激活一种名为MrgprC11的受体,因此科学家认为携带MrgprC11(MrgprC11+)的神经元与打喷嚏有关。为验证这一猜测,科学家构建了从疑似的“打喷嚏神经元”中删除MrgprC11的小鼠(MrgprC11-KO小鼠),并进行了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4分)并预期实验结果(2分): 。(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感染流感病毒后,MrgprC11-KO小鼠不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但仍然有类似咳嗽的反应。这一现象表明 。省实越秀2025学年上高二生物周五晚练(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详解】A、正常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该患者发烧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A正确;B、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C、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D正确。2.D【详解】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B、高原反应是由于血氧过低导致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C、中暑不仅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同时中暑时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D、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3.C【详解】①血浆中HCO3﹣/ H2CO3、HPO42﹣/ 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可对血浆pH起调节作用,因而pH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①正确;②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②正确;③细胞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即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需要经肾随尿排出体外,③正确;④细胞呼吸的产物CO2为酸性气体,因此,通过神经系统对细胞呼吸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④正确;⑤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来调节血浆pH的,⑤错误。即C正确。4.D【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里面,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人体属于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以补充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不足,因此在夜营海拔高度为1500m时,人体肌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由图可知,随海拔升高,人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大,说明人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海拔高度有适应性变化,D正确。5.C【详解】“皮试”,即皮下注射,此时药液最先进入组织液;“输液”,即静脉注射,此时药液最先进入血浆,C正确。6.D【详解】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A错误。B.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C.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包括脑和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C错误。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正确。7.C【详解】A、在膝跳反射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A正确;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C、在3处(传出神经)施加适宜刺激会引起屈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若1处(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膝跳反射无法完成,D正确。8.B【详解】A、破坏前,刺激左后肢或者右后肢之一,左右后肢同时都会有收缩的现象,若只破坏左后肢的感受器,那么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收缩,A不符合题意;B、若同时破坏左后肢的效应器和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左后肢,则 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而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会收缩,B符合题意;C、若同时破坏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右后肢, 左后肢应收缩,C不符合题意;D、若只破坏左后肢的效应器,那么刺激左后肢,右后肢应收缩,D不符合题意。9.A【详解】“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呼吸、排泄等)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没有受损,可无意识排尿说明脊髓没有受损,A正确。10.A【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B、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错误;C、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D、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D错误。11.C【详解】AB、由图可知,传入神经受损,则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和效应器,所以既没有感觉,效应器也不会作出反应,AB错误;C、由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可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有感觉,C正确;D、由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没有反应,D错误。12.B【详解】A、题干“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可知,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A正确。B、由图可知,交感神经并不是使所有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例如抑制胃肠蠕动;同理,副交感神经并不是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B错误。C、由图可知,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13.C【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支配一些不随意的生理反应,比如紧张恐惧时的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故上述外在生理反应一般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是不随意的,A正确;B、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为自主神经,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完全自主,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因此测量偏差的出现可能与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并非完全自主有关,B正确;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对同一内脏器官起作用,C错误;D、题干中测定的结果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情况下人的“外在”生理活动的变化(如呼吸、心跳、皮肤电阻等)来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紧张恐惧等),判断是否撒谎,若开发直接“追踪”神经细胞活动的测谎手段将能提高准确度,D正确。14.B【详解】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而不是血液),A错误;B、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言语区是大脑皮层中某些特定的区域,不属于脊髓,C错误;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神经元由突起和胞体组成,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而神经胶质细胞不属于树突,D错误。15.B【详解】 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不属于反射,即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味觉回避反应,这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有利于个体生存,D正确。二、非选择题16.(1)[②]小脑 [①]大脑(大脑皮层)(2)[⑧]轴突 神经纤维 ①②③④(3)胞体 树突 轴突17.(1) 非条件 反射弧 三叉神经(2) BAM8-22和NFPP实验思路:分别利用BAM8-22处理(或流感病毒、过敏原等)MrgprC11-KO小鼠和正常小鼠,观察小鼠打喷嚏的次数;预期实验结果:MrgprC11-KO小鼠打喷嚏次数比正常小鼠显著降低(3)咳嗽和打喷嚏是两个不同的生理活动,有不同的神经元参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