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请问有同学知道这个是什么画吗?与朱元思书吴均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难点)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素养)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字叔痒,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写作背景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富春江介绍文体知识骈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因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好像两匹马并驾齐驱,所以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在修辞上,注重形式,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文体知识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解 题是“给予”的意思吴均的朋友即书信与朱元思书元与朱思书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初步感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疏文解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都。同样的颜色。跟、随。向东或向西。表示约数。到。独一无二。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译文初步感知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疏文解意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浅青色。急流。飞奔的马。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译文疏文解意1.第1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作者行舟的路线疏文解意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江水清澈(静态)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疏文解意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茂密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译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笔直地指向云天。疏文解意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译文互相和鸣。鸟鸣声。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冲击,撞击。疏文解意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译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筹划、治理。指平息名利之心。看。同“返”,返回。横斜的树枝。白天。互相掩映。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动词,穷尽、断绝形容词,绝妙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上,在上绝上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数词,指十个十数词,众多百词类活用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望峰息心( )争高直指(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名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省略句,省略主语“吾”。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疏文解意1.作者是如何写“奇山”的?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视觉(拟人)疏文解意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疏文解意3.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疏文解意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这是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封建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无不以功名为追求的目标,作者因看到了官场的黑暗而发此感慨。主旨归纳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山水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传达出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山水世事,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思考探究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 3.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上。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思考探究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思考探究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 ,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 ,悟衷散赏。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绝壁千尺,直入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思考探究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思考探究《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幻多姿的景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了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声调,这与作者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相契合,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课堂小练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B.从结构上看,此文为总分结构,第1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A课堂小练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D课堂小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2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D课堂小练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4.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