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件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件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思维能力:把握诗的感情基调,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审美创造: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猜猜她是谁?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倘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她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老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有人说,民国时期,她是漂亮女子中最有才华的,是有才华的女子中最漂亮的。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吐谈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建筑家。她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与一身。
导入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爱她的徐志摩先生所发的感慨。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为了她终身未娶的金岳霖为她所写的挽联。
导入
参与国徽设计
国徽原型
(政协档案馆藏)
1949年10月林徽因等提交的第一个国徽设计方案
1950年6月林徽因等修改后提交的国徽设计方案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抢救改造传统景泰蓝
风轻云淡,岁月安好。
---林徽因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 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 的微妙, 的新奇, 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
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文学家,建筑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莲灯》《九十九度》等。
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据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回忆,这首诗是作者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之情。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这首诗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1917年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建国以后
胡适《白话诗八首》
现代诗歌诞生
新月派诗人,提倡格律诗,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穆旦、杜运燮
《我看》
七月诗派,提倡现实主义,代表诗人:艾青、田间、牛汉
《我爱这土地》
余光中 《乡愁》
现代诗歌的发展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诗歌,郭沫若等
杜运燮
(1918年3月17日-2002年7月16日),笔名吴进、吴达翰,福建古田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诗人、爱国归侨,“九叶派”诗人之一。




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社1923年以来以聚餐会形式形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徽因、闻一多等。1925年由徐志摩编辑《晨报副刊》,增辟《诗镌》《剧刊》,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国剧运动。1927年春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前期偏重于发表新诗,讲究格律,形成一种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月派”。
新月派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后来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明确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为新格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1927年春,“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后期新月派提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个人情感,以主观抒情为核心特征,追求真善美,抒发理想并吁求其实现,新月诗派到后期具有反浪漫主义感伤的象征主义色彩。
学习生字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轻灵( ) 柔嫩( )
pīng tíng
yán
guān miǎn
ní nán
líng
róu nèn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光彩美艳的样子。
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象声词,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动作轻巧灵活,也指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指质地柔和鲜嫩。
对比分析
《乡愁》
《我爱这土地》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解读标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这首诗在这样基础上还多了一句“一句爱的歌颂”,那这个副标题有什么作用呢?
“一句爱的赞颂”解释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通过人间的四月天这个意象来表达林徽因对“你”的爱的赞颂。
1.诗题即是比喻,直接说“你是”,而不说“你像”,肯定之情、赞美之意溢于言表。
2.将“你”比作“四月天”,充满生机与希望,就像四月天一样美好。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题目有什么特点?
感知“你”的存在
请将自己置身于四月天,设想自己的对面坐着如“四月天”般的人儿,听老师朗读本首诗,注意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朗读诗歌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诗歌以什么为喻?描写了哪些意象?分别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整体感知
“四月天”为喻
春光
云烟
星子
细雨
百花
圆月
绿芽
白莲



明媚
若有若无
闪烁
滋润
娉婷

新鲜
柔嫩
呢喃
春光风舞图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角度:听觉
手法:拟人
“你”是“轻灵、光艳”的四月天
批注示例:
愉悦
温暖、柔和
动态美
赞美“你”的轻灵、光鲜
轻灵、明媚、欢快、富有变化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笑响拟人化,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
把听觉视觉相融合,通感之美
探寻“你”的特点
静态与动态结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云烟星语图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触觉描写
视觉描写


“你”是柔和、恬静的四月天
柔和中带着朦胧,是爱的梦幻的静态美
爱的温暖明亮的动态美
滋润着万物的美好
诗人将“你”比喻成“四月早天里的云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轻盈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由衷地喜悦之情。
月夜花开图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
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渴求 希望 期待
视觉描写
温柔圆满意境
你”也是“四月天”的鲜妍、庄严
由“四月天”联想到万物都沐浴在春风春雨中的圆满、盛大、庄严。
采用倒装句式,突出了“你”“轻”“娉婷”“娇嫩”“美好”的特点。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使诗歌富有跳跃感和音乐美。
雪后新绿图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暖色调新生命
生机勃勃
清新自然
轻盈灵动
赞美“你”的“新鲜”“柔嫩”
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你”,这几种颜色给人的观感都是明亮的,给人以温暖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
花开燕语图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触觉描写
赞美“你”的融暖、缠绵
繁盛、充满生机、温馨
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这爱的呼唤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1.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 有何作用
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第一行中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蓄而矜持的,通过中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而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重复强调,再次表明主题。
2.第三节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试作简要描述。
第三节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姿态婀娜,在四月的万花丛里翩翩起舞,那种娉婷轻盈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你”不仅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夜夜的月圆”有一种庄严且朦胧的感觉。
3.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
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诗歌赏析
4.诗中“你”字出现了十二次,有什么妙处?
诗中“你”字出现了十二次,既便于诗人直接抒情,使主题更加突出,又产生了回环往复的效果。本诗是诗人对“你”的赞美,“你”字的每一次出现都表明诗人情感的直接指向,使主题更加突出。诗歌讲究韵律,“你”字在诗歌中反复出现,产生了回环往复的韵律感。这是一种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深层次结合。
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诗使用了一种我们不常用的方式来表达,叫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
诗歌探究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在花前,百花鲜艳、婀娜,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的,芽是嫩绿的,莲是洁白的,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这首诗共五节,每节有三行,句子匀整而和谐,给人一种建筑美。此外,诗歌还选用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的建筑美。
写作特色
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句式和韵律上。例如,在句式上,“你是……”与“……你是”交错出现,既避免了句式上的单一和呆板,又使诗歌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在韵律上,诗题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第一句点题,最后一句又有照应,加上诗歌押“an”韵、“你”字反复出现,使得整首诗圆润流转,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绘画美
诗歌运用了云烟、星子、百花、圆月、燕等意象,让读者联想到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云烟星空图、月夜花开图、花开燕语图等美丽的画面,这些画面将情与景交融起来,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1.选择四月天的意象时,运用多角度描写,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2.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所以这首诗是赞颂“你”也是赞颂爱。
总结全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结合,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因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以及对儿子的喜爱与希望。
主旨归纳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情愿
(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的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想黑夜要回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别丢掉
(林徽因)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
“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模仿本诗“你是……”的句式创作一首小诗,来赞颂你的朋友或者亲人。(必须运用合理的意象创造及意象组合,注意诗意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
2.课后推荐阅读: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谢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