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测试题
第Ⅰ卷 (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2. 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 B.河水
C.矿泉水 D.雨水
3.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使用太阳能 B.汽车尾气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
C.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D.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4. 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闵恩泽研究石油化工催化剂
C.徐光宪研究稀土分离技术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5. 在进行“探究碱式碳酸铜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少量碱式碳酸铜 B.倒少量稀盐酸
C.熄灭酒精灯 D.加热碱式碳酸铜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充当保护气 B.铜用来做导线
C.铁用来做炊具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7.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铜绿加热,固体变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9. 如图是一种简易便携式制氧器,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该装置不能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 排出的氧气可用于给病人输氧,这利用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D. 加湿过滤仓能使氧气湿润,说明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10.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白色固体 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蜡烛燃烧、呼吸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碳酸氢铵、铜绿、水
11. 下列关于物质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A.水中的溶解性:氧气>氢气
B.氧气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C.气体的密度:空气>氧气
D.热稳定性:碳酸氢铵<二氧化锰
1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有黑色物质残留,所以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3. 根据一些反应事实能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导错误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某双氧水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 反应物种类
14.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 B.用10mL量筒量取4.82mL水
C.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铁丝和铜丝 D.用品尝的方法区分糖水和石灰水
15. 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A.硬水和软水(石灰水) B.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木条)
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D.氮气和稀有气体(闻气味)
16.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B.观察法——物质变化中,观察到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类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D.实验法——实验室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17. 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先挤压橡胶胶帽,后将滴管伸入液体
18.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19. 如图是某同学电解水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用符合要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空气;③氧气;④金刚石;⑤石墨。
(1)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 ;
(2)可用于刻划玻璃的是 ;
(3)可用作电极的是 ;
(4)可用于灯泡填充气的是 。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④ ,⑥ ,⑦ 。
(2)要完成加热5mL液体的实验,所需仪器的序号组合是 。
(3)请你设计实验一次性鉴别空气、氮气和氧气三瓶气体: 。
23. 水是生命之源。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水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 指标可以利用活性炭吸附而达到;c、d两个指标可以通过 和消毒达到。
(2)水蒸馏过程中利用水与杂质沸点不同,将水与其中的杂质进行 分离,获得的“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使用如图装置可以电解水,装置内的“水”一般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装置中的a是电源的 极。

24.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膜分离器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一种致密的透氧膜,在膜的另一侧得到较纯的氧气将空气分离,其他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2)工厂锅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加入的煤要先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
(3)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
A.煤粉燃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B.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煤粉普通燃烧时比富氧燃烧更剧烈
D.该项技术有利于CO2的回收再利用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5. 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米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氢氧化钠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中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2)步骤②的目的是 。
(3)步骤图中的现象有:A中液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若实验过程中,C中得到200mL气体,则B中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在实验条件下,p(H2)=0.089g/L,p(O2)=1.429g/L]。
(5)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C.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D.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26. 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 装置(填序号)制取。该发生装置在实验时还需做的一点改进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多氧气,则最好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使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为 。若选用E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探究铁丝燃烧,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集满,写出铁丝燃烧符号表达式 。
(4)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
A.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该从 (填“m”或“n”)通入,还需在G装置后接H装置,装置H中倒置的漏斗作用是 。
27.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Ⅰ、知识回顾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Ⅱ、实验改进
用如图所示的V型管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V型管内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
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
(2)已知白磷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相同,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
(3)此装置与教材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4)已知V型管的容积为,量筒内有水,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倒吸入V型管内,理论上可观察到量筒内液面下降至 处。
(5)并不是所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很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以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锈蚀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燃放鞭炮
Ⅲ、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把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
(6)实验时先关闭,再将足量的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打开
B.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打开
(7)在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进入A中水的体积 (填“>”、“=”或“<”)进入B中水的体积。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浓度(即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
资料:①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理论上每消耗1分子氧气就产生1分子的二氧化碳;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数目之比。
(8)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用木炭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9)测得如图3中的浓度偏小,约为4.5%,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