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七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七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4题,共56分)
1.可逆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水蒸气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容积增大
2.利用CH4可消除NO2的污染,反应原理为:CH4(g)+2NO2(g)N2(g)+CO2(g)+2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测得不同温度下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温度/K 物质的量/mol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M 0.15
A.组别①中0 20min内,NO2降解速率为0.25molL 1min 1B.由实验数据可知温度T1>T2
C.40min时,表格中M对应的数据为0.15 D.该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3.向淀粉溶液中通入,再加入盐酸,溶液迅速变黄,塞紧胶塞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变成乳黄色。
资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后,溶液迅速变黄是因为生成了 B.该反应能够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结合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与的反应速率小于与的反应
D.整个反应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4.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测定海带预处理后所得溶液的碘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b为蓝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B.滴定结束后,继续滴加适量稀硫酸,发现溶液仍未变蓝,推测蓝色恢复与空气无关
C.向溶液b中滴入溶液后先变无色又变蓝色的原因可能是氧化的反应速率比还原的反应速率快
D.上述实验不能准确测定待测液中的碘含量,应补充实验步骤:滴定前向溶液b中加少量,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对滤液进行滴定
5.下列图像和叙述错误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B.图2中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
C.图3中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D.图4对于反应:
6.工业上可用作脱硫剂,催化脱除工业废气中的,生成单质硫;脱除反应过程的部分机理如图所示。已知图中甲、乙是两种不同的吸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对的吸附能力强于图乙B.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C.脱硫剂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硫单质覆盖在表面
D.失效的脱硫剂可在氧气中加热重新转化为实现“再生”
7.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①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用②装置测定氢气的生成速率(mL/s)
C.用③装置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D.用④装置探究、对分解的催化效果
A.A B.B C.C D.D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充入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转化率B.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合成氨时,选定温度为400℃-500℃,而不是常温
9.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 s时B的转化率为 B.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且 D.图中两曲线相交时,A的消耗速率大于A的生成速率
1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线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线所示物种为气相产物 B.温度时,向容器中充入,逆反应速率不变
C.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b线所示物种,重新达平衡时b物种的物质的量不变
11.向容积为2 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N2O和0.4 molCO,发生反应: △H<0,在恒温或绝热条件下分别测得N2O转化率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分别是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条件1中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表明反应已达平衡
C.Y点处, D.Z点时,再投入一定量的N2O,重新平衡时N2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12.标准状态下,CH2=CHCH3(g)与HCl(g)反应生成CH3CHCICH3(g)和CH3CH2CH2Cl(g)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其他条件不变,加入适量Cl-(g)可以有效加快历程I、Ⅱ
C.选择性:>
D.历程I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3.含钯催化剂可与其他催化剂协同催化乙烯氧化为乙醛的反应,该催化氧化反应经历如图所示的5步(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为O2+2CH2=CH2→2CH3CHO B.氧化性:Cu2+C.该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有Pd、Cu+ D.该过程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14.一种用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O·Cr2O3,还含有SiO2、Al2O3等)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钾()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工艺流程中的部分反应如下:
①焙烧:
②酸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iO2 B.中和的目的是除铁和铝
C.酸化的现象为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 D.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4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15.锰某配合物(结构为,表示为)常用作有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某同学在实验室以铜锰钴矿(主要含、、CuO及其他杂质)制备该配合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流程中的结构为,浸取后的溶液中含有、、、。
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根据分类,其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浸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利用了的性质是 。
(3)“浸取”时也可以使用浓盐酸,与使用相比,缺点是 。
(4)“萃取”时所用到的仪器名称为 。HR萃取反应为2HR(有机相)(水相)(有机相)(水相)“反萃取”时加入 (填试剂化学式)可得到。
(5)“沉钴”后溶液若滴加溶液,可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不使用溶液代替溶液制备的原因是 。
16.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氢合成甲醇以及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则的 KJ/mol。该反应(填“自发进行”或“非自发进行”或“高温自发”或“低温自发”) 。
(2)恒温恒容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6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6 mol H-O键
Ⅱ.超干重整技术可得到富含的化工原料。
(3)超干重整的催化转化如图:
①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是还原产物 b.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c.可表示为 d.、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
e.CO未参与反应
②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点所代表的状态 (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点的转化率高于c点,原因是 。
(4)恒温恒容刚性密闭容器中,和的分压分别为30 KPa、30 KPa,加入催化剂使其发生反应。
①研究表明CO的生成速率,某时刻测得p(CO)=20 KPa,则v(CO) 。
②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1.6倍,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 (用各物质的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17.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化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某课题组利用为原料将其转化成各种有机物,从而实现碳的循环再利用。
(1)以为原料合成乙烯,其反应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Ⅰ、 kJ/mol
Ⅱ、 kJ/mol
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以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和8 mol ,如图为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点,若在X点对反应容器升温,同时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时,可能是图中A~F点中的 点。
③D点的压强平衡常数 (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在温度下,压强恒定为2MPa,若初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是3 mol 和4 mol ,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 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以惰性材料作电极,用电解法制取丙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b极为 极(填“正”或“负”)。
②写出X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18.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通过加氢转化制甲醇、乙醇等化学品的研究备受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Ⅰ.加氢制甲醇
(1)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计算: 。
(2)在一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的分压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保持不变 D.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
(3)在、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ⅰ、ⅱ、ⅲ,达到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甲醇的选择性。
①260 ℃时,的转化率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是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
②甲醇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
Ⅱ.电还原制备高附加值的有机物
已知:的活性位点对O的连接能力较强,的活性位点对C的连接能力较强,对的吸附能力远强于,且吸附后不易脱离。
(4)电还原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的)。
①参照机理图画出A的结构: 。
②若还原产物主要为,应选择 (填“”“”或“”)做催化剂。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D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C A D
15.(1)有机物
(2) 还原性
(3)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4) 分液漏斗
(5) 溶液碱性强,易生成
16.(1) -121.5 低温自发 (2)BC
(3) bc 不是 b点温度升高速率升高,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4) 5.2 。
17.(1)2CO2(g)+ 6H2(g)= C2H4(g) +4H2O(g) △H=+293.1kJ/mol
(2) 小于 F 27 小于(3) 正 3CO2+18e—+18H+= CH3CH=CH2+6H2O
18.(1)-49.4 (2)AD
(3) 22% 0.022 由于反应ⅰ吸热,反应ⅱ、ⅲ放热,所以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ⅲ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选择性降低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