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一政治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选项符合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 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私有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这是因为()
A.私有制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B.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私有制的产生意味着社会历史的倒退
D.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3.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分为古代东方型和古代希腊罗马型。典籍、史书记载,启征讨有扈氏后,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古希腊阿提卡地区,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就全家沦为奴隶。由此可推断出()
①借债关系是奴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当时两地均已出现剥削者
③奴隶广泛运用铁制工具进行劳作 ④两地都出现了奴隶制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风收的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 ”奴隶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劳动的少部分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④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不再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2025年4月24日,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出土有“滇国相印”封泥、“益州太守章”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关于该遗址反映的社会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A.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B.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C.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D.奴隶主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6.土地兼并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后期表现突出,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沦为佃农。繁重的地租、苛捐杂税往往使农民难以承受。遇上天灾人祸,社会矛盾加剧,农民战争爆发。这说明()
①封建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②封建制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发展的障碍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封建社会的天灾人祸是农民战争的根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建立在暴力和掠夺的基础上
②资本家通过收取高额地租等方式积累大量财富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激发了经济危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固有的弊端和矛盾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估计到推翻剥削者的阶级统治这样的根本问题,而幻想用社会主义来和平改造现代社会。”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A.仅从理性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B.反对阶级调和,主张进行阶级斗争
C.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D.没有认识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
10.《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句话
A.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B.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C.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D.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11.从社会主义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承载着理想和使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中国创造到世界旗帜的漫漫历程。一路走来,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巴黎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
A.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B.任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预见性
C.说明所有国家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仅体现了这一理论在东方国家的生命力
1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世界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②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4.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革命斗争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没有带领人民走上复兴之路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③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1840年以来,只有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革命的目的和对象
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南湖灯火照天明,伟业百年环宇惊。更铸神州复兴梦,明朝崛起势如虹。”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中国成功实现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C.中国步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D.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16.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以下关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7.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做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的”。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两者的领导者、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都不同
C.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相同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8.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解决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下图1-3反映事件的共同背景所具有的时代价值有()
图1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成立图2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图3上海信大祥挂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指出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矛盾存在
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2.“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某班学生围绕“伟大的改革开放”的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内容可以采用的是( )
A.南方谈话,书写春天新故事——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我国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C.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D.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4.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5.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真理
②它能让我们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③它是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的人民的理论
④它不断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和人民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现阶段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
A.从其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中汲取力量
B.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C.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D.推动文化繁荣,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以下属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成就的是()
①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4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④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基于()
①制度机制的守正创新有利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制度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下图是我国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供给不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要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指导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正确理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3.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新时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文化自信
②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
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论自信
④一代代的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坚定道路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4.2024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四个自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必由之路实现伟大复兴
③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科学制度体系展开工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5.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回看走过的路,才能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和今后怎样才能成功
②比较别人的路,就是要努力探寻和学习其他国家文明发展道路的特色
③远眺前行的路,就是要锚定好前行方向的同时更好的防风险迎挑战
④弄清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是正确认识当下困难挑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是基于这两个历史时期()
①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没有很大区别
②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
③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了一体
④在主题上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 28分
37.阅读表格及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如下: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党的十九大郑重重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表格中我国所有制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8分)
(2)结合材料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
6
3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7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并简要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7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D
  6.B
  7.B
  8.D
  9.D
  10.B
  11.D
  12.A
  13.A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A
  21.A
  22.D
  23.D
  24.B
  25.C
  26.D
  27.C
  28.D
  29.B
  30.B
  31.A
  32.A
  33.C
  34.C
  35.B
  36.C
  二、非选择题
  37.(1)主要原因:1952-1956 年我国所有制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意义: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我国后续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包括:①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而非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强调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协作;③个人消费品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公平与效率,旨在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美好生活需要。
  38.(1)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 多年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新时代我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举措,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持续扩大开放能推动我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注入新动力;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坚定信心续写改革篇章,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 “四个坚持”)。
  相互关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为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提供实践载体,指引实践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为道路探索、制度完善和文化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为道路拓展、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制度支撑;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为道路、理论、制度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