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高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A(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高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A(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大地高中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A)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大理高一期末)位于安徽东至的华龙洞遗址,是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蹈骨,此外还发现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解:
①:华龙洞遗址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说法正确
②:华龙洞遗址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②说法正确
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了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们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025.毫州高一期中)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运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由此可以推断
①这一时期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
②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实现了定居
③当时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④这一时期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
①②:从材料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可得出该时期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们实现了定居①②符合题意。
③原始社会旧时期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③不符合题意。
④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2024秋 株洲期末)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城市的堡垒不利于奴隶社会的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
②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的重要标志
③氏族制度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必然性
④统治和奴役是奴隶制度相对于氏族制度的落后性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题干引用恩格斯关于城市与文明时代关系的论述,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奴隶社会的进步性”等知识点进行分析。情境依托古代文明起源,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
【解答】①错误,题干强调城市是文明时代的标志,而非否定其作用。城市作为奴隶制国家的工具,其堡垒象征阶级统治,但未体现对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
②正确,教材明确指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城市出现等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城市是摆脱蒙昧野蛮状态的重要标志;
③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氏族制度失去存在基础,必然被奴隶制取代;
④错误,奴隶制相对于氏族制度是历史进步。恩格斯强调城市标志着文明时代,说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统治和奴役是阶级对立的体现,而非落后性。
故选:C。
【点评】需区分历史进步性与剥削本质的关系,注意题干材料中“文明时代”与“氏族制度的墓穴”的对应逻辑,避免混淆奴隶制的剥削性与历史进步性。
4.(2025 西安校级模拟)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问题出发,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这一论断(  )
①预示着社会生产结构将严重失调导致生产绝对过剩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无法依靠自身之力走出困境和危机
③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资本主义根本命运
④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非绝对过剩;
②正确,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现有关系会让生产力变成破坏力量,这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其无法依靠自身解决困境和危机;
③错误,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非主要矛盾;
④正确,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产生灾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5.(2025 汕头二模)高一(2)班举办马恩经典著作读书会活动,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这一议题,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研讨。以下论点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②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工人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答】①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②正确,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③正确,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④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6.(2024秋 盐城期末)北宋张俞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深刻揭露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以及人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等级森严的制度
C.有限的劳动成果 D.“君权神授”等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解答】A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和封建贵族过着差别巨大的生活,其根源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
BCD不合题意,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有限是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封建贵族鼓吹“君权神授”等思想钳制劳动人民,对其进行思想统治,以上不是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7.(2024秋 天津校级期末)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它是人类文明一切成果的结晶。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③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④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十月革命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答】①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错误,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8.(2024秋 岳麓区校级期末)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表明(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③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
(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③符合题意,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说明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过巨大的财富,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9.(2025 广东模拟)科学社会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以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答】①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正确,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④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0.(2024秋 安徽期中)有人曾诉说封建社会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造成“八苦”的原因是(  )
①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钳制劳动人民思想
②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君主专制对农民进行政治压迫
③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地主阶级通过收取高利贷、苛捐杂税等方式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特征,要求学生准确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运用教材中关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①错误,封建迷信属于思想文化领域,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并非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
②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属于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体现,与生产关系无直接关联;
③正确,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通过地租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④正确,地主阶级通过收取高利贷、苛捐杂税等方式剥削农民,是封建生产关系中剥削的具体表现形式。
故选:D。
【点评】本题聚焦生产关系基础概念,需警惕上层建筑干扰项,重点考查学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能力。
11.(2024 甘井子区校级开学)从“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句子中了解到的原始社会信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B.原始人类可以制造工具
C.原始农耕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
D.狩猎是重要的社会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活动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准确判断原始社会的工具使用与社会活动类型。
【解答】A正确,石斧凿洪荒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B正确,石斧和弓箭表明原始人类能够制造工具;
C错误,石斧和弓箭主要用于狩猎活动,原始农耕在原始社会后期才成为重要社会活动;
D正确,弓箭穿林莽表明狩猎是原始社会重要的社会活动。
故选:C。
【点评】试题难度适中,需注意区分原始社会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特征。
12.(2024秋 天心区校级月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该观点表明了(  )
①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不重要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全面陷入无序状态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全面陷入无序状态”的说法不合实际;
③正确,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立,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正确,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故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13.(2024秋 图木舒克校级期中)“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
1、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主要内容:
(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解释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这一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意义:
(1)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依据: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解答】ACD错误B正确,“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4.(2024秋 永吉县校级期末)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2022年美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如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其结果可能是(  )
①大批企业将会破产,工人面临失业
②人民得不到所需的生活资料,生活水平下降
③社会生产的商品将超过社会实际需求
④商家将大幅调低商品价格或低价处理给穷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无法克服的顽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商品滞销,生产资料被闲置,企业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解答】①符合题意,“如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其结果可能是“大批企业将会破产,工人面临失业”;
②符合题意,“如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其结果可能是“人民得不到所需的生活资料,生活水平下降”;
③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不是产品超过实际需求;
④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商家不会大幅调低商品价格。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5.(2023秋 临潼区校级期中)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
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解答】①错误,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④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错误,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6.(2023春 疏勒县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国家的属性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国家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的
③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国家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含义
(1)从国家的本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来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解答】①③正确,依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可知,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错误,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
④错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和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课本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理解课本基础知识。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7.(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 莫尔《乌托邦》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结合情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对“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的理解,需要调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条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解答】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②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条件形成,如“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点评】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8.(2024秋 东湖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 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是共产党人的必读书、常读书,其蕴含的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的必修课。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你对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分析】(1)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要求分析《共产党宣言》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原因,结合材料,调用《共产党宣言》作用的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理论的体现。关键词:“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可联系《共产党宣言》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关键词:“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可联系《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理想目标。
(2)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是共产党人的必读书、常读书,其蕴含的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可联系有利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有利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可联系有利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词: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必修课,可联系有利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解答】(1)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
①新时代共产党人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新时代共产党人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有利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新时代共产党人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点评】(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9.(2024 汉川市校级开学)某班级通过网络和实地参观博物馆等,搜集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生产工具的图片,准备组织一个图片展。具体生产工具图片如下:
①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②石器 ③筒车
④运载火箭 ⑤青铜斧 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
⑦蒸汽机车 ⑧指南针 ⑨铁农具
(1)请将以上工具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简要指出生产工具的演变意味着什么。
(2)请你为这次图片展写一个“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主题的前言或后记。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左右。
【分析】(1)本题要求请将以上工具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简要指出生产工具的演变意味着什么。有效信息:石器,可联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效信息:青铜斧,可联系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效信息:筒车、指南针、铁农具,可联系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有效信息:蒸汽机车、贝尔发明的电话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运载火箭,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本题要求为这次图片展写一个“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主题的前言或后记。有效信息:石器,可联系原始社会的特点。有效信息:青铜斧,可联系奴隶社会的特点。有效信息:筒车、指南针、铁农具,可联系封建社会的特点。有效信息:蒸汽机车、贝尔发明的电话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运载火箭,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
【解答】(1)
②石器—⑤青铜斧—⑨铁农具—③筒车—⑧指南针—⑦蒸汽机车—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①第一代电子计算机—④运载火箭。
每一次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代表着新的生产力。
(2)
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个体劳动逐渐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为私有,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时,标志着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
③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水平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④封建社会后期,随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这些都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点评】(1)(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怀仁大地高中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
贴条形码区
) (


________________
)高一政治·答题卡
(
A
)
(
班 级
) (
________________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4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 [/]
)
(
选择题
(用2B铅笔填涂)
)
(
选择题(
48分

) (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
1
[ A ] [ B ] [ C ] [ D ]
1
2
[ A ] [ B ] [ C ] [ D ]
1
3
[ A ] [ B ] [ C ] [ D ]
1
4
[ A ] [ B ] [ C ] [ D ]
1
5
[ A ] [ B ] [ C ] [ D ]
1
6
[ A ] [ B ] [ C ] [ D ]
)
(
选择题
(用2B铅笔填涂)
)
(
非选择题
(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
(
17.
(12分)
)
(
非选择题(共
55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
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
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8.
(20分)
)
(
19
.
(20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
区域的答案无效
)
政治 第2页(共2页)(
试题类型A
)绝密★启用前
怀仁市大地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位于安徽东至的华龙洞遗址,是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蹈骨,此外还发现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运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由此可以推断
①这一时期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 ②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实现了定居
③当时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④这一时期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城市的堡垒不利于奴隶社会的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
②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的重要标志
③氏族制度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必然性
④统治和奴役是奴隶制度相对于氏族制度的落后性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问题出发,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这一论断(  )
①预示着社会生产结构将严重失调导致生产绝对过剩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无法依靠自身之力走出困境和危机
③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资本主义根本命运
④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高一(2)班举办马恩经典著作读书会活动,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这一议题,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研讨。以下论点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②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工人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北宋张俞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深刻揭露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以及人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等级森严的制度
C.有限的劳动成果 D.“君权神授”等思想
7.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它是人类文明一切成果的结晶。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对应正确的是(  )
(
试题类型A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③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④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十月革命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表明(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③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科学社会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以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有人曾诉说封建社会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造成“八苦”的原因是(  )
①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钳制劳动人民思想
②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君主专制对农民进行政治压迫
③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地主阶级通过收取高利贷、苛捐杂税等方式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句子中了解到的原始社会信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B.原始人类可以制造工具
C.原始农耕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
D.狩猎是重要的社会活动
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该观点表明了(  )
①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不重要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全面陷入无序状态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
14.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2022年美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如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其结果可能是(  )
①大批企业将会破产,工人面临失业
②人民得不到所需的生活资料,生活水平下降
③社会生产的商品将超过社会实际需求
④商家将大幅调低商品价格或低价处理给穷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
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下列关于国家的属性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试题类型A
)
②国家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的
③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国家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 莫尔《乌托邦》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结合情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 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是共产党人的必读书、常读书,其蕴含的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的必修课。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10分)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你对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的理解?(10分)
19.(20分)某班级通过网络和实地参观博物馆等,搜集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生产工具的图片,准备组织一个图片展。具体生产工具图片如下:
①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②石器 ③筒车
④运载火箭 ⑤青铜斧 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
⑦蒸汽机车 ⑧指南针 ⑨铁农具
(1)请将以上工具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简要指出生产工具的演变意味着什么。(8分)
(2)请你为这次图片展写一个“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主题的前言或后记。(12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左右。
政治试题 第7页(共6页) 政治试题 第8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