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重点中学高二生物第1次月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分。1.癌症复杂难治,但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DNA分子的碱基序列进行定位与修改,为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我国科学家利用诱导逆转技术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的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 诱导逆转技术致力于研究逆转突变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C. 基因编辑技术对DNA进行碱基序列的修改,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端粒可能不会随分裂而缩短2.亨廷顿舞蹈症(H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单基因遗传病,其致病基因(HTT)上存在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的现象,正常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在9~35次之间,HD患者的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可达到36次及以上。亨廷顿蛋白的N端多聚谷氨酰胺链异常延长,聚集在细胞内形成有毒性的聚集体,损伤神经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通过B超检查检测胎儿是否存在该致病基因B. 该疾病与唐氏综合征发病原理一致C. CAG重复次数增多导致翻译时形成的肽链变短D. CAG重复次数增加不会改变DNA中嘧啶的比例3.科学家研究了生活在不同海拔的纳西族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EPO),发现高海拔组和低海拔组的EPO碱基序列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不同,通过测定不同种群EPO序列还有利于分析他们的亲缘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EPO序列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B. 高海拔环境选择使EPO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缺氧环境是造成EPO表达量上升的根本原因D. 高海拔直接作用于EPO基因而不是个体表型4.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以避免在白雪环境中被鹰捕食。下列关于这种适应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雷鸟的羽毛换成白色,是雷鸟适应环境的表现B. 雷鸟的羽毛换成白色涉及到其生物体中结构与功能的适应C. 雷鸟的羽毛换成白色后,其遗传多样性变高D. 雷鸟与鹰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协同进化5.我国目前已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在提高人口生育率的同时,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禁止近亲结婚不能杜绝所有遗传病的发生B. 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各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 羊水检查可用于筛查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D. 适龄生育可降低某些类型遗传病的发病风险6.p53基因是细胞凋亡的核心调节因子,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可阻止DNA复制,提供足够时间使损伤的DNA修复。若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53基因既是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也是抑癌基因B. 当细胞DNA受到损伤时,p53mRNA水平会升高C. p53蛋白使分裂异常的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后期D. 若正常细胞的p53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癌变7.真核生物的基因大多为断裂基因,即两个基因之间含有一段不能编码RNA的无遗传效应序列。原核生物和某些病毒的基因组中常见重叠基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碱基数量小于其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B. 重叠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多种蛋白质功能C. 发生重叠的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D. 重叠基因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使有限的DNA序列能够编码更多的蛋白质8.小麦(2n=42)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单体和缺体均可育。正常籽粒的颜色为白色,如图表示带有蓝粒基因标记的单体,可用其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可育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麦的单体或缺体来源于染色体变异B. 蓝粒单体自交可产生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后代C. 理论上可分别产生21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单体和缺体D. 单体小麦可用于判断隐性突变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9.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en基因突变后细胞膜对杀虫剂的通透性增强B.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C. pen基因自发产生的突变是定向的D. 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人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B. 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 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1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呈凝胶状,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溶胶状态进入胃液。当H+从胃腔向黏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与由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相遇发生中合理的是( 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B. 黏液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部分C. 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阻止胃黏膜与胃酸接触D. 胃的部分细胞可持续分泌黏液蛋白,阻止胃黏膜与胃蛋白酶接触12.人体中血红蛋白的构型有T型(脱氧血红蛋白)和R型(氧合血红蛋白),其中R型对O2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环境中许多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和O2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浆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B. 在肺泡外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C. 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后,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增大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13.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约有12 500多名亚洲运动员参赛。长跑比赛中运动员拼尽全力,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有关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的代谢水平提高,消耗大量的葡萄糖B. 由于呼吸加快,运动员血浆中CO2浓度会持续升高C. 运动员比赛完成后,及时补充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即可恢复正常D. 部分运动员出现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1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 细胞质基质B. 膀胱内的尿液C. 胃内的消化液D. 毛细淋巴管中的液体1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 葡萄糖从外界到被利用必需经过内环境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不变16.某同学剧烈运动后,因过量饮水而发生水中毒,出现意识模糊而紧急入院治疗。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的水均来自饮水和食物中的水B. 静脉注射5%的高渗盐水可以缓解水中毒C. 当机体大量摄入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D. 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只需要体液调节的参与17.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眼睛前后房,约有0.15~0.3mL。眼的内部压力——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房水量稳定是眼球相关组织细胞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B. 房水可以为眼部组织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 若房水排出不畅,引起眼内压升高,则会导致相关眼疾D. 房水量决定眼球内压,所以一天内的房水量应稳定不变18.无论春夏秋冬,风雨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少B. 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C. 如果图示为肝组织,则饥饿时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CO2较多D. 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二、填空题(本题共4题46分)19如图1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1)发生在肠腔中大分子物质①转变为小分子物质②的过程称为______;假如物质②为葡萄糖,则其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_.(2)图中______(填字母)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填字母).(3)在B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______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______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图2: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a.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组,理由是______.b.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③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据推测1万多年前,某地区的四个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联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彼此独立,湖中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如图1。依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对于四个湖泊曾经有“溪流联结”这一推测的证据来自于对鳉鱼的ITS序列(ITS序列是真核生物DNA的一段序列)的比对结果,发现鳉鱼类的同源性较高。资料二:为了调查现如今B湖泊的鳉鱼是否发生进化,对鳉鱼某对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中A的基因频率进行连续多年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1)溪流消失后,四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能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存在地理隔离的各个种群通过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最终逐渐出现生殖隔离。(2)在生物进化的证据中,为了研究鱼类的亲缘关系,除资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______(写出两点)等证据。(3)调查显示,某年鳉鱼种群中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第二年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5%。据此推测,调查的年份应该在图2的______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鳉鱼种群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B湖泊中的鳉鱼种群经历如图2的变化后,______(填“有”或“没有”或“不确定”)形成了新物种。(4)现在将各个湖泊改造成人工湿地公园,为鳉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中具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体现了______多样性。21.成骨不全症(OI)是一类病因复杂的遗传性骨疾病,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PLS3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研究人员对某一OI家系(如图)进行研究,以探索该病的遗传方式和致病机理。对家族相关成员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图如图所示。(1)据图分析,成骨不全症(OI)的遗传方式为______;Ⅲ1产生的卵细胞中有______个正常的PLS3基因。(2)Ⅱ2、Ⅱ3计划生二胎,怀孕前去医院进行了______,医生分析了家系图和电泳结果,认为在不考虑新发突变的情况下,二胎患OI的概率是______,并提醒他们Ⅲ1成年后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生育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3)研究还发现PLS3基因另一种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长度虽然不变,但是______,导致合成PLS3蛋白的肽链变短,引起结构异常,影响肌动蛋白束的正常形成和功能,进而影响成骨细胞的形态和运动等,可见PLS3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生物的性状。22.普通小麦是野生小麦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形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最初的小麦起源于地中海温暖的区域,称为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2n=14),其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植物甲的染色体组表示为______;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______,导致减数分裂时______,不能产生配子,因此甲不育。(2)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部分甲在自然状态下染色体加倍,形成______倍体的二粒小麦,染色体条数为______。(3)二粒小麦又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2n=14)杂交,经处理最终形成了染色体组为AABBDD的六倍体小麦,这就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小麦。六倍体小麦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内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4)在以上六倍体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变异类型有______。 安徽省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B 4.C 5.B 6.C 7.C 8.B 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D 16.B 17.D 18.C 二、填空题 19.(1)消化(或 “水解”);主动运输 (2)B、C、D;B (3)NaHCO (或 “碳酸氢钠”);pH(或 “酸碱度”) (4)①获得实验初始数据,作为对照(或 “排除实验初始 pH 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a. 清水;清水不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加入 HCl 后 pH 应明显下降(或 “清水组 pH 变化幅度应远大于血浆组和缓冲液组”) b. 对照;血浆与缓冲液都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更强(或 “血浆比缓冲液更能抵抗 pH 的变化”) ③加入 NaOH 溶液的实验组(或 “探究血浆对碱性物质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功能的实验”) 20.(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或 “可遗传变异”) (2)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任写两点即可) (3)1 万多年前到 1 万多年后(或 “图 2 中 A 基因频率下降的时间段”);有;不确定 (4)物种(或 “生物种类”) 21.(1)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1 (2)遗传咨询(或 “产前诊断”);1/2;1/2 (3)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 “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前移”);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22.(1)AB;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或 “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 (2)四(或 “4”);28 (3)21 (4)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或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