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三) 相互作用(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近地面附近,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处,且也一定在物体上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一定产生弹力D.由胡克定律可得k=,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一定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B.滑动摩擦力一定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C.静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4.如图所示的是某校运动会期间,运动员获得冠军领奖时的照片,则下列关于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B.领奖台对运动员支持力是由于鞋子的形变产生的C.领奖台对地的压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D.地面对领奖台的支持力是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5.一字形圆头弹力绳是用超弹性硅胶制成,弹力绳的质量不计且遵循胡克定律。如图,晓敏正使用弹力绳进行拉伸训练,双手各施加15 N的拉力向两端拉弹力绳(未超出弹性限度且未与背部接触),弹力绳劲度系数为k=100 N/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为30 NB.弹力绳的伸长量为30 cmC.双手的拉力减小时弹力绳的劲度系数减小D.若将弹力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施加15 N拉力,则其伸长量不变6.食堂工作人员送午餐到教室门口,已知食品箱总质量为m=80 kg,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工作人员对食品箱施加水平向东300 N的推力,没有推动食品箱,则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A.392 N,向东 B.300 N,向东C.392 N,向西 D.300 N,向西7.如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某时刻起,在物块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且F'=kt(k>0)。物块逐渐减速至停下,在该过程中,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重物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m3的物体分别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水平系在重物A、B上,已知m1>m2+m3,A、B保持静止。现将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发现A、B仍处于静止。关于A、B间的摩擦力f1和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变大,f2不变 B.f1变大,f2变大C.f1变小,f2不变 D.f1变小,f2变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分别为( )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C.B点处的弹力垂直于细杆向上D.A点处的弹力指向球心O10.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固定在桌面上O点,作用于上端A点的竖直外力F(未画出)变化时,弹簧长度不断变化,以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测得外力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原长为5 c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C.l=10 cm时,弹簧对桌面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下D.桌面对弹簧的力与竖直外力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12.已知A与B所受重力分别为GA=10 N,GB=20 N,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如图甲、乙所示。现在用大小为8 N的力F分别作用在A、B上,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A.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B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 N的摩擦力B.甲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 NC.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9 ND.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3.(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长金属板B与铁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相对于A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N/kg)14.(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压缩量的关系。请根据如下实验过程,完成相关实验内容:(1)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上,测量弹簧的原长L0;(2)在弹簧的上端放一托盘,托盘中加适当的砝码,待系统静止时,记录相应的弹簧长度L;(3)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弹簧原长L0/cm 12.62砝码质量m/g 25 50 75 100 125弹簧长度L/cm 11.62 11.13 10.62 10.12 9.63弹簧压缩量x/cm 1.00 1.49 a 2.50 2.99表中a处应填的数据为 。由数据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托盘质量m0= g。(g取9.80 m/s2)15.(12分)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200 g的砝码,弹簧压缩2 mm。现用此圆珠笔水平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当书匀速运动时,按钮压缩量为2.5 mm。试求:书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m/s2)。16.(16分)如图所示,某时刻质量m=2 kg的木块正在以3 m/s的速度在以5 m/s的速度向右传送的传送带上向右运动,试判断:(1)木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2)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3)若已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N/kg)17.(18分)某弹簧的弹力随弹簧长度变化的关系如图甲,用该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物块A和B的重力GA=5 N、GB=20 N。当A向右运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Fa=6 N,b的示数Fb=12 N。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多少?(2)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3)如图丙,将B物块放在竖直该弹簧上端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并用水平向左的力F0作用在物块B上,物块恰好不下滑,此时弹簧的长度为29 cm。已知B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F0的值。章末综合检测(三) 相互作用1.D 在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误;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正确。2.A 不同的地方,由于重力加速度不同,导致重不同,在地球表面随着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则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故A正确;质量分布均匀、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一定在几何中心处,若质量分布不均匀,则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来决定,与弹簧弹力和形变量无关,故D错误。3.D 静摩擦力可能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也可能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故A错误;滑动摩擦力可能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也可能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故B错误;静摩擦力可能充当动力,也可能充当阻力,故C错误;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D正确。4.C 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由于鞋底的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领奖台对运动员支持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领奖台对地的压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地面对领奖台的支持力是地面的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5.D 由受力平衡可知,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为15 N,故A错误;弹力绳的伸长量为Δx= m=0.15 m=15 cm,故B错误;弹力绳的劲度系数与自身材料有关,与外力大小无关,故C错误;若将弹力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施加15 N拉力,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依然为15 N,则伸长量不变,故D正确。6.D 工作人员对食品箱施加水平推力,没有推动食品箱,则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与水平推力二力平衡,所以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00 N,方向向西。故选D。7.D 开始时物块匀速运动,可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施加F'后,物块与地面间的正压力增大,由于f=μ(mg+kt),可知滑动摩擦力线性增大;物块停下后,物块与地面间突变为静摩擦力,由水平方向的受力可知f=F,故D正确,A、B、C错误。8.D 开始时A物体保持静止,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即向左的拉力和B物体给A物体向右的静摩擦力f1平衡,所以f1=(m2+m3)g;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发现A仍处于静止,则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此时f1=m2g,所以f1变小了。再分析B物体的受力情况。因为m1>m2+m3,所以整个系统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f2必定向左,此时f2=(m1-m2-m3)g;当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时,B仍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此时f2=(m1-m2)g,所以f2变大,故D正确。9.CD 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A、B两点处都有支持力。在A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是半球形光滑容器的切面,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细杆,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A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B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就是细杆的下表面,所以B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于细杆斜向上。故选C、D。10.BC 由题图乙可知,弹簧的原长为15 cm,故A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400 N/m,故B正确;l=10 cm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桌面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下,故C正确;桌面对弹簧的力与竖直外力F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11.AD 用水平力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拉力F开始均匀减小,t1时刻拉力减小为零,出现的摩擦力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拉力为零时,物体仍在滑动,则受到的一直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不变,A正确;二是当拉力为零前,物体已静止,则物体先是受滑动摩擦力,后是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等,且此时物体所受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大小,D正确,B、C错误。12.AD 甲图中,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Bmax=μ2(GA+GB)=9 N,拉力F=8 N<9 N,所以A、B静止不动,A不受摩擦力,B受到8 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正确,B错误;乙图中,A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max=μ1GA=2 N,拉力F=8 N>2 N,所以A、B相对滑动,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μ1GA=2 N,方向向左;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对B的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是2 N,小于B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9 N,所以B静止不动,所以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是2 N,方向向左,故C错误,D正确。13.2.50 0.25解析:从题图中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0 N,铁块A受到弹簧的拉力F=2.50 N,由于铁块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f=2.50 N。由f=μmg得μ===0.25。14.2.00 49.0 25解析:根据题意,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x=L0-L=2.00 cm;由题意可知托盘和砝码处于平衡状态,则mg+m0g=F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两方程联立,代入表中数据即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托盘质量,要注意取平均值,最后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9.0 N/m,托盘的质量为25 g。15.2.5 N解析:由二力平衡知F=mg=0.2×10 N=2 N由胡克定律F=kx得k== N/m=1×103 N/m当书匀速运动时,弹力F'等于摩擦力f,即F'=f而F'=kx'=1×103×2.5×10-3 N=2.5 N故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5 N。16.(1)向左 (2)向右 (3)4 N解析:(1)由于传送带的速度v'=5 m/s,方向向右,以传送带为参考系,木块向左运动。(2)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右。(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μN,其中N是木块受到的传送带的支持力,根据木块在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得N=mg,则f=0.2×2×10 N=4 N。17.(1)800 N/m (2)0.3 (3)40 N解析:(1)由图甲可知,弹簧原长为L0=30 cm=0.30 m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解得劲度系数为k=800 N/m。(2)对B,由二力平衡得Fa=μGB解得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3)对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GB=kx1+Fmax弹簧的压缩量为x1=L0-L1联立解得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12 N又Fmax=μF0联立解得F0=40 N。4 / 5(共41张PPT)章末综合检测(三) 相互作用(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接近地面附近,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 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 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 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在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误;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处,且也一定在物体上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一定产生弹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不同的地方,由于重力加速度不同,导致重不同,在地球表面随着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则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故A正确;质量分布均匀、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一定在几何中心处,若质量分布不均匀,则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来决定,与弹簧弹力和形变量无关,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一定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B. 滑动摩擦力一定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C. 静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D. 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静摩擦力可能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也可能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故A错误;滑动摩擦力可能出现在静止的物体上,也可能出现在运动的物体上,故B错误;静摩擦力可能充当动力,也可能充当阻力,故C错误;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 如图所示的是某校运动会期间,运动员获得冠军领奖时的照片,则下列关于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B. 领奖台对运动员支持力是由于鞋子的形变产生的C. 领奖台对地的压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D. 地面对领奖台的支持力是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由于鞋底的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领奖台对运动员支持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领奖台对地的压力是由于领奖台的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地面对领奖台的支持力是地面的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 一字形圆头弹力绳是用超弹性硅胶制成,弹力绳的质量不计且遵循胡克定律。如图,晓敏正使用弹力绳进行拉伸训练,双手各施加15N的拉力向两端拉弹力绳(未超出弹性限度且未与背部接触),弹力绳劲度系数为k=100 N/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为30 NB. 弹力绳的伸长量为30 cmC. 双手的拉力减小时弹力绳的劲度系数减小D. 若将弹力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施加15 N拉力,则其伸长量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受力平衡可知,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为15 N,故A错误;弹力绳的伸长量为Δx= m=0.15 m=15 cm,故B错误;弹力绳的劲度系数与自身材料有关,与外力大小无关,故C错误;若将弹力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施加15 N拉力,弹力绳的弹力大小依然为15 N,则伸长量不变,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食堂工作人员送午餐到教室门口,已知食品箱总质量为m=80 kg,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工作人员对食品箱施加水平向东300 N的推力,没有推动食品箱,则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A. 392 N,向东 B. 300 N,向东C. 392 N,向西 D. 300 N,向西解析: 工作人员对食品箱施加水平推力,没有推动食品箱,则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与水平推力二力平衡,所以食品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00 N,方向向西。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 如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某时刻起,在物块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且F'=kt(k>0)。物块逐渐减速至停下,在该过程中,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开始时物块匀速运动,可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施加F'后,物块与地面间的正压力增大,由于f=μ(mg+kt),可知滑动摩擦力线性增大;物块停下后,物块与地面间突变为静摩擦力,由水平方向的受力可知f=F,故D正确,A、B、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 如图所示,重物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m3的物体分别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水平系在重物A、B上,已知m1>m2+m3,A、B保持静止。现将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发现A、B仍处于静止。关于A、B间的摩擦力f1和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1变大,f2不变 B. f1变大,f2变大C. f1变小,f2不变 D. f1变小,f2变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开始时A物体保持静止,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即向左的拉力和B物体给A物体向右的静摩擦力f1平衡,所以f1=(m2+m3)g;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发现A仍处于静止,则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此时f1=m2g,所以f1变小了。再分析B物体的受力情况。因为m1>m2+m3,所以整个系统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f2必定向左,此时f2=(m1-m2-m3)g;当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时,B仍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此时f2=(m1-m2)g,所以f2变大,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分别为( )A. 均竖直向上B. 均指向球心C. B点处的弹力垂直于细杆向上D. A点处的弹力指向球心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A、B两点处都有支持力。在A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是半球形光滑容器的切面,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细杆,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A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B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就是细杆的下表面,所以B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于细杆斜向上。故选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固定在桌面上O点,作用于上端A点的竖直外力F(未画出)变化时,弹簧长度不断变化,以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测得外力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原长为5 cm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C. l=10 cm时,弹簧对桌面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下D. 桌面对弹簧的力与竖直外力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弹簧的原长为15 cm,故A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400 N/m,故B正确;l=10 cm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桌面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下,故C正确;桌面对弹簧的力与竖直外力F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用水平力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拉力F开始均匀减小,t1时刻拉力减小为零,出现的摩擦力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拉力为零时,物体仍在滑动,则受到的一直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不变,A正确;二是当拉力为零前,物体已静止,则物体先是受滑动摩擦力,后是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等,且此时物体所受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大小,D正确,B、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已知A与B所受重力分别为GA=10 N,GB=20 N,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如图甲、乙所示。现在用大小为8 N的力F分别作用在A、B上,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B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 N的摩擦力B. 甲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 NC. 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9 ND. 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甲图中,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Bmax=μ2(GA+GB)=9 N,拉力F=8 N<9 N,所以A、B静止不动,A不受摩擦力,B受到8 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正确,B错误;乙图中,A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max=μ1GA=2 N,拉力F=8 N>2 N,所以A、B相对滑动,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μ1GA=2 N,方向向左;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对B的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是2 N,小于B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9N,所以B静止不动,所以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是2 N,方向向左,故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3. (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长金属板B与铁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相对于A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N/kg)2.50 0.2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从题图中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0 N,铁块A受到弹簧的拉力F=2.50 N,由于铁块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f=2.50 N。由f=μmg得μ===0.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压缩量的关系。请根据如下实验过程,完成相关实验内容:(1)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上,测量弹簧的原长L0;(2)在弹簧的上端放一托盘,托盘中加适当的砝码,待系统静止时,记录相应的弹簧长度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弹簧原长L0/cm 12.62 砝码质量m/g 25 50 75 100 125弹簧长度L/cm 11.62 11.13 10.62 10.12 9.63弹簧压缩量x/cm 1.00 1.49 2.50 2.99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表中a处应填的数据为 。由数据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托盘质量m0= g。(g取9.80 m/s2)解析:根据题意,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x=L0-L=2.00 cm;由题意可知托盘和砝码处于平衡状态,则mg+m0g=F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两方程联立,代入表中数据即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托盘质量,要注意取平均值,最后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9.0N/m,托盘的质量为25 g。2.00 49.0 2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12分)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200 g的砝码,弹簧压缩2 mm。现用此圆珠笔水平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当书匀速运动时,按钮压缩量为2.5 mm。试求:书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m/s2)。答案:2.5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由二力平衡知F=mg=0.2×10 N=2 N由胡克定律F=kx得k== N/m=1×103 N/m当书匀速运动时,弹力F'等于摩擦力f,即F'=f而F'=kx'=1×103×2.5×10-3 N=2.5 N故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5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16分)如图所示,某时刻质量m=2 kg的木块正在以3 m/s的速度在以5 m/s的速度向右传送的传送带上向右运动,试判断:(1)木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答案:向左 解析:由于传送带的速度v'=5 m/s,方向向右,以传送带为参考系,木块向左运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答案:向右 解析: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若已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N/kg)答案:4 N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μN,其中N是木块受到的传送带的支持力,根据木块在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得N=mg,则f=0.2×2×10 N=4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18分)某弹簧的弹力随弹簧长度变化的关系如图甲,用该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物块A和B的重力GA=5 N、GB=20 N。当A向右运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Fa=6 N,b的示数Fb=12 N。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800 N/m (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多少?解析:由图甲可知,弹簧原长为L0=30 cm=0.30 m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解得劲度系数为k=800 N/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答案:0.3 解析:对B,由二力平衡得Fa=μGB解得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如图丙,将B物块放在竖直该弹簧上端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并用水平向左的力F0作用在物块B上,物块恰好不下滑,此时弹簧的长度为29 cm。已知B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F0的值。答案:40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对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GB=kx1+Fmax弹簧的压缩量为x1=L0-L1联立解得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12 N又Fmax=μF0联立解得F0=40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综合检测(三) 相互作用.docx 章末综合检测(三) 相互作用.pptx